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青玉案·元夕》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青玉案·元夕》中特殊的立意方式和托寓、对比的表现手法。
2、品味辛弃疾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性和内心深处浓郁的爱国情思。
【学习目标】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请说出下列诗歌描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宵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确:以上词作描写的是元宵节。
从这些词作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节日有逛花市、赏花灯的习俗,场面热闹非凡。
那么,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又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教师范读(或欣赏配乐朗诵),正字音。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3、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初步感知文本。
4、挑选重点字词,教师稍加点拨。
注:这一步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比如,可以把字词理解融入到解读文本这个环节之中。
三、再读课文,解读文本:1、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元宵盛况的?明确: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热闹非凡。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
作者运用铺陈的手法,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生查子》阅读教案- 优秀范文分享《生查子》是我国古代著名诗集之一,其内容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难以避免会涉及到这部经典名篇的学习。
如何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呢?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查子》。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本人制定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生查子》这部诗集,让学生: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比如韵律、格律、内容等方面;2、熟练掌握《生查子》这部诗集中的常见词汇、句式以及写作风格;3、能够理解《生查子》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并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4、能够通过《生查子》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对于《生查子》这部诗集的整体把握,对其中基本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难点:让学生从《生查子》的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先简单介绍一下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韵律、格律和内容等方面。
通过这些基本点的介绍,能够让同学们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为我们后面对《生查子》的学习打下基础。
2、熟练掌握《生查子》的基本特点我们应该重点讲解《生查子》这部诗集的基本特点,包括它的句式、格律、修辞手法、用词、内容等方面。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多看多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背诵和模仿。
3、深入挖掘《生查子》的文化内涵《生查子》这部诗集不仅仅是一些诗句的堆砌,其中也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这些诗句进行深入的思考。
比如可以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解析。
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读诗比赛、诗歌创作等。
四、教学方法1、听讲讲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黑板等多种方式,对《生查子》这部诗集进行详细的解说,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里面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特点。
元宵节诗词生查子·元夕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下面是yjbys对其的赏析!生查子·元夕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生查子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宋词,了解宋词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像白天一样。
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昏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
但是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词的认识,以及对词所抒发的感情的理解。
三、温馨点击。
1、读读作者介绍,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教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水(今属江西)人。
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用芦荻秆在地上书写教他识字。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其诗成就不如散文,但也不同凡响,流传下来800多首。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元宵节关灯时引发的情思。
2、熟读成诵四、活动广角。
从唐代起,我国就有元宵节晚上挂灯、观灯的习俗,到宋朝时达到极致,“花市灯如昼”,同学们能描写发挥你的想象力给这首诗配一副画吗?五、学生自由交流以上问题六、学生朗读达到背诵七、自由学习题都城南庄八、师总结本课内容九、拓展:你对自己创作的“花市灯如昼”图还满意吗?拿起彩笔给自己画一面彩旗附对《生查子元夕》的解读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这首《生查子》堪称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脍炙人口的情诗之一,此诗一般认为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此时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对方是自己心仪的女子;另一派观点是对方是诗人自己的朋友。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作,以描写元宵节为主题。
全词笔触细腻动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对节日喜庆氛围的赞美和对团圆之美的向往。
同时,欧阳修还巧妙地通过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揭示出社会的变迁和人情冷暖。
首先,欧阳修词中细描元宵节热闹喜庆的氛围,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与喜庆。
词的开头就以“小雨晴风似细絮”这一婉转的描写,将元宵节的特殊气氛形容得栩栩如生。
接着,他运用了“百灯素绕素壁宫”之类的描写,将热闹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
他还巧妙地用了“弹指一挥乱红雨”这样的形象语言,将那琳琅满目的灯彩与璀璨的烟火相比,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词中揭示了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的问题。
欧阳修写到“夫日中瓶花弄比齐”这样的描写,饱含对古代风俗破坏的忧虑。
他对于过于奢华的众多花灯表示忧虑,认为这种浪费不仅违背了传统,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心态的变化。
此外,“游人观尔乐融融”这一描写也暗示了社会对快乐追求的变化,过度追求娱乐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传统节日的本来含义,这也让人反思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继而,通过对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的描写,欧阳修展现了对团圆之美的向往。
他写到“叔孙何事亦登临”,以及“把盏煮茗寒夜里”等描写,表达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希望能与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这种对团圆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使整篇词激荡出一种暖意,让人不禁产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团圆的渴望之情。
最后,词中欧阳修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然景物,使整个词在意境上表现出深深的韵味。
例如,他用“飞箭乱转弯”来描绘流星,以及“弹指声里盈盈泪”默默流露的伤感情绪,这些都为词赋予了一种动人心弦的美感。
总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细腻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让人怀念的团圆时刻。
同时,他也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珍视和对人情冷暖的触动。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生查子;元夕》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①,花市灯如昼②。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①元夜: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这夜称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华的街市。
【点评】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生查子》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诗歌《生查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的思想感受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诗歌欣赏:通过朗读和赏析文本,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意境表达;2.情感分析:通过探究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情境;3.文化识别:通过介绍诗歌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渗透和融合;4.诗歌比较: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诗歌翻译以及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诗歌表征和传达的思想内涵。
1.3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比较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文化鉴赏能力;2.互动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探究能力;3.形象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诗歌音乐欣赏等形式,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
