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许多考生最为担心的部分。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阅读小说并作出准确的答案?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和建议。
1.先看题目,再读文章在考场上,很多考生会直接开始阅读小说,然后再开始回答试题。
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反,考生应该先花时间来仔细阅读试题,了解需要回答哪些问题。
然后,他们可以更有目的地读小说,找到与试题有关的信息。
2.关注关键词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应该关注与题目有关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可能是人物、事件、主题等等。
通过注意这些关键词,考生可以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3.理解人物关系在阅读小说时,理解人物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应该注意人物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并回答关于人物关系的问题。
4.注意细节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应该注意细节,特别是那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
这些细节可能在后面的问题中变得非常重要。
因此,考生应该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细节,并在回答试题时加以利用。
5.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在回答试题时,考生应该尽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他们应该仔细考虑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尽可能多地利用小说中的信息。
如果考生不清楚答案,他们应该尽可能地猜测答案,然后在必要时再回来修改它。
6.时间管理在考场上,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因此,考生应该合理地管理时间,尽量利用每一分钟。
在答题时,他们应该尽快回答已知答案的问题,并快速查找信息以回答不确定的问题。
当剩下的时间不多时,他们应该尽可能地完善答案。
总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和掌握的过程。
考生应该在平时多读小说,并掌握以上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答题能力。
在考场上,他们也应该保持冷静,合理地管理时间,并尽可能准确地回答试题。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小说阅读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小说阅读类答题技巧》,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类答题技巧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阅读类答题技巧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小说阅读类答题技巧3、阅读要领(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高考中的语文阅读素材中,小说的题材所占比例较大,著名的名家名篇,古代的经典名作或者是新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可能涉及到。
因此,高考中语文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成绩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的进行小说阅读,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题型,明确考点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题型和考点。
高考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理解判断、词语理解、文化内涵和阅读表达等,这些题型都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要求有所准备和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的考点,分析出作者用何种手法表达情感,阅读注意事项、文中的明暗喻和比喻等等。
二、注重细节,深挖内涵进行小说阅读时,要注重细节,挖掘其中的内涵。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看大局,不要漏掉每个细节。
例如,作家常常用比喻、象征、描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深入,我们要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领会文字和情感之间的深厚关系。
只有细读细品,充分理解小说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回答阅读问题。
三、注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进行阅读中的核心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人物形象,并深入研究其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要注意对人物的性格、话语、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把握,进一步推想作者的情感和寓意,更好的帮助我们回答阅读题目。
四、练习判断,锻炼推理小说阅读要学会客观判断,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
在读完一篇小说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字里行间的表述,要注意合理解读,理解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五、多练习,熟悉题型许多同学在阅读小说题型时,对于应对的题目都感到比较困难。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多练习题,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练习阅读题时,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知识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把握重点,强调技巧在进行小说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繁为简、把握重点,利用一些技巧。
例如,一篇小说往往有着某些特征不同寻常的词语或者句子,这些内容往往就是答题重点,可以多加注意答案的选手。
最新2017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方法2017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人物的鉴赏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做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套路及答题规范小说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三、注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语文阅读答题套路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前预估:在阅读小说之前,先浏览一遍文章的整体结构、段落标题、插图、书名等,初步了解故事背景和重要人物。
同时,可根据标题或者题目预估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为后面的阅读做好准备。
2. 抓住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关注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或者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与文章主题息息相关。
请况下,关键词往往会在问题中提及,通过找到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答案。
3. 紧密结合上下文理解:在阅读小说时,要紧密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隐含的意思。
关注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这些都能给你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情境背景,帮助你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4. 多角度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比如,分别从情感、道德、文化等方面去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并作出更全面的回答。
5. 细致观察细节:在阅读时,要仔细观察细节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
这些细节往往能帮助你理解文章的意图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6. 多做题目练习:积累做题的经验非常重要,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练习,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可以参考历年高考题目,也可以通过刷一些相关题库进行练习。
7. 多读好书: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自己对于文学题材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阅读好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对于小说题目的理解和答题能力。
总之,在解答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时,要注重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细节,善于思考并结合上下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推理,同时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方法一、理解题目要求在答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题目中可能会提到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分析人物形象、阐释主题等。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在答题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避免离题。
二、阅读细节,抓住关键信息阅读小说时,要注重细节,并抓住关键信息。
小说中的细节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深意。
通过细致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理解作者的用意。
