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格林童话中的社会问题与教育思考童话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好玩并且充满了教育意义。
而格林童话作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童话之一,不仅带给我们快乐和惊喜,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和教育思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格林童话故事,探讨其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并提出我们现在的教育需要如何对待这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灰姑娘是一个被虐待的女孩,她的继母和姐姐对她非常刻薄。
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暴力和虐待问题。
虽然灰姑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幸福,但这引发了我们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思考。
现代社会中,儿童权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关爱。
另一个具有社会问题意义的故事是《白雪公主》。
在这个故事里,王后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企图杀害她。
这个故事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嫉妒和争斗问题。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嫉妒和争夺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睡美人》这个故事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性别歧视。
在这个故事里,公主因为被诅咒而进入一百年的沉睡,只有王子的吻才能唤醒她。
这种情节暗示了“弱女子依赖勇士”这样一种传统思维。
然而,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强调男女平等,摆脱这种性别歧视的观念。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个人独立和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做出独立的选择。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格林童话中所蕴含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故事中往往出现了善与恶的对立,比如《长睡公主》的机智皮包骗倒恶魔,以及《小红帽》的警示作用等。
这些故事给予了孩子们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分辨是非、善恶。
因此,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感、有责任心的人。
总之,格林童话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在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教育思考。
格林童话中的冲突与解决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童话集,每个故事都包含了各种冲突和解决方法。
这些故事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惊喜,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格林童话中的冲突和解决,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故事来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灰姑娘》中的冲突与解决格林童话中最为经典的故事之一就是《灰姑娘》。
在这个故事中,灰姑娘面临着家庭虐待和姐姐们的嫉妒。
然而,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通过勇敢和善良赢得了幸福。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坚持、勇敢和谦虚。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学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保持谦虚的态度,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红帽》中的冲突与解决另一个经典的格林童话故事是《小红帽》。
故事中,小红帽和奶奶都被狼骗了,最终被狼吃掉。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以悲剧收场,猎人的出现解决了问题,救出了小红帽和奶奶。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骗术终究会被揭穿。
同样地,解决问题也需要勇于面对,不能被欺骗。
孩子们可以从故事中学到,在解决问题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同时也要学会求助他人。
三、《睡美人》中的冲突与解决《睡美人》是另一个经典的格林童话故事,故事中,睡美人被诅咒沉睡了一百年。
最后,有一位勇敢的王子来到她的宫殿,用吻醒了她,使她从长眠中苏醒过来。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解决问题需要勇敢和毅力。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白雪公主》中的冲突与解决《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另一个著名故事,故事中,白雪公主被她的继母嫉妒,被迫逃亡。
最后,她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成功躲避了继母的追杀。
这个故事教给孩子们的是,困境中的解决方法通常就在身边。
