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考试教育学试卷三
- 格式:docx
- 大小:25.14 KB
- 文档页数:7
教育学〔一〕总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题,共30分〕1、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本性出发,尊重儿童本性,开展儿童个性,并远离城市,到偏远安好村落进行的不雅点是〔〕(2 分)A: 自然教育B: 绅士教育C:骑士教育D:和谐教育2、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身份特征是〔〕(2 分)A: 准专业人员B: 专业人员C:非专业人员D:不确定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2 分)A: 重要依据B: 重要前提C:重要条件D:重要途径4、德育对学生保存、开展和享用发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2 分)A: 社会性功能B: 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自然性功能5、按照教学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定,规定了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底子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2 分)A: 课程方案B: 课程尺度C:教科书D:教学参考资料6、个体动作遵循着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开展的规律,这表达了儿童身心开展的〔〕(2 分)A: 挨次性B: 不服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别性7、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遍及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 分)A: 班级授课制B: 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复式教学8、教师按照学生已有的常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拟、阐发、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常识的教学方法是〔〕(2 分)A: 谈话法B: 讨论法C:讲授法D:操练法(2 分)9、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记是〔〕A: 健康舆论的形成B: 学生干部的选拔C:共同目标确实立D:班级制度的成立(2 分)10、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系统脱敏、行为契约、模仿学习等属于〔〕A: 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 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D:运用游戏及艺术活动的方法1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稠密的宗教性的学校教育遍及存在于〔〕(2 分) A: 原始杜会B: 奴隶社会C:封建杜会D:本钱主义杜会12、我国初次规定了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2 分)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戌学制13、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主要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法律原那么和法律制度等的底子法律是〔〕(2 分)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部分教育法?C:?教育行政法规?D:?处所性法规?14、提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平安感等教学原那么体系的是〔〕(2 分)A: 凯洛夫B: 赞可夫C:布鲁纳D:罗杰斯15、在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用来评判教学质量或用于人才选拔,这种测验是〔〕 (2 分)A: 安设性测验B: 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二、文字题〔共 13 题,共 80 分〕16、名词解释:教师聘任制度17、名词解释:课程 (3 分)18、名词解释:讨论法 (3 分)19、名词解释:教师申诉制度 (3 分)(3 分) 20、名词解释:教育目的 (3 分)21、简述现代教育的底子特征。
高等教育学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5分,20道题,共30分)1、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表述为( D )。
a.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b.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c.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制约作用.d.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2、美国政治上实行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其高等教育也采用分权管理模式,而法国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高等教育管理也实行集权模式,这说明一个国家的( B )与高等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
a.政权性质政治平等b.政体性质c.政治纲领d.政治平等3、“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德国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它突破了传统大学的( D ),使()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a.社会服务职能培养人才职能b.发展科学职能培养人才职能c.发展科学职能社会服务职能d.培养人才职能发展科学职能4、高等教育目的可以决定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这体现了高等教育目的的( B )作用。
a.导向b.调控c.评价d.激励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关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C )。
a.智育是方向和动力,体育是核心,德育是基础b.体育是方向和动力,德育是核心,智育是基础c.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d.德育是方向和动力,体育是核心,智育是基础6、目前我国高等普通学校层次主要分( D )。
a.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学院、大学、研究生院b.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学院、一般性大学、研究性大学c.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院、大学、研究生院d.高职高专、专门学院和大学、研究生院7、我国目前已经实施的“211”工程、国家重点支持少数高水平大学办学的策略,以及对众多原来行业办院校权力下放的举措,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合理(B )的形成。
2023-2024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为了体现“士族贵庶皆须教”,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设一个专习儒家经典的中央官学是()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2.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关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有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3.朱熹的朱子读书法中的“居敬持志”,其中“居敬”的确切含义是()A.敬畏之心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C.全神贯注D.恭敬态度4.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民政府对中学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重要举措有A.高中不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B.高中不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C.高中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D.高中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5.在测量调查中,对于生活水平,可以给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等级,这种测量方法属于:()A.定序测量B.定距测量C.比率测量6.某班数学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9分,学生A分数为70分,那么,学生A的标准分数为()A.1.5B.-1.1C.1.67D.0.47.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心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特征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特别是情感较为丰富,又不容易控制自己,有人称之为“危险期”;学龄晚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明显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8.古代印度教育等级色彩鲜明,其主要表现是A.首陀罗种姓享有教育权,吠舍种姓被剥夺教育权B.吠舍种姓被剥夺了学习《吠陀》的特权C.刹帝利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权D.婆罗门种姓享有当时最完备最高级的教育特权9.二战后,日本提出的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化原则、国际化原则、信息化原则和终身教育的原则,提出这一报告的机构是()A.临教审B.教育改革推进本部C.文部省D.东京大学10.称老百姓和儿童为“最伟大的老师”是()A.晏阳初B.梁淑溟C.陶行知D.陈鹤琴11.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人物是()A.颜之推B.韩愈C.王充D.嵇康12.被称作是我国近代设立陆军军官学校之始的是()A.天津武备学堂(1885李鸿章)B.福建船政学堂(1866左宗棠)C.江南陆师学堂(1896 张之洞)D.湖北武备学堂(1896张之洞)13.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是()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14.从19世纪70年代四批留美幼童的籍贯看留学意愿和本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当时留美幼童求学最多的两个省份是()A.福建、广东B.江苏、浙江C.浙江、福建D.广东、江苏15.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A.行为强化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16.关于教育起源有众多学说,其中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生活需要起源说17.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将同一学校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从而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是()A.苏湖教法B.三舍法C.六等黜陟法D.积分法18.报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19.主张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其倡导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奥古斯丁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发展先行”“教育预见”“社会拒绝使用毕业生”三种现象,其中“社会拒绝使用毕业生”现象产生根源在于:A.制度化教育弊端B.非正规教育的弊端C.学校教育的过度发展D.学习化社会来临21.20世纪,西方形成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说:“课程应该又永恒的学科组成。
