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的黄芩软膏剂的制备
- 格式:pdf
- 大小:158.45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四软膏基质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指导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它可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
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型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一、实验内容与操作(一)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1.处方黄芩素细粉0.4g凡士林8.7g羊毛脂0.90g2.制法:取凡士林、羊毛脂,水浴加热熔化后,加入黄芩素细粉,搅拌均匀,放冷,即得。
本品为淡黄色软膏(二)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的制备1.处方黄芩素细粉0.4g硬脂酸22g凡士林25gSDS 1.5g尼泊金乙酯0.1g甘油12g蒸馏水加至100g2.制法:1)将硬脂酸、凡士林置于干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全溶。
2)将甘油、黄芩素、SDS、尼泊金乙酯、蒸馏水置于另一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备用。
3)将(2)逐渐加入(1)中,边加边搅拌均匀,至室温,即得。
本品为橙黄色软膏。
2. 水溶性基质黄芩素软膏处方:黄芩素细粉0.40g甘油 1.00g甲基纤维素 1.70g苯甲酸钠0.01g蒸馏水7.00ml制法:1)将黄芩素、苯甲酸钠置于蒸发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水浴加热使溶解,放冷。
2)另将甲基纤维素、甘油在研钵内研匀。
3)将(1)加入(2)中,边研边加,至研匀,即得。
本品为淡黄色软膏。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制得的软膏涂布在自已的皮肤上,评价是否细腻,观察软膏的粘稠性与涂布性。
三、思考题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2.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基质的黄芩软膏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
3.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的质量及疗效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基质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以及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基质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及乳化法制备。
眼用软膏剂的基质一般由凡士林、羊毛脂及液状石蜡组成。
基质应纯净、均匀、细腻、对眼无刺激性,并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以上,过滤后备用。
三、仪器和材料仪器:蒸发皿,水浴,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甘油,液状石蜡,三乙醇胺,氢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司盘80,OP乳化剂等。
四、实验内容(一)油/水型乳剂基质1.处方硬脂酸 4.8g单硬脂酸甘油酯 1.4g液状石蜡 2.4g白凡士林 0.4g羊毛脂 2.0g三乙醇胺 0.16g蒸馏水加至40.0g2.制法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和羊毛脂为油相,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至80℃左右混合熔化。
另将三乙醇胺和蒸馏水置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在等温下将水相缓缓倒入油相中,并于水浴上不断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再在室温下搅拌至近冷凝。
3.用途本品为雪花膏的一种基质。
(二)水/油型乳剂基质I1.处方单硬脂酸甘油酯 0.85g蜂蜡 50.2g石蜡 3.75g硬脂酸 0.625g液状石蜡 20.5g白凡士林 3.35g双硬脂酸铝 0.5g氢氧化钙 0.05g尼泊金乙酯 0.1g蒸馏水 20.0g香精适量2.制法将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石蜡、硬脂酸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双硬脂酸铝,加热至80℃左右。
另将氢氧化钙、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80℃,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即得。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并能根据基质类型及处方组成合理地选择制备方法。
2.掌握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了解糊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5.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软膏剂是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配制环境要求:无菌软膏剂的配制、灌装(或灌封)需在C级环境下进行软膏基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型剂,可使软膏具有一定的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有以下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可根据主要的性质及临床治疗要求选用适宜的基质制成软膏剂。
软膏类型: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质量标准(1)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2)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涂布后能软化而不熔化。
(3)性质稳定,无酸败、异嗅、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4)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5)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6)必要时可向软膏剂中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等附加剂。
(7)所用包装材料,特别是直接与软膏接触的内包装材料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8)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避光容器中密闭保存。