只要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帮助,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格林童话故事中的冲突与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有几个关键要素:坚持、勇敢、谦虚、警惕、毅力和接受帮助。
格林童话中的好与恶的辨证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集,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当我们读这些童话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好与恶的对立。
然而,在格林童话中,好与恶并不总是清晰划分的,而是存在一种辨证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格林童话中好与恶所呈现的复杂性和辨证性。
一、善与恶的对立在许多格林童话中,善与恶是作品的核心主题。
这些故事中通常有英勇善良的主人公和恶毒邪恶的反派角色。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白雪公主》。
故事中,白雪公主代表善,而恶皇后则代表恶。
这种明确的对立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地区分好与恶。
二、善恶相辅相成然而,仅仅将格林童话中的好与恶定义为对立是片面的。
事实上,这些故事表现了善恶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在《石头精灵》中,我们看到一个守财奴被恶魔引诱而陷入贪婪的陷阱。
尽管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但他在整个故事中也展现出了一些善良的一面。
这种辨证的处理方式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好与恶的特点。
三、正义的复杂性格林童话中的善恶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对立,还涉及到对正义的思考。
在《灰姑娘》中,虐待灰姑娘的继母和姐妹极其邪恶。
然而,正义并不仅仅仅是惩罚恶人。
在这个故事中,正义也体现在灰姑娘重新获得幸福和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权利上。
这种复杂的正义观让我们深入思考何为真正的正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正义。
四、转变与教训在格林童话中,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反映在角色的转变和教训上。
许多童话故事中,邪恶的角色最终通过经历种种事件而改变。
一个例子是《美女与野兽》。
野兽一开始是个残暴的角色,但在与美女相处后逐渐变得善良。
这个转变展示了善与恶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中的好与恶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
通过善恶相辅相成、正义的复杂性、转变与教训等方面的呈现,这些故事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观。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童话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善与恶的本质,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格林童话与社会教育关注社会问题的教育启示格林童话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集之一,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教育价值。
然而,它所揭示的并不仅仅是幻想世界中的奇妙故事,更是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应当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启示。
本文将从格林童话揭示的社会问题入手,探讨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
一、格林童话中的贫富差距与公平教育格林童话中经常出现的贫富差距现象,如《灰姑娘》中家庭中的排外、《白雪公主》中的皇后嫉妒、《小红帽》中的狼欺诈等,都反映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这启示我们应当通过教育来关注贫富差距问题,并努力追求公平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中,我们应加强对贫困家庭、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二、格林童话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平等教育格林童话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多为温柔、美丽,而男性则常常是英勇、强壮的形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取消性别刻板印象。
教育应注重培养女性和男性的平等发展,鼓励孩子们追求自我的梦想,不受性别束缚。
三、格林童话中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格林童话中经常体现的是善恶对立,如《白雪公主》中皇后的嫉妒和白雪公主的善良,以及《小红帽》中狼的欺诈和小红帽的机智等。
这启示我们通过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们正直、友善、勤劳等美德,并通过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信息。
四、格林童话中的自我成长与全面素质教育格林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来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这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勇于创新,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平台,促进孩子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五、格林童话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格林童话中常常出现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描写,如《柏青哥德尔和黄金鸟》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灰姑娘》中的魔法辅助等。
