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
- 格式:ppt
- 大小:12.39 MB
- 文档页数:61
红外光谱汇总————————————————————————————————作者:————————————————————————————————日期:第2章红外光谱通常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指波长2~25 μm的吸收光谱(即中红外区),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运动。
分子在振动的同时还会发生转动运动,虽然分子的转动所涉及的能量变化较小,处在远红外区域,但转动运动影响振动的偶极矩变化,因而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的谱图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和表现,因此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未知物鉴定以及混合物成分分析。
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1.1 红外吸收光谱1.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2. 红外光波通常分为三个区域:中红外区、近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波长/m 0.75~2.5 2.5~50 50~1000 波数/cm-113333~4000 4000~200 200~10 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近红外区:O-H、N-H和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频吸收,吸收强度一般比较弱;中红外区:绝大多数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基频吸收所在,主要是振动能级的跃迁;远红外区: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及晶体的晶格振动。
3. 波数(ν̅)单位是cm-1。
波长和波数的关系是:ν̅(cm−1)=104λ(μm)4. 胡克定律:ν̅=12πc√Kμ其中:μ——折合质量,μ=m1m2m1+m2,单位为kg;K——化学键力常数,与化学键的键能呈正比,单位为N·m-1;ν̅——波数;c——真空中的光速。
什么是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
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并称物质结构分析“四大谱”,是仪器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
通过与标准谱图比较,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于未知样品,通过官能团、顺反异构、取代基位置、氢键结合以及络合物的形成等结构信息可以推测结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红外光谱与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是现代光谱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中的物质分析和鉴定。
红外光谱是指在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分析,由于不同的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分析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近红外光谱则是指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分析,它与红外光谱类似,但是其波长范围更短,因此更适用于分析有机物、生物分子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红外光谱仪,该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来生成红外光谱图,进而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近红外光谱仪,该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来生成近红外光谱图,进而进行分析和鉴定。
近年来,随着光谱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 1 -。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都是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重
要工具。
它们都利用了物质分子吸收红外光的特性,但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红外光谱是指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区域吸收和散射的光谱而得到的数据。
它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如化学键的类型和存在的官能团。
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则是将被测样品的光谱信号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再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这些正弦波合成为一个复合的光谱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号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从而更准确地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其次,红外光谱的分辨率一般较低,但是分析速度较快,且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物质。
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区分更细微的结构和成分差异,但是需要更长的测量时间和更高的仪器精度,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最后,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在应用领域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材料等领域,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则主要应用于高端科研和工业制造等领域,如药物研发、材料分析、质量控制等。
综上所述,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虽然都是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区别,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 1 -。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都是研究分子振动的方法,但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在吸收红外光时发生的振动来确定分子的结构。
它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的化学键的类型和存在性,以及分子的氢键和离子键。
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构象、异构体和杂质。
傅里叶红外光谱是一种常见的红外光谱技术,它使用傅里叶变换来将时间域的数据转换为频率域的数据。
傅里叶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分子振动信息和更好的分辨率。
它还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二次结构和蛋白质的折叠状态。
因此,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在分子结构研究方面有着不同的应用。
红外光谱通常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存在性,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分子振动信息和更好的分辨率。
- 1 -。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都是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红外光谱通常是指红外光谱仪所记录的光谱图。
红外光谱仪通过将红外辐射通过样品,记录样品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时的吸收和反射情况,从而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
这种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近红外区域对应的是样品中的振动、转动和剪切等弱的分子运动,中红外区域则对应着更强的分子振动,如C-H、O-H
和C=O等基团。
远红外区域则对应着样品中的晶格振动。
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则是在红外光谱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谱学技术。
傅里叶变换将采集到的时间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更广泛的光谱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分析样品中的功能基团、化学键以及分子结构等信息。
因此,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都是研究物质结构的有效手段,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