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手术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8
经皮肾镜技术是通过经皮肾盂通道对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1955年Goodwin利用穿刺针行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积水。
1976年Fernström经皮肾镜取石(PCNL,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成功。
此后,经皮肾镜开始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结石。
1983年Whitfield 完成第一例经皮肾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内切开术,扩大了经皮肾镜的应用范围。
80年代,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和输尿管镜技术(Ureteroscopy)的普及,经皮肾镜治疗泌尿系结石一度进入低潮。
近年来,由于发现到ESWL在治疗较大的结石时对肾脏有损伤作用,甚至造成肾功能的丧失,使人们认识到PCNL仍然有其应用需要。
PCNL成功的关键在于经皮肾盂通路的建立,需要先经皮穿刺肾盂,然后扩张穿刺通路并在通路上留置一根鞘管,一端在体外,另一端在肾盂内,碎石器械经过这根鞘管进入肾盂,击碎并取出结石。
过去受碎石器械的限制,要求建立Fr26(约9mm)的通路,损伤大,出血多,失败率也较高。
现在,由于出现了更有效的激光、气压弹道等碎石方法,使碎石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使得只需建立Fr14~16(约5mm)的通道就可完成碎石、取石过程,减小了对肾脏的创伤,降低了手术合并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以往的PCNL都在X 线透视下进行操作,对手术者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
近来不少单位改在B超定位下进行肾盂穿刺,既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又避免了术者受放射性损伤的危害。
上述这些因素使经皮肾镜技术重又得到新的发展。
与ESWL和开放手术相比,PCNL的优点是:能直视下发现结石并碎石取石;可一次将结石击碎、即时全部取出;操作可以随时停止、分期进行;可与ESWL配合治疗结石;损伤比开放手术小,也比反复多次ESWL小。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会为患者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2.体位:患者被放置在侧卧位,并采取斜抬45度的足位,这有助于保证肾盂有利于引流。
3.消毒和铺盖: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并用无菌铺盖覆盖住患者的身体,使手术区域保持无菌状态。
4.标识:用B超或X光引导下,医生会在患侧的背部标记出合适的穿刺点。
这通常是位于患者肋骨下缘与髂嵴之间的位置。
5.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6.导丝置入:医生用超声引导下,将导丝通过针尖引导器插入到肾脏内。
7.皮肤扩张:随后,医生会使用一系列的扩张器将通道扩大到适当的大小,以便能够将透镜和其他仪器插入肾脏。
8.肾室探查:在确保足够的扩张后,医生将肾镜插入肾脏内,进行肾室探查。
肾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肾镜向肾脏内注入生理盐水,以扩大肾盂和输尿管,从而更好地观察和操作。
9.碎石:一旦肾室探查确定了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医生就可以使用激光或超声波器碎石。
这些器械会将结石粉碎成较小的碎片,以便于进一步取出。
10.取石:使用取石器械,医生可以将碎石或较大的结石块逐一取出,这通常是通过肾脏内的导管进行操作的。
11.引流管插入:取石完成后,医生会通过取石道插入一根引流管,以确保肾脏内的尿液可以顺利引流出来。
12.切口缝合:如果需要的话,医生会缝合穿刺点,使其愈合。
13.消毒和包扎: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穿刺点进行消毒,并进行包扎,以预防感染。
PNL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合适的设备来进行操作。
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但在适当的情况下,PNL可以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