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跨栏技巧要领跨栏技巧要领奥运会的赛场上,跨栏总是最惹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因为跨栏富有激情和挑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栏技巧要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栏技巧:(一)110米跨栏技术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起跑后正确地跨过第一栏,是跑好全程的重要环节。
起跑器的安装方法同短跑。
起跑后的疾跑,身体前倾角度比短跑小。
起跑到第一栏一般跑8步,身高腿长,弹跳力和速度好的运动员,也有跑7步的。
少年运动员可跑9步或11步。
“跨栏步”:“跨栏步”是指腾空过栏的那一步,包括起跨、过栏两个阶段。
起跨:从起跨腿着地踏上起跨点开始至后蹬结束为止。
一般起跨点距栏架约2米至2.20米,初学者可适当缩短一点。
为了迅速、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跨前一步的长度应比倒数第二步短15厘米至25厘米,形成一个快速短步,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为起跨做好准备。
当倒数第二步摆动腿着地时,起跨腿的大腿积极前摆,并用前脚掌准确地踏着起跨点。
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小腿随惯性与大腿自然折迭,用以加大前摆的速度。
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部位后,起跨腿用力蹬地,使髋、膝、踝与上体成一直线。
起跨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比短跑要大。
两肩正对前方,摆动腿异侧臂有力地前摆,形成一个向栏“进攻”的动作。
过栏: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身体处于腾空状态,摆动腿大腿随惯性继续高抬,膝关节放松,小腿向前伸展,脚尖勾起,然后,向下向后用力做压栏动作。
上体积极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前伸,在摆动腿开始下压的时候,上体的前倾度最大。
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勾起脚尖,收紧小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经体侧向前提拉。
起跨腿同侧臂向后摆动,摆幅比短跑要大。
当臀部快要移过栏架的瞬间,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上体适当前倾,髋关节前移,使着地点尽量靠近身体重心射影点,以便转入栏间跑。
栏间跑:110米高栏的栏间距离为9.14米,用三步跑完。
第一步小,第二步大,第三步中。
跑的技术同短跑中的途中跑。
但由于栏间距离是固定的,所以栏间跑要有一定的节奏。
跨栏跑教学中栏间步技术分析跨栏跑技术教学可分为直道栏技术教学和弯道栏技术教学两部分,本文结合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首先阐述了跨栏跑技术特点,进而分析了直道跨栏跑和弯道跨栏跑中的栏间步技术,并提出了跨栏跑教学中栏间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标签:跨栏跑教学栏间步技术分析一、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难点1. 跨栏跑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柔韧性练习,使学生的这一素质有所提高,以促进跨栏跑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2. 学生在攻栏时控制动作的能力差,摆动臂和下压腿的配合时机掌握不好,使跨栏步和下栏后的身体平衡保持不好,教学中应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3. 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技术较难掌握。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正确的跨栏技术做不出来时,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不连贯,常出现动作停顿的现象。
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跨栏步起点,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跨栏步技术动作,从而影响到下栏和栏间跑的衔接。
二、跨栏跑技术特点1. 速度成为跨栏跑技术的灵魂随着“跨栏”向“跑栏”技术发展过渡,人们对跑的要求越来越高,跑与跨的动作区别也在逐步地缩小。
因此跨栏跑技术的发展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速度将成为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灵魂。
2. “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逐步形成现代过栏技术“远起跨,近下栏”这一特点是随着运动员的身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出现的。
起跨和下栏技术是整个跨栏跑技术中两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起跨是指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蹬离地面止这一支撑时间。
起跨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为迅速过栏创造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
下栏着地是指从人体腾空过栏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开始,到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
摆动腿积极有力的下压动作缩短了跨栏跑的腾空距离,有效地缩短了过栏时间,提高了运动员的过栏速度。
优秀运动员的下栏着地点距离栏架约为1.50米,着地角度约为78°左右。
3. 栏间跑的步长以及栏间步与跨栏步趋于均匀化由于摆动腿下栏的速度明显加快,腾空时间减少,起跨腿小腿直接收向大腿,折叠后靠拢向前提拉的动作,使下栏的第一步达到必要的步长与步速,使得整个跨栏跑的水平速度得到较好的保持,并非常连贯地由跨转入到快速跑进。
