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数学上册 .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设计 (新版)青岛版-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6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作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线段的比较方法和作法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和作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线段的比较方法。
2.线段的作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比较和作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线段的比较和作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线段比较和作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线段的比较和作法的相关知识点。
2.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分析线段的比较和作法的应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线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b.如何比较这些线段的长度?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线段的比较方法和作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a.线段的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工具比较(尺子、直尺等)。
b.线段的作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利用勾股定理作线段等。
通过PPT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比较和作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线段的比较和作法。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目标1、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习重点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习难点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怎样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3、你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短吗?学习本节以后你就会清楚了。
二、探究新知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一)线段的长短比较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对于下图中的线段AB,CD,我们用__量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们谁长谁短了.它们的长短关系是AB__CD讨论:上面这种比较长短的方法称为度量法,还可以怎样比较?与同学交流.对应训练一: B1.比较图中线段AB.BC.CA的长短. A C2.如图所示,若AC=BD,则AB__CD.(二)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__,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用__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思考:“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对应训练二:A B如上图用刻度尺量得线段AB的长度为__厘米,因而,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厘米.线段的性质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选择哪条路最近?上面的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走直路最近。
也就是说,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最短.对应训练三:已知A是线段BC外任意一点,那么,总有BC__AB+AC.(用>或<填空)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1.(1)在直线AB上有一点C,已知CB=2cm,AB=4cm,则AC等于().(A)6cm (B)2cm (C)6cm或2cm (D)无法确定(2)如图,一根10cm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A)7个(B)6个(C)5个(D)4个2.如图,从A地到B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四、达标检测1.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填“<”,“>”,或“=”).AD BC;②AB CD;③AC BD;④AO CO.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通道,最近的一条通道是__,根据是____.C BAD3.用刻度尺量出图中每两点间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A.B .C五、课堂小结问题:“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理解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两条线段的和、差;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及意义,会用刻度尺画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感受符号语言在描述图形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线段和与差作图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学习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体会数学的语言美重点线段的作法和线段中点的意义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注重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例题及习题、三角板、圆规、鞋带、书夹。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案、直尺、圆规。
本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本课时内容是线段的比较与作法,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生活中的尺规作图引入课题,设计活动一让学生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体会尺规作图的好处,活动二结合线段的作法与比较,用学生讨论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线段和差作法的探究;第二个环节用做鞋带的实际问题引入线段中点的概念,学生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的中点;第三个环节例题探究与巩固练习,通过设计有层次及逐步深入的例题习题,使学生理解掌握线段中点的应用,并总结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个环节检测掌握水平。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如图所示,A地到B地有①,②,③,④四条道路,其中最短的是,理由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两点间连线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C. 连接两点的直线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D.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课内探究】知识点1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画一画请同学们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a .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a.作法:(1)用直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