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部编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27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一、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课程标准分析:(1)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这是本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予以重视,能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主要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方面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本章内容是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来讲的,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前面已近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分布、热力状况以及大气的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为本节课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来讲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从而使学生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广播、电视等的天气预报,为实际生活服务。
本课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天气实例也为后面学习气象翟海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略)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气团、锋面、锋线、锋、冷、暖锋、准静止锋、高、低气压、气旋、反气旋的概念。
2、学生能够举例分析出某个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气流特点,总结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通过实际的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阅读等值线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础上能够识别出锋、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并绘制冷暖峰示意图。
2、运用列表比较法使学生归纳出各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影响的异同。
3、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和对各种天气系统形成、变化规律的认识,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一地理必修一《常有的天气系统》教课方案一.【课标解读】1. 课标要求运用简单天气图,简要解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色。
2. 教课理解要修业生能阅读和简单解析锋面天气图,并解说天气变化现象。
解析锋面可以从双侧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解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进一步要明确锋面移来前、锋面控制时、锋面移走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锋面系统解析天气情况,并做出天气预告的要点所在。
经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情况,并可以正确解说惹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二.【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是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 和“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长进行的,本课是在前几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质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有的天气系统。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告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告。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边气象灾祸(台风、寒潮等 ) 的学习供给理论基础。
三.【学情解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热力环流、平常的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天气现象,有激烈的参加意识和研究欲念,指引,学生的空间感差、中国地理知识缺少增添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解析能力并已培育成必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的习惯。
全世界性大气环流),在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学生已具备必定的阅读学生对天气现象其实不陌生,可是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由却充满诱惑随和奇,可以说“知其然,但不知其因此然”。
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贮备调动起来,从身旁的天气现象入手作为学习新知的基础,以达到课本知识和平常生活现象有机联合的成效。
2.3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收集1—2条天气谚语)导入新课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如何?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推进新课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简要分析锋的特点、类型及成因;2、掌握各种锋的天气特点和成因;3、会应用气压图判断锋的类型和天气特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旧知回顾】: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1)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 。
(2 ) 合作探究1、理解几个概念:气团、锋面、锋线、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能与地面垂直吗?类型:锋气候 气候 气候3、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做。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
4、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如下图所示:甲冷锋天气乙暖锋天气5、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
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6、冷暖锋面的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锋线凸出方向有何特点?7、初夏时,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俗称“”。
8、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叫江淮准静止锋。
冬季在云贵高原上还有一个昆明准静止锋,这是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削弱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气团的势力,盘踞在云贵高原上的暖气团与之势力相当,这两个冷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昆明、贵阳也是阴雨连绵。
【活动与探究】活动阅读《水浒传》片段探究课题:锋与天气的判断——P45探究内容:阅读《水浒传》片段,判断描述中的天气与锋的关系。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结果:(1)片段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智能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A、快行冷锋B、慢行冷锋C、暖锋D、准静止锋3、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①江准地区的梅雨②冬季的寒潮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A、慢行冷锋过境B、快行冷锋过境C、暖锋过境D、受准静止锋控制6、右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B、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C、甲锋降水在锋前,乙锋降水在锋后D、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7-9题。
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为此要首先明确高压和低压、气旋与反气旋是分别从气压和气流状态描述同一个天气系统。
要能在简易图上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必须先对这些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以及天气现象作列表分析。
从结构和运动特征分析,要利用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绘制高压和低压风向图,说出其聚散和旋转特征;并推导垂直气流的升降情况,并以之进一步推导易雨或少雨情况。
结合发生季节和地域,说出主要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包括对应的气象灾害,结合实例列举其危害。
补充说明寒潮不仅与冷锋相关也与冬季高压有关,锋面与高低压系统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利用上节课下载的简易天气图,找出低压和高压系统,结合发生季节,说出其附近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通过比喻方式梳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海陆热力环流、城市热力环流。
2、过程方法:通过示意图绘制和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低压与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难点: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通过今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材资料和课件的基础上学习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差别,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气象灾害的实际案例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兴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