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7.全膜法工艺制备锅炉补给水
- 格式:pdf
- 大小:261.88 KB
- 文档页数:12
膜法+混床工艺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和环保呼声的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膜法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集浓缩和分离于一体的高效无污染净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维护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常结合混床工艺,用于制备锅炉补给水。
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补给水要求经过除盐处理,以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未经除盐处理的水中除含有少量悬浮杂质外,还存在钙、镁、钠等阳离子和硫酸根、氯根、硅酸氢根等阴离子所组成的溶解盐类及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杂质,这些杂质随水进入锅炉中,会对锅炉产生很大的危害。
本文阐述了用含盐量较高的原水来制备锅炉补给水的工艺,采用超滤作为预处理,反渗透为预脱盐工艺,后处理采用混床。
关键词:除盐水、超滤,反渗透,混床,加药绪论某发电厂工程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技改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火电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单独建设为一座除盐水站。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问题也已刻不容缓,恶化的水质危及工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增加了整个社会获取水资源的成本,本着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原则,该电厂采用地表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等预处理后,进入除盐水站用于制备锅炉补给水。
一、项目概况1、原水水源及水质水源为经过絮凝、沉淀、初步过滤处理的地表水,加入杀菌剂后进入清水箱贮存,通过清水泵提升至除盐水站;设计温度:保持在25℃左右。
2、产水水质:总硬度≈0mmol/L,电导率(25℃):≤0.2μS/cm,SiO2:≤20μg/L二、水质分析及工艺流程1、原水水质分析本项目的水源是地表水,地表水的典型特点是含有较高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藻类、细菌等妨碍后续反渗透运行的杂质[1]。
经过絮凝、沉淀和过滤预处理后,进水悬浮物含量将降低,但由于地表水的季节性变化,进水含有一定胶体和有机物,需要在除盐水站内再增设超滤装置,去除几乎所有的微粒、细菌、大多数病菌及胶体[2],减少反渗透膜的污堵。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陈宙发表时间:2019-06-04T11:22:16.4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陈宙[导读] 摘要:近年来,水处理应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广东粤电博贺煤电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近年来,水处理应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近年来,电去离子技术(EDI)已迅速应用于中国火电厂锅炉给水处理过程中。
操作维护方便,环境友好,产品水质稳定可靠,深受市场欢迎。
本文结合火电厂的实际情况,从工艺流程和特点,分析了整个膜水处理系统的应用。
最后,通过对运行效果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得出系统经济适用,效果突出的结论。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全膜法;EDI;电厂锅炉火力发电厂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电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水转化。
因此,水在火力发电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处理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膜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高纯水制备技术。
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单次使用电渗析不能进行深度脱矿的问题,而且还通过电渗析的极化使水完全电离。
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促进树脂再生,这填补了传统工艺中无法继续的空白。
在目前的火力发电厂中,它正在逐渐被广泛使用。
结合火电厂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全膜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1、系统工艺流程某火力发电厂超滤装置的产水量为2×115 m³/ h(25°C),一级反渗透装置的产水量为2×92 m³/h(25℃)、二级反渗透装置产水量2×83 m³/ h(25℃)、EDI除盐装置产水量2×75 m³/ h(25℃),进水水质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电厂水处理工艺示意图补给水的预处理主要使用自清洁过滤器和超滤。
其中,自清洁过滤器选择叠层过滤器,操作循环由过滤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控制;超滤由变频恒定水控制,主要通过全流过滤操作。
全膜法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超滤(UF)+反渗透(RO)+电去离子法(EDI)”的全膜法在处理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将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组合运用,制备锅炉补给水。
超滤良好的产水水质能够给反渗透膜提供最佳的保护,而替代传统混床的EDI技术则彻底消除了酸碱的使用和废水排放。