格林童话中的恶与善的对立格林童话是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道德观念。
这些故事往往以善与恶的对立为主题,通过描述人物与事件的冲突,向读者传递对于善恶的认识与判断。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格林童话,探讨恶与善的对立在其中的体现与意义。
首先,格林童话中经典的故事《灰姑娘》就是一个明确展示恶与善对立的例子。
在故事中,灰姑娘遭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和歧视,表现出了恶的一面。
而与之对比的是灰姑娘善良、美丽的心灵,她虽然受尽苦难,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善意。
最终,灰姑娘因为自身善良而得到了仙女的保佑,嫁给了王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也是一部充满善恶对立的故事。
故事中,邪恶的皇后对白雪公主嫉妒之情使她心生恶意,通过施展巫术使白雪公主身陷沉睡。
然而,正义与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
白雪公主因为善良的心灵而得到了七个小矮人的帮助,而王子的出现更是给了白雪公主爱的力量,最终她苏醒过来,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除了这些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具有恶与善对立的主题。
例如,《小红帽》中的恶狼与小红帽的善良、勇敢;《三只小猪》中害怕大灰狼的三只小猪与最终战胜大灰狼的小猪等等。
这些故事让人们从小就能够认识到善与恶的不同,引导他们学会辨别、选择和坚守善良的价值观。
恶与善的对立在格林童话中的体现,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故事,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恶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威胁我们的安全和幸福。
而唯有通过善良、勇敢与智慧,我们才能够直面恶势力,最终战胜它。
这种对立关系的存在使得我们认识到,在面对恶的时候,善良与正义是我们坚定的支持与力量来源。
其次,格林童话中的善恶对立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虽然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但是只有保持善良的心灵,才能够抵御恶的侵蚀。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善与恶,同时也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格林童话中的人性矛盾与挣扎格林童话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集之一,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塑造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这些美丽的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人性矛盾与挣扎的主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格林童话故事,揭示其中所代表的人性困境和挣扎,以及这些故事所传递的深刻寓意。
一、《灰姑娘》中的奴隶心态《灰姑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被继母和姐姐们虐待却最终通过善良和坚持找到幸福的女孩。
然而,仔细分析故事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人性矛盾与挣扎。
故事中,灰姑娘无助地忍受着继母和姐姐们的欺压,却一直保持着善良和宽容的态度。
她的挣扎在于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那些虚伪和恶意的人对她的不公和伤害。
这种奴隶心态的内心挣扎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
二、《白雪公主》中的自卑和嫉妒《白雪公主》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公主被恶毒的后母嫉妒和迫害的情节。
这个故事中,人性的矛盾和挣扎表现得尤为明显。
故事中的后母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和纯洁,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消除她的存在。
同样,白雪公主也经历了自我怀疑和自卑的挣扎,她在逃避后母的追杀时,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美丽和身份。
这种自卑和嫉妒的人性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人们常常为了不被别人嫉妒或追求自身的安全感而掩饰自己。
三、《小红帽》和恐惧心理《小红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被狼欺骗的故事。
除了表面上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人性矛盾。
故事中,小红帽的纯真和天真使她成为狼的目标。
她对于狼的存在感到恐惧,但又无法摆脱自己的好奇心。
这种恐惧心理和好奇心的共存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对未知和恐惧的态度,并且难以平衡好奇心和安全感之间的矛盾。
四、《青蛙王子》中的欺骗和自我认同《青蛙王子》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青蛙被诅咒成青蛙身形但希望被解救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性的矛盾和挣扎得到了显现。
故事中的青蛙王子通过欺骗和追求真爱,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魔法与现实:格林童话中的双重世界格林童话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集之一,以其奇幻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和寓教于乐的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些童话中,魔法与现实交织,构建了一个双重世界,带给读者无比的快乐和启迪。