糊剂(Pastes)概念糊剂系指用适宜基质与大量粉状药物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其含粉量通常为25%~50%,多为具有吸湿、收敛性亲水性药物,如淀粉、氧化锌、碳酸钙、白陶土、碳酸镁等。
糊剂类型(1)油脂性糊剂用油脂性基质和多量粉末药物制成。
(2)水溶性凝胶糊剂以蒸馏水加甘油,淀粉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基质,所含固体粉末长较油脂性糊剂为少。
质量要求全质均匀、细腻,有较高的硬度、较低的油腻性和较强的吸收水分能力,适用于分泌液较多的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
软膏剂制备的实验报告-回复导语:软膏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烧伤、磨擦伤等治疗中。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软膏剂的制备过程,并对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解析。
1. 引言软膏剂是一种以油脂、蜡质和增稠剂为基础,通过混合、熔融、制备制得的一种外用药剂。
软膏剂的特点是质地柔软、易于涂布和吸收,能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皮肤组织,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不同成分对软膏药剂性状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制备的软膏剂的质量。
3. 实验原理和方法(1)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适用于外用制剂的剂量。
(2)基础药膏配方设计:根据药物性质、制剂要求以及药膏的基础性质,设计合理的基础药膏配方。
(3)制备过程:3.1 量取相应配方中的软膏基质,如白石蜡、液体石蜡等,放置在烧杯中,加热至完全熔化。
3.2 将配方中的溶质添加到熔融的软膏基质中,充分搅拌均匀。
3.3 在熔融的软膏基质中缓慢加入增稠剂,并继续搅拌均匀,直至制备成膏体。
3.4 将制得的软膏剂倒入容器中,待冷却凝固。
(4)质量检测:对制备的软膏剂进行外观检查、质地评价和稳定性测试等。
4. 实验结果和讨论(1)实验结果: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制备了一种软膏剂。
外观为白色、光滑、无气泡或有明显气泡的膏体,质地柔软,易于涂抹。
(2)讨论:软膏剂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
药物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性质、预期治疗效果以及外用剂型的适用性。
此外,基础药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和安全性来确定。
增稠剂的添加量对软膏剂的质地有很大的影响。
增稠剂可以增加软膏的稠度和黏性,提高药物的附着性和滞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然而,增稠剂的过量使用也会影响软膏的透气性和渗透性,降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质量检测是确保软膏剂质量的重要步骤。
外观检查可以评估软膏剂的颜色、气泡和悬浮物等情况;质地评价可以判断软膏剂的黏稠度、滑润性和易涂性等特性;稳定性测试可以检测软膏剂在储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实验六软膏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
2、熟悉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1.概述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性且不融化。
软膏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透过皮肤吸收后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处方主要由药物与基质组成,此外,还可以选用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以及透皮促进剂,以改善软膏的性质。
软膏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三类。
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俗称油膏;水溶性基质的软膏亦称水膏;乳剂基质的软膏亦称乳膏,乳膏分为O/W与W/O两类。
2.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时,可用研合法。
当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则采用熔和法。
乳膏需用乳化法制备,大量制备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均匀细腻。
3.制备要点软膏剂的制备,要围绕其质量要求来进行,关键是选择基质与制备方法。
对于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最细粉或极细粉(通过五号至九号筛,即80目至200目筛),再与基质混匀。
可以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研磨,直至冷凝。
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油应先与油性基质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的水提液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干浸膏可加入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合;含共熔组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
软膏在制备中,研合法、熔和法与乳化法应联合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4、质量评价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是从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的。
实验6软膏剂的制备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软膏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占软膏组成的大部分,所基质对软膏剂的质量、理化特性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质本身具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
常用的基质有三类:即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吸收的影响不同,其中以乳剂基质释药为最快。
不同类型软膏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制备量及设备条件不同而分别采用研合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制备。
