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典型例题(第九章力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52.50 KB
- 文档页数:17
3 平面机构力分析(包括摩擦和自锁)1.对 机 构 进 行 力 分 析 的 目 的 是:(1) ;(2) 。
2.所 谓 静 力 分 析 是 指 的一种力分析方 法 , 它 一 般 适 用 于 情 况。
3.所 谓 动 态 静 力 分 析 是 指 的 一 种 力 分 析 方 法, 它 一 般 适 用 于 情 况。
4.绕 通 过 质 心 并 垂 直 于 运 动 平 面 的 轴 线 作 等 速 转 动 的 平 面 运 动 构 件, 其 惯 性 力P I= , 在 运 动 平 面 中 的惯 性 力 偶 矩MI=。
5.在滑动摩擦系数相同条件下,槽面摩擦比平面摩擦大,其原因是 。
6.机械中三角带传动比平型带传动用得更为广泛,从摩擦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是 。
7.设机 器 中 的 实 际 驱 动 力 为rP , 在同 样 的 工 作 阻 力 和 不 考 虑 摩 擦 时 的 理 想 驱 动 力 为rP 0, 则 机 器 效 率 的 计 算 式 是η = 。
8.设 机 器 中 的 实 际 生 产 阻 力 为 rQ ,在 同 样 的 驱 动 力 作 用 下 不 考 虑 摩 擦 时 能 克 服 的 理 想 生 产 阻 力 为 rQ 0 , 则 机 器 效 率 的 计 算 式 是η=。
9.在 认 为 摩 擦 力 达 极 限 值 条 件 下 计 算 出 机 构 效 率η 后, 则 从 这 种 效率 观 点 考 虑, 机 器 发 生 自 锁 的 条 件 是 。
10.设 螺 纹 的 升 角为λ, 接 触 面 的 当 量 摩 擦 系 数 为f v ,则 螺 旋 副 自 锁的 条 件 是 。
11.在机械中阻力与 其作用点速度方向 。
A).相 同 ; B).一定相反 ; C).成锐角 ; D).相反或成钝角 。
12.在 机 械 中 驱 动 力 与 其 作 用 点 的 速 度 方 向 。
A 〕 一 定 同 向; B 〕 可 成 任 意 角 度; C 〕 相 同 或 成 锐 角; D 〕 成 钝 角。
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机械原理是机械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中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传递方式。
而机构是机械系统中起传递、变换和控制运动的作用的装置。
机构力分析是指通过力学原理来解析机械机构中的力以及力的传递和平衡关系。
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机械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从而为机械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在机械系统中,机构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这些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当机构运动时,各构件之间会受到相互作用力,这些力是通过连接件传递的。
机构力分析的关键是要确定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包括连接件上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和点位等。
在机构力分析中,首先需要建立机构的运动模型,确定各个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方式。
然后,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等力学原理,可以得出每个构件所受到的作用力。
在实际应用中,机构力分析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对于复杂的机构,力分析可能会更加困难。
这时可以使用力图和力闭合法来进行分析。
力图是一种通过标注和连接力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受力情况的图形。
力闭合法是一种通过闭合力系统来分析受力情况的方法,通过构造闭合力系统和使用受力平衡条件,可以解析机构中的力学问题。
机构力分析在机械设计和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机构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以确定机构的运动规律、力学效率和强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都至关重要。
例如,在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时,需要对传动链条、齿轮、轴承等部件进行力学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合理尺寸和强度;在设计机械臂、摆线机构等复杂机构时,也需要进行力学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常常与CAD技术相结合。
通过CAD软件的建模功能和力学分析插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机构的三维建模和力学分析。
这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减少了设计中的错误和风险。
总之,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是机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9章机械的效率9.1 简答题9.1.1 转动副在什么条件下会自锁?9.1.2 什么是摩擦角?什么是摩擦圆?它们的值如何确定?9.2 作图与计算9.2.1 如图9.1为一斜面夹具机构,夹具由两个斜面滑块组成,在下滑块1楔紧后,夹紧工件,工件给滑块2一个大小为Q的正压力,各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为f,求:1)为产生对工件对工件的夹紧力Q应在滑块1上施加多大的力P?2)如果撤掉推力P,滑块在Q力作用下的自锁条件9.2.2如图9.2是四构件的斜面机构,摩擦角ϕ,求:1)P为主动力时不发生自锁的条件2)Q为主动力时发生自锁的条件图9.1 题9.2.1 图图9.2 题9.2.2 图9.2.3 如图9.3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作用于滑块的有用阻力Q已知。
各构件尺寸,各运动副摩擦系数f(摩擦角ϕ)以及各转动副轴颈半径均已知。
求:作用于曲柄上D点的平衡力P及各运动副反力。
9.2.4如图9.4是一偏心圆盘夹具,圆盘半径r1=60mm,可绕A轴转动,偏心距e=40mm,轴销半径r A=15mm,轴颈的当量摩擦系数f v=0.2,圆盘1与工件2间的摩擦系数f=0.14,求:圆盘压紧滑块并撤去力F后,夹具的自锁条件(最大楔紧角α)。
图9.3 题9.2.3 图图9.4 题9.2.4 图9.2.5 如图9.5所示的导杆机构中,Q为生产阻力,设各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均已知,且不计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试分析各运动副的反力,并求出应加在曲柄轴A上的驱动力矩120M。