短距离跨栏运动员如何提高栏间节奏在田径运动中,跨栏技术是最为复杂的,对运动员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短距离跨栏项目主要两种,分别是男子110米跨栏、100米跨栏。
跨栏运动项目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运动员完成十次跨越,并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强度,跨栏跑技术的重点在于跨栏步、栏间跑以及起跑到第一栏的快速度跑。
其中,跨栏跑的关键点在于栏间节奏,要求运动员栏间跑步数为三步,并且这三步必须是带有节奏性以及正确的。
世界上高水平跨栏运动员以及教练员普遍认为跨栏跑不只是速度间歇,节奏间歇也很重要,想要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提高跨栏栏间节奏。
随着跨栏运动不断发展,现代跨栏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速度快,全程跑节奏流畅。
跑步的灵魂便是速度,跨栏跑的灵魂是跨栏跑节奏。
将十次跨越衔接起来的栏间跑就显得非常重要,跨栏跑的速度主要由跨栏步的速度和三步栏间跑的速度共同组成。
跨栏跑全程动作重复,栏间9个,栏架10个,运动员连续跑过去,不论是从速度还是从技术上都构成了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跨栏跑技术节奏的培养是跨栏跑训练中的重点。
跨栏跑速度的标志为栏间节奏,能够发挥出跨栏跑最大的功效。
正确的栏间节奏不仅能够使运动员的身体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保持协调统一,帮助运动员节省身体能量,形成固定的跨栏动力定型,进而保证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性。
良好的全程跑节奏不仅表现为各步步长分配合理, 而且要支撑和腾空时间比例合适, 这样有利于发挥专项耐力, 使全程跑具有轻快的韵律感, 提高运动员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获得更优异的比赛成绩。
1.栏间节奏的提高对短距离跨栏的重要性短距离跨栏跑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
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跑和上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以及冲刺跑技术。
短距离跨栏技术的重点在于以跨栏步、栏间跑和起跑到第一栏的快速度跑。
跨栏跑中的关键点就是栏间节奏。
完成栏间跑需要三步,要求这三步必须是有节奏性的、正确的。
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分析摘要:跨栏跑中合理的节奏是良好技术的标志,本文通过对不同水平跨栏运动员的栏间节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影响栏间节奏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以后能更好地进行训练。
关键词:支撑时间;跨空时间;四步速度;步长分配一、前言110米跨栏跑的专项特点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复杂的短跑项目,节奏是跨栏跑技术的基本要素,是整个跨栏全程联成一有机整体的基础。
正确地适宜的节奏是发挥最高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前提之一,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过栏技术和实效性,有良好的栏间跑速度,形成110米跨栏跑的特有节奏,既然节奏在跨栏跑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有必要来搞清楚跨栏跑节奏的真正内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西安体院运动系2009级10名田径跨栏专修运动员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收集了有关跨栏方面的文章。
(z)对比分析法:将本校学生与几名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栏间节奏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栏间跑时腿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例对栏间节奏的影响,栏间跑节奏的重要标志表现在腿的支撑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就栏问跑的三步而言,由于跨栏步动作影响了运动员水平速度,造成栏间第一步的支撑时间长于腾空时间,原因是:下栏后着地缓冲,增加向前阻力,造成蹬地用力时间加长而构成的,因而栏间跑第一步总是最短的一步,步速也不高,好的下栏支撑与腾空的比例应该是越接近越好,这要求,下栏制动小,缓冲时间短,转入第一步蹬地快。
这一步是承上启下奠定栏间快跑节奏和保持良好速度的重要环节。
栏后第二步由于跑的动作结构近似于短跑途中跑步长特征,其支撑时间短于腾空时间,是栏间跑中最大的一步,原因是经过第一步后,进入正常的跑姿,恢复了正常的速度,栏间第三步与起跑攻栏紧密相联,支撑时间与腾空的比例又接近第一步,原因是这一步是决定跨栏步能否具有较快水平速度的一步,所以要迅速适当地缩短这一步的长度,减少腾空时间,根据跑的特点,它所有的时间绝大部分是由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组成的。
浅析如何改善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作者:勤琼花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02期由于110米跨栏跑技术动作复杂,身体素质要求高,还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跨栏技术与栏间节奏意识,所以提高成绩具有难度,训练中怎么样通过正确的过栏技术与栏间节奏的结合,充分发挥出速度的优势,就成为提高成绩的一个关键。
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浅析一下如何改善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
一、110米跨栏栏间跑的技术结构和特点。
跨栏栏间跑的技术分为起跨上第一栏、跨栏步、栏间跑这三个部分组成。