教育学考试测试题含答案教育学考试测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学家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7.教育的本质是()。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其中心为()。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是()。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系统的形成。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废除时间是()。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13.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是()。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
15、()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芳芳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 精细加工策略B. 认知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资源管理策略2. 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
依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B.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C.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D.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3. 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卢梭的《爱弥尔》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洛克的《教育漫话》4.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A. 平等性B. 层次性C. 辅助性D. 从属性5. 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A. 社会学的要求B. 政治学的要求C. 生态学的要求D. 卫生学的要求6. 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地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学习。
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A.荀子B.董仲舒C.墨子D.孔子2.古代希伯来的教师被称为()A.“拉比”B.“古儒”C.“专家”D.“校父”3.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耳光,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给儿童造成了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这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所发挥的()A.正向教育功能B.负向教育功能C.显性教育功能D.隐性教育功能4.李老师习惯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复述学生不甚清晰或不甚完整的发言,引得学生频频点头,表示那就是自己的意思。
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这属于:A.正式的课程B.教师理解的课程C.理想的课程D.学生经验的课程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苻6.后来被英国教师兰卡斯特和贝尔沿袭,并创造了19世纪英国盛极一时的兰卡斯特-贝尔制,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A.古儒学校B.职官学校C.宫廷学校D.文士学校7.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以下不属于程序教学理论主张的是()A.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B.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C.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D.程序教学方法11.在《论语》“樊迟学稼”中,反映了古代教育的什么特点()A.教育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社会性12.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13.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漳南书院、茅山书院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D.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象山书院14.注重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被称作是清朝地方官学管理上一个重要创新的措施是()A.苏湖教法B.三舍法C.六等黜陟法D.积分法15.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
2020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观点属于()A.民族本位论B.集体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人代表的学派是()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3.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B.培根C.康德D.夺美纽斯4.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影响B.学校教育C.先天遗传D.社会环境5.教育学中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教育是指()A.家庭教育B.特殊教育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6.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组合两门及其以上学科领城而构成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话动课程C.分科课程D.潜在课程7.教师在数理化教学中通过解释、论证和说明使学生拿握原理或公式。
这属于讲授法中的哪一具体方式?()A.讲读式B.讲述式C.讲解式D.讲演式8.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除课程计划外,还包括()A.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B.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C.课程标准和教材D.课程评价和教材9.班主任通过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实施德育,其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实际锻炼法C.榜样示范法D.陶冶教育法10.于1922年颁布,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学制D.壬戌学制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B.自愿性、娱乐性、实践性C.组织性、灵活性、创新性D.组织性、实践性、娱乐性12.学校德有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A.团队活动B.教学活动C.校会班会D.课外活动二、解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2024年度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2.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将同一学校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从而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是()A.苏湖教法B.三舍法C.六等黜陟法D.积分法3.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心“同学们如何看待我?”傅老师处于()职业盛业阶段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自我价值D.关注学生阶段4.“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
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这个计划是()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教育总纲法D.汉堡协定5.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萵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冋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A.冲突论B.文凭理论C.结构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6.某研究者对5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最恰当的取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7.“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的观点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8.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9.为统一经学,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对儒经进行统一解释并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这部儒学经书的名称为()A.《熹平石经》B.《五经正义》C.《开成石经》D.《三经新义》10.“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过程’”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B.要素主义教育思潮C.存在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1.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且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的教育法案是()A.《费舍法案》B.《巴特勒教育法》C.《富尔法案》D.《巴尔福教育法》12.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A.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B.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C.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D.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13.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某同学特别注重单词运用情景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D.资源管理策略14.对于课程的定义,各类教育著作可谓见仁见智,其中一种定义认为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这种课程观点是()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学习经验C.课程即文化再生产D.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15.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A.军事教育B.音乐教育C.通识教育D.科学教育16.白居易在不同地方听到了同一种早莺的鸣叫,感受却不一样。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三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三套)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论语》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XXX著的《教育论》约早500年。
