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篇一: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儿垂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与轮读得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1、有感情得歌唱,控制好音色与气息。
2、二声部合唱就是本课得难点。
教学过程:一、吟诗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得古诗。
(出示《小儿垂钓》)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得节奏?3、尝试用轻巧活泼得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得有什么不同?(1)感受四三拍。
(2)节奏得变化。
(3)认识休止符。
师:这就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4)找一找歌曲中得“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6、完整得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得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得声势得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6、跟琴完整得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得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得演唱。
三、表现1、露一手。
2、《小儿垂钓》得合唱版,说一说其中得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篇二:小儿垂钓教案(赛课)《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得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得专心致志得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
她得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得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就是她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她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得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她得名字。
小儿垂钓古诗教案小儿垂钓古诗教案(精选1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会写2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
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
出示生字,齐读生字。
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5、“垂”是独体字。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
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
(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
)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
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
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
(应该、答应)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
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
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
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篇一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
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
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觉,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
当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
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遥招手,怕鱼惊”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
《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偷”,诗外有着“打”,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
但不要让孩子模仿“偷“,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班《小儿垂钓》古诗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意象。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意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动画等。
2. 教学道具:如小鱼、鱼竿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2)教师简要介绍《小儿垂钓》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边读边思考。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意象,如“蓬头稚子”、“侧坐”、“莓苔”等。
(4)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注意语音和节奏。
4. 实践与拓展:(1)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进行创意绘画。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情景表演和创意绘画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参与学生的古诗背诵和情景表演活动,共同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垂、蓬、侧、莓、苔”五个生字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咱们从前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宿新市徐公店》你背的这首诗描写了追黄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
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板书:小儿。
这个小孩子在做什么呢?板书垂钓。
这儿有一个生字垂,谁会读?多指名几个读,齐读。
来,一起读读这个词:垂钓。
你能通过这个词想像出这个小孩儿在做什么吗?(钓鱼)是的,这首诗就写了小孩子钓鱼的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板书:唐胡令能)他笔下的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把这首诗多读几遍。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语,准确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听见一些同学大声地认读生字,真会学习。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认识诗里的生字朋友垂、蓬、侧、莓、苔1、认读生字2、指名读,齐读3、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4、认读词语CAI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草映身、招手、不应人师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美!5、将我们认识的字词朋友放回古诗中,自由地读一读,试着把古诗多读几遍。
看看谁能把古诗读得既准确又流利!6、师范读让我们赶快走进古诗去看看这个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学钓鱼的?三、情境导入,理解品读诗句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CAI仔细看图,看到了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用几句话说给同桌听一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只用了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这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板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这个孩子是怎样坐在河边钓鱼的呢?我们学一学吧!全班表演侧坐你们侧坐的.样子和诗里的孩子一样可爱。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小儿垂钓》篇一教学目的: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rarr;释词rarr;调序rarr;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稚( )遥( )钩( )准( )摇(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篇二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作者:【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加点字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苔藓植物;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7、遥:远远地;8 怕:害怕9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诗文解释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
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游来。