一、双重世界的起源格林童话中的双重世界源于作者雅各布和威廉·格林的想象力和创作理念。
他们在创作时灵感来源于德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将现实与奇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虚构但富有真实感的世界。
这个世界中,平凡的生活与神奇的魔法共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独特而精彩的画面。
二、双重世界的特征格林童话中的双重世界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是现实与魔法的相互渗透。
虽然故事的背景是现实世界,但其中常常出现巫师、仙女和魔法物品等奇幻元素,使故事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同时,格林童话中的魔法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代价,这使得故事更加有力量和感人。
另外,格林童话中的双重世界还体现在道德和人性的对比上。
现实世界常常以艰辛和残酷为主题,而魔幻世界则常常寓意着美好和愿望的实现。
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普遍性和情感的复杂性,从而获得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双重世界的启示格林童话中的双重世界带给读者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善良和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许多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行,克服了各种障碍,最终获得了成功和幸福。
其次,双重世界也提醒我们保持对幻想和想象力的追求。
这个世界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中的魔法和神奇元素给予了我们美好的憧憬和快乐的体验。
在枯燥乏味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来逃离现实、放飞想象,让自己重新拥有奇迹和梦想。
最后,双重世界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尽管魔法世界中的快乐和幸福令人向往,但我们不能忽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和珍贵。
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多数选择了回归现实、珍惜现实中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在格林童话中,魔法与现实的双重世界令读者流连忘返。
格林童话中的人性与善恶观格林童话系列是许多人童年时代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情节吸引了全球读者。
然而,除了令人愉悦的童话情节外,格林童话也探讨了人性与善恶观。
本文将对格林童话中的人性与善恶观进行讨论。
在格林童话中,人性被分为善良和邪恶两种,这与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人性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童话中,善良的人物往往是真诚、正直并表现出高尚的品质。
他们对他人保持着善意和同情,并为他人做出牺牲。
例如,在《白雪公主》故事中,白雪公主对每个人都充满善意,她的善良和温和让她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另一方面,格林童话中的邪恶人物往往具有自私、残忍和欺诈等负面特征。
他们追求权力和金钱,并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在《汉赛尔与格莱泽尔》故事中,巫婆利用自己的诱惑力和魔法欺骗汉赛尔与格莱泽尔,试图吃掉他们。
这些邪恶人物的存在使得故事发展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尽管格林童话中的人性被分为善恶两种,但角色的发展往往非黑即白。
这些角色经历了成长、冒险和考验,逐渐从自私、懦弱或邪恶的状态中走向真理和善良。
这种发展表明,在童话中,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和他人的引导而改变。
因此,格林童话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善良的人可以通过勇气和智慧战胜邪恶,并最终获得幸福。
另外,格林童话中的人性与善恶观也探讨了悬念和教训。
这些故事有时以令人震惊的结局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睡美人》故事中,王子的吻能够唤醒睡美人,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爱的奇迹。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也可以看到一个悬念:王子是否只是看上了睡美人的美貌,而不是真正的爱情?这个问题引发了对于真爱和表面爱的思考。
此外,格林童话还给予读者一些宝贵的教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的善良和耐心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遭受冷落和欺凌,我们应该保持善良和努力,并相信最终正义会得到伸张。
格林童话中的冲突与解决研究冲突与解决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主题,而格林童话中也不乏这样的情节。
这些故事常常充满着惊险和波折,通过描述主人公们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展示他们智慧、勇气和道德品质。
在格林童话中可以看到各种冲突形式和不同的解决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一、人与自然的冲突格林童话中经常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在《白雪公主》中,女王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企图将她置于死地,但白雪公主却获得了七个小矮人的庇护,最终逃过了一劫。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嫉妒和恶意,以及美德和人性的力量。
