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气垫船模型》精品教案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气垫船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气垫船模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学习制作气垫船模型的步骤;3.解决模型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气垫船模型的制作方法;2.了解气垫船模型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物质:纸板、剪刀、胶水、毛绒球、铅笔、标尺图书:气垫船模型制作图纸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将一张气垫船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气垫船是如何运行的。
教师能够介绍一些关于气垫船的基本知识,例如在水上、陆地表面或草地上都能运行。
Step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气垫船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例如气垫船通过在船底产生气垫来提供浮力,并使用推进器在水面上行驶。
Step 3: 模型制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2-3名学生组成。
教师发放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并给予学生气垫船模型的制作图纸。
学生按照制作图纸上的步骤,一起动手制作气垫船模型。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制作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 模型测试完成模型制作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气垫船模型放置在水面上进行测试。
学生可以根据模型的运行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Step 5: 结果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在测试结束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气垫船模型,并分享他们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气垫船模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Step 6: 课堂扩展教师向学生介绍气垫船模型的其他应用领域,例如搜救、探险等。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了解气垫船模型的更多信息,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气垫船模型,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气垫船工作原理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认识气垫船模型和运作原理。
2.学习如何制作和调整气垫船模型。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气垫船模型的构造和原理。
2.制作气垫船模型的材料和步骤。
3.调整气垫船模型的运作效果。
三、教学准备1.气垫船模型的制作材料:泡沫板、气球、胶水等。
2.制作气垫船模型的工具:剪刀、尺子、笔等。
3.气垫船模型制作的模板。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气垫船的构造和原理1.引导学生观察气垫船模型的结构。
2.讲解气垫船模型的原理和运作方式。
步骤二:制作气垫船模型1.教师出示气垫船模型制作的材料、工具和模板,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根据模板,使用剪刀、尺子等工具制作气垫船模型。
3.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对气垫船模型进行装饰。
步骤三:调整气垫船模型运作效果1.老师随机抽取几个气垫船模型,测试它们的运作效果。
2.每个小组观察测试过程,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自己的气垫船模型。
3.学生将自己的气垫船模型进行运作测试,调整运作效果。
步骤四: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学习内容和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体验。
3.教师点评学生的制作和调整过程。
五、教学评价1.气垫船模型是否符合结构和运作原理。
2.学生制作气垫船模型的质量和创新性。
3.能否自主调整气垫船模型的运作效果。
4.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对气垫船模型的认识和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调整过程中发挥了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制作气垫船模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应该在教学前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的教学反思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的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教学的时候,我收展示各个充气玩具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图片我引入本课。
从效果看,学生的反应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充气玩具。
我首先出示注射器和橡皮。
然后演示里面冲一些空气。
然后教授学生怎去做。
由于我分发的注射器是玻璃的,因此需要在活动中注意安全的问题。
展示完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之后,我指导学生进行想一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个时候学生都能够注意到安全问题。
在这里我强调了操作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活动的时候,学生们都进行较为谨慎的操作。
但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操作但是没有进行观察,我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
还有许多小组的合作的不是他太好,需要老师进行教育和指导。
在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进行了体验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将注射器进行交会。
学生们交回之后,然后学生进行汇报。
我想这个操作还是有必要,进行这一边之后,学生就能够较为专心的进行汇报和交流。
通过学生的汇报和交流,我导出压缩空气,及发现压缩空气又弹性,能够产生弹力。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篮球的拍球的比赛,当然一个是气足,另一个是气不足。
通过活动很容易得出充气玩具有弹性,并且得出压缩的越厉害,弹力越大。
这个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一个活动就是学生进行放气球的活动,在个活动中学生比较容易的发现气球的运动与喷气发现的不同,然后介绍反冲。
这个活动虽然学生经常做,但是经过活动能够有更深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反思】回顾《我的气垫船模型》这课前后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车和船这类研究项目对二年级好动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利用视频导入,再一次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情绪推至高点,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下面的教学环节更容易进行。