全诗赏析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作者简介胡令能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垂钓的基本知识,学会垂钓的基本技巧;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锻炼小儿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垂钓?2、垂钓的基本设备与技巧;3、垂钓的过程与注意事项;4、垂钓的乐趣与意义。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些关于水生动物和垂钓的常识,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垂钓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2、新课呈现介绍什么是垂钓,垂钓的基本设备与技巧,垂钓的过程与注意事项,以及垂钓的乐趣与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垂钓产生浓厚的兴趣。
3、示范操作教师对垂钓的基本设备进行示范操作,如鱼竿的组装、鱼钩的装配,以及垂钓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老师指导,让学生进行垂钓实际操作。
老师和助教配合,指导学生操作鱼竿、挑选鱼饵、抛竿、拉线等具体操作,确保学生掌握垂钓的基本技巧。
5、教师点评在学生实际操作后,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
6、总结回顾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老师点评,对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垂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7、延伸拓展介绍一些关于垂钓的知识,如不同种类的鱼、垂钓的安全常识和环保意识等,让学生对垂钓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锻炼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希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给教师们一些启发,为小儿的成长和教育助力。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儿垂钓》教案篇一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
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
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
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1. 导入诗题2. 理解诗题(二)理解诗句1. 朗读全诗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3. 释词解句(三)总结练习1. 指导朗读、背诵。
小儿垂钓教案(优秀3篇)《小儿垂钓》教案篇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
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
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1.垂钓基本装备的介绍(鱼竿、鱼线、鱼饵)2.垂钓的基本技巧(投竿、收线、鱼钩设置)3.垂钓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4.垂钓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三、教学重点1.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3.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细节四、教学难点1.投竿、收线等垂钓技巧的操作2.观察鱼儿的特点和记录相关信息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垂钓的过程和技巧,引起学生对垂钓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讲解(1)垂钓基本装备的介绍向学生介绍鱼竿、鱼线、鱼饵等垂钓装备的作用和选择原则,让学生了解垂钓装备的基本知识。
(2)垂钓的基本技巧讲解投竿、收线、鱼钩设置等垂钓的基本技巧,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垂钓的操作方法。
(3)垂钓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向学生讲解垂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安全知识,例如选择垂钓场所时要远离深水区域、不要长时间暴晒等。
(4)观察和记录教导学生在垂钓过程中要观察鱼儿的特点,例如鱼种、大小、颜色等,并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示范教师示范垂钓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垂钓的技巧。
4.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垂钓练习,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垂钓的技巧。
5.总结对学生的垂钓练习进行总结,总结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垂钓活动做准备。
六、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实物鱼竿、鱼线等垂钓装备3.适量的鱼饵和钓鱼场地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垂钓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观察记录能力2.听取学生对垂钓的思考和体会3.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八、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垂钓活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垂钓技巧指导和讲解,拓展学生对垂钓知识的了解深度。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2个字“垂、钓”,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诗中的趣味。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古诗,体会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趣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释题导入。
课件出示本文的图画。
问:图上画的什么内容?(一个小孩在钓鱼)指着图告诉大家钓鱼的丝线长长的垂到河里,所以“钓鱼”也叫“垂钓”。
板书“垂钓”,学习“垂、钓”二字。
是谁在“垂钓”呢?板书:小儿。
齐读课题。
你们钓过鱼吗?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吗?钓鱼时应该注
意些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古诗就是一首写的和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钓鱼的事情。
简要介绍胡令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师领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自主识字。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画出生字,小组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来说,会组词的要组词,如果能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就更好。
)
四朗读古诗,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相信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以后,古诗一定会读得更加流利。
指生朗读古诗,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师板书诗的停顿之处。
2.你知道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是哪行诗句的意思?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借助书中的词语注释。
3.汇报自学成果。
(1)谁愿意说说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哪个词是写他头发乱蓬蓬的?(蓬头)学习“蓬”字,说说识记的方法,组词。
哪个词告诉我们大家他是一个小孩?学习“稚”字。
“纶”是什么意思?指生朗读这一行诗句。
(2)小孩选择在河边的什么地点钓鱼呢?(莓苔)你知道“莓苔”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师强调小孩选择的地方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曝晒的地方。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一行诗句的理解。
学习“侧、苔、映”字。
组织朗读这一行诗句。
(3)小孩的身体藏在了草丛里,有人看见他了吗?谁看见他了?路人要干什么?学习“借”字。
是谁“遥招手”?体会“遥”字。
组织朗读这一行诗句。
(4)小孩为什么不说话只是招手呢?学习多音字“应”。
组织朗读这一行诗句。
4.指生试着图文对照完整地说说诗意。
5.想象,表演。
(1)假如你就是这个路人,你会怎么问这个小孩?指生表演一下。
(2)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小孩,看到路人大声在向你问路,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分别指生把不同的想法表演出来。
(3)你觉得文中这个小孩怎么样?(机灵,有礼貌,他并没有为了钓鱼而对路人漠不关心,也许他用另外一种好的向路人指路。
)
四反复诵读,体会童趣。
组织大家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找小伙伴读、比赛读、表演读……)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垂、钓”,组织观察各字在虚宫格的位臵,然后师范写,强调各字应注意的地方,组织独立书写,师巡回辅导。
六总结。
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小,你都学会了什么?认读识字卡片。
这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小孩不拘形式专心致至钓鱼的情景,体现了纯真的童趣,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吧,齐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