而在《灰姑娘》中,灰姑娘在继母和继姐的虐待下,却得到了一只魔法鸽子的帮助,最终赢得了王子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很不公平,但善良和勇气总是能够克服困难。
二、人与人的冲突格林童话中还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在《丑小鸭》中,丑小鸭由于外貌不好看而受到了其他动物的嘲笑和排斥。
但最终,它长大后成为美丽的天鹅,唤起了其他动物们对自身价值的反思。
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外表并不代表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另外一个例子是《青蛙王子》。
公主为了救回掉在井里的金球,答应了青蛙王子的要求,但她心中却充满了厌恶。
然而,通过公主对青蛙的善良和友善对待,青蛙最终变成了王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待他人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三、冲突的解决方式格林童话中的冲突并不总是以暴力解决,而是通过智慧和善良来解决。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默默地卖火柴,被冻僵在寒冷的夜晚,最终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但这个故事通过小女孩的死亡来反思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不公,唤醒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
另一个例子是《天鹅湖》。
王子爱上了天鹅湖的女主角,但她被邪恶女巫妖魔化为天鹅。
最终,勇敢的王子通过坚持和对爱的专一,打败了女巫,将女主角从妖魔状态中解救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和勇气能够战胜一切。
总结:格林童话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与悬疑格林童话是世界民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寓言的形式传递了大量的道德教育和人生智慧。
同时,这些童话中常常伴随着悬疑和神秘的情节,为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本文将探讨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与悬疑元素,并分析其影响。
一、道德教育与格林童话1.1 惩罚与奖励的力量格林童话中常常以善恶对立的角度呈现,明确告诉读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例如,故事《白雪公主》中,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因为心地纯洁而得到救赎,而邪恶的后妈最终受到上天的惩罚。
这种对善恶的明确划分,有助于引导孩子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2 自立与助人为乐在格林童话中,许多主人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以克服困难和恶势力。
例如,《灰姑娘》中的灰姑娘靠着自己的善良和勇气获得了幸福。
这种以主动行动为中心的情节设置,鼓励孩子们自强不息,勇于面对挑战,同时也强调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1.3 诚实与正直的价值观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往往身上具备着诚实与正直的品质。
不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角色,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轻易放弃。
《长鼻子皇帝》中的小毛驴就以其坦诚和善良征服了困扰国王的问题。
这种对诚实与正直的积极表达,有助于塑造儿童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悬疑与扣人心弦的情节2.1 神秘的仙女与法术格林童话中常出现仙女、巫婆等神秘角色,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能够施展法术。
这些神秘的元素给故事增添了悬疑色彩。
例如,《睡美人》中的仙女为主人公注入了长眠的咒语,触发了一系列的悬念和转折。
这种神秘感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让读者对故事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好奇。
2.2 世界的奥秘与探索格林童话中常常设置了奇幻的世界,包括仙境、童话森林等。
这些地方充满了奥秘和未知,主人公常常需要进行探索和冒险。
例如,《魔鬼中的三金子》中的主人公需要找到隐秘的草地,才能获得三个金子。
这种悬疑的设置,使故事更加耐人寻味,读者也能够通过主人公的探索,体会到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勇气。
2.3 迷失与重重困难的克服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常常陷入迷失之中,需要通过自己智慧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摆脱困境。
论《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作者:郭琦岚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3期摘要: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最基本方法——二项对立,从《格林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男女观、善与恶的道德观、美与丑的审美观来解读《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阐释二项对立在童话构建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指出这种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儿童传递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使儿童读者能够摒弃懒惰、贪婪、邪恶,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格林童话》二项对立解读1.引言《格林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160余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宝。