若软膏基质比较软,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磨法。
若软膏基质熔点不同,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或药物能在基质中溶解,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多采用熔融法。
乳化法是制备乳膏剂的专用方法。
2.制备软膏的操作注意事项(1)选用油脂性基质时,应纯净,否则应加热熔化后滤过,除去杂质,或加热灭菌后备用。
(2)混合基质的熔点不同时,熔融时应将熔点高的先熔化,然后加入熔点低的熔化。
(3)基质可根据含药量的多少及季节的不同,适量增减蜂蜡、石蜡、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用量,以调节软膏稠度。
(4)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以下,且两相温度应基本相同,以免影响乳膏的细腻性。
(5)乳化法中两相混合时的搅拌速率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6)不溶性药物应先研细过筛、再按等量递增法与基质混合。
药物加入熔化基质后,应搅拌至冷凝,以防药粉下沉,造成药物分散不匀。
(7)挥发性或易升华的药物和遇热易破坏的药物,应将基质温度降低至30℃左右加入。
(8)处方中有共熔组分如樟脑、冰片等共存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冷至40℃以下的基质混匀。
(9)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成稠膏,再与基质混合。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
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
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
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
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
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y2=KX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不同基质的黄芩软膏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
3.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的质量及疗效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基质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以及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基质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及乳化法制备。
眼用软膏剂的基质一般由凡士林、羊毛脂及液状石蜡组成。
基质应纯净、均匀、细腻、对眼无刺激性,并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以上,过滤后备用。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蒸发皿,水浴,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甘油,液状石蜡,三乙醇胺,氢氧化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司盘80,OP乳化剂等。
四、实验内容
(一)油/水型乳剂基质
1.处方
硬脂酸 4.8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4g
液状石蜡 2.4g
白凡士林 0.4g
羊毛脂 2.0g
三乙醇胺 0.16g
蒸馏水加至40.0g
2.制法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和羊毛脂为油相,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至80℃左右混合熔化。
另将三乙醇胺和蒸馏水置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在等温下将水相缓缓倒入油相中,并于水浴上不断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再在室温下搅拌至近冷凝。
3.用途本品为雪花膏的一种基质。
(二)水/油型乳剂基质I
1.处方
单硬脂酸甘油酯 0.85g
蜂蜡 50.2g
石蜡 3.75g
硬脂酸 0.625g
液状石蜡 20.5g
白凡士林 3.35g
双硬脂酸铝 0.5g
氢氧化钙 0.05g
尼泊金乙酯 0.1g
蒸馏水 20.0g
香精适量
2.制法将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石蜡、硬脂酸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双硬脂酸铝,加热至80℃左右。
另将氢氧化钙、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80℃,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即得。
3.用途本品为冷霜的一种基质。
(三)水/油型乳剂基质II
1.处方
HLB值
单硬脂酸甘油酯 4.0g 3.8
石蜡 4.0g 4.0
液状石蜡(重质) 20.0g 4.0
白凡士林 2.0g 5.0
司盘80 0.1g 4.3
OP乳化剂 0.2g 15.0
氯甲酚 0.04g
蒸馏水 10.0g
2.制法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司盘80,至完全熔化后保持温度80℃。
将同温的OP乳化剂和氯甲酚水溶液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凝固即得。
3.用途本品为冷霜的一种基质。
(四)水溶性基质
1.处方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3.0g
尼泊金乙酯 0.04g
蒸馏水加至 20.0g
2.制法
(1) (1)将CMC-Na加水溶胀,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尼泊金乙
酯,搅匀,即得。
(2) (2)将CMC-Na与甘油在乳钵中研匀,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溶解,加
入溶有防腐剂的水溶液研匀,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本品为水凝胶基质。
(五)软膏剂质量评定方法
1.乳剂型软膏基质类型鉴别有染色法和显微镜观察法等。
(1)(1)加苏丹红油溶液,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2)(2)加亚甲蓝水溶液,若连续相呈蓝色则为o/w型乳剂。
2.稳定性试验
将各基质均匀装入密闭容器中,编号后分别置烘箱(39±1℃)、室温(25±3℃)和冰箱(5±2℃)中一个月,检查其稠度、失水、pH、色泽、均匀性以及霉败等现象。
3. 基质配伍试验
将5g基质与主药按常用浓度制成软膏后,置密闭容器中,贮放一定时间,观察基质是否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