1.4 教学流程1.4.1 情感启发(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情感表现入手,了解诗歌赋予情感的重要性;2.学生个人思考和信手拍照,通过图片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形成情感热身。
1.4.2 诗歌欣赏(20分钟)1.教师先朗读一遍《生查子》,分析其中的意境和结构;2.学生逐句朗读,分析句子中的隐含情感和意象表达;3.学生个人阅读体味,理解文本中情感的转化和表达。
1.4.3 情感分析(20分钟)1.学生讨论文本中的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谈谈如何通过诗歌表现情感;2.教师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作者经历,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实际基础;3.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思考。
1.4.4 文化识别(20分钟)1.教师介绍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文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2.学生个人思考,反思自己对文本中文化元素的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本特色,分析文本语言和文学价值。
《元夕》教学设计《元夕》是唐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儿童散文。
这首诗以描述元宵节的盛大活动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通过听、说、读和写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听力训练:1. 听诗歌朗读并跟读:首先,播放《元夕》的朗读音频,让学生仔细听诗歌的朗读。
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运用能力。
2. 问题回答:根据诗歌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听力回答。
例如:“元夕是什么时候?”“诗中有哪些元宵的制作过程?”等等。
通过问题回答的形式,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口语训练: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或全诗进行朗诵。
通过朗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呼吸等口语表达技巧。
2. 对话练习:选择诗中的某些场景或人物,设计对话练习。
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绎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即兴对话。
通过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1. 理解填空:将诗歌的某些重要词语或短语抽取出来,设计一些填空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填空。
例如:“元夕上火烧三条竹,中明月月笼五更钟。
”学生填空:“元夕上火烧_______竹,中明月月笼_______钟。
”2. 阅读讨论: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讨论。
例如:“你喜欢元宵节吗?为什么?”“你觉得诗中的元夕和现实中的元宵节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写作训练:1. 写作指导:首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然后,选择一个具体的元宵节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类似的作文,描述这个活动的场景、人物和活动内容。
2. 作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作文,进行互评和建议。
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
生查子•元夕【教学目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概括总结,使学生对这首词的作者有大致了解。
2.通过观看名家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3.通过指导,使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等。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
1.同学们,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欧阳修的资料,关于欧阳修,你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说?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2.学生交流: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二、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生查子•元夕》,师介绍欧阳修写下这首词的背景,为下面的感情诵读做铺垫。
1.生查子:词牌名。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
“元夕”是这首词的题目2.元夜:又称“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也叫“上元节”,唐代以后又称“灯节”。
3.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4.春衫:年少时穿的衣衫。
下阙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思念伊人的惆怅感伤。
同样的美景,却是一喜一悲。
整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物是人非,思念伊人的伤感。
三、通读译文1.出示译文,自由读。
2.老师读古文,学生读译文。
3.男女生对读。
去年元夜时,花市上花灯照耀,明丽如同白天。
月亮升上柳梢头,我们在黄昏后甜蜜约会。
今年元夜时,月亮和花灯依旧如去年那么美丽。
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伊人,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袖。
四、观看名家朗诵视频。
1.播放《生查子•元夕》朗诵视频。
2.引导学生赏析:你最喜欢那一句朗诵。
3.模仿名家诵读,读一读、练一练。
五、指导诵读。
1.分句试读,选择领诵。
2.进行针对性指导。
3.排练。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教案设计欧阳修《生查子》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生查子》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的像白天一样。
月儿挂在柳树枝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会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
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1、让学生了解这首宋词及作者。
2、相关元宵节的知识。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要求学生背诵。
qù nián jīn rì cǐ mén zhōnɡ rén miàn táo huā xiānɡ yìnɡ hón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rén miàn bù zhī hé chù qù táo huā yī jiù xiào chūn fēnɡ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学案一、词人名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
1030年考取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
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
至和年间入朝,逐渐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
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
卒谥文忠。
二、诗词故事芦荻画地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
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
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
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生查(zhā)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欧阳修虽被称为“一代儒宗”,但他的词却不乏对爱情的描写,这正反映了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思想上颇为通达,创作上颇重情致。
宋人元夕词中正面集中地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为数甚微,而像欧阳修的《生查子》就更是吉光片羽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词,感知词的内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体会词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
提示本词牌双片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
多抒发怨抑之情。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与孤独。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语言回环错综,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更具民歌风味。
生查子•元夕
【教学目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概括总结,使学生对这首词的作者有大致了解。
2.通过观看名家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3.通过指导,使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等。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同学们,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欧阳修的资料,关于欧阳修,你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2.学生交流: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二、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生查子•元夕》,师介绍欧阳修写下这首词的背景,为下面的感情诵读做铺垫。
1.生查子:词牌名。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
“元夕”是这首词的题目
2.元夜:又称“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也叫“上元节”,唐代以后又称“灯节”。
3.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4.春衫:年少时穿的衣衫。
下阙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思念伊人的惆怅感伤。
同样的美景,却是一喜一悲。
整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物是人非,思念伊人的伤感。
三、通读译文
1.出示译文,自由读。
2.老师读古文,学生读译文。
3.男女生对读。
去年元夜时,花市上花灯照耀,明丽如同白天。
月亮升上柳梢头,我们在黄昏后甜蜜约会。
今年元夜时,月亮和花灯依旧如去年那么美丽。
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伊人,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袖。
四、观看名家朗诵视频。
1.播放《生查子•元夕》朗诵视频。
2.引导学生赏析:你最喜欢那一句朗诵。
3.模仿名家诵读,读一读、练一练。
五、指导诵读。
1.分句试读,选择领诵。
2.进行针对性指导。
3.排练。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