9.2.6 如图9.6是一偏心圆盘杠杆机构,圆盘直径和偏心距均已知,圆盘与杠杆接触点处的摩擦角ϕ如图,铰链A,C处的摩擦圆大小如图,杠杆吊一重物Q公斤,试在图中标出各运动副反力的作用方向。
图9.5 题9.2.5 图图9.6 题9.2.6 图9.3 讨论题9.3.1 如何求机构的自锁条件?9.3.2 机构的自锁和死点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作者诗词武夷峰三十六峰皆向东奇幻百出各不同云雾如海朦胧中势如万马渡苍穹121。
机械原理复习题绪论复习考虑题1、试述构件和零件的区别与联络?2、何谓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第一章机械的构造分析复习考虑题1、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区别平面及空间运动副?3、何谓自由度和约束?4、转动副与挪动副的运动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络?5、何谓复合铰链?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7、什么是虚约束?习题1、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a〕(b) (c)2、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如图。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到达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a) (b) (c)(d) (e) (f)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复习考虑题1、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两个重合点的相对速度12A A V 及12B B V 的方向,它们的相对瞬心P 12在何处?2、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速度瞬心在何处?3、如何考虑机构中不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速度瞬心?4、利用速度瞬心,在机构运动分析中可以求哪些运动参数?5、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如何确定?习题1、试求出以下机构中的所有速度瞬心。
(a) (b)(c) (d)2、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角速度ω1=10s-1,R=50mm,l A0=20mm,试求当φ=0°、45°及90°时,构件2的速度v。
题2图凸轮机构题3图组合机构3、图示机构,由曲柄1、连杆2、摇杆3及机架6组成铰链四杆机构,轮1′与曲柄1固接,其轴心为B,轮4分别与轮1′和轮5相切,轮5活套于轴D上。
各相切轮之间作纯滚动。
试用速度瞬心法确定曲柄1与轮5的角速比ω1/ω5。
4、在图示的颚式破碎机中,:x D=260mm,y D=480mm,x G=400mm,y G=200mm,l AB=l CE=100mm,l BC=l BE=500mm,l CD=300mm,l EF=400mm,l GF=685mm,ϕ1=45°,ω1=30rad/s 逆时针。
第9章1、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是部分或完全消除构件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减少或消除在机构各运动副中所引起的力,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改善机械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答案: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附加动压2、回转构件的直径D和轴向宽度b之比D b符合条件或有重要作用的回转构件,必须满足动平衡条件方能平稳地运转。
如不平衡,必须至少在个校正平面上各自适当地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方能获得平衡。
答案:小于等于5 二个3、只使刚性转子的得到平衡称静平衡,此时只需在平衡平面中增减平衡质量;使同时达到平衡称动平衡,此时至少要在个选定的平衡平面中增减平衡质量,方能解决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答案:惯性力,一个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二个4、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而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答案:质径积的向量和等于零质径积向量和等于零,离心力引起的合力矩等于零,转子a是不平衡的,转子b是5、图示两个转子,已知m r m r1122不平衡的。
a)b)答案:静动6、符合静平衡条件的回转构件,其质心位置在。
静不平衡的回转构件,由于重力矩的作用,必定在位置静止,由此可确定应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的方向。
答案:回转轴线上质心在最低处7、回转构件的直径D和轴向宽度b之比D b符合条件的回转构件,只需满足静平衡条件就能平稳地回转。
如不平衡,可在个校正平面上适当地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就能获得平衡。
答案:大于等于5 一个8、图a、b、c中,S为总质心,图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中的转子是动不平衡。
答案:a和b c9、当回转构件的转速较低,不超过范围,回转构件可以看作刚性物体,这类平衡称为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随着转速上升并超越上述范围,回转构件出现明显变形,这类回转件的平衡问题称为回转件的平衡。
答案:(0.6~0.7)第一阶临界转速挠性10、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
答案:机构的总质心位置静止不动===,并作轴向等间隔布置,11、在图示a、b、c三根曲轴中,已知m r m r m r m r11223344且都在曲轴的同一含轴平面内,则其中轴已达静平衡,轴已达动平衡。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图 b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
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3-3 解3-3:9=n ,12=l p ,2=h p ,123=--=h l p p n F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解:10=n ,15=l p ,0=h p 解:11=n ,17=l p ,0=h p13305232=⨯-+⨯='-'+'='n p p p h l 26310232=⨯-⨯='-'+'='n p p p h l0='F 0='FF p p p n F h l '-'-+-=)2(3 F p p p n F h l '-'-+-=)2(310)10152(103=--+⨯-⨯= 10)20172(113=--+⨯-⨯=(其中E 、D 及H 均为复合铰链) (其中C 、F 、K 均为复合铰链)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
