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判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4.95 KB
- 文档页数:1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实验室鉴别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观察、生物化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菌落形态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之一、不同细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具有特定的形态,如形状、颜色、边缘等。
结合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菌落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生物化学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耐药性。
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包括氧气要求性试验、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对菌株的代谢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多重耐药菌鉴别方法。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PCR可以扩增细菌的DNA片段,并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检测耐药基因的存在。
此外,核酸杂交、DNA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鉴定。
临床分析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机制分析等。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临床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病人患处的标本(如血、尿、脑脊液等)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纯种菌株。
然后,对纯种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物化学试验,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敏感试验是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关键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通过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或纸片对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一步确定其耐药性。
耐药机制分析是评价多重耐药菌的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株中的耐药基因、检查耐药基因的编码区域及其功能,可以揭示多重耐药菌形成与扩散的机制。
此外,研究菌株的群体基因组学和质粒组学,还可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潜在传播途径及传播速度。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的鉴别与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实验室鉴别和临床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识别多重耐药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ESBLs检测阳性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乳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全部耐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全部耐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阿莫西林/他唑巴坦等)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等)五类抗菌药物中三类及三类以上全部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铜绿假单胞菌对抗假菌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等)五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
多重耐药菌致病、定植与污染的鉴别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不一定都是真正的的病原菌,既可能是致病菌,也可能是定植菌或污染菌,正确鉴别致病菌、定植菌和污染菌,无论抗感染治疗,还是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如为致病菌,既需要抗感染治疗,也需要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如为定植菌,不需要抗感染治疗,但必须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为污染菌,则针对目标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均无必要。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标准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通常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
以下是常见的判断多重耐药菌的标准和方法:
1.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通过将分离的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对药物的抗性情况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如果细菌对多个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表现出抗性,可以初步判断为多重耐药菌。
2. MIC值:药敏试验中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也是判断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指标。
MIC值表示对某种抗生素的最低有效浓度。
对于多重耐药菌,其MIC值通常会较高,表明对抗生素的抗性程度较高。
3.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多重耐药菌,并确定其耐药性的机制。
通过检测细菌中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如耐甲氧西林基因(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
4. 报告和参考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医院和实验室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标准,生成报告,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多重耐药菌需要综合使用多个方法和指标,包括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随着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演变和变异,鉴定多重耐药菌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因此,对于具体的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疗实验室或医生的意见。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葡萄球菌属MDR、XDR、PDR定义的标准MDR:(1)只要是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
(2)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DR:对上述16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两者之一耐药可代表对所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如:至2010年7月22日被认可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酶烯类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素类:①口服耐酸青霉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V。
②耐酶青霉素:常用药物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③广谱青霉素类: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④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常用药物有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⑤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常用药物有美西林、替莫西林。
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⑥天然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类,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8类或8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DR:对上述10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屎肠球菌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粪肠球菌对链阳菌素类天然耐药,定义细菌耐药时要从上表中分别剔除。
MDR:对上表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除了其中≤2类的其他抗菌药物(每类中1个以上)不敏感(16类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DR:对上述所有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若*中的某种病原体对某个或这个类别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则这个或这类抗菌药物则需从列表中去除,定义这种细菌耐药时不能计算到当中去。
MDR:对上表中的8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8类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致使临床用药受限,难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来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由于某些细菌的生长速度慢,以及存在一些细菌难以培养或形成菌落的情况,导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
PCR方法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或比色法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获取整个细菌基因组的信息。
3.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来获得细菌的整个基因组信息,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细菌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和耐药基因突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中,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然后,通过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细菌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耐药性信息。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能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葡萄球菌属MDR、XDR、PDR定义的标准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安莎霉素类利福平抗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类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叶酸通路抑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夫西地酸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糖肽类替考拉宁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脂肽类达托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氯霉素类氯霉素膦酸类磷霉素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四环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类米诺环素MDR:(1)只要是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
(2)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DR:对上述16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两者之一耐药可代表对所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如:至2010年7月22日被认可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酶烯类)2、肠球菌属MDR、XDR、PDR定义的标准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细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高水平)链霉素(高水平)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屎肠球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脂肽类达托霉素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粪肠球菌*四环素类强力霉素米诺环素MDR: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8类或8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DR:对上述10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屎肠球菌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粪肠球菌对链阳菌素类天然耐药,定义细菌耐药时要从上表中分别剔除。
3、肠杆菌科MDR、XDR、PDR定义的标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药敏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细菌*类别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庆大霉素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妥布霉素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抗假单胞菌青霉素+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碳青酶烯类多尼培南头孢唑啉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 、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窄谱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广谱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头霉素类头孢替坦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叶酸通路抑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赫氏埃希菌、蜂房哈夫尼菌、克雷伯菌属、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青霉素类+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氯霉素类氯霉素膦酸类磷霉素多粘菌素类粘菌素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四环素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强力霉素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四环素类米诺环素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MDR :对上表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多重耐药菌的判定与抗菌药物的选择《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一、常见多重耐药菌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二、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在2010年美国、瑞典、以色列、希腊、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multidrugresistant)、XDR(extensivelydrugresistant)、PDR(pandrugresistant)术语国际标准化建议(草案)的基上,Magiorakos等专家正式发表了MDR(多重耐药)、XDR(泛耐药)、PDR(全耐药)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
1.葡萄球菌属MDR、XDR、PDR定义标准定义MDR、XDR、PDR葡萄球菌属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见表1。
1.1 MDR(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2)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1.2 XDR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15类或15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1.3 PDR对表1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2.肠球菌属MDR、X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MDR、XDR、PDR肠球菌属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见表2。
多重耐药菌感染如何进行有效诊断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些细菌对多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且复杂。
因此,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
要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线索。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不能仅依靠症状就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脓液等标本,然后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
如果培养出了细菌,就会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这些细菌对哪些抗菌药物敏感,对哪些耐药。
这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方法和时机,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在患者发热时进行,并且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采集痰液标本时,应指导患者深咳,尽量咳出肺部深处的痰液。
对于尿液标本,应采集中段尿,避免尿道口的污染。
除了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细菌的特定基因,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耐药基因。
例如,通过检测mecA 基因可以确定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blaCTXM 基因可以确定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中江县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判断标准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指对苯唑西林耐药或头孢西丁诱导实验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ucocci.VRE),主要包括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判断标准为对万古霉素耐药。
3、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主要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中产生,判断标准为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不敏感,并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
如果是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或普罗威登斯菌属中某些对亚胺培南天然不敏感的细菌,应查看是否对美洛培南不敏感。
4、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 resisi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判断标准为对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5、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 resistant Pseudomonas acruginosa,CR-PA),根据我院的多重耐药菌实际,在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我院监测和重点防控对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