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89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最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A.孔了B.老子C.孟子D.荀子2.“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3.有一位圣贤,是春秋后期鲁国人。
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
这位“圣贤”是()A.老子B.孔子C.嬴政D.铁木真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A.儒家B.法家C.道教D.佛教5.下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6.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
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材料出自()A.《孟子》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韩非子》8.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9.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A.孟子B.孙武C.韩非D.董仲舒10.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核心的是()A.兼爱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民贵君轻11.以下主张突出体现朴素民本思想的是:()A.礼法并施B.清静无为C.民贵君轻D.为政以德12.“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一、请填入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每空1分,14分)1、 ________ 思想不仅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解决人口、__________ 、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而且还是人类社会伦理进步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关■系的不协调。
3、2000年中国第_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已达—亿。
人口多,底子薄,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4、在《新人口论》一书中首次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主张的经济学家是___________ o5、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发展的___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 -6、针对中国人口的现状,我国政府制定了人口国策: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7、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促进西部大开发,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四大跨世纪工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
二、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每题2分,共28分)8、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十位,但人均产值和国民收入却在世界一百位之外,这说明,人口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 ()A、人口多,人均财富就少,人民生活水平.就低;B、人民生活与人口多少没,有直接关系;C、人,口多,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高。
D、人口少,创造的财富就少,人民生活水平就低。
9、中国人均资源量严重短缺,其中人均拥有量排名在世界一百名之外的自然资源是 ............................................................... ()A、矿产资源B、耕地资源C、淡水资源D、草原资源10、近几年,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温室效应增强,这是什么问题的表现........()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发展问题11、目前,全国日排污水已接近1.3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使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78%流经城市的河段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
1.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有一个国家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
1917年,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它的利益,两国交恶,它对德国宣战。
这个国家是( )A. 中国B. 巴西C. 日本D. 美国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开始保持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之财,在1917年,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它的利益,两国交恶,它对德国宣战,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了一战,一战胜利的时候,美国成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后来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从中国得到了机会均等的权利,方便了美国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2.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
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B. 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C.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D.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答案A解析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一战爆发,①正确。
交战各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因此②正确。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增加了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不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战各国争夺殖民地,目的是争夺市场,④正确。
①③④符合题意。
4.“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 亚历山大东征B. 美国独立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一个极端残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指的是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发动对塞尔维亚的侵略战争,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1.选择题1.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关于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说法错误的是()A. 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开通的B. 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 其路线是从西汉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欧洲D. 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史记》记载“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该材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A. 原因B. 经过C. 结果D. 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
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于是就想派人出使月氏……”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故选A。
3.“一带一路”为中华民族打开“筑梦空间”。
回顾历史,为中华民族开启这梦想的历史伟人是(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明太祖D. 康熙帝答案B解析4.请你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的路线是()A. 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B. 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C.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D.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运往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古罗马),故C项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符合题意。
1.选择题1.它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 《向日葵》C. 《复活》D. 《物种起源》答案D解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恩格斯认为《物种起源》“写得简直好极了”,马克思也曾经几乎“有好几个月不谈论什么其他的东西,而是谈论达尔文和他发现的革命力量”。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阶级层次,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存斗争加以说明。
这表明进化论( )A. 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条件B. 适合了不同认知群体的需求C. 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D.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3.2020年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李老师上传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课的资源包。
下列不应该出现在其中的是( )A. 电子书《复活》B. 纪录片《巴黎公社》C. 微视频《共产党宣言》D. 电影《青年马克思》答案A解析马克思,1818年生于特里尔,志向远大.获博士学位后,但由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后来,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法国惨败,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对内镇压人民,1871年,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后来,“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应该出现在其中的是选项BCD,选项A符合题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 文化趋于活跃B. 政治变革加速C. 市民阶级出现D. 启蒙运动兴起【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内容数据显示,可以看出15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印书坊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地区文化得到传播,思想领域较为活跃。
A正确;材料印书坊涉及文化传播,没有涉及政治变革和阶级结构变化,BC排除;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与图中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