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1解释下列概念1.运动副;2.机构自由度;3.机构运动简图;4.机构结构分析;5.高副低代。
1.2验算下列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运动,看运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并给出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办法。
题1.2图题1.3图1.3 绘出下列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其中构件9为机架)。
1.4 计算下列机构自由度,并说明注意事项。
1.5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杆组及机构的级别(图a所示机构分别以构件2、4、8为原动件)。
题1.4图题1.5图第2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1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题2.1图2.2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为l AB=180mm , l BC=280mm , l BD=450mm ,l CD=250mm ,l AE=120mm ,φ=30º, 构件AB上点E的速度为v E=150 mm /s ,试求该位置时C、D两点的速度及连杆2的角速度ω2。
2.3 在图示的摆动导杆机构中,已知l AB=30mm , l AC=100mm , l BD=50mm ,l DE=40mm ,φ1=45º,曲柄1以等角速度ω1=10 rad/s沿逆时针方向回转。
求D点和E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及构件3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
题2.2图题2.3图2.4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l AB =50mm , l BC =200mm , x D =120mm , 原动件的位置φ1=30º, 角速度ω1=10 rad/s ,角加速度α1=0,试求机构在该位置时构件5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题2.4图2.5 图示为机构的运动简图及相应的速度图和加速度图。
(1)在图示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中注明各矢量所表示的相应的速度、加速度矢量。
(2)以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为已知条件,用相对运动矢量法写出求构件上D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
机械原理受力分析
机械原理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力的作用点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揭示物体受力的性质和效果,为研究和设计机械系统提供基础。
在进行机械原理受力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物体所受外力和内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正压力、拉力等,内力有合力和力偶等。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表示,力的方向则用矢量表示,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在求解受力分析问题时,可以采用平衡方程或力的三角形法。
平衡方程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力的平衡条件,即合外力和合内力的合力为零。
通过列出平衡方程,可以解得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力的三角形法中,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用矢量图形表示,通过矢量的几何运算求解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受力分析在机械设计、结构分析、材料力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预测和评估物体受力情况,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受力分析也是研究物体变形、疲劳、断裂等问题的基础,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解释下列概念1.运动副;2.机构自由度;3.机构运动简图;4.机构结构分析;5.高副低代。
验算下列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运动,看运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并给出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办法。
题图题图绘出下列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其中构件9为机架)。
计算下列机构自由度,并说明注意事项。
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杆组及机构的级别(图a所示机构分别以构件2、4、8为原动件)。
题图题图第2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题图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为l AB =180mm , l BC =280mm , l BD =450mm , l CD=250mm , l AE =120mm , φ=30o, 构件AB 上点E 的速度为 v E =150 mm /s ,试求该位置时C 、D 两点的速度及连杆2的角速度ω2 。
在图示的摆动导杆机构中,已知l AB =30mm , l AC =100mm , l BD =50mm , l DE =40mm ,φ1=45o,曲柄1以等角速度ω1=10 rad/s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
求D 点和E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及构件3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