国内对于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教育评价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道德评介侧重其对儿童的训导作用,但内容相对单一。
就文学方面的价值,学者主要以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为出发点进行讨论;语言结构特点也是文学评论的一个方面,此外,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特别是随着后现代主义这个热门话题的出现,有些学者将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和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进行了互文性的解读[1]。
还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对《格林童话》进行分析[2]。
这些都为《格林童话》的多元解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结构主义分析中最重要的关系和最基本的方法——二项对立来对《格林童话》进行解读,通过对《格林童话》中所传达的儿童价值观和认知模式的研究,探寻二项对立在童话这一儿童文学样式中的体现,并进一步阐释二项对立在童话构建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这将为解读《格林童话》提供另一种视角,也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2.何谓二项对立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体现了二项对立的原则,比如男与女、光明与黑暗、生与死、善与恶等。
这种二项对立原则是我们价值评判体系的基础。
当我们评判一件事情时,必须考虑它的对立面或反面。
如果一件事情是错误的,那么它的反面就应该是正确的,这也是儿童刚开始认知世界的最原始的模式。
离开了这个原则,在伦理道德的层面就无法准确、完整地对事物进行评判。
从中国的《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诲,佛教中的惩恶扬善到欧洲哲学史上的圣·奥古斯丁、康德、尼采等哲学家都提出了人类与上帝、真理与谬误等类似的问题,这都体现了二项对立原则的支配。
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贯穿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所谓二项对立,指的是任一系统中一对差异项的确定,以及在此确定之中对某种价值的分析。
这一方法最早见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
索绪尔将语言看作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它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两类间的对立可以使我们对每一类的性质有更好的了解”[3]。
列维·斯特劳斯也相信,在思维的运作上,神话思维总是运用类比的方式,把自然物放在二项对立的结构框架中代表抽象的关系,由此建构起关于世界的图像,达到对世界的解释[4]。
《格林童话》采用这种模式,它诠释了“相反之物两相对立”的观念。
3.《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思想《格林童话》中的角色有时连名字也没有。
主人公都是善良的人物,他们的对手往往是邪恶的化身。
冲突和矛盾是民间童话不变的主题,困难和战胜困难是其基本线索,而结局几乎都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公结局。
这种结局使读者感觉到世界获得了平衡和正义,通过对恶的惩罚,通过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普遍合理的和公道正义的世界。
Perry Nodelman 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将儿童文学在家和不在家的主题作了一个对比表[5],包括人类与动物、大人与小孩、成熟与幼稚、拘束与自由、无趣与冒险、常识和想象对立等。
这样的二项对立的例子都可以在童话中找到原型,本文探讨了这种二项对立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3.1男人与女人、公主和王子、人与物的对立。
童话里的女主角总是美丽的化身:莴苣姑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孩”,灰姑娘的美丽“使所有的人惊叹不已”,两只眼的花容月貌让骑士“呆若木鸡”,白雪公主“水灵剔透,人见人爱”,千皮兽“光彩夺目,无与伦比”,十二个跳舞的公主个个“如花似玉”,白新娘“美如日光”,玛琳公主“国色天香”,水晶棺材里的少女是一位让男人“心跳加速的绝色佳人”,“青蛙王子”中的小公主“美得让太阳都惊诧不已”,井边的牧鹅女的美令人“叹为观止:她肌肤雪白,面若桃花……她简直就是下凡的仙女”。
女主人公总是被迫进入这样一种境地:与女性世界分离,与其他女性人物竞争,以猎获梦中情人。
灰姑娘凭借着自身的美丽和漂亮的衣服得到了王子;在《画眉嘴国王》中,公主被人引到了一个按照登记地位排队的想要求婚的男子队伍当中;在《矮子土地》中,国王布告全国,谁送回他的女儿,谁就可以得到其中一个做妻子。
这样,女性似乎成为了男性追求的目标,成为了像权利、地位一样的附属物,男性也为追逐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奋斗着”,不时得到巨人、魔法的帮助,拥有这样的一位漂亮女性逐渐成为他们的目标或是经历过一系列苦难的、智慧的奖赏。
她们走的是同一条人生之路——消极地让某个男人来改变她的处境。
在这一过程中,她要么耐心地等待“白马王子”的到来(“白雪公主”、“睡美人”、“莴苣姑娘”、“灰姑娘”、“圣母的孩子”、“没有手的姑娘”、“千皮兽”等),要么让父亲把自己献给男人(“古怪的姓”等),要么作为交换品把自己输给男人(“少女和狮子”(即“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十二个跳舞的公主”等),然后,她被那个男子抱上马,随他走入婚姻的殿堂,“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尽管男人与女人的对立并不是作者想要带给读者的思想内容,但却在故事结构安排、人物构思和设计上表现了女性作为物的存在。