2.下列各项中,促使西欧人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因素是()A.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B.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C. 马可波罗对东方中国的描述D. 奥斯曼帝国垄断商路【答案】B【解析】ABCD均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白银的狂热追求,是促使西欧人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因素。
3.一位担任过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曾说,他在任期间发动了三种巨大的社会改良引擎——铁路、统一邮政和电报。
1851年,印度国内出现了第一封电报。
1853年,印度第一条运载旅客的铁路开通。
1865年,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电报通信开通。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此时的英国准备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B. 英国人担任印度总督是为了帮助印度改良社会C. 铁路、统一邮政、电报都是英国的重大发明D. 英国的殖民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巨大的社会改良引擎——铁路、统一邮政和电报”“1851年,印度国内出现了第一封电报。
1853年,印度第一条运载旅客的铁路开通。
1865年,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电报通信开通”可知,材料强调了英国的殖民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社会进步。
课时作业(二十八)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2012安庆模拟)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
答案:D4.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是因为()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随着民众环境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强、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B(2012南京模拟)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答案:A6.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解析: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观察如图所示的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地理环境优越B. “一国两制”的实施C. 浦东新区的带动D. 经济特区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建立经济特区,走在了开放的前列,很快发展起来,故D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在港澳台实施,故B不符合题意;浦东新区带动了上海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地理环境优越是深圳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近两年的流行语有: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
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下列流行语不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A. “经济特区”B. “包产到户”C. “公私合营”D. “下海经商”【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指的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现在,经济特区是1980年设立;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掀起了“下海经商”潮,故ABD不符合题意。
“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城市中,既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厦门【答案】D【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选择题1.下列历史人物的活动,共同体现的主题是()A.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 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C.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玻利瓦尔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和甘地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由此可知,图片人物的活动体现的共同的主题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B符合题意;A与题干章西女王和甘地无关,排除;他们都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C排除;美国不属于亚非拉国家,D排除。
故选B。
2.填空题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1)___________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答案''解析2.(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剥削,印度民不聊生,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___________。
答案''解析2.(3)______________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答案''解析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1)公元前753年,罗马城邦诞生在台伯河畔,领导建城的_______成为第一位国王。
答案''解析3.(2)__________、恩格斯于1848年2月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案''解析3.(3)________领导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解析填空题。
4. (1)优秀的文明成果,照亮了人类共同的天空。
①世界现行的公历太阳历,是由________人创制的。
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的名言。
③作品擅长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是俄国作家________。
④________(国籍)画家凡·高作品如同用生命冒险,被称为“用生命作画的人”。
答案'', '', '', ''解析4.(2)反抗殖民压迫,赢取民族独立,是近代社会一大主题。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单元导航本单元着重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涵,强调环境问题是影响全球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介绍了中国现今人口国策,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制定的。
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人口国策的内容及所取得成绩,提出实施人口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讲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介绍了中国资源和环境国策的内容,提出实施资源与环境国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求同学们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们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出发,从现在做好,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关心我们的家园,成为对家乡、国家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第十三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知识冲浪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1、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有自然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人地协调论,其中人地协调论体现了____战略的思想。
该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_________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2、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二、材料分析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设立纪念日,是提高人们对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的一项举措。
请你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注明以下纪念日的名称。
3月21日 3月22日_____________4月22日 6月5日______________6月17日_____________ 7月11日_____________9月16日_____________ 10月4日____________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地球上2100万公顷的农田已经荒漠化,每年土壤流失量达200亿吨;每天有70个以上的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有12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里,1.25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看了以上数据你有何感想?请你查找资料再收集若干反映类似问题的数据,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键入文字]
初一历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
单元导航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涵,强调环境问题是影响全球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介绍了中国现今人口国策,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制定的。
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人口国策的内容及所取得成绩,提出实施人口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讲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介绍了中国资源和环境国策的内容,提出实施资源与环境国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求同学们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们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出发,从现在做好,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关心我们的家园,成为对家乡、国家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第十三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知识冲浪
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
1、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有自然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人地协调论,其中人地协调论体现了____战略的思想。
该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_________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来源:学科网]
2、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二、材料分析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