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7.88 MB
- 文档页数:135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18〕2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16日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为建设美丽武汉,打造全国一流园林城市,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少于5.5平方米/人,全市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92天,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主要任务(一)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园林绿化水平1.凸显城市生态格局。
实施全域增绿提质工程,夯实“一心、两轴、五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
“一心”,即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两轴”,即推进山水十字轴绿化建设,建设武汉“长江主轴”世界级城市景观生态轴,实施汉江、东西山系生态轴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五环”,即建设内环线、二环线“花环”,巩固提升三环线“一环33珠”生态景观带,建成长146公里四环线生态带,提升内外各100米宽外环线生态林带。
“六楔”,即实施“六楔入城”生态工程,建设府河绿楔、东湖绿楔、武湖绿楔、汤逊湖绿楔、青菱湖绿楔、后官湖绿楔,打造复合型郊野公园群。
武汉东湖绿道骑行形成旅游攻略武汉东湖绿道是武汉市内一条著名的骑行路线,沿途风景如画,是许多人追求健康和放松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东湖绿道骑行攻略,帮助您充分了解这条路线并获得最佳的骑行体验。
一、路线介绍武汉东湖绿道是连接武汉市东西湖区域的一条长约30公里的自行车道。
它贯穿了东湖风景区、黄陂湖、园博园等多个景点,沿途绿树成荫,湖泊风光令人陶醉。
骑行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和途径,沿着绿道欣赏风景、感受自然的美妙。
二、准备工作1. 自行车选择:选择一辆适合骑行长途的自行车非常重要。
建议选择一辆舒适的城市自行车或山地自行车,以确保您在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2. 装备:骑行时,需要穿着透气舒适的运动服装,并携带必要的装备,如头盔、手套、水壶、修理工具、背包等。
3. 健康状况:由于骑行过程会消耗较多体力,建议骑行前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确保身体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
三、骑行攻略1. 出发点选择: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可以选择东湖、黄陂湖或园博园作为出发点。
东湖是最为热门的选择,可沿湖骑行,欣赏湖光山色。
黄陂湖适合喜欢湖泊风光的骑行者,而园博园则充满了独特的植物景观。
2. 路线规划:从出发点开始,沿着绿道骑行,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点和美景。
可以提前查阅相关地图或导航软件,规划好自己的骑行路线,以充分利用时间并尽情享受旅途的美好。
此外,可以在沿途安排一些休息站,提供休息和用餐的机会。
3. 景点推荐:东湖绿道沿途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例如,在东湖附近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黄鹤楼等著名景点;在黄陂湖附近,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和水上娱乐项目;而园博园则是一个集园艺展示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景点。
4. 注意事项:在骑行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
确保自行车状态良好,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路况,并保持适度的饮水和休息,以防止过度疲劳。
四、其他活动推荐除了骑行之外,武汉东湖绿道还提供了其他许多有趣的活动。
您可以参加当地的自行车俱乐部活动,结识新朋友,分享骑行经验。
武汉东湖绿道骑行行程旅游攻略近年来,骑行一直以其环保、锻炼身体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武汉东湖绿道作为国家级的自行车专用绿道,成为了骑行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武汉东湖绿道的骑行行程和旅游攻略。
一、准备工作1. 自行车选择:骑行东湖绿道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辆适合的自行车。
建议选择轻便、抗震性好的山地自行车或折叠车,以应对绿道上的颠簸路段。
2. 装备准备:带上头盔、手套、骑行服、透气鞋等装备,确保骑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3. 物品准备:准备好足够的饮水,防晒霜、雨具、防蚊液等,以应对不同的天气和环境变化。
二、行程安排武汉东湖绿道全长约100公里,沿途风景秀丽,给骑行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以下是一天的行程安排:早上:7:00 - 7:30:选择距离东湖较近的起点,可以在户外健身广场或者自行车租赁点开始。
借助手机APP或地图,确认起点后开始骑行。
7:30 - 9:00:沿着东湖路往东湖绿道方向骑行,一路欣赏东湖美景。
在沿途的景点,比如古琴台、阳光海滩、东湖瞻园等地停留拍照,了解历史文化。
中午:12:00 - 13:00:选择绿道上的餐馆或者自带午餐,享受美食时光。
