艾略特之荒原4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2.24 MB
- 文档页数:48
艾略特与荒原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与《荒原》艾略特生平与创作(一)生平T?S?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西方现代诗歌中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名门之家,祖籍英国。
他从小生活在当地宗教那种强调义务与职责的浓郁影响下,而母亲作为一个不太成功的诗人,则在儿子身上寄托了诗与文学的期望。
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开始写诗。
这期间,他接触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和儒尔·拉福格的作品。
迷恋拉福格对浪漫主义激情的批判态度。
1909年获学士学位。
第4年接着读硕士课程,与讲授“法国文学批评”的老师巴比特结为至交,巴比特反对卢梭主义的“滥情主义”,提倡“非个人化”,主张建立秩序与权威,这种学术观点给艾略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些影响使他一心向往法国。
1910年,他在巴黎度过了“浪漫的一年”(艾略特语)。
他进入巴黎大学研修法国文学,并在法兰西学士院听帕格森每周举办的哲学讲座,经历了短暂的“帕格森主义”的皈依。
后来又游历伦敦、慕尼黑,写出早期重要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等。
1911年,一方面是父母的要求,一方面是“哲学的呼唤”,他离开欧洲返回哈佛大学,成为专攻哲学的研究生。
1913年任哲学系助教,大学哲学协会主席。
但在3年的哲学研究之后,他又向往欧洲了。
1914年,艾略特接受哈佛大学为他提供的奖学金,重返欧洲。
一路上经历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最终到达伦敦,进入牛津大学,开始了他哲学家、诗人、欧洲人、美国人几重生活的人生阶段。
这期间他结识了庞德等一批旅欧的美国作家,并在摒弃浪漫主义崇尚古典主义的观点上不谋而合。
已经成名的庞德非常赞赏艾略特的诗才,将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推荐给芝加哥的《诗刊》杂志发表。
艾略特一边按原计划写他的哲学博士论文,一边参加一些文学集会,开始在欧美一些刊物上发表诗作。
1915年,他与英国姑娘维芬结婚,放弃了回哈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从此定居伦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艾略特:《荒原》内容梗概全诗由5章构成。
第1章《死者葬仪》,标题出自英国教会出葬仪式。
死亡是这一章的主题。
诗歌在含混的意识中开场。
四月是残酷的季节,以记忆和欲望折磨着人们。
在玛丽的回忆中浮现出往昔的静好岁月,而如今面目全非:树已枯死,偶像已破碎,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大地一片荒凉。
女相士也为此感到困惑,她用纸牌给人算命,得到了死亡的预言,因为她找不到那被绞死的人耶稣,于是人注定无法获得救赎。
在冬日破晓的黄雾下,人群涌过伦敦桥,死亡已经毁坏了他们。
我想知道,复活是否为时不远?第2章《对弈》,标题出自英国剧作家托马斯密德尔顿的同名剧作,本是一个淫乱故事,诗人取其意喻指现代人的道德堕落。
此章分两个场景。
在富丽堂皇的卧室里,一位上流社会的无聊贵妇正在胡思乱想,她渴望所谓的传奇爱情,以为传说中的翡绿眉拉就是一个典型,而这却是一个因淫乱而复仇的悲剧。
下一场景,在低等酒馆里,丽儿和女伴谈着私情、堕胎,如何对付退伍归来的丈夫。
两个地位不同的女性代表了社会普遍的堕落风气。
第3章《火戒》,标题出自佛教教义。
火有双重含义:是情欲之火,也是使人再生的净化之火。
这章以神话中具有穿透人内心力量的双性人帖瑞西士的视角来观察,发现可爱的泰晤士河畔已经不见了仙女的踪影,只看见公寓里一个女打字员和一个长疙瘩的青年有欲无爱的交合。
不可救药的精神颓败。
再生似乎已无希望。
第4章《水里的死亡》,水亦指泛滥的情欲。
女相士预言的腓尼基人之死在此章获得应验。
他是在欲望和金钱的漩涡中丧生的现代人的象征。
第5章《雷霆的话》充分展开了探索的主题。
诗人再次描绘了一幅荒原的景象:大地荒废,布满岩石,找不到一滴水。
水在这里被赋予再生的含义。
荒原通过三个意象展现:耶稣复活后去埃摩司的途中,而门徒看不见他的身影;寻找圣杯的武士走向空无一人的教堂;鱼王坐在岸上垂钓,背后是那干旱的荒原。
荒原是否能恢复生机?人能否获得拯救?一切都未知。
