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Excel电子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8.01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Excel简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内容等概念。
(2)能够对比Word窗口,描述Excel窗口的功能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认识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窗口。
(4)了解工作簿文件的扩展名,以及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打开Excel软件,让学生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等内容,完成目标1。
(2)比较Word、Excel窗口,让学生描述Excel窗口的功能和特点完成目标2。
(3)打开Excel成绩表让学生认识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窗口,完成目标3。
(4)保存新建工作簿,让学生明白文件的扩展名,以及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完成目标4。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具有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学生在制作成绩单工作表的过程中,学会创建、保存工作薄,并能够对学习Excel软件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Excel的正确启动与退出以及工作簿的创建和保存的操作方法。
(2)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元素。
(3)理解工作簿窗口中的有关概念。
2.教学难点(1)单元格的选取。
(2)单元格数据的输入(3)正确使用单元格地址标识单元格3.教学策略Excel是微软公司Office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窗口界面和操作方法。
因而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借助Word软件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出相同的操作方法,强调不同之处,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Excel软件教学过程:启动Excel:1)点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2、Excel窗口:1)出现一个满是格子的空白窗口,这就是一张电子表格了,第一个格子看着边框要粗一些,处于选中状态。
2)最上面是标题栏,默认的是文件名Book1,保存的时候起一个有意义的,Excel的文件称作“工作薄”。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格式设置。
3. 掌握Excel常用的函数和公式。
4. 能够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筛选和排序等操作。
二、教学重点:1. Excel表格的基本格式设置。
2. Excel常用函数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2.利用函数和公式进行复杂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导出数据:a. 学生导入已提供的Excel文件,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式。
b. 学生学习如何导入外部数据文件到Excel表格中,并学习如何导出Excel表格为其他格式文件。
2.表格的基本格式设置:a.学生学习如何选择行和列,并学习如何进行插入、删除、隐藏和调整行列高度。
b.学生学习如何选择单元格,并学习如何进行合并、拆分和填充单元格。
c.学生学习如何调整单元格的字体、边框和填充色等格式设置。
3.数据的筛选和排序:a.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筛选功能,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b.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排序功能,将数据按照指定的规则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
4.函数与公式的应用:a.学生学习如何使用SUM函数进行数据的求和。
b.学生学习如何使用AVERAGE函数进行数据的求平均值。
c.学生学习如何使用COUNT函数进行数据的计数。
d.学生学习如何利用IF函数进行条件判断和数据处理。
e.学生学习如何利用VLOOKUP和HLOOKUP函数进行数据的查找和匹配。
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a.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函数和公式,对给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b.学生学习如何制作基本的图表,并对图表进行简单的美化和修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式。
2. 演示法:在计算机上演示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
3. 实践法: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具体的操作,练习和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掌握Excel中常用的函数和公式;4.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2.掌握基本的函数和公式;3.能够利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2.如何运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2.多媒体设备;3.Excel软件安装好的电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利用多媒体展示Excel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并简单介绍Excel的作用;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运用到Excel 的场景有哪些?举例说明。
步骤二:Excel基础知识掌握1.讲解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a. 启动Excel软件并创建一个新工作簿;c.学习如何调整单元格的宽度和高度;d. 掌握Excel中的常用快捷键;e. 了解Excel的数据格式;f. 学会保存和关闭Excel文件。
步骤三:数据计算与处理1. 了解Excel的基本计算功能:a. 认识Excel的四则运算符号;b.学会利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计算;c.掌握如何进行数据自动填充;d.学习如何进行单元格引用和跨列计算。
步骤四:数据分析与统计1.学习Excel中的一些常用函数:a.平均值函数;b.求和函数;c.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d.计数函数。
2.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和分析:a.掌握如何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b.学会设置图表的样式和布局。
步骤五:实践操作1. 给定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鼓励学生在计算和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小结与反思1.给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鼓励学生将Excel的学习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七、拓展延伸1.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Excel的其他功能,如数据筛选、排序和数据透视表等;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使用Excel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完整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将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以Excel软件为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章节为: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图表制作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等。
2. 学生能够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如排序、筛选、查找等。
3. 学生能够掌握Excel中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图表制作。