从长远来看,与传统的处理锅炉补给水方法比较,全膜法更能节省水处理成本,文章就该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膜法;超滤;反渗透;电去离子法;锅炉补给水将城市污水厂处理的再生水作为工业杂用水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仅把再生水回用于普通生产用水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如何将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使其达到具有高经济效益的锅炉补充水,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在1999年美国水工业协会研究基金会所主持的膜技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膜法处理是水处理的一个趋势,他们甚至提出“膜法将取代传统的水处理工艺”。
文章以某市热电厂全膜法的锅炉补给水系统为例阐述一下其在电厂中的应用。
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原水→机械过滤器→超滤装置→两级反渗透装置→EDI装置→锅炉用水管网。
2流程简介超滤装置(UF)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在本系统中,UF作为反渗透装置的预处理,具有常规过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保证反渗透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有利。
另外它还可以提高反渗透装置的回收率,使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十分有利。
反渗透(RO)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它可以截留几乎所有的溶解性盐份和分子量100以上的有机物,而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电去离子法(EDI)又称填充床电渗析法,是离子交换混床和电渗析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它体现了离子交换混床和电渗析法的优点。
运行中阴、阳离子在强加直流电的作用下,在向相应电极迁移过程中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交换,脱除离子的水流出淡水室成为高纯水。
而同时水分子在电压作用下被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离子迁移过程中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
38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根据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和水污染防治对策、长春市污水治理工程规划情况,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污水资源化,保证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2×350MW 机组用水采用市污水治理工程达标排放的中水(现称再生水)作为主水源。
1 系统概况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水处理系统是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施工的基建工程。
工程水源采用长春市南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即锅炉补给水、热网补水、工业用水和循环冷却水均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
在再生水事故时,考虑城市自来水作为备用水源。
1.1 再生水水质分析报告情况序号1:外观透明;序号2:悬浮物(S S )<5mg/L;序号3:碳酸盐硬度(CaCO 3)<450mg/L;序号4:Cl -<300mg/L;序号5:SO 42-<200mg/L ;序号6:S i O 2<60m g /L ;序号7:石油类<1.7mg/L;序号8:硫化物<1mg/L;序号9:生化需氧量(BOD 5)<10mg/L;序号10:化学需氧量(COD cr )<40mg/L;序号11:NH 3-N<5mg/L;序号12:总磷(以P计)<1mg/L;序号13:pH <6.5~9mg/L;序号14:游离余氯<0.2mg/L。
1.2 系统流程化学制水系统流程为:深度处理后再生水加热→机械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生水箱→超滤装置→超滤水箱→超滤水泵→(加专用阻垢剂、还原剂)→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箱→反渗透水泵→EDI系统→除盐水箱→除盐水泵→主厂房。
1.3 系统出力情况机械过滤器70m 3/h,6套;超滤装置85m 3/h,4套;一级反渗透装置63m 3/h,4套;二级反渗透装置70m 3/h,2套;电去离子装置63m 3/h,2套。
探讨全膜法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李英林发布时间:2021-10-28T07:14:30.54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8期作者:李英林[导读] 在电厂锅炉工作期间,补给水的存在十分必要,是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黄陵矿业燃煤发电有限公司陕西省延安市 727307摘要:在电厂锅炉工作期间,补给水的存在十分必要,是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但是按照行业法规规定,补给水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想实现水源的循环利用,也需要进行原水的处理,以满足循环使用要求。
对此我们提出全膜法的应用,该技术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对原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去污、脱盐的目标,保证最终产生的产水水质可以满足其循环使用要求。
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内容,总结全膜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应用该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全膜法;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1引言在燃煤发电中,锅炉是重要的保证效率的设备。
从原理上分析,锅炉是依靠燃烧煤炭燃料释放热量来发电的,而这个过程需要借助水的作用来实现。
所以水在发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传递能量、提供蒸汽或热水以及冷却介质等方面。
