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8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特征: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经济上:1、商品经济发展,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出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2、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志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3、西欧国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伴随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不断拓展。
(二)政治上:1、封建专制仍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反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改革,建立适合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教。
2、外交方面: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活动(海外抢劫、奴隶贸易),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3、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三)思想文化、科技上:文艺复兴运动:1、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3、促进了近代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9世纪初)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一)经济上:1、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过程,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3、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在英国的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18世纪中期开始,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二)政治上:走向民主化。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17世纪初开始,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并开始了殖民争霸战争,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和维也纳体系(三)思想文化、科技上:走向理性化、科学化。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4——1945)政治上:另种不同社会制度处于武装对峙与竞争共处状态,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危机动荡的社会交替。
经济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一方面十月革命后,苏联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斯大林经济模式;另一方面,面对30年代经济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式摆脱了危机,并开创了资本主义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文化上: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推动了物理学和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为现代科技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由于战争及工业化给人们所带来的普遍的精神危机,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取代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学派。
2. 两级格局下的世界(1945——1991)政治上:一方面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竞争对峙中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并在70年代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经济上:一方面苏联为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断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另一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第三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表明战后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文化上:以现代信息技术、原子能及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推动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二战以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更加色彩纷呈,影视艺术日新月异。
3.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991—— )政治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多极化格局不断加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经济上: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主流。
世界史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初)【阶段特征综述】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6世纪中期西欧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2、政治: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1789)。
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3、思想文化:14~16世纪,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17~18世纪,出现了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从理性出发,在反对教权主义的同时,更批判专制主义,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新思想,它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建立。
4、国际关系: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17世纪开始,荷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简化版)一、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 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工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2. 科技: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科学方法的确立。
3. 社会:城市化加速,农民成为城市工人,社会分工明确,阶级差距加大,贫富分化明显。
二、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 政治:殖民地体系的建立,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统治者追求殖民地资源的控制。
2. 经济:殖民地资源的开发和剥削,商品经济全球化,贸易关系密切,资本主义国家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形成控制。
3. 文化:欧洲文化通过殖民地传播,原住民文化受到冲击和改变,混合文化产生。
三、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重塑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势力削弱,多个新国家的建立。
2. 经济:战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军需工业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受阻,经济恢复困难。
3. 社会:战争带来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妇女地位提升。
四、冷战与全球化(1945年-1991年)1. 政治: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阵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核武器威胁国际和平。
2. 经济:全球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和扩张,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3. 科技:科技革命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全球信息共享与交流。
五、当代全球化时代(1991年至今)1. 政治:冷战结束后,全球多极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强,国家间的利益纠葛加剧。
2. 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和依存,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 环境:全球资源消耗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