难点:图表的制作,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成绩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Excel来管理这些数据。
2. Excel的基本操作:讲解插入、删除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等基本操作。
示例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数据处理:讲解排序、筛选、查找等数据处理方法。
示例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图表制作:讲解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制作方法。
示例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图表制作。
七、作业设计:1. 请用Excel制作一份班级成绩单,包括姓名、科目、成绩等。
2. 请用Excel制作一份数据统计表,包括数据录入、排序、筛选等。
3. 请用Excel制作一份图表,展示班级成绩分布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于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探索更多的Excel功能,如条件格式、数据透视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将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以Excel软件为主要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教案名称: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编辑。
2. 学会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
3. 学会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
教学重点:1. 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4. 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制作。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应用。
2. 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的制作。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Excel软件安装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讲解Excel基本操作(10分钟)1. 介绍Excel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功能。
2. 演示如何创建新的Excel文件、输入数据和编辑数据。
3. 演示如何保存和关闭Excel文件。
三、数据的排序和筛选(15分钟)1. 讲解数据的排序功能,包括升序和降序排序。
2. 演示如何使用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排序。
3. 讲解数据的筛选功能,包括条件筛选和高级筛选。
4. 演示如何使用筛选功能对数据进行筛选。
四、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制作(20分钟)1. 讲解数据的统计功能,包括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2. 演示如何使用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
3. 讲解数据的图表制作功能,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4. 演示如何使用图表制作功能对数据进行图表制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操作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排序、筛选、统计和图表制作。
2. 辅导和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量Excel软件的其他应用场景和功能。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探索Excel软件的其他功能,如数据透视表、条件格式等。
2. 给学生布置Excel软件的实际应用任务,如制作课程表、成绩统计表等。
信息技术学教案年信息技学201201学学电子表格的启动、编辑、保存工Exc课课辅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1掌Exce的启动、保存方法Exce窗口的组成2让学生了教学目掌握电子表格中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3掌握常用的修改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41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修饰工作表的操作方法2教学重工作表的打开、保存、关闭方法3工作表的建立和修饰教学难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法教学方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讨论Wor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算,应Wor就不方便了。
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电子表格软件二、新课.启Excel教师介绍ExceWor一样MicrosoftOffic族的成员,启动方法Wor相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Exce教学过与学生.认Exce窗教师提出要求:观Exce窗口Wor窗口有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Exce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几个概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结合此工作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重点强调每一个单元格的地址,让学生能说能任何个单元格的地址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一张工作表最多可有256列,最多可有65536行1.打开一个工作簿文件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
观察里面的1打开桌面上的作表不仅有数据,还显示一张统计图表(柱开图、折线图、图等)修改工作表5插入一个空行:在数理化类和政经类两行之间插入一个10行,且输入“计算机28单元格的地址修B38改6修饰工作表(1改变工作表中文字的字体、字号和字形Wor文字处理中相同让学生自由操作,其操作方法(2移动统计图和改变其大小学生自己先探索,教师最后演示7预览和打印工作表打印预览Wor一样打印工作表。
(操作方法保存并提交作业8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保存时观Exce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Exce学生完成本节课学生的内容后提交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1打开1”102插入行:在行后面插入输入“计算机28B单元格内容38改3修课堂练4改变工作表中文字的字体、字号和字形5移动统计图和改变其大小1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各种数据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2课堂小作表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3Excexl课后观察我们的课程表、成绩统计表课外作Exce 电子表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1板书设2单元格地址教学反思 2信息技术学教案年信息技学201201学学Exc中数据的输入、修改和数据课课整辅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教学目.使学生学会整理数据表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1修改数据的方法2教学重数据表的整理3数据表的整理教学难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教学方一、导入课教师打开上节课课堂练习完成1月份借书情况览表,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文字和数字的对齐方式有么不同,引出数据的输入。
【导语】信息技术是指利⽤计算机、络、⼴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具与科学⽅法,对⽂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获取、加⼯、存储、传输与使⽤的技术之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科技含量。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数据的排序 教学⽬标: 1、掌握数据的排序⽅法 2、掌握多重关键字排序的⽅法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排序 教学⽅法:讲练结合讲练结合(⽤电⼦络教室进⾏演⽰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如何设置⼩数位数? 2、合并及居中操作有何作⽤?如何合并及居中? ⼆、导⼊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设计,已经将我们的⼯作表装饰得很漂亮了。