其中,光谷广场附近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吃店,可以品尝当地的美味。
下午:13:30 - 15:30:继续沿绿道骑行,途经汉街、户部巷等著名景点,可以稍作停留,感受街头巷尾的时代氛围。
15:30 - 17:00:骑行至绿道终点的鄱阳湖畔,在湖边休息,欣赏美丽的湖景,远眺散布在湖面的小岛,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魅力。
晚上:17:00 - 19:00:选择骑行到鄱阳湖附近的农家乐或民宿休息,享受农田采摘、湖边品尝新鲜的鱼菜宴,体验乡村生活。
19:00 - 20:00:夜晚时分可以选择坐船游览鄱阳湖,欣赏夜色中的湖光山色,亲身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丽。
三、注意事项1. 绿道上的守则:遵循绿道上的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保持安全的骑行速度。
注意保持与他人的安全距离。
信步东湖畔,众览书香城武汉东湖绿道系统暨环东湖路绿道实施规划宋洁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东湖绿道大事记2014年12月16日“让城市安静下来”的新城建理念转型。
2014年12月17日环东湖绿道规划编制正式启动。
2015年1月8日全国首例众规平台正式上线。
2015年12月23日环东湖绿道建设拉开帷幕。
2016年7月,东湖绿道项目入选国内首个的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2016年12月28日东湖绿道一期建成开放2017年3月21日,武汉市东湖绿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二期建成开放,与一期线路扣环成网,约101.98公里。
2018年10月3日东湖绿道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规划卓越奖。
PART1前期思考【概念界定】——绿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目前主要表现形式为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驿站(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以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
l 串联城市散落的公共空间l营造地域独特的体验场所思考: 绿道的内涵并能实现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以人行、非机动车为主慢行通道具备良好景观环境的生活性通道•环湖自行车赛事标准,自行车道的建设标准为宽度不低于6米;•马拉松赛道标准,对基本长度有不少于42.195公里的要求,起点和终点的理论直线距离不得超过全程距离的二分之一,主要是借助城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平时不属于赛事的专用的赛道,不能破坏原有的设施和城市环境。
因此,赛道上的所有设施都是临时搭建,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及赛后的快速恢复。
•研究世界级绿道标准,一般自行车道不少于4米,人行道不少于2米;•国内城市绿道实践经验,对于绿道的宽度并未做硬性要求,自行车道宽度控制在3-6米,人行道宽度控制在2-4米;•宽度1-2米的自行车道市民体验性很差,安全性不好。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总则1、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武汉东湖绿道骑行攻略一、背景介绍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中东湖是武汉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市区内最美丽的一片风景区。
东湖绿道是一条贯穿东西方向的骑行路线,沿途风光秀丽,是骑行爱好者的天堂。
本文将为您提供武汉东湖绿道骑行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享受骑行的乐趣。
二、路线规划1. 起点:东湖绿道西段起点位于东湖绿道的西段,可以选择在梅山码头出发。
梅山码头是武汉市内知名的观光码头,提供船只服务,您可以选择在此停车,或者直接从市区前往。
2. 第一阶段:梅山到凤凰山沿着东湖绿道向东骑行,您将穿过梅山景区,沿途可以欣赏到湖泊和山水的美景。
大约骑行30分钟后,您将到达凤凰山,这里是东湖绿道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您可以选择在此休息一下,欣赏美丽的东湖景色。
3. 第二阶段:凤凰山到东湖绿道东段离开凤凰山,沿着东湖绿道向东骑行,您将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沿途的鸟语花香会让您心旷神怡。
约骑行30分钟后,您将进入东湖绿道的东段,这里的路况较好,非常适合骑行。
4. 终点:东湖绿道东段东湖绿道的东段是整条骑行路线的终点,这里的风景和湖泊景色与起点西段相似,您可以在这里停车,或者选择继续向东探索武汉其他的自然风光。
三、注意事项1. 穿着骑行时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装,选择一双合适的骑行鞋,保护您的脚部。
同时,也要注意天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穿着,例如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戴上帽子和太阳镜,避免日晒。
2. 装备骑行时,请携带必要的装备,例如头盔、手套以及水壶等。
确保自己的安全,并随时保持水分补给。
3. 注意交通沿着东湖绿道骑行时,需要注意交通安全。
请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过马路时,要留意车辆和行人,并确保自己的行驶方向和意图给其他道路使用者清晰明了。
4. 时间规划根据自己的骑行速度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时间。