起跑至第一栏前加速跑要尽快加速,还要在加速跑的过程中有把握地跨过第一栏,并为全程栏间跑建立适宜的节奏基础。
过栏是加速跑中完成独特形式的“跨栏步”,包括起跨、腾空过栏和下栏着地等动作阶段。
栏间跑除去“跨栏步”的距离外,用三步跑过余下的距离。
跨栏跑技术由于受栏间距离的限制,栏间跑步数只能跑三步或五步。
栏间的三步或五步在动作形式、步长、步频、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有所不同。
二、决定栏间跑节奏的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栏间跑时腿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例对节奏的影响。
栏间跑速度的发挥,要求运动员保持较好的身体重心,步频的快慢主要表现在腿的支撑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
第一步支撑时间要长于腾空时间。
原因是下栏后速度的减慢和着地的缓冲。
第二步的比例是支撑短于腾空,原因是经过第一步后,恢复正常跑的姿势,速度好。
而第三步的比例又出现了接近第一步比例的现象,原因是为了能获取更好的跨栏步动作速度,在攻栏前迅速而自然地缩短了这一步的长度。
第二、每一跨栏周期中四步速度变化对节奏的影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跨栏步是速度最慢的一步,它的腾空距离长速度下降多,起跨蹬地角度大,因而栏间跑第一步的步速不高;栏间跑的第二步是速度最快的,因为跑的动作结构近似于短跑途中跑步长特征,其支撑时间短于腾空时间,是栏间跑中速度最大的一步;栏间第三步与起跨攻栏紧密相联,需要适当地缩短步长,因而速度达到最高点,速度的波动也越小,这样快速过栏又为下一个跨栏周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110米栏是110米跨栏的简称,属田径中径赛项目的一种,也是奥运会项目。
现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项目中,110米跨栏为男性竞赛项目。
110米跨栏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对技术、动作、全身协调、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综合素质要求及其高的田径项目。
也就是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跨越障碍的技术和技能非常好,而且必须领悟和掌握跨栏跑的节奏,节奏感是运动者跨栏跑成绩决定的因素,也就是具备非常好的节奏感才有可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当今的世界,110米栏项目可以说竞争及其残酷,高手不断涌现。
如,刘翔、阿兰.约翰逊、杜库雷、特拉梅尔、杰克逊等。
110米跨栏必胜的秘籍是拥有精湛的技术、极快速度和栏间节奏感。
而当前本项目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中,我国运动员刘翔跨栏跑在悉尼奥运会中和多哈世界田径大奖赛中两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夺得了冠军。
栏间跑主要包括栏间三步的步长、步速、步频以及攻栏的姿势和下栏姿势等衔接的栏间跑节奏部分。
一、研究的目标与方法1.研究的目标主要通过对栏间跑和栏间跑节奏的解析,发现和探索影响栏间跑节奏几方面的因素,以及对发现的因素进一步的利用,最终提高跨栏跑的成绩。
2.研究的方法(1)查阅文献和整理资料在编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翻阅和整理出许多的文献资料和电子资料,而且对其资料进行了一些汇编,对其文献总体上整理出要撰写的内容。
(2)组织相关专家及教授进行座谈讨论在整理出有关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组织院校里在田径项目中资深的专家及教授进行座谈会来讨论与研究,并积极听取了他们的论点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这篇论文思路。
二、栏间跑节奏的概念与理论知识所谓的栏间跑中“节奏”主要就是动作的快慢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把握感;具体地说,就是运动员在栏间跑的步数和步长,以及每步与每步的跨出和着地时间差,跨栏跑的节奏包括:全程节奏和栏间节奏。
栏间跑是指下栏着地点到下一栏起跨点之间距离的3步;其任务就是:保持节奏、发挥速度准备攻栏。
而影响着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的是栏间跑的步长、步频及其步长及比例。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跨栏跑设计与教案一、教材分析田径类项目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跨栏跑这个跑与跨相结合的十分复杂的运动项目又是高中阶段田径模块重点学习内容之一。
它在促进学生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其环环相扣的复杂技术和高高竖立的栏板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栏间跑是跨栏跑全程技术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节奏的栏间跑不仅能够减小“过栏”给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有利于保持速度和顺利的连续过栏。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是跨栏跑单元的第五次课,也是栏间跑教学的第一次课,我把学习栏间跑技术,建立栏间跑节奏的概念,初步掌握栏间跑节奏的动作方法,提高跨越障碍的能力,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作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栏间跑节奏。
能够有节奏的连续跨栏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高中男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有挑战性的事物表现出非常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因此我采用原理教学法,通过对跨栏跑全程技术和跨栏周期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分析栏间跑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运用观摩示范、尝试体验、探究学练、展示点评、技术再现、激励促进等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栏间跑节奏的概念,层层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栏间跑技术。