现在⼜有⼀个新问题:如果我想按照每个⼈的上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 三、新授 1、选取范围的⽅法 a.相邻区域的选取:(三种⽅法) ●⽤⿏标进⾏拖拉选取区域。
●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两个对⾓单元格。
●按住shift键,同时⽤键盘上的箭头选择。
b.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上⾯的⽅法选取第⼀块区域后,按下Ctrl键不放开,然后再⽤上述⽅法选择其他的区域. 2、排序步骤:a.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b.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 c.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
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
所以要选中“有标题⾏”前的单选钮。
d.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e.单击“确定”按钮 四、⼩结:1.数据排序的⽅法2.思考:若遇到相同数据怎样设置顺序? 五、学⽣练习 教学后记:要让学⽣使⽤不同的主关键字进⾏排序,体会它的⽅便之处设置⼩数位与合并及居中 教学⽬标: 1、会设置⼩数位 2、会合并单元格⾏居中操作 教学重、难点:设置⼩数位合并及居中 教学⽅法:讲练结合(⽤电⼦络教室进⾏演⽰讲解) 教学教程 ⼀、复习提问: 1、怎样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2、怎样使单元格中的内容居中? ⼆、新授 1、师谈话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对⼯作表进⾏⼀些美化⼯作。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实用Excel教案第一章:Excel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Excel的界面及基本操作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键和快捷键学会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数据1.2 教学内容Excel的启动和关闭Excel界面认识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与编辑撤销和恢复操作1.3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Excel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Excel的基本界面和功能键。
3. 示范:演示如何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4. 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公式与函数2.1 教学目标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2.2 教学内容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单元格引用常用函数(如SUM、AVERAGE、COUNT等)2.3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公式和函数在Excel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讲解单元格引用。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4. 练习: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第三章:数据排序与筛选3.1 教学目标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排序掌握数据筛选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数据排序:升序排序、降序排序数据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3.3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数据排序和筛选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3.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
4. 练习: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数据排序和筛选功能。
第四章:图表的使用4.1 教学目标掌握Excel中图表的类型及特点学会创建和编辑图表4.2 教学内容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图表类型图表的创建和编辑:图表、坐标轴、图例等4.3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图表在数据展示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及特点。
3. 示范:演示如何创建和编辑图表。
4. 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不同类型的图表。
第五章:数据透视表5.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创建和应用数据透视表5.2 教学内容数据透视表的概述创建数据透视表:数据源、透视表字段等数据透视表的编辑和应用5.3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数据透视表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八、板书第一课认识Excel一、启动Excel二、认识Excel窗口三、几个概念1.单元格2.工作表3.工作簿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五、保存文件六、退出Excel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八、板书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数据的输入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2.输入数值3.输入文本4.输入日期和时间二、修改数据三、利用公式计算1.公式的组成2.输入公式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实用Excel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和打开。
2. 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格式化数据。
3. 让学生了解Excel中的常用函数,并学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4. 让学生掌握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
5. 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二、教学内容1. Excel的基本操作:启动和退出、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和打开。
2. 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单元格的选定、数据的输入、数据的编辑。
3. 数据格式化:字体、颜色、单元格边框、数据对齐、数字格式等。
4. 常用函数的使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计数等。
5. 数据处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6. 制作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7. 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图表、坐标轴、图例、数据标签、图表样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化、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处理、图表的制作和编辑。
2. 难点:常用函数的运用、数据处理功能、图表的制作和编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Excel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Excel的功能。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Excel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和演示:讲解和演示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化、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处理、图表的制作和编辑。
3. 实践练习: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Excel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Excel的功能。