2.教学环节要合理。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课的课堂要多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因此我设计了气垫船模型比赛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思,思中获。
3.利用微课解决难题。
动手制作气垫船模型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是看步骤图还是看老师演示,都存在视觉的遮挡和不够形象,所以我又做了微课视频来介绍制作过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有趣的微课视频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制作的步骤,保证探究的成功。
4.实验材料要简易、易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选择让他们易操作又能够在家制作的材料,以此保证在课堂和在家里都能够完成探究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总结点评】以学生喜欢的谜语的形式点题,并且利用视频导入引出课题的方法,不仅开门见山直击主题,而且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与兴趣。
利用微课来进行设计制作气垫船的教学,新颖别致,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二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通过认真地观看微课视频,基本上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自己的气垫船模型。
最后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环节,除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表达分享之外,也可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全班以及老师面前进行表达和分享。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1.荒岛生存【教学反思】学生在分析如何在荒岛上生存时,就已经意识到生活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需求。
当教师提出假如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讨论如何直接利用岛上的资源而保障生存,学生会仅限于在荒岛上生活的方法,思维没有打开。
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岛上所有的资源。
其中人们的现代生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认知更加完整。
《我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道利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等可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2.借助生活场景和活动,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对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保持兴趣;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4.了解“描述物质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利用“东西南北”和“远近”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糖盒,指南针,表示太阳的物体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举左右手游戏,既复习左右的认识,又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举手的小游戏,我说口令,你们来做,一定要注意听,看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确。
口令:请举起你的左手/请举起你的右手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游戏难度增加,竖起你的耳朵注意听。
口令: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左手、右手生:按照口令举手2、对前后左右的进一步认识,知道前后左右随面向的变化不断变化。
师: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准确,左右分得很清楚。
做错的同学要集中精力,听好要求啊。
敢不敢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师:游戏升级,注意听要求口令:请我前面的同学站起来(三个方向转身,同样的口令)我让我前面的同学站起来,怎么大家都站起来了呀?3、师总结:因为老师的面向不同,所以前后也不同。
那在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前后左右可以用来描述位置,只是要注意“前后左右找位置。
面向哪里很重要”。
(板贴)二、游戏探究1、找礼物的探究活动师:其实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这份礼物很神秘。
你们想不想要?师:怎么才能找到礼物呢?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啦,我们先来看看游戏规则。
一共四份礼物,一组二组找一号礼物,三组四组找二号礼物,五组六组找三号礼物,七组八组找四号礼物。
两个小组找同一份礼物,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
明白了吗?师:可是礼物在哪里呢?别着急,老师这里有关于礼物的线索(大屏出示礼物的线索:一号礼物教室东面的左边;二号礼物教室南面的右墙角;三号礼物面向西,右边;四号礼物面向北,你的身后。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本单元是二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能力的铺垫,也为学生的二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开启了一扇窗。
二年级下册的重点落实在“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感知科学探究中表达和交流的益处,同时在表达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改进。
因此,本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并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
”本单元由1个课时《我的气垫船模型》构成,具体包含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的是一幅气垫船的图片,并配上气垫船的文字资料介绍,旨在利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感兴趣的船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气垫船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更大的提高,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设计制作自己的气垫船,注意制作前应引导学生对气垫船的结构进行观察,再对整个制作的大致过程进行介绍,二年级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制作过程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制作活动的成功。
