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第5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7.5有几只小鸟(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加”和“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加”和“减”的概念。
-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 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图片或实物小鸟模型- 计数器或小石子- 小黑板或白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过程导入- 利用小鸟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小鸟的兴趣。
- 让学生观察小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只小鸟?”新课导入- 通过数小鸟,引出“加”和“减”的概念。
- 利用计数器或小石子,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加”和“减”。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小鸟模型或图片。
- 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记录下每组小鸟的数量。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每组小鸟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讲解- 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加”和“减”的概念。
- 通过黑板或白板,展示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课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个别指导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利用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 通过图示和文字,直观展示“加”和“减”的概念。
- 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 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家庭学习氛围。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5.有几只小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算理。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算理,基于上述目标,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首先由一棵大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的信息,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继续研究算法的欲望,本课时的内容设计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必要的计算技能的形式及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7加几,6加几和5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在教学中,利用已学的进位加法的知识,给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使学生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写有7加几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入课题1.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9+7= 8+6= 9+8=你是怎样想的?3.口算。
7+()=10 7+3+4= 7+3+1=7+3+2= 7+3+3=提问:7加几等于1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学生学习过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呢?(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
《7.5 有几只小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7.5 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画有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并提出问题:“有几只小鸟?”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再增加一只小鸟,有几只小鸟了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一个加法问题。
”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幅画有小鸟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这幅图中有几只小鸟吗?”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数数法,一种是加法。
3. 小组合作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再增加一只小鸟,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表示出这幅图中有几只小鸟了吗?”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继续使用数数法,一种是使用加法。
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小鸟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有几只小鸟?”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只小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数小鸟的数量,让学生学会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以及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是多少。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技能,但对加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通过数小鸟、贴小鸟等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鸟的图片和数字卡片。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张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小鸟的数量。
然后问学生:“如果再给我们几只小鸟,我们又能数出多少只小鸟呢?”让学生思考,引出今天的课题——《有几只小鸟》。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小鸟图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操作。
例如,出示5只小鸟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如果再给我们3只小鸟,我们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让学生通过数小鸟的实际操作,得出答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张小鸟的图片和一些数字卡片。
小组成员需要通过实际的加减操作,来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只小鸟教案|北师大版教案:有几只小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数字》,具体为第7节《有几只小鸟》。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字的认知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小鸟数量。
2.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基本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对于借位和进位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小鸟数量,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小鸟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一张小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小鸟的数量。
2. 讲解: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数出不同数量的小鸟图片,并进行加减法计算。
4. 讲解:通过计算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并解释借位和进位的概念。
5. 练习: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鸟数量 | 加法 | 减法||1 |2 | 12 |3 | 23 |4 | 34 |5 | 45 |6 | 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出下列图片中的小鸟数量,并进行加减法计算。
图片1:5只小鸟图片2:8只小鸟图片3:3只小鸟2. 作业答案:图片1:5只小鸟,加法答案:5+3=8,减法答案:52=3图片2:8只小鸟,加法答案:8+4=12,减法答案:85=3图片3:3只小鸟,加法答案:3+4=7,减法答案:3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认知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只小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小鸟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减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游戏、故事等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减法题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减法题目。
2.教学难点:学生对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小鸟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法运算。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鸟图片、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鸟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
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小鸟,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减法运算的实例,如:“3只小鸟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答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5 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5 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数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一群小鸟,让学生数一数小鸟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提高数数的能力,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运用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鸟的数量。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正确数出小鸟的数量。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小鸟的数量。
3.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4.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数出小鸟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鸟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小鸟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数数实践活动,提高数数的能力,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图片:准备一幅有小鸟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卡片:准备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数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小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鸟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小鸟的数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记录在黑板上。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数出相应数量的小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5《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5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学会数数并能够表达出物体的数量。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数的实际意义和数量的表达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经验,但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正确数出小鸟的数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数出小鸟的数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鸟图片、计数器、练习册等。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只小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小鸟图片,引导学生数出小鸟的数量,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数数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一张小鸟图片,数出小鸟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5课时有几只小鸟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并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学习使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有几只小鸟?3. 学习使用加法进行计算,并能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加法运算卡片,小鸟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有几只小鸟?”2. 讲解: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
3. 示例:通过PPT展示加法运算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并模仿。
4. 练习:发放加法运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1. 板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5课时有几只小鸟2. 板书内容: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的运算规律,加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加法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3. 实践作业: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可以使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如PPT展示的小鸟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有几只小鸟》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CAI课件,小棒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
(二)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
(三)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四)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
(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二)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
(三)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四)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三、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总结
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五、作业
练一练P84 第3题。
六、板书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 + 6 = 13 7 +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