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1-2-4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560.37 KB
- 文档页数:7
1-2-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完成第1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北美五大湖沿岸B.巴西高原中部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D.中国东南沿海(解析)从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看出,该地4~9月增加较多,10月至次年3月增加较少,表明4~9月降水较多、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从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可看出,1~2月最小、7~8月最大,表明1~2月为最热月、7~8月为最冷月,则位于南半球,且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
故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中海气候)。
(答案) C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3题。
2.图示②地气候()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3.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地形D.纬度位置(解析)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较少,冬季12~次年2月降水较多,又由②地位置位于42°N,陆地的西岸,故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第3题,42°N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 2.A 3.C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值。
完成4~5题。
4.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A.巴西B.俄罗斯C.中国D.意大利5.有关该气候类型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农业,经济效益好B.雨热同期,水稻单产高C.土壤肥沃,玉米品质好D.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农业生产特点。
第4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图示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完成第1~2题。
1。
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图中①~②时段()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
冰川面积减小C。
雪线高度不变解析第1题,从图示看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
第2题,图中①~②时答案 1.C 2.A3~4题。
3。
对控制全球气温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对此发达国家应该( )A.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B.减缓工业化进程C。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多使用化石燃料4。
与人类控制其发展相比,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A.台湾岛的面积可能减小B.冰川面积增加C.青藏高原紫外线增多解析第3题,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占比重大,对此发达国家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业化进程;多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会更多。
第4题,与人类控制其发展相比,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海平面上升,台湾岛的面积可能减小;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青藏高原紫外线的变化与氟氯烃化;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上升。
1-2-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
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1.B 2.D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解析)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 3.D 4.C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下左图)。
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下右图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6.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位于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地防霜冻。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③为火山活动放出二氧化碳,④为有机物残体转化为化石燃料。
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故选B。
2.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B.导致海平面上升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D解析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与地表碳循环无关,A错。
地表碳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应是一个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错。
在地表碳循环过程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对。
故选D。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C解析植物在萌芽、返青的季节最为脆弱,降雪期推迟可能导致矮小灌木在生长初期遭受大雪袭击,冻害严重;冻害与蒸腾量无关;全球变暖导致最低温度变高;太阳辐射减弱会导致温度降低。
故选C。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专攻高考第27题(一) 地球上的大气1. (2018·百校大联考)图1中OP为晨线,黄赤交角取23°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b点的区时是。
(2) 图2的光照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1中一致的有(双选)( )图2图3(3) 用折线在图3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4) 图1中a点位于b点的方向。
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5) 一架飞机从c点飞往a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2. (2018·南京模拟)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2) 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 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的地域分异规律。
(4) ①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 (2018·南京模拟)下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图中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晨昏线AB是(“晨线”或“昏线”),此时悉尼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 图示时间内,R海域的大洋环流流向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此时此海域返航的中国油轮航速变化是。
(3) P、Q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降水差异很大,试比较P、Q两地哪个降水多?并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 图中旧金山的1月气温高于诺福克但7月气温却低于诺福克,为什么?4. (2018·徐州质检)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状况。
(2) 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简述其形成原因。
(3) 图中陡崖高度为,山顶与甲城市的高差为。
(4) 此时城市所在地风向为,如图中气压系统移动速度为120 km/天,则在此之后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 (2)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1,回答下列间题(1)图2中各气候类型中,亚洲特有的两种气候是______、______(填代号和名称):图2中各气候类型中,常年受某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有______、______。
(填代号)。
(图甲、图乙分别示意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图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填序号科名称),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该气候降水特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说明该气候夏季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气候类型的夏季昼夜温差较______(大/小),说明原因。
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及“某区域一天内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近地面冷却的是______地,空气______;受热的是______地,空气______。
(2)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低的是______,气压最高的是______。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甲乙表示城区的是______;判断理由。
______。
如果城区硬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则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增强、减弱)。
(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图2中的时间段为______。
3.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看,①地为______中心;按气流状况看,③地为______中心。
(2)图中②地吹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3)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4)预报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______。