第二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比一比,看谁的气垫船模式跑得更快。
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用比赛的模式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会学观察和总结。
第三个是非常重要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环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懂得如何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探究结果。
为了在表达与交流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使用正确的科学语言与他人表达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其他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气垫船模型,向同学们介绍改变气垫船前进速度的方法来学会表达和交流。
并通过表达交流的收获来反思自己的制作和交流过程,对气垫船模型进行改进。
表A-1二年级下册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框架表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初步体验反思自己的探究的过程。
《我设计的船》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因为是展示课,所以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做船的多种方法,我做了微视频,把之前学生做的一些船也带到教室让学生参观。
教学中我利用情境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感受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白钢铁做的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带领学生现场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找到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材料。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教会学生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一艘新颖美观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的方法”,我是把它做成微课,包括塑料瓶开口的方法,对折重叠剪的方法,船帆插接、固定的方法,船在水中保持平稳的方法。
通过这个视频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船的一些制作方法。
接着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说出你认为做得最好的地方,艺术实践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在整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忙着表现自我,单独一个人做,分工效率不高;但也有很多组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好,为了赢得表扬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合作,也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这个环节学生的课堂纪律稍乱,以后在控制课堂纪律方面要多学习、多研究。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本单元是二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能力的铺垫,也为学生的二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开启了一扇窗。
二年级下册的重点落实在“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感知科学探究中表达和交流的益处,同时在表达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改进。
因此,本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并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
”本单元由1个课时《我的气垫船模型》构成,具体包含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的是一幅气垫船的图片,并配上气垫船的文字资料介绍,旨在利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感兴趣的船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气垫船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更大的提高,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设计制作自己的气垫船,注意制作前应引导学生对气垫船的结构进行观察,再对整个制作的大致过程进行介绍,二年级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制作过程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制作活动的成功。
第二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比一比,看谁的气垫船模式跑得更快。
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用比赛的模式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会学观察和总结。
第三个是非常重要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环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懂得如何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探究结果。
为了在表达与交流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使用正确的科学语言与他人表达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其他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气垫船模型,向同学们介绍改变气垫船前进速度的方法来学会表达和交流。
并通过表达交流的收获来反思自己的制作和交流过程,对气垫船模型进行改进。
表A-1二年级下册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框架表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初步体验反思自己的探究的过程。
科学小实验套装蒸汽船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科学小实验套装蒸汽船教案反思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使用科学小实验套装中的蒸汽船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蒸汽原理和物理概念。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观察和探索蒸汽船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本教案将对之前的实施进行反思,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蒸汽原理和物理概念;2. 掌握蒸汽船的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蒸汽原理和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蒸汽船实验。