5.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际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Excel概述(1)(一)目的要求1、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2、掌握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二)教材分析重点:创建和编辑工作表难点: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三)教学过程一、Excel概述1、电子表格的发展美国Microsoft公司,1993年推出Excel,Excel5.0中文版— Excel 97—Excel2000—Excel2003—…在财务、金融、统计、办公窒自动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Excel的功能●表格处理:可制作各类表格,并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图形处理:系统有100种以上的图表供选用,还可自行绘制●数据运算:有400多个函数,可完成复杂的表内和表间计算●数据库管理:将有组织的数据清单当作数据库处理3、Excel的启动与安装方法1:“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方法2: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Excel”图标方法3: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3: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4:“开始”—“运行”,找到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的路径打开即可安装:找到安装程序setup.exe——双击4、Excel的主窗口及组成●标题栏:显示当前工作簿的名字,刚启动时,名字为“Book1”。
●菜单栏:有9个菜单项●工具栏:由许多图标按钮组成,每个图标代表一个命令。
●编辑栏:用来输入和修改当前单元格中的内容,如公式、文字、数据等。
工作区:一个工作表可有256*65536个表格单元,上边用A~IV表示列号,左边用1~65536表示行号,行和列交叉的是单元格。
●工作表标签和标签滚动按钮:一个工作簿中最多可包含有255个工作表,系统默认预设了16个工作表,用sheet1,sheet2,...,sheet16标识。
完整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Excel电子表格教案信息技术学教案课题:Exce电子表格的启动、编辑、保存工作主备(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时:1课时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掌握Excel的启动、保存方法。
2.让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掌握电子表格中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4.掌握常用的修改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1.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2.修饰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3.工作表的打开、保存、关闭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表的建立和修饰。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法。
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这个表格。
教师指出,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计算,应用Word不方便,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1.启动Excel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___ 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重点强调每一个单元格的地址,让学生能说出任何一个单元格的地址。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
一张工作表最多可有256列,最多可有行。
4.打开一个工作簿文件。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桌面上的“10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观察里面的工作表。
不仅有数据,还显示一张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5.修改工作表。
学生插入一个空行,在数理化类和政经类两行之间插入一个空行,并输入“计算机类107”。
修改B9单元格的地址:385改为285.6.修饰工作表。
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第一课认识Excel一、启动Excel二、认识Excel窗口三、几个概念1.单元格2.工作表3.工作簿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五、保存文件六、退出Excel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八、板书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数据的输入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2.输入数值3.输入文本4.输入日期和时间二、修改数据三、利用公式计算1.公式的组成2.输入公式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信息技术学教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题Exce电子表格的启动、编辑、保存工作簿课时1课时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掌握Excel的启动、保存方法。
2.让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掌握电子表格中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4.掌握常用的修改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1.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2.修饰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3.工作表的打开、保存、关闭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表的建立和修饰。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
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1.启动Excel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重点强调每一个单元格的地址,让学生能说能任何一个单元格的地址。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
一张工作表最多可有256列,最多可有65536行4.打开一个工作簿文件。
打开桌面上的“10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
观察里面的工作表。
不仅有数据,还显示一张统计图表(柱开图、折线图、饼图等)。
5.修改工作表。
插入一个空行:在数理化类和政经类两行之间插入一个空行,且输入“计算机类107”修改B9单元格的地址:385改为285。
6.修饰工作表。
(1)改变工作表中文字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让学生自由操作,其操作方法和Word文字处理中相同。
(2)移动统计图和改变其大小。
学生自己先探索,教师最后演示。
7.预览和打印工作表。
打印预览。
打印工作表。
(操作方法和Word一样)8.保存并提交作业。
保存时观察Excel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学生完成本节课学生的内容后提交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练习1.打开“10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
2.插入行:在第5行后面插入输入“计算机类107”。
3.修改B9单元格内容:385改为285。
4.改变工作表中文字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5.移动统计图和改变其大小。
课堂小结1.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
2.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
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课外作业课后观察我们的课程表、成绩统计表。
板书设计Excel电子表格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2.单元格地址。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学教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题Exce中数据的输入、修改和数据表整理课时1课时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整理数据表。