2、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创造性的教育。
3、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
4、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现象。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五部分。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电话、信函等三种。
7、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忠诚教育、公正平等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9、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素养教育。
10、备课的细节各科教学尽管有所不同,但备课必须都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组织教学是A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2、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属于B普通教育学。
3、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B教育为主。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ABCD四项。
5、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XXX 的《教育论》。
6、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ABCD四项。
7、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创造性特点。
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A主体。
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XXX教育。
1、学校教育:指由学校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德育过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行为惯的过程。
3、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统考教育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40.41.42.43.44.45.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5分。
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德育理应普遍存有于一切教学设计中。
47.学不能够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对师生关系的不唯师说4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无根本差异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依据)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这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52.自我效应感的基本含义和提升措施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5.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在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应用56.Ⅰ.56.Ⅰ.Ⅱ.。
教育学(一)总分:1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本性出发,尊重儿童天性,发展儿童个性,并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乡村进行的观点是()(2分)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骑士教育D:和谐教育2、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身份特征是()(2分)A:准专业人员B:专业人员C:非专业人员D:不确定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2分)A:重要依据B:重要前提C:重要条件D:重要途径4、德育对学生生存、发展和享用产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2分)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自然性功能5、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规定了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2分)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参考资料6、个体动作遵循着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发展的规律,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2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7、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分)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复式教学8、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2分)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9、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是()(2分)A:健康舆论的形成B:学生干部的选拔C:共同目标的确立D:班级制度的建立10、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系统脱敏、行为契约、模仿学习等属于()(2分)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D:运用游戏及艺术活动的方法1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于()(2分)A:原始杜会B:奴隶社会C:封建杜会D:资本主义杜会12、我国首次规定了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2分)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戌学制13、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主要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等的基本法律是()(2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部门教育法》C:《教育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14、提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等教学原则体系的是()(2分)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罗杰斯15、在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用来评判教学质量或用于人才选拔,这种测验是()(2分)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二、文字题(共13题,共80分)16、名词解释:教师聘任制度(3分)17、名词解释:课程(3分)18、名词解释:讨论法(3分)19、名词解释:教师申诉制度(3分)20、名词解释:教育目的(3分)2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学(一)总分:1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本性出发,尊重儿童天性,发展儿童个性,并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乡村进行的观点是()(2分)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骑士教育D:和谐教育2、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身份特征是()(2分)A:准专业人员B:专业人员C:非专业人员D:不确定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2分)A:重要依据B:重要前提C:重要条件D:重要途径4、德育对学生生存、发展和享用产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2分)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自然性功能5、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规定了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2分)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参考资料6、个体动作遵循着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发展的规律,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2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7、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分)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复式教学8、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2分)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9、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是()(2分)A:健康舆论的形成B:学生干部的选拔C:共同目标的确立D:班级制度的建立10、