题图题图在图示机构中,已知l AB =50mm , l BC =200mm , x D =120mm , 原动件的位置φ1=30o, 角速度ω1=10 rad/s ,角加速度α1=0,试求机构在该位置时构件5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题图图示为机构的运动简图及相应的速度图和加速度图。
(1)在图示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中注明各矢量所表示的相应的速度、加速度矢量。
(2)以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为已知条件,用相对运动矢量法写出求构件上D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
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机构进行力学分析,可以确定各个零件之间的受力情况,为机械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研究,对其原理和基本步骤进行介绍,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
一、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原理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是基于力学的基本定律进行的分析过程。
通过分析机构零件之间的力学关系,可以得出受力情况,进而进行材料强度校核和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受力平衡原理:机构中各个零件之间的力必须满足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
通过建立受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出受力情况。
2. 受力传递原理:机械机构中的力是通过各个零件之间的接触和传递来实现的。
通过受力传递原理,可以分析出各个零件之间的受力情况。
3. 动力学原理:机械机构的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静力学,还需要考虑动力学因素。
通过动力学原理,可以分析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和强度要求。
二、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的:1. 确定受力分析的目标:明确分析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求解某个零件的受力情况或者整个机构的受力平衡。
2. 分析机构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平衡原理,建立受力平衡方程,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各个零件的受力情况。
3. 进行强度校核:根据受力分析结果,进行材料强度校核。
比如计算零件的应力和应变,判断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4. 设计机构的结构参数: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和强度校核结果,进行机构的结构参数设计。
比如确定零件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
5. 检验和验证:完成设计之后,进行力分析的检验和验证。
比如进行有限元分析、力学试验等,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减速机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减速机由一对齿轮组成,齿轮的参数已知,我们需要进行力分析以确定齿轮的受力情况和强度要求。
机械原理机构力分析在机械工程的领域中,机构力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还能为机构的设计、优化和性能评估提供关键的依据。
要理解机构力分析,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机构。
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组合体。
这些构件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力的作用效果直接影响着机构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确定机构中各个构件所受的力和力矩,从而为构件的强度设计和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通过力分析可以了解机构的动力性能,比如功率消耗、速度变化等,为机构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方向。
在进行机构力分析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几种不同类型的力。
首先是驱动力,这是使机构运动的主动力,通常由电机、内燃机等动力源提供。
然后是工作阻力,它是机构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克服的力,例如起重机吊起重物时所承受的重力。
此外,还有摩擦力,这是由于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力,会消耗能量并影响机构的效率。
为了进行有效的力分析,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力学原理和方法。
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对于机构中的构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加速度来确定所受的力。
还有达朗贝尔原理,它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使得分析更加简便。
让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四杆机构为例来看看力分析的具体过程。
假设有一个由四根杆通过铰链连接而成的四杆机构,其中一根杆作为驱动杆,通过一个旋转电机提供动力。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机构的运动学参数,比如各个杆的长度、关节的位置以及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利用力学原理计算出各个杆所受的力和力矩。
在实际的机械系统中,机构往往更加复杂,可能包含多个运动副、多个构件以及各种复杂的力和约束条件。
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来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模拟。
机构力分析对于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准确的力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选择材料,确保构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过大而发生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