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数据表的整理。
教学难点数据表的整理。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打开上节课课堂练习完成的“10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文字和数字的对齐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出数据的输入。
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1.数据的输入(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方法一:单击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直接输入数据。
方法二:先单击单元格,再单击编辑栏,可以在编辑栏中编辑或添加单元格中的数据。
(2)输入数值教师演示输入数据、文本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机练习。
学生输入课本第9页表2-1的内容。
教师强调:①输入内容时,用光标控制键移动光标或是回车键向下移动光标。
②输入括号时使用Shift上档键辅助输入。
③在单元格中,系统默认的文本方式是左对齐,数值显示方式是右对齐。
2.数据表的修改。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修改数据的方法:(1)输入过程中出错:用Backspace键删除错误的字符,然后输入正确的内容。
(2)输入完毕后发现错误:①按Delete键,删除数据,再重新输入。
②输入新的数据将原来的内容覆盖。
③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数据,可双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然后移动光标进行修改。
3.整理数据表。
(1)设置列宽观察B1、C1、D1、单元格的数据都没有显示出来,要让文字全部显示出来如何做呢?教师演示操作步骤:方法一:使用“格式”菜单中的“最适合的列宽”。
方法二:使用列上面的“列标”直接拖动。
学生自由练习。
(2)输入标题在第一行的上方插入一个空行。
输入“科技月活动统计表”。
合并单元格:把A1到E1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教师演示课堂练习1、输入P9表2-1。
2、在表中设置列宽3、插入标题“科技月活动统计表”,并把A1至E1单元格合并并居中,4、插入列并输入“软件作品(件) 3 6 2 4 8 3”。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①输入数据要认真细致。
②列宽的调整和单元格合并及居中的方法。
课外作业观察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表格。
板书设计Excel中数据的输入和整理一、数据的输入P9表2-1二、数据表的整理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学教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题Exce中求和函数课时1课时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并熟练掌握求和函数SUM的使用。
2.学生利用填充柄填充公式。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Excel中常用的求和方法。
2.利用填充柄填充公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和函数的使用,填充柄复制公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输入了“科技月活动统计表”,观察我们录入完成的表,如何计算出作品的总和?二、新课1、求和函数教师演示:方法一:利用单元格地址相加。
如=B3+D3+C3+E3学生练习,求出初一年级上交作品的并存放在F3单元格中。
教师边巡视边强调:①首先必须输入“=”,表示将要输入的是一个公式。
②在公式中应尽量引用单元格地址。
(2)输入公式方法二:利用求和函数,输入“=SUM(B3:E3)”。
按回车键确认,由学生观察并回答单元格与编辑栏显示内容有什么不同。
注意:输入公式时,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学生利用求和函数求出全校小发明的总数并存放在B9单元格中。
2、填充公式教师提出问题:总计一栏的计算公式基本样式相同,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简化输入公式的过程?引入利用Excel的填充功能可以更快捷地复制数据,选中要复制的F3单元格,在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形时,这个点叫做填充柄。
向下拖动填充柄,可以把F列的所有公式填充出来。
学生利用填充柄求出F3至F9及B9至F9的总和。
教师边巡视边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发现有问题有及时解决。
3、作业。
打开E:\“春季植树造林统计表”并求出各年级造林的总数,将该文件保存并提交到教师机。
课堂练习1.作用求和函数和填充柄求出“科技月活动统计表”中的总计。
2.求出“春季植树造林统计表”的总数。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强调:①求和函数的使用时,先输入“=”。
②自动填充功能对输入有规律的数据提供了方便,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课外作业总结求和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板书设计Excel中求和函数的使用一、求和函数1、单元格地址相加:=B3+C3+D3+E32、求和函数:=SUM()二、填充公式填充柄的使用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学教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题Exce中图表制作课时1课时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柱形图表。
2.学会修饰柱形图表。
3.了解几种常见的图表。
教学重点1.制胜柱形图表。
2.柱形图表的修饰方法。
教学难点图表的修饰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10月份借书情况一览表”图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统计图表,统计图表能够更清楚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1.插入统计图表教师介绍统计图表的用途:可以直观地分析数据,尤其是数据比较多时更显出方便之处。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插入统计图表的操作方法:打开“科技月活动统计表”,选中A2到E8(数据源区域),单击“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类型(簇状柱形图)→系列产生在列→输入图表标题(科技月活动统计图表)、X轴、Y轴标题,然后按照提示窗口的要求操作即可完成图表的插入。
2.放大、移动和删除统计图表。
放大图表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操作方法和Word中操作图片方法一样)删除图表:选中图表后,按Delete键删除。
学生练习插入图表。
教师巡视,及时帮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强调:(1)一定要选中制作图表的数据源(如A2到E8);(2)在图表选项中输入标题“科技月活动统计图表”。
3.修饰柱形图表(1)修饰图表标题选中图表标题“科技月活动统计图表”,用Word中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就可以设置图表中的文字格式。
图表中各部分文字也参照此方法来进行设置。
(2)修饰图例a.修改数据图颜色教师布置任务:自学修改数据图颜色的方法,将“科技月活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图改变颜色。
b.修改绘图区颜色c.修改图表区颜色教师布置任务:自学修改绘图区、图表区颜色的操作方法,按自己喜欢的样式对统计图表进行修饰。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修饰统计图表的操作。
4.课堂作业打开E:盘下的“植树造林活动统计表”。
制作出造林活动统计图表(饼图),如P19页图3-13所示。
5.教师点评教师操作示范重点强调图表选项中数据标志中选择“百分比”。
课堂练习1.打开E:盘下“科技月活动统计表”制作簇状柱形图表。
2.打开E:盘下的“植树造林活动统计表”。
制作出造林活动统计图表(饼图),如P19页图3-13所示。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强调插入统计图表时首先应选择数据源,对统计图表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进行修改,一般采用双击或单击鼠标右键的方法就可以打开相应的窗口,然后选择相应的选项。
课外作业总结制作图表和修饰图表的方法。
板书设计Excel图表制作一、插入柱形图表二、放大、移动和删除图表三、修饰柱形图表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学教案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课题Exce中最大值、最小值函数课时1课时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