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观摩学习体会

2017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观摩学习体会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始也刚,其至也巨

——赴青岛学习体会

2017年11月20日—23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观摩暨新课程教学实施研讨》活动。第一天上午,我们聆听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李成泉校长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的建议、教材的解读等报告。在专家报告会上,每一位老师都听的很认真,记得很仔细,李校长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兴奋激动的听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剩余时间我们又观摩了各地市优秀教师的12节《道德与法治》课例。通过三天的学习,自我感觉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整理如下: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张辉老师执教的《课间十分钟》,在本课中,张老师设计的课堂分为“话游戏”、“玩游戏”、“改游戏”三个部分。其中“话游戏”中,张老师课前播放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本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玩

游戏”利用玩“东南西北”、“木头人”游戏,让孩子明确玩游戏也是有规则的,让学生在玩中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把学生的道德体验“养”了出来;“改游戏”张老师让孩子们把“木头人”搬到了课堂中,启发学生还能改进哪些游戏?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如田晓玲老师执教的《吃饭有讲究》和李传远老师执教的《大家一起过春节》,田老师的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说说吃饭前都有什么讲究,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洗手,进而引导学生如何洗手、怎样洗手才更干净,利用洗手歌使学生形象的记住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在吃饭礼仪中田老师抓住了一个“礼”字,利用“静、帮、让、敬、避”五个字充分让学生了解吃饭的一些讲究和中华的传统礼仪,给学生上了一节特别好的德育课。孙老师的《大家一起过春节》更是精彩纷呈。孙老师课堂的开始先让孩子了解春节的来源和传统习俗,再次把学生分成“读春联、描福字、包饺子、讲故事、大拜年”五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实践进一步的体验春节中的活动和习俗,最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更能抓住学生的体验来进行引导教育本课的核心。两位老师在课堂中的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合理利用课外资源把课堂上的有声有色。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

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如黄怡老师执教的《健康过冬天》,在欣赏了一组冬季图片后进而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后有什么感觉?我们怎样过冬天?”引入课题,而后让学生上台跳绳、踢球表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冬季可以利用运动来进行取暖的方法。在“怎样健康过冬天”环节,黄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健康过冬天,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其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想想身边有没有在寒冷冬天为我们服务的人,让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环卫工人、警察、解放军等。最后黄老师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冬季慰问老人和工人的照片充分体会“冬天虽冷,爱意浓浓”的含义。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王婷婷老师执教的《在邮局工作的人》中,王老师在简介了古代传递信件的方式和称呼以后让学生说说去过邮局吗?都去干什么?再次创设情境:表妹的邮寄顺序出现了错误,你来帮帮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邮寄的顺序,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课堂中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体验分拣员的工作,通过几组数据来充分体会分拣员的辛苦。在课堂中王老师渗透关于信件的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明白法律对于我们的重要

性,从小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

这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优秀教师的课例,使我们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