建议提前规划路线和骑行点,确保旅程顺利。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应该对武汉东湖绿道骑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摘要:东湖是武汉引以为傲的“城市金名片”,具有优良的自然基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优质景源。
随着东湖由城郊湖转变为城中湖,东湖风景区也由城郊游憩目的地转变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
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东湖的特点,本次规划希望通过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整固生态五个核心策略,实现东湖风景区品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策略0、引言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建新理念,各项城市建设都要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市民意愿,建设东湖环湖绿道是实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品质武汉构想的具体彰显。
现在的东湖,由于景点建设吸引力不足,景区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环湖生态岸线、山林植被保护不足,特别是承担了过多的城市交通功能,缺乏慢行游憩空间,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需求。
然而武汉市民对东湖充满期待。
截止到1月31日,我们通过“众规平台”共收到公众意见265条、规划方案1686个。
经过整理,市民意愿主要表现为:希望东湖真正实现交通松绑、安静下来;希望东湖游览环境更宜人、活动空间更丰富、服务设施更完善;希望东湖能通过文化品位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景观形象提升,更加彰显武汉湖泊文化和楚文化。
鉴于此,本次规划的愿景是:通过东湖绿道的建设,引领湖泊休闲新生活,带给市民一个宁静的东湖、内涵的东湖和活力的东湖,将东湖建设成世界的东湖。
在结合公众调查形成的东湖绿道线网规划热力图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总体形成“环湖聚核、多向连接”的绿道主干网体系。
1、“缝合城湖”策略链接城市居民休闲、游客游览等活动,构建便捷、舒适的东湖绿道网络体系。
东湖绿道网络充分考虑景区周边城市功能区和高校的人流,以及市民、游客、学生进入景区活动的流量和流向;采用空间句法等方法,通过权重赋值,确定人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和路段,以此作为绿道线网选择的依据。
人文东湖绿色步道我们现在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内,这条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
东湖绿道在建设之初就立意:少些人工雕琢,多些自然野。
武汉东湖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武汉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名片,"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新时尚。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刘备、李白、袁说友等都在东湖留下了足迹。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曾48次来到东湖,并在此接见过64个国家的客人。
朱德来到东湖,也留下了“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美好愿景。
绿道先后共经历了两期建设,建成后的东湖绿道后共接待游客约1480万人次。
为800余场活动办理申请审批手续,提供活动咨询服务1900余次。
美丽的步道串联起了东湖磨山、听涛、落雁、渔光、喻家湖五大景区的东湖绿道,目前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听涛道、森林道、白马道主题绿道组成。
东湖绿道烟雨朦胧,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墨画。
东湖绿道两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将东湖水域风光尽收眼底,充分挖掘利用滨水自然资源,突显“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岸边片植离骚中观花植物,形成忘忧花港、海棠花溪、芳草花径。
一个风景区的植物配置能否引起人们的共鸣,很重要的一点是植物配置是否具有主题性。
湖中道整体简洁、开阔、大气,以杉林长堤为湖中道线路最大的特色亮点,其中众多风景优美、特色各异的节点增添了游人的游览停留时间。
丰富的植物覆盖,也担当起了城市里的氧吧角色。
绿道沿途,除了湖北省博物馆、楚天台、行吟阁、放鹰台、周苍柏纪念馆等历史人文景点,还新布局了“时见鹿”书店、杉美术馆等,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胜地。
樱花园里有一座“经心书院”,复建清代张之洞先生所设书院,远离喧嚣,建筑古雅,院内常有优秀人士互相交流。
可以说,东湖绿道已经成为了武汉市民为之骄傲的生态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中完美集结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的标杆项目了!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逛街的地方,它更承担起了诸多国内外各类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