4.如图为“2015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A.①B.⑦C.③D.⑤答案B解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选B。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D解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选D。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0~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答案A 解析依题意,团雾是辐射降温,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条件之一是温度较低,一般在夜晚时间段易出现,而后半夜气温较低更易出现,故A 正确。
4.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答案C 解析高速公路独特之处在于尾气排放量大和路面昼夜温差大,而汽车尾气与雾形成关系不大,故C 正确。
5.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 解析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图中③地位于太湖附近而水汽充足,故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③。
章末综合提升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017·南京一模)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 ℃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1月或7月),判断理由是什么?(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
(3)利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4°S 附近,呈南北狭长分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利马位于20 ℃等温线以南较高纬度,气温低于20 ℃,再对照利马气候资料气温年内变化,可判断图示时间为7月份前后。
第(2)题,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最低气温都大于15 ℃,位于热带;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纵坐标的不同,可读出降水的巨大差异。
萨尔瓦多并不在赤道低气压带范围内,该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第(3)题,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延伸至4°S附近,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答案:(1)7 此月利马温度低于20 ℃,对照气温曲线,应在7月。
(2)(3)安第斯山脉临近西海岸,沿海平原狭长;受秘鲁寒流影响。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宜昌期中)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1-2-2(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山师附中模拟)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A.多上升气流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D.寒流影响2.图中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1题,②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区域,因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而形成少雨带。
第2题,③处是南半球西(北)风带。
【答案】 1.B 2.A(2017·黄冈模拟)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B.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C.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D.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递增4.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B.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C.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D.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冬雨率等值线大小及分布状况可知,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低于罗马;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短,冬季降水集中,冬雨率高;的黎波里的冬雨率与雅典相同;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比较均匀,冬季降水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冬雨率低。
【答案】 3.C 4.D(2017·天津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解析】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影响;二是陆地上有一个闭合的低温区,说明该地有山地地形。
1-2-4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1~2题。
1.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丙地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故为西北风。
【答案】 C
2.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
A.甲——反气旋、晴朗 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 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 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 乙——低压、晴朗
【解析】甲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 010,该闭合等值线的两侧分别有1 015和1 010两条等值线,则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规律,可确定甲处为低压中心,为阴雨天气;乙处为高压中心,为晴朗天气。
【答案】 B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①地受高压控制而为晴朗少风天气,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数值最低。
而其他三地位于锋面附近而多大风、阴雨天气,不利于洗车而洗车指数较高。
【答案】 A
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解析】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为低温、阴雨天气,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为晴朗天气,风向为西南风;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而气温较低,风
向为东南风。
故D正确。
三地气压值可从等压线数值看出高低。
【答案】 D
5.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解析】从经纬网可看出,虚线范围内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该区域处于冷锋过境范围;材料中告知时间为3月份,正值春季,结合我国春季沙尘暴现象,可判断答案。
【答案】 C
(2017·青岛模拟)下图是北半球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
A.淫雨霏霏B.大雪纷飞
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
7.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
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的为低压系统,且气压值远低于正常大气压1 010 hPa,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强低压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会出现狂风暴雨。
第7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图示时刻N市位于气旋的北侧,主要吹东北风;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后,该市位于气旋的南侧,主要吹西南风。
【答案】 6.D 7.A
(2017·绍兴模拟)下图是2015年2月25日北京时间20时的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两地的气压差最大值R的范围是( )
A.9<R<10 B.10<R<20
C.15<R<20 D.14<R<15
9.①②③④四条虚线的位置,可能出现锋面的位置及锋面性质是( )
A.① 暖锋B.③ 冷锋
C.④ 暖锋D.② 冷锋
【解析】第8题,图中等值距为5,甲处为低压数值,小于1 020、大于1 015,乙处为低压数值,小于1 010、大于1 005。
第9题,锋面天气系统只能和低压系统共存,①②④都处于高压脊位置,气流辐散,不会形成锋面。
乙处为低压中心,该地位于北半球,因而在③处形成冷锋。
【答案】 8.D 9.B
(2017·重庆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11.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 )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解析】第10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经纬网可知,甲所在地区为亚洲低压,乙地为澳大利亚;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乙为高压;低压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为下沉气流多晴天。
第11题,如下图,悉尼(151°E,34°S)在高压中心东南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风。
【答案】 10.B 11.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2017·上海模拟)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锋面雨带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
并绘制出两者沿AB一线的锋面示意图来表现其差异性。
(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分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根据风向偏转判别半球位置。
第(2)题,图示低压槽附近气流趋势显示,LX低压
槽形成冷锋,LY低压槽形成暖锋。
第(3)题,B地由位于暖锋锋前变为位于冷锋锋后。
【答案】 (1)北半球。
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
(2)
(3)气压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气温变化: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降水变化:降水先增多后减少。
风向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13.(28分)(2017·上海普陀区一模)下图示意2014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式,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解析】第(1)题,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
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
第(3)题,台风多向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第(4)题,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答案】 (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
(4)作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