三、分析人物形象在回答与人物形象有关的问题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外貌特点和行为举止:分析人物的外貌、身材特点,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行为举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社会地位。
2.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可以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情感描写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人物的复杂性。
3. 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可以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话内容和交往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究人物之间的冲突、合作和互动模式。
四、阐释主题在阐释小说主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1. 考察事件和情节:分析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和情节内容,揭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主题。
2. 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来解读作者对主题的思考和呈现。
3. 探究文学技巧:分析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上的运用,寻找作者用以表达主题的文学技巧,如比喻、隐喻、象征等。
4. 参照背景知识:将作品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结合背景知识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总结在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理解题目要求,阅读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和阐释主题是重要的答题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用意,可以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获取高分。
高考语文小说浏览答题技能【导语】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关心,高考语文小说浏览应当怎么答题的,作者整理了相干信息,期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小说浏览应当怎么答题一、情节(一)一样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样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情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管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成效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浏览的爱好。
③引发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管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情。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根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入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成效(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全。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愿》,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进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本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全,结构更加周密,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进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本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管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产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小说答题步骤一、读懂1、一读明确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明确小说主人公的典型性格,明确主题。
2、二读理清情节:明确写了几件什么事或几个场面,注意非常重要的情节,注意线索,注意小说环境和结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特征及主题。
二、审思:1、要仔细审题(读懂题目提示、要求、角度、考虑考哪个考点)、2、寻找对应点(找准、找全。
注意:任何题目都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寻找区间是先找到到题目所指后依顺序向上、向下寻找,特别分散于全文的不要遗漏),找到对应区间后要根据题目仔细分析,在原文上圈划概括归纳。
三、答题1、总体要求是准(概括准确切题)、全(多角度: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思考)、概括而具体(先概括特征,后简洁举例分析)。
2、一般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3、要用①②③④⑤等分点多回答几条,要点不能重复包含,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小说阅读具体解说(一)情节构思(分析结构)的把握题型1.概括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入手角度:①从场面或事件发展变化脉络分析(看先后写了几个场面或事件);②从时间地点的角度分析;③从线索分析(单线或双线、明线暗线,主线副线);④从人物心理或性格发展变化脉络分析;⑤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分六大公式问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问2:修辞手法的作用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它本身的作用,二是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问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问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问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问6: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
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
(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2017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满分技法探究者:李明三、满分技法(一)探究高考题,感悟命题点(二)依托经典题,练中善总结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2.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3.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4.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5.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20分)6.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20分)7.201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3分)8.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3分)9.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21分)10.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11.2014年国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12.2015年国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三)高考小说阅读准确快速答题的基本指向(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自命2017高考题---小说阅读墨润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热河厨子陈艳春康熙皇帝巡幸塞外微服私访热河的双塔山,到了下午四时许,随从的侍卫护驾康熙回返热河行宫,行至水泉沟附近,天空突然响起轰隆隆的雷声,侍卫焦急地说:‚皇上,再往前走就是关帝庙,咱俩快走几步到那里避雨吧。
‛康熙仰头儿看着急速翻滚的乌云,对侍卫说:‚恐怕来不及了,这雨眼瞅着就要下,咱俩还是就近找个地方避雨吧。
‛两人在水泉沟沟口南边的拐弯处发现一家‚如意酒家‛,便匆忙走了过去。
来到门前,侍卫一推院门,发现里面上了闩棍就大声喊:‚屋内有人吗?‛听到喊声,一中年汉子从屋里跑出来,以为来人是食客,赶紧抱拳歉疚地说:‚对不住二位,对不住二位了,刚刚解雇了帮手,不再迎客,只是还没来得及把招牌摘下来,我这就去摘牌匾。
高考的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的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的小说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一部分。
在小说阅读答题中,除了要理解小说的情节和内涵,还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
一、审题要准确在小说阅读答题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仔细阅读题目,还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汇,如“主旨”“含义”“关系”等。
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如“就某一细节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解释”等。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二、先看题干再看文章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先看一遍题干,然后再开始阅读文章。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从而更快地找到答案。
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阅读文章时迷失方向,提高答题效率。
三、理解文本结构在小说阅读中,理解文本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段落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文章的结构。
