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同步练习册
- 格式:doc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22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语文同步练习册大家做好了吗?它的参考答案大家核对了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供参考阅读!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1.童年的朋友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理解与鉴赏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
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
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积累与运用1.窖颓挲wù chóu chú zì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3.(1)E (2)A (3)F D (4)B (5)A (6)B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理解与鉴赏(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童趣》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⑸凹者..为壑()()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3分)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初一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6篇) 1.初一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篇一【大洲和大洋答案】一、1、海洋;陆地2、北;南二、1、(1)广大;较小2、(1)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洲;大洋(2)太平;大西;印度;北冰提示:非;亚;南极;大洋;亚;南极;北冰;亚;亚;北美3、(1)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2)苏伊士运河(3)巴拿马运河(4)白令海峡(5)直布罗陀海峡(6)略自主思考①太平洋: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②大西洋:欧洲、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
③印度洋: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
④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导航同类变式C演练巡航基础自测1、2、3、4、5、ACDCC6、7、8、9、10、BBCCD11、12、13、BDA能力提升14、(1)北;南(2)亚洲;南极洲;太平洋;北冰洋(3)白令;巴拿马15、(1)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B;大西洋(3)C;B16、(1)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非洲;南美(4)南极洲;印度洋2.初一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篇二一、选择题1A6C2B7D3C8D4D9A5B二、填空题10、叶绿体;液泡;线粒体11、形态;结构;数目三、判断题12、错。
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不一样的。
13、对。
14、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5、对。
16、对。
四、识图题17、略综合•提升五、实验分析18、(1)清水应改为生理盐水;口腔侧壁应改为口腔内侧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前应加盖玻片;应该把光线调暗些。
(2)主要因素有:细胞壁的有无;颜色的差异;大小的差异。
3.初一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篇三【科学测量(一)答案】1、定量待测的量公认的标准。
2、米m千米km厘米毫米cmmm微米纳米μmnm。
3、量程最小刻度一端贴近垂直单位。
4、声呐电磁波反射激光测距。
5、厘米米厘米分米。
1春1.文中的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的?长态:钻(生命力强);质地:嫩嫩的(鲜嫩)、软绵绵的(柔软);色泽:绿绿的(浅绿);长势:满是的(旺盛)。
2.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①花朵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花色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花味甜:花里带着甜味儿。
3.在“春雨图”中,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景及人的顺序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考点2品味修辞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温暖。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应和.(hè)酝酿.(niàng)涨.价(zhǎng)B.宝藏.(zàng) 鸟巢.(cháo) 烘.托(hōng)C.抖擞.(shǒu) 赶趟.(tàng) 宛.转(wǎn)D.黄晕.(yùn) 蓑.衣(suō) 捉迷藏.(cáng)2.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风筝瞭亮烦花嫩叶B.薄烟烘托喉咙蓬勃生机C.静墨卖弄胳膊稀稀疏疏D.清脆抚摸健壮舒活劲骨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会即将召开,代表们肩负人民重托,精神抖擞....地走进了会场。
B.在建党95周年来临之际,武警总队举行歌咏活动,把一首首嘹亮..的军歌唱响在祖国大地上。
C.中考结束后,和同学呼朋引伴....去看场电影、理个时尚的发型是不少考生的选择。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第一学期夏同步练习习题重点初中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的练习,课下做练习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大家总结归纳做习题的方法和经验,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苏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练习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语文练习习题。
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 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初一语文练习习题的全部内容,语文练习习题是我们提高自己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希望我们能够重视课下语文练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仁爱版同步练习册七上答案仁爱版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上册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正确答案是A。
因为A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B、C、D均不符合。
2.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根据题目描述,C选项是唯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 正确答案是B。
题目中提到了相关条件,只有B选项满足这些条件。
二、填空题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第一个空应填写“仁爱”,第二个空填写“教育”。
2. 此题需要填写的是两个反义词,第一个空填写“成功”,第二个空填写“失败”。
三、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内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仁爱”,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为“教育的重要性”。
2. 文章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点,第一个空填写“关键点一”,第二个空填写“关键点二”。
四、完形填空1. 根据上下文,第一个空应填写“仁爱”,第二个空填写“教育”。
2. 根据文章的语境,第三个空应填写“成功”,第四个空填写“失败”。
五、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
提示:仁爱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教育。