练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分组,同时采取降低练习条件,开发和利用教学辅助器材等措施,增加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建立自信心。
进而达到认识和初步掌握栏间跑节奏,提高跨越障碍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本课设计思路及流程清晰,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学练当中,体现了高中学生的能力。
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是:1、教师对本课的节奏把握和推进,应该更加清晰,在教学中更加突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教师语言应更加简洁,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具体和明确。
3、学生跨栏技术的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做到过栏顺利流畅,这样才有利于栏间跑节奏的学习和掌握。
男子110米栏速度特征的分析1.前言男子110米跨栏跑是田径运动技术中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跨越障碍的技巧和技能。
而且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快的起跑上第一栏的速度(即反应速度);过栏速度(即动作速度);疾跑速度,(即平跑速度)。
这些都是跨栏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常常有人把速度称为跨栏中的“灵魂”。
一、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应具备的速度素质1.从跨栏跑的起跑来看反应速度的重要性跨栏跑在竞赛中和短跑一样,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裁判员统一指挥进行竞赛,发令员在鸣枪后,谁反应的速度快,谁就占主要地位;起跑过第一栏是全程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以下各栏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所在,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必须尽量接近短跑,要积极起动、加速、力争用最快速度通过第一栏,这样就为全程跑的胜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跨栏跑全过程来看平跑速度的重要性许多资料表明,栏间平跑速度是由100米成绩决定的。
毕竟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需要越过10个栏架,假如每个跨栏步用3米至3.5米的距离,那么110米栏还有75米左右的平跑距离,可见跑的速度在跨栏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速度,跨栏跑的成绩是不会达到高水平的.3.从跨栏步技术上看动作速度的重要性在全过程跑中,运动员需要越过十个栏架,这十个跨栏步,实际上就是跑十个单步,只是完成动作的形式不同而已,要想缩短每一个单步的时间,那只有起跨腿,积极的后蹬,摆动腿积极的“鞭打”下压,紧接着起跨腿积极地向前提拉,腰部保持正直,髋部前移。
此时,摆动腿大小腿开始折叠,脚跟靠近臀部,夹角较小,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面后,起跨腿脚跟提起,上体加速前移,在摆动腿折叠前摆,膝关节领先摆到超过腰部的高度的动作配合下,完成后蹬动作,直到积极地跨出第一、二栏,上栏的好与坏主要是第一个栏,尽管这样还需要良好的肌肉动作速度,否则是不会创造良好的跨栏成绩的。
二、影响男子110米跨栏跑专项速度的因素1.平跑速度短跑是发展人体位移速度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短跑训练即能增强腿步和躯干的力量,也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提高动作速率,加快步频。
男子110米栏栏间跑节奏的探究(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届张雷)摘要:跨栏跑是一项极限强度非对称的周期性运动,要提高跨栏跑的成绩,除运动员掌握先进的跨栏技术和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外,还要求运动员掌握全程和栏间跑的节奏,节奏是跨栏的灵魂,也是提高跨栏跑运动成绩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跨栏跑;节奏;速度Abstract : Huedle conning is a kind of cyclic exercise with dissymmetrical maximal intensity. In order to crease the speed of hurdle runningwhole joumcy and sctwccn hurdle it s rerequired that athletes should grasp the rcasonaslc rhythm, duringconning in spite of advanccd hurdle running skills and good physical qualityrhythm is not only the soul of hurdle running but also the Key to improve the hurdling performance.Key words : Hurdle conning ; rhythm ; speed0 引言110米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性很强、动作复杂、全身协调配合,对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跨越障碍的技术和技能,而且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跨栏跑的合理节奏,节奏和栏感是现代跨栏跑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必备的条件。