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系统脱敏、行为契约、模仿学习等属于()(2分)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D:运用游戏及艺术活动的方法1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于()(2分)A:原始杜会B:奴隶社会C:封建杜会D:资本主义杜会12、我国首次规定了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2分)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戌学制13、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主要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等的基本法律是()(2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部门教育法》C:《教育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14、提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等教学原则体系的是()(2分)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罗杰斯15、在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用来评判教学质量或用于人才选拔,这种测验是()(2分)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二、文字题(共13题,共80分)16、名词解释:教师聘任制度(3分)17、名词解释:课程(3分)18、名词解释:讨论法(3分)19、名词解释:教师申诉制度(3分)20、名词解释:教育目的(3分)2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分)22、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5分)23、简述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分)24、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5分)25、试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0分)26、联系实际阐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
(10分)27、试述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10分)28、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学生正在按老师的要求,分小组合作制作一顶帽子。
组长剪,助手粘贴,其余的小组成员围着出主意。
这时,有一个男生不甘心闲着,忍不住合作的“捆绑”,独自把组长剪下来的废料,迅速做成了一顶新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引来一阵笑声。
于是,其他同学都抢着戴起来。
这时,老师走过来说道:“有什么好笑的?还不快看你们组长是怎么做的!”老师顺手把那顶“不像样”的帽子丢在一边。
教室里又恢复了原先的小组合作——做和看的样子。
课堂小结时,老师暗示有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影响课堂纪律。
再看看那个学生,头一直低着,没有半点兴致。
问题:该教师的行为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运用“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相关原理进行阐述。
(15分)1604-全国-教育学(一)总分:1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考点】卢梭答案:A解析: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①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②教育不要从过去的惯例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
2、【考点】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答案:B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3、【考点】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答案:D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关系之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
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人类全面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对于中国教育和中国而言,一方面,整个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当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培养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同样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
4、【考点】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答案:B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5、【考点】最一般的结构形态答案:B解析: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规定了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课程标准,又叫课程大纲。
6、【考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答案:A解析: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儿童头部先得到发展,其次是躯干和四肢。
7、【考点】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答案:A解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8、【考点】谈话法答案:A解析: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9、【考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答案:A解析: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10、【考点】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答案:B解析: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大多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同样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而加以克服,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1)系统脱敏法。
沃尔普提出,运用在矫正焦虑症、恐惧症等方面。
首先教会患者某种自我放松的技术,然后帮助患者把焦虑和引起焦虑的刺激划分成严重程度不同的等级,再引导患者逐步地学习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当患者开始能够做到对严重程度较低的刺激不再感到焦虑时,会得到肯定鼓励,然后再练习适应更严重的刺激,直到焦虑症完全消失。
(2)行为契约。
把和学生商定的行为计划相应的奖惩条件写成书面文字并签署姓名,这样更能保证强化条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3)模仿学习。
在学生对正确行为的内容特别缺乏了解时,应当多提供合适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再要求进行模仿。
11、【考点】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答案:C解析: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于封建杜会12、【考点】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
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13、【考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答案:A解析: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主要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等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4、【考点】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答案:D解析: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15、【考点】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答案:D解析:总结性测验是在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用来评判教学质量或用于人才选拔。
二、文字题(共13题,共80分)16、【考点】教师聘任制度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7、【考点】什么是课程答案: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18、【考点】讨论法答案: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方法。
19、【考点】教师申诉制度答案: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0、【考点】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的表现答案: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
21、【主考点】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副考点1】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副考点2】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答案:(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22、【主考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副考点1】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副考点2】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答案:(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23、【考点】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答案:(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晌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4、【考点】备课答案:(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
25、【主考点】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副考点1】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副考点2】职业道德素养答案:(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②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③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