3.2善与恶的对立。
《格林童话》中传达善恶形象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对继母和晚女形象的塑造。
如《森林中的三个小仙人》,作者写道:“那女人变成了她继女的死敌,想尽方法虐待她,一天比一天厉害。
”①文中的晚女形象是善良和智慧的化身,而继母却是处心积虑施加迫害恶毒的形象。
《小姐姐和小弟弟》开篇:“继母天天打我们,用脚踢我们……桌子下面的小狗还比我们吃得好些。
”②《爱人罗兰》:“你的异母姐妹早就应该死了,今天夜里,她睡了,我要来砍她的头。
”③《小养和小鱼》:“他们的生母死了,他们的继母对他们不好,暗地想尽方法使他们受苦。
”④诸如此类的描述在《亨赛尔和格莱特》、《白雪公主》、《白新娘和黑新娘》、《灰姑娘》似乎也成为一种模式,而相应的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纯洁善良的化身。
故事《灰姑娘》写道:“好孩子,如果你永远忠实、善良,亲爱的上帝就会时常帮助你。
”⑤“她始终是忠实善良。
”《爱人罗兰》中也是“一个女儿美丽、善良”;《何勒太太》中继母的晚女被描述为“漂亮、勤劳”。
在《格林童话》里,一般存在两种极端类型的女性形象,不是凶残邪恶,便是温柔善良。
这两种形象分别象征着魔鬼与天使的二元对立。
故事中的继母或巫婆等女性往往具有魔鬼的特征,被归为第一类,她们活跃于故事当中,正是她们与女主人公的尖锐冲突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美丽善良的母亲或公主往往具有天使的特征,被归为第二类,而这些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往往都是纯洁善良的少女,她们在魔鬼类母亲的迫害下,通过所谓自己的智慧或是所谓的“白马王子”的庇护,从魔鬼类母亲手中逃脱,最终获得自己的幸福。
而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果就是作品所要传达给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又是符合儿童思维模式的简单的、纯粹的善与恶的对抗,结果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故事中那些忠实美丽的可爱形象,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老”,而凶残的继母、巫婆都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善良与丑恶形象的不同结局,形成鲜明的对照,符合小读者的心理和愿望。
3.3美与丑的对立。
美与丑也是贯穿《格林童话》的一个鲜明的主题。
在《六个好汉走遍天下》、《六只天鹅》、《真正的新娘》、《蜜蜂王后》等作品里,无论是憨厚的老农、勇敢的士兵、善良的公主还是智巧的手艺人,在他们与险恶狡猾的地主、巫师、国王等恶势力的较量中,总是胜利的一方。
王子与公主经历重重磨难最终会步入婚姻的殿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恶人在做尽坏事之后也必将自食其果。
“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的定律在《格林童话》中不厌其烦地循环演示,孩子们对善恶的判断也在此过程中慢慢衍生。
《六个好汉走遍天下》故事的结局是国王的财产被全部扛走,而六个人把财宝搬回家,大家平分,他们生活得很愉快,一直到死为止。
诸如此类的结局在童话中是屡见不鲜。
同时读者会发现,《格林童话》中的善恶观总是最简单的,符合儿童思维的对立,美的是善的,丑的就是恶的,故事一律地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尾告终。
故事中的人物包括动物善恶分明,内心的好坏黑白一目了然。
有些学者批评这种不恰当的道德观,认为它滋长了儿童的错误的道德观的形成,但是我认为童话最大的特点在于富于丰富奇特的幻想,童话的幻想品格融进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以儿童的眼光反映生活,并不排斥以反面人物为描写对象。
既然生活中存在某些阴暗与丑恶,那就应该把它揭露出来。
何况用否定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某些方面,也是为了肯定生活发展的正面。
生活是复杂的,孩子头脑也应复杂些。
不过儿童文学不能以揭露生活阴暗面为主要任务,正如高尔基所说,对儿童说来,“放在首要地位的,不是在小读者心里灌输对人的否定态度,而是要在儿童们的观念中提高人的地位”[6]。
《格林童话》中处处闪耀着讴歌勤劳勇敢,讴歌忠实善良战胜恶毒凶残,善美战胜丑恶,鞭挞讽刺懒惰、贪婪、嫉妒的思想光彩。
而其中体现的二元对立模式其实是在以合适的方式,向儿童传递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
4.结语在童话里,读者总是会面对善良与邪恶、野兽与人类、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矛盾。
《格林童话》的故事,差不多都围绕着两种力量或品格的较量而展开。
如《白雪公主》里,白雪公主就代表着善良美丽,而王后就代表着邪恶丑陋。
如《小红帽》里,小红帽与大灰狼就代表了这类矛盾,小红帽是善良、人类和女人的化身,而大灰狼是邪恶、野兽和男人的代表,其结果是小红帽最终战胜了大灰狼。
奥地利裔美籍心理学者贝特尔海姆对童话里的这种二项对立很肯定,他认为童话使用这种简单化的对立有助于帮助儿童应付问题。
他说:“童话使儿童们认识到问题最基本的形式,而较为复杂的故事却可能使他们感到迷惑不解。
”[7]因此,《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正是以这种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儿童传递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
对于童话的重要读者即儿童而言,童话有无法代替的心理健康功能和教育作用,童话为儿童提供了几乎一切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如忠诚、正直、勤奋、好学、善良、勇敢、纯朴、信用、谦虚、谨慎等。
孩子们从童话中,从这种正反的二项对立当中体会到了主人公不畏险恶、顽强克敌的勇气,并潜移默化增强了他们的勇气、毅力、韧性、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和教益,从而给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有益的自信和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