当今世界110米栏项目中可以说高手如云,如:刘翔、阿兰.约翰逊、杜库雷、特拉梅尔、杰克逊等;良好的技术、速度和栏间节奏是致胜的法宝。
11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分析
摘要:跨栏跑中合理的节奏是良好技术的标志,本文通过对不同水平跨栏运动员的栏间节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影响栏间节奏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以后能更好地进行训练。
关键词:支撑时间;跨空时间;四步速度;步长分配
一、前言
110米跨栏跑的专项特点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复杂的短跑项目,节奏是跨栏跑技术的基本要素,是整个跨栏全程联成一有机整体的基础。
正确地适宜的节奏是发挥最高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前提之一,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过栏技术和实效性,有良好的栏间跑速度,形成110米跨栏跑的特有节奏,既然节奏在跨栏跑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有必要来搞清楚跨栏跑节奏的真正内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西安体院运动系2009级10名田径跨栏专修运动员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收集了有关跨栏方面的文章。
(z)对比分析法:将本校学生与几名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栏间节奏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栏间跑时腿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例对栏间节奏的影响,栏间跑节奏的重要标志表现在腿的支撑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就栏问跑的三步而言,由于跨栏步动作影响了运动员水平速度,造成栏间第一步的支撑时间长于腾空时间,原因是:下栏后着地缓冲,增加向前阻力,造成蹬地用力时间加长而构成的,
因而栏间跑第一步总是最短的一步,步速也不高,好的下栏支撑与腾空的比例应该是越接近越好,这要求,下栏制动小,缓冲时间短,转入第一步蹬地快。
这一步是承上启下奠定栏间快跑节奏和保持良好速度的重要环节。
栏后第二步由于跑的动作结构近似于短跑途中跑步长特征,其支撑时间短于腾空时间,是栏间跑中最大的一步,原因是经过第一步后,进入正常的跑姿,恢复了正常的速度,栏间第三步与起跑攻栏紧密相联,支撑时间与腾空的比例又接近第一步,原因是这一步是决定跨栏步能否具有较快水平速度的一步,所以要迅速适当地缩短这一步的长度,减少腾空时间,根据跑的特点,它所有的时间绝大部分是由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组成的。
据观察,我院大部分运动员栏间节奏慢,主要是腾空时间长和栏间步支撑时间较长,导致各个跨栏周期不够稳定一致,因此,只有使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接近,或支撑短于腾空,才是较为合理的节奏,掌握和改进跨栏步技术,缩短腾空时间,提高栏间频率,缩短支撑时间,提高栏间步频率,缩短支撑时间,加强跑跨结合,提高专项能力,才是专项技术训练的目标。
2、每一跨栏周期中步长的分配对节奏的影响。
栏间跑三步,步长不等,跑的节奏也不同于短跑,合理分配各步的步长是获得一个好的跨栏节奏的环节,栏间第一步主要是迅速把跨栏动作转为跑的动作,第二步主要是合理发挥跑的技术,增强跑的节奏,第三步主要是既要保持和发挥速度,又要为跨越下栏做准备,创造有利上栏条件。
通过观察,我校的运动员第一步步幅较小,而导致第二步拉大现象比较明显,通过从步长分配、支撑与腾空时间比例、速度变化这三个因素来看,步长变化节奏与支撑时间比例相适应,随着步长的增大,支撑和腾空的比例系数也增大,较理想的步幅比例是下栏步较小,第一步在自然跑进的基础上尽可能拉大一点,第二步接近平跑,第三步适当缩短,但合理的步长中三步的差距不应过大,小和中,中和大之间最好相差不超过一个脚掌。
如第一步太短,第二步为了增加步长,不仅会增人步幅耗时而且会造成下栏地远,从而影响第一步的正常跑,也就是说栏间三步周期内步长节奏是表现为小——大——次大的形式。
3、每一跨栏周期中四步速度的变化对节奏的影响。
在实践中发现,跨栏步是速度最慢的一步,它的腾空距离长速度下降多,起跨蹬地角度大,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比值小,即垂直速度相对的比栏间跑时要大,水平速度却小,由于跨栏步动作影响了运动员水平速度的运动量,造成栏间第一步的支撑时间长于腾空时间,因而栏间跑第一步的步速也不高,但这一步却是承上启下实现栏间快速跑节奏的关键步,栏间跑的第二步是速度最快的,因为跑的动作结构近似于短跑途中跑步长特征,其支撑时间短于腾空时间,又在第一步所获得速度的基础上,加大了向前蹬地力量,于栏间跑中最大的一步,且步速较快,栏间第三步与起跨攻栏紧密相联,需要适当地缩短步长,因而速度达到最高点,技术越好,速度的波动也越小,栏间步这种合理的过空关系,有利于快速越过栏架,而快速过栏又为下一个跨栏周期的栏间跑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论
在栏间节奏,步长与步频的协调配合是关键,因此,改进跨栏跑节奏的途径是在能够保持适宜步长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步频。
一般来说,栏间跑节奏慢,主要是跨栏步偏大,腾空时间长和栏间步长支撑时间较长。
因此,要在缩短下栏距离上下功夫,以加快过栏速度,早日实现跨栏向“跑栏”的飞跃。
除了抓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外,还应该积极抓好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技术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波,对第七届全运会女子100m跨栏跑运动节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1996
[2]夏正清,不同水平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跨栏步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科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