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蒸汽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5. 总结与归纳: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结论。
6.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蒸汽船的实际应用领域,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相联系。
7. 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科学实验。
三、教学反思:1. 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教案中应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指导书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格,帮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促进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和解释。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4. 拓展应用:教师应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蒸汽船的实际应用领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表现,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实验技能。
结论:通过对科学小实验套装蒸汽船教案的反思,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中二班科学综合教案:会开的气垫船执教教师:刁琳郦幼儿发展状况分析:通过小班到中班这段时间的学习、练习、锻炼,步,一些技能和基本动作发展平衡,但也有个别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动作技能方面发展较慢。
本班幼儿特别喜爱科学小制作,在动手能力和扩展思维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在语音和认知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他们喜欢亲近大自设计意图:《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并激发探究的欲望。
中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由于本月的主题内容是针对于环境的保护,我们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从小对他们进行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节省资源,循环再造的环保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和尝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制作,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以此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动手制作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3、活动重难点: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小制作,探索气垫船会开动会推动行驶)。
活动准备:一次性物品:纸杯和塑料盒(与幼儿人数相等)气垫船(已成形) 6张桌子剪刀黑板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
二、活动展开1.展示一次性物品,请个别幼儿说说它的名称和作用。
——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可以怎么样使用?2、想一想,说一说——幼儿讨论这一次性物品可以怎么玩。
3、教师小结——一恩,我们小朋友很棒哦,想出了这么多好玩的方法,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平时进行收集,创造更多有趣的玩法。
4、出示气垫船,激发幼儿探索欲及制作兴趣。
——刁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方法哦,看看——这是什么?(气垫船)——请个幼儿上来试试开气垫船。
(教师在旁引导)——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气垫船是如何开动的?——教师小结:向着杯子里面吹气,杯子较高,气体一下子跑不出来,料盒向前移动。
二年级下册《科学》《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反思《我的气垫船模型》一课是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准备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已经在开学第一课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中提前向我所教的二一班的学生发布了准备一个塑料餐盒、纸杯、记号笔、安全剪刀的通知;我也未雨绸缪,准备了帮助孩子们解决切割难题的美工刀、大剪刀、工字钉、记号笔;自制演示教具、PPT课件等我已一切就绪。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首先通过PPT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种气垫船模型,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立刻对气垫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喜爱表达的同学口中反复念叨着这个陌生而充满神奇的名字若有所思……。
当我提出“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气垫船,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为什么能在水面上快速行驶吗?”事先预习过的同学瞬间就举起了小手,准备发言。
好吧,尽管这些小机灵鬼儿几乎是照着书念出来的,但至少能给其他同学以正确的引导:通过预习或读书的方式,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自主学习“有法可依”而且学有所获呢!并且,也为我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环节自然地过渡和衔接了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在阅读理解了气垫船的工作原理之后,同学们多么希望能亲手驾驭气垫船,找出如何使气垫船离开水面并高速行驶的事实与证据呀!编者真的是摸透了孩子的心理了,因此,在后面的活动中设计出了制作气垫船模型和比赛的环节,吊足了这些孩子们的“胃口”,当我向孩子们展示我自制的模型的时候,未经我组织分组,大多数同学便按照惯例自觉组成四人小组,迫不及待地就要制作起来,还有几个同学或是只带了塑料餐盒,或是只带了安全剪刀、又或者只带了纸杯,或者有人什么都没带,他们是那么着急,急得来找我求助,我就为他们提供了合作的建议,孩子们很愿意合作,开心地解决了问题,自制气垫船模型迅速进入现在进行时。
设计制作不久,新的难题都抛给了我这个老师了,那就是孩子们的塑料餐盒材质不一,有些透明,薄而软;有些不透明,较为坚固;有些无论是否透明,材质都很脆,一扎就碎或产生长长的裂痕;也有一两个孩子找不到塑料餐盒,他们准备了包装纸盒,太厚了剪不开要切割的原片,尽管我一直在忙,但我从始至终都很欣喜,因为这些“难题”都为同学们认识材料和积累经验做了成长的铺垫,为孩子们今后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我的气垫船模型【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二年级下册重点落实“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所以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简单有趣的气垫船的制作与比赛,对探究过程与结论进行简单的讲述,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感知科学探究中表达和交流的益处,同时在表达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改进。