同时,还可以通过识别重要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只有深刻理解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四、注重细节在小说阅读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注意人物、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情节和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细节来推测人物性格和行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五、不断练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题或者真题来练习和巩固自己的答题技巧。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小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准确的审题、理解文本结构、注重细节和不断练习,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技巧,更好地应对高考小说阅读答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高考语文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
而为了在小说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正确的答题方法是关键,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首先,针对小说的阅读考察,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能力:1. 快速捕捉重点信息。
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快速识别出故事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这样才能在答题中抓住重点,更好的回答出问题。
比如,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主要转折点,等等。
这些能力的训练需要长期积累,所以平时可以多读小说,提高阅读效率。
2. 理解文学语言,领会作品艺术特色。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语言往往比较艺术性,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很少。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理解其中文学术语、情感色彩等,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行为特征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艺术美,也更容易察觉到文学魅力。
那么,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注意的答题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精读全文,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情节等。
在考试中,作品的篇幅往往比较长,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读全文,对小说的基本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此外,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需要注意小说的背景、人物关系及心理状况、事件反转等细节,为后续答题做准备。
2. 设置问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小说内容设置问题框架,考虑好答题思路。
这个过程可以根据题目的问法来进行,把所有相关问题放到问题框架中,让自己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此外,为了避免过多关注细节而忽略大局,我们还可以尝试根据题目提供的选项来对问题框架做进一步的优化。
3. 分析问题,突出重点,落实答案。
得到问题框架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
对于具体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突出重点,通过举例、分析等形式,更加直接、明确地回答问题。
此外,在表述答案时,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评分。
最后,提高阅读的效率和答题质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记小说中的重要牵扯点。
平时读小说时,我们要抓住小说中的重点,提取并记忆下来,这样在考试中,就可以快速抓住重点,把时间用在更有效的地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关于人物: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
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
②交代社会习俗。
③交代思想观念。
④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
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三、关于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2、如何做填空题。
a、由已知推未知。
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结局。
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
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
四、关于标题: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
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
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
b、看开头和结尾。
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五、指出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并赏析关键性词语。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词语用得很好,它的原意是,在这里的意思是,表现了(结合小说主题)。
六、赏析关键性句。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环境类题型)2016-11-03 语文月刊自从考试大纲修订之后,阅读题开始更占分量了,尤其是在时间上。
如果想要做小说阅读的时候没什么压力,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怎么能不掌握呢?今天我们要看的是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
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答题示例:【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
(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Ⅲ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清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
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
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
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
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飕飕”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
3.联系描写对象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2008年浙江卷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
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4.联系情节发展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
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2007年湖北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相关原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解析第一段描写村西那条河的特点:流水清澈、河滩平阔、水浅、细沙耀眼等,第二段主要描写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姑娘的描写体现了“我”的喜悦之情,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情节的发展自然让人期待。
描写黄昏的美景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表现场景的美丽,从而衬托出姑娘的美丽,对美好场景的描写目的是体现“我”的欢悦之情等。
参考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5、联系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乌米》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以景衬人,用周围灰色的山峰、半塌的土屋、弯弯曲曲的藤蔓、零零散散的村落、集市上咖啡馆附近人们的喧嚷声、淙淙的溪水、闪着寒光的大海……来衬托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再联系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那并不优美甚至有些单调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歌声,此时“肃穆静谧的气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衬托出乌米的这种执着而又无望的期待,令人唏嘘不已。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答题示例:【2008年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参考答案(1)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环境描写寓意题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例题:(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环境描写特点题例题:(《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
(2)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适的心情,为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作铺垫。
五、环境描写赏析题例题:(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②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