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说课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4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管理概述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2、明确第一章的总体目标要求;3、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管理的重要性;2.管理的定义;3.管理系统的五要素;4.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1、对管理定义的多种理解;2、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理解.教学过程:思考与训练: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主要内容:作为实现新世纪“中华腾飞”理想的年轻一代,无疑应该插上管理的翅膀。
我们应该知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理解公司的经营方略。
即使从“小处"看,在人生悠悠的岁月里,也需要管理好你自己。
需要管理好你的事业、人生目标、行为、时间、精力和财富。
管理的能力成为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走进管理】案例导入【案例0.1】海尔的腾飞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课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连锁企业管理人才及服务一线经理为目标,以适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成为:1、连锁企业中高级销售人员、理货人员2、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3、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柜组长(商品部主任)4、中小型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中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对连锁经营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一、课程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课程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管理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基本职能。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管理素质,掌握综合管理技能的目的。
二、教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由单凤儒主编。
该教材以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需要为出发点,以全面反应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教材中融入了足够的实训、案例内容,可供学生讨论学习。
三、课程的总体设计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总计56学时。
为了有效的组织教学,我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第八章企业管理作为自学的内容,剩下的七章分成五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是管理概述,包含第一章管理系统和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内容,总计用12学时完成教学。
第二模块是计划职能,包含环境分析、决策、计划书的编制几部分的内容.总计用12学时完成教学。
第三模块是组织职能,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设计、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
总计用12学时完成教学。
第四模块是领导职能,包含书中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主要介绍领导理论、指挥技能、激励技能和沟通技能几个方面内容.总计用16学时完成.第五模块是控制职能,简要介绍有关控制方面的问题.总计4学时完成教学.每一模块中均安排了2-4个学时的实训课,根据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设计相应合理的实践训练.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讲授,包括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吸收;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走入情景中去,亲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教学法,使学生深入到商业企业中去,更切身体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3.3-2主讲教师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典型案例《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建设成效典型案例公管学院朱春江一、《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背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振兴一个国家经济的保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的方法.本课程是以培养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学习与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掌握管理的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对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等,从而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又具有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三、工作过程根据《关于推进我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院教[2012]40号)文件精神,2012年4月管理教研室《管理学基础》主讲教学团队积极进行精品开放课程申报工作.从2012年4月到6月,课程负责人朱春江、许强老师及主讲教师庄红蕾、张玲、段云鹏、殷铭老师进行了精品开放课程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初步完成“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程负责人、队伍介绍、课程设计、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及表现形式、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环境、主讲教师、教师结构队伍、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环境、教学评价及社会评价"等工作任务。
管理学基础说课稿一、说教材《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提升管理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是该课程的开篇,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为后续深入学习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1)作用与地位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管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整门课程中,本文具有导论性质,地位举足轻重。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介绍了管理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管理学的功能:分析了管理学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3. 管理学的目的:阐述了管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即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了解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管理学科,树立为我国的管理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管理学的定义:理解管理学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管理学的功能:掌握管理学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项管理职能之间的联系。
3. 管理学的目的:理解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认识管理学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重难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我的教法与他人不同之处。
(1)启发法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