也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探究能力做铺垫。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验,但对科学的一切依然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很容易调动。
但由于二年级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可以选择游戏的形式,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能通过亲身实践制作出气垫船模型,并探究控制气垫船的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能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适合低年级学生操作)、马克笔、实验记录表。
教师材料:课件、气垫船模型等。
【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个子像楼房,声音像汽笛。
只在水里走,不在路上行。
”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物体呢?生:船。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艘与众不同的船,请同学们睁开你的大眼睛好好瞧瞧哦!这是什么船呢,你们见过吗?(播放气垫船在海上飞驰的视频片段。
)生:这是气垫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师:你真棒!真是见多识广啊!那你们想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气垫船吗?生:想!(全班齐答)师:那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中学习做“我的气垫船模型”。
综合实践《气垫船模型的制作》教案设计综合实践《气垫船模型的制作》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气垫船的原理及组成,培养学生识图读图能力,学会识图并能按图纸施工。
懂得对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电动机与支架的固定,在不增加材料的基础上怎样加大强度?如何提高制作质量。
教学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分析气垫船运行原理(可以结合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楚)①利用船底与地面间形成高压气垫,使模型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
用力学规律解释:在其运行时,是由专门的螺旋桨使气船内形成高速气流并喷向地面,当气流接触地面或水面后,同时会受到水面或地面的向上推力,此推力通过气流柱作用到运载器上,将其托起,托起的高度取决于运载器的结构、重量和气船的压力。
②前进依靠尾部的推进螺旋桨产生推力。
气垫船航行是根据什么原理?二、讨论探究:材料及结构分析:塑料制成,轻巧美观设计一个气垫船模型,互相交流。
①气垫袋:(塑料袋,只开一面口),袋口的密封是关键。
鼓起后减小了摩擦力。
②内芯:(气垫袋内装入吹塑纸,薄、轻。
)并密封气垫袋③船底:轻,砂纸打毛,船底周边与气垫粘牢④船身:割下的材料都要用,因此划线、下料时要准确无误。
⑤进气舱:进气舱上盖:要密封。
⑥电动机支架:加工得与电动机吻合,粘得稳固,否则易摇晃松动,最好用大块泡塑割成。
双面胶的强度不够,溶剂型的胶水(百得胶、万能胶)不能用,热熔胶也不能用,可用白胶。
⑦船舵:要安装得平直。
为使气垫船能笔直运行,而不至于团团转,形状类似于飞机的尾翼,用来控制气垫船的航向。
⑧电动机:131直流微型电机。
⑨导线:漆包线的注意事项同前。
⑩电池盒(纸筒):三至四节,用铅画纸卷起来。
找一找选择怎样的制作材料较好?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船体的强度?需要哪些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飞起来?轻、牢固。
在不增加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船体的强度?如何做得整洁、美观,造型好?三、制作方法及步骤(发材料,边教边做)制作过程1、气垫袋:按图2—21将250×180塑料袋的一面中间切去一块,大小为100×70,气垫袋一面中间开口时,不要损坏另一面。
二年级下册《科学》《我的气垫船模型》教
学反思
《我的气垫船模型》一课是大象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准备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已经在开学第一课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中提前向我所教的二一班的学生发布了准备一个塑料餐盒、纸杯、记号笔、安全剪刀的通知;我也未雨绸缪,准备了帮助孩子们解决切割难题的美工刀、大剪刀、工字钉、记号笔;自制演示教具、PPT课件等我已一切就绪。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首先通过PPT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种气垫船模型,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立刻对气垫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喜爱表达的同学口中反复念叨着这个陌生而充满神奇的名字若有所思……。
当我提出“有没有哪位同学了解气垫船,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为什么能在水面上快速行驶吗?”事先预习过的同学瞬间就举起了小手,准备发言。
好吧,尽管这些小机灵鬼儿几乎是照着书念出来的,但至少能给其他同学以正确的引导:通过预习或读书的方式,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自主学习“有法可依”而且学有所获呢!并且,也为我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环节自然地过渡和衔接了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在阅读理解了气垫船的工作原理之后,同学们多么希望能亲手驾驭气垫船,找出如何使气垫船离开水面并高速行驶的事实与证据呀!编者真的是摸透了孩子的心理了,因此,在后面的活动中设计出了制作气垫船模型和比赛的环节,吊足了这些孩子们的“胃口”,当我向孩子们展示我自制的模型的时候,未经我组织分组,大多数同学便按照惯例自觉组成四人小组,迫不及待地就要制作起来,还有几个同学或是只带了塑料餐盒,或是只带了安全剪刀、又或者只带了纸杯,或者有人什么都没带,他们是那么着急,急得来找我求助,我就为他们提供了合作的建议,孩子们很愿意合作,开心地解决了问题,自制气垫船模型迅速进入现在进行时。
设计制作不久,新的难题都抛给了我这个老师了,那就是孩子们的塑料餐盒材质不一,有些透明,薄而软;有些不透明,较为坚固;有些无论是否透明,材质都很脆,一扎就碎或产生长长的裂痕;也有一两个孩子找不到塑料餐盒,他们准备了包装纸盒,太厚了剪不开要切割的原片,尽管我一直在忙,但我从始至终都很欣喜,因为这些“难题”都为同学们认识材料和积累经验做了成长的铺垫,为孩子们今后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比赛环节中,有些孩子做成功了,在别的同学充满羡慕的目光中进行了比赛,交流了经验,也无疑中给还没有做好气垫船模型的孩子以启发,那就是督促他们在以后的设计
和制作活动中要更加合理地计划、更好地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制作才能享受比赛的过程和快乐地交流……,我提出并希望他们在课下做好后,还可以继续比赛,看看谁的气垫船跑得最快。
课后听同事汪老师向我反映,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许多孩子们孩子用他们制作的模型进行比赛,我很欣慰,还好,这就能更好地弥补那些做得慢的孩子获得晚到的的体验和乐趣了吧!
希望我的这些孩子们每次都能努力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