所以水处理是锅炉系统的必备部分。
而在这项操作中,全膜法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对原水进行超滤、反渗透等处理,将之净化成合规的水源,以此满足补给水要求。
本次就对此进行分析。
2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发电过程中,水源提供的用水的水质一般并不是很好,而锅炉运转对于补给水的水质有较高要求,所以该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所述:生水箱-生水泵-汽水混合加热器-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一级反渗透给水泵-保安过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二级反渗透给水泵-保安过滤器-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缓冲水箱-缓冲水泵-保安过滤器-EDI系统-除盐水箱-除盐水泵-主厂房。
该系统处理后的水源,在水质和硬度方面,接近机组的实际需水要求。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水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电厂迅速采用电去离子(EDI)技术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
这易于使用、维护、环保且产品水质稳定的产品,是企业好评和欢迎的。
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EDI;电厂锅炉全膜水处理是指采用膜处理的整个锅炉水补给水处理系统,其中传统的介质过滤和离子交换方法被超滤(UF)+(RO)反渗透+(EDI)电除盐所取代。
高分子分离膜技术是一种新的流体分离单元,通常分为微、超、纳滤和防渗法。
在这种情况下,分离越来越精确。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使离子交换树脂能够连续再生,通常是在膜法分离的情况下。
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是由水产生的。
因此,水在发电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火力发电厂水处理部分不可缺少的[1]。
一、全膜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及设计优化1.(UF)超滤。
是一种多孔径性非对称半透膜,孔直径为0.005-1um超滤膜作过滤介质。
在0.1 MPa到1.0 MPa之间的静态压力下,小溶剂、溶解盐和溶液穿透膜,截留各种悬浮颗粒、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分子,达到分离的目的。
2.(MF)微滤。
主要用于在液体中隔离颗粒直径大于0.1um的物质。
其优势在于效率和易用性。
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末端过滤,预处理各部门饮用水和饮用水,以及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
3.反渗透系统。
截留小分子和等离子体材料能力,是除盐全膜水处理过程的核心。
由于反渗透系统易受固体颗粒和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因此选择膜材料并正确设计该系统很重要。
4.电除盐系统(EDI)。
为确保连续制水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EDI设备通常是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目的是将多个EDI模块和某些规格组合到单个EDI设备中。
这在不影响设备操作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故障模块易于维修或更换,EDI 提供更好的水质。
电阻大于16ΩM.cm,且优于正常的混床出水水质。
UF+MF+RO+EDI全膜水处理技术可确保水质稳定、易于使用且稳定,这是炉补给水处理过程的主要方向。
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全膜工艺调试以及全自动控制方式摘要:随着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负担,国家更加重视科技研发,许多简单重复的工作都由机械化代替。
火力发电厂作为传统工业,一定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引入自动化技术,达到无人值守也可正常生产的作用。
对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而言,离子交换除盐工艺是传统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不足,例如使用设备较多,阀门和测点多,操作比较频繁,达不到高自动化水平的标准。
想要与高自动化标准契合,首选是去全膜法水处理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弥补离子交换除盐工业的不足,使用设备少,阀门和测点少,操作次数少等优势。
关键词:发电厂;全膜法水处理;全自动控制中图分类号:TK223.5文献标志码:A1全膜法水处理工艺调试过程1.1核查管道、阀门、设备安装首先需要确认实际工程中管道、阀门以及设备、测点配件等是否与设计图纸相一致,安装是否完备,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现状,对管道、阀门、设备等方面进行核查,确认设计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1.2检查阀门动作及反馈针对工艺要求转动设备的阀门,在转动过程中检查阀门的动作与反馈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与工艺要求相符。
1.3超滤单元调试1.超滤单元调试实际上就是对原水水质进行检查化验,首先拆开超滤升压泵的进口管道的远端盲板,其次通过对超滤升压泵入口管道进行冲洗,保证水质洁净,而后重新恢复盲板安装;最后将符合要求的水质注入超滤产水箱备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超滤装置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确认水质是否符合进水水质要求,再进行注水[1]。
2.对于超滤单元调试而言,超滤升压泵的试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采用原水对超滤装置入口管道进行冲洗,直到水质清澈。
在对超滤升压泵进行试运行时,需投运超滤清洗过滤器。
在对滤芯进行反复检查后,利用提前在水箱里注入的清水对反洗水泵进行试运行。
利用清水对超滤装置反洗管道进行冲洗,最后安装反洗过滤器相应的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