仁爱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关爱他人,还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来实践仁爱教育。
例如,当我们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手。
此外,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想法,即使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通过这些小小的行动,我们可以将仁爱教育的理念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结束语:以上就是仁爱版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上册的部分答案。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仁爱教育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仁爱教育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 7.3.2 线段的长短比较(2)
[基础训练]
1、A、B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过A、B两点间的直线;
B、连结A、B两点间的线段;
C、直线AB的长;
D、连结A、B两点间的线段长
2、下列四个语句中正确的是()
A、如果AP=BP,那么点P是AB的中点;
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的线段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比较线段的长短只能用度量法
3、已知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则与点A的距离为2个单位的点有()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个
4、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两点之间线段的,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5、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则点M叫做线段AB的,这时AM= AB。
A M B
6、线段AB=6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3厘米,则AC是BC的倍。
7、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点C,使BC=1/2AB,则AC= 厘米,如果点M为AC的中点,则AM= 厘米。
8、如图,C表示一条弯曲的小河,点A、点B表示两个村庄,在何处架桥,才能使A村和B村的路程最短?说明理由。
C
·A
·B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语文必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语文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题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盈(yíng) 朦胧(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B.水藻(zhă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着急(zhuó) 温润(wēn)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2.下列黑体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响晴的天气响晴:晴朗高爽B.慈善的冬天慈善:美好C.设若单单是有阳光设若:假如D.煞是好看煞:很3.细读下面几句话,揣摩句中黑体的词,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三带的北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①“响晴”中“响”的意思是( )A.声音B.发出声音C.响亮D.很,十分②“毒”的意思是( )A.毒辣B.强烈C.危害D.凶狠③“响亮”的意思是( )A.十分明亮B.声音洪大C.有声响,有光亮D.晴朗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④句中两处用了“卧”字,为什么?4.选词填空。
备选答案:A.狭窄 B.狭隘①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 )民族主义和( )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这里山路( )崎岖,极难行走。
③他十分热爱自己的集体,只是有时显得眼界比较( )。
④长期生活在山沟里,他的见闻很( )。
5.分析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土,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中学七年级同步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个月- D. 1年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四大文明古国?-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答案:D3.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圆的面积?- A. \( A = \pi r^2 \)- B. \( A = 2\pi r \)- C. \( A = r^2 \)- D. \( A = \pi d \)答案:A二、填空题1. 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 = \_\_\_ \)。
答案:\( ma \)2. 根据题目“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_\_\_。
答案:1 或 0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 米/秒。
答案:299,792,458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2. 请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四、计算题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顿?答案:根据公式 \( F = mg \),其中 \( m = 10 \) 千克,\( g = 9.8 \) 米/秒²,计算得 \( F = 98 \) 牛顿。
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根据公式 \( A = \pi r^2 \),代入 \( r = 5 \) 厘米,计算得 \( A = 78.5 \) 平方厘米。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习题时能够认真思考,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愿你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断进步。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虚构的,实际的同步练习册答案会根据具体教材和习题而有所不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耸.立()迂.回()啜.泣()嶙峋..()()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4分)⑴我听见有人啜泣,正(惊奇,诧异)那是谁。
()⑵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
()⑶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告诫,教导)。
()⑷我的心在(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
4.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3分)5.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3分)6.说说读了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什么哲理。
(3分)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4分)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⑶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⑷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8.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⑵下游河床狭窄,()河水容易泛滥。
⑶他已失败了多次,()并不灰心。
⑷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A.然而故而因而从而B.从而因而然而故而C.故而然而因而从而D.故而从而然而因而第二部分:(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