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素知识点总结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64.00 KB
- 文档页数:16
植物生长物质-细胞分裂素考点总结
●种类
●反式玉米素(t-Z)和异戊烯基腺嘌呤(iP)是植物体内存在最广泛,活性最高的细胞分
裂素
●结合态的细胞分裂素不具备激素活性
●合成
●前体:ADP/ATP
●步骤
●
●IPT催化ADP/ATP与DMAPP生成异戊烯基腺苷-5-磷酸 (iPMP)
●CYP735A调控玉米素的合成,决定了生成ip还是tZ
●LOG (Lonely guy)催化iPRMP和tZRMP的去磷酸化和去核糖基化生成iP或tZ ●降解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 CKX (cytokininoxidase) 是细胞分裂素氧化降解的关键酶
●
●运输
●可以进行长距离运输
●iP和iPR主要通过韧皮部运输;tZ和tZR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
●生理功能
●调控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
●调控茎尖分生组织的大小
●促进不定芽的分化
●促进侧芽生长,消除顶端优势
●延缓叶片衰老
●信号转导
●连续磷酸化双组分系统介导CK的信号转导
●复合组氨酸激酶感受器(受体AHKs)
●组氨酸磷酸转移蛋白(AHPs)
●反应调节子(ARR)
●Type-A ARRs 负调控细胞分裂素响应
●Type-B ARRs 正调控细胞分裂素响应。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指植物内部产生的激素对其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脱落酸、植物雄性激素、茉莉酸、茉莉酸类似物、脱落酸类似物、赤霉素类似物等。
1. 生长素:生长素是一种通用激素,通过影响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它可以促进茎和根的伸长,抑制侧芽的生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茎尖的幼嫩部位,并在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2. 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植物雄性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分化,抑制侧芽的生长,促进茎和根的伸长,促进果实的膨大和成熟。
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并在植物的茎、根、叶和果实中分布。
3.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激素性质的化合物,通过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茎和根的伸长,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整个植物体中进行分布。
4. 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植物生长素,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提高其抗逆性能。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耐寒性、耐旱性和耐盐碱性。
脱落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植物的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5. 植物雄性激素:植物雄性激素是一类具有激素性质的化合物,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耐病性、耐虫性和耐逆性。
植物雄性激素的合成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整个植物体中进行分布。
6. 茉莉酸:茉莉酸是一种植物生长素,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影响植物的适应环境。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抗菌性、抗虫性和抗逆性。
茉莉酸的合成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细胞分裂素具体介绍知识分享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斯库格(F.Skoog)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
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
1955年米勒(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
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9N50,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成了这种物质。
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
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10H13N50,分子量为129.7(图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