在雷霆同情,克制,平安的告诫中,诗歌结束。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荒原》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荒原》“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
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
”(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一、死者葬礼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夏天来得出人意外,在下阵雨的时候来到了斯丹卜基西;我们在柱廊下躲避,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
我不是俄国人,我是立陶宛来的,是地道的德国人。
而且我们小时候住在大公那里我表兄家,他带着我出去滑雪橇,我很害怕。
他说,玛丽,玛丽,牢牢揪住。
我们就往下冲。
在山上,那里你觉得自由。
大半个晚上我看书,冬天我到南方。
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根在从这堆乱石块里长出?人子啊,你说不出,也猜不到,因为你只知道一堆破烂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死的树没有遮荫。
蟋蟀的声音也不使人放心,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
只有这块红石下有影子,(请走进这块红石下的影子)我要指点你一件事,它既不像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也不像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风吹得很轻快,吹送我回家去,爱尔兰的小孩,你在哪里逗留?“一年前你先给我的是风信子;他们叫我做风信子的女郎”,——可是等我们回来,晚了,从风信子的园里来,你的臂膊抱满,你的头发湿漉,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
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马丹梭梭屈里士,著名的女相士,患了重感冒,可仍然是欧罗巴知名的最有智慧的女人,带着一副恶毒的纸牌,这里,她说,是你的一张,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这些珍珠就是他的眼睛,看!)这是贝洛多纳,岩石的女主人一个善于应变的女人。
这人带着三根杖,这是“转轮”,这是那独眼商人,这张牌上面一无所有,是他背在背上的一种东西。
艾略特《荒原》前言“因為我在古米親眼看見西比爾吊在籠子裏。
孩子們問她:你要什麼,西比爾?她回答道:我要死。
”獻給艾茲拉·龐德更卓越的巧匠一、死者的葬禮四月最殘忍,從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雜著回憶和欲望,讓春雨挑動著呆鈍的根。
冬天保我們溫暖,把大地埋在忘懷的雪裏,使幹了的球莖得一點點生命。
夏天來得意外,隨著一陣驟雨到了斯坦伯吉西;我們躲在廊下,等太陽出來,便到郝夫加登去喝咖啡,又閒談了一點鐘。
我不是俄國人,原籍立陶宛,是純德國種。
我們小時侯,在大公家做客,那是我表兄,他帶我出去滑雪撬,我害怕死了。
他說,瑪麗,瑪麗,抓緊了呵。
於是我們沖下去。
在山中,你會感到舒暢。
我大半夜看書,冬天去到南方。
這是什麼根在抓著,是什麼樹杈從這片亂石裏長出來?人子呵,你說不出,也猜不著,因為你只知道一堆破碎的形象,受著太陽拍擊,而枯樹沒有陰涼,蟋蟀不使人輕鬆,幹石頭髮不出流水的聲音。
只有一片陰影在這紅色的岩石下,(來吧,請走進這紅岩石下的陰影)我要指給你一件事,它不同於你早晨的影子,跟在你後面走也不象你黃昏的影子,起來迎你,我要指給你恐懼是在一撮塵土裏。
風兒吹得清爽,吹向我的家鄉,我的愛爾蘭孩子,如今你在何方?“一年前你初次給了我風信子,他們都叫我風信子女郎。
”——可是當我們從風信子花園走回,天晚了,你的兩臂抱滿,你的頭髮是濕的,我說不出話來,兩眼看不見,我不生也不死,什麼也不知道,看進光的中心,那一片沉寂。
荒涼而空虛是那大海。
索索斯垂絲夫人,著名的相命家,患了重感冒,但仍然是歐洲公認的最有智慧的女人,她有一副鬼精靈的紙牌。
這裏,她說,你的牌,淹死的腓尼基水手,(那些明珠曾經是他的眼睛。
看!)這是美女貝拉磨娜,岩石的女人,有多種遭遇的女人。
這是有三根杖的人,這是輪盤,這是獨眼商人,還有這張牌是空白的,他拿來背在背上,不許我看見。
我找不到。
那絞死的人。
小心死在水裏。
我看見成群的人,在一個圈裏轉。
謝謝你。
如果你看見伊奎通太太,就說我親自把星象圖帶過去:這年頭人得萬事小心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