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9.66 KB
- 文档页数:1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兴起源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探索。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往往以讲授理论知识和解答问题为主,学生passively接受信息,缺乏互动和实践。
而实验教学则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情景和模拟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经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开始尝试引入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模拟的虚拟实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兴起与西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经济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此外,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一个模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因此,研究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深入探讨,分析其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西方经济学”复合视角教法的反思与实践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自然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专门学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改革与深化,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克服教条,在内容上科学引领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在方法上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于不同的内容;注重经济思维训练,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经济分析能力,从而达到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复合视角教法;经济思维;素质教育在历史长廊里,基于资源稀缺性及效率的原因,经济学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对此如下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一门学问,是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部分[1]。
N.Gregory Mankiw 教授将学习经济学的积极作用归结成3方面:(1)有助于认知生活其间的现实世界;(2)更加明智地投身经济实践活动;(3)更好地解读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并理解其潜力所在[2]。
市场经济背景下,“西方经济学”作为增强人们洞察力、思辨力和保障效率抉择的学问,以其坚韧不拔的现实穿透力及显而易见的实用性,牢固地占领经济学主流阵地,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
“西方经济学”发端于欧洲,系引入学科。
在日常教学中,其理论框架、发展线索、基本原理、模型解析、数理分析等要置换为“中国化”的具体理解与运用,需要复杂的知识传授方法和适当的教学技巧。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它往往把基本概念及原理融入经济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其优势表现在增强对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感和理性认知;互动式教学法可引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思考,经过精心选题、大胆质疑、多方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总结等程序,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意识、协同能力等素养;提问式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探讨、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和预习秉性;因果式教学方法,通过经济事物发展变化之诱因到最终形成之结果的层层剖析,使学生全面把握西方经济学中的抽象概念;推论式教学法,通过因变量挖掘到从变量归纳,易于经济思维的形成,并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及经济问题分析的独到性;探究式教学法,以不预先设定固定答案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往往用课堂作业、课外练习、实验教学模拟等对接师生双方,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能力;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使相关图表、数据、模型及推理过程更直观地展现,达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深度掌握之目的。
西⽅经济学毕业论⽂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地位的确⽴,突显了西⽅经济学在财经类⾼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西⽅经济学毕业论⽂,供⼤家参考。
西⽅经济学毕业论⽂范⽂⼀:西⽅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浅析 ⼀、《西⽅经济学》课堂实验⽬标定位 《西⽅经济学》课堂实验作为⼀种教学⼿段,要处理好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标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服务于理论教学,提⾼《西⽅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实验要服务于理论教学,紧紧把握理论教学为主、课堂实验为辅,课堂实验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定位。
在《西⽅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依据经济学原理设计特定场景,通过对现实经济社会的模拟使学⽣置⾝其中,扮演消费者、⽣产者等⾓⾊,在游戏式的模拟经济活动中,使复杂的模型和理论简单化,使经济学成为⼀门⽣动的、可亲近的学问,促进学⽣积极主动思考、决策,深刻理解相关经济理论。
通过课堂实验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学⽣对《西⽅经济学》相关理论掌握的好,有利于学⽣对《国际贸易学》、《财政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的独⽴思考与创造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 通过课堂实验,可以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师讲⽽忽视学⽣学的教学弊端,实现学⽣的积极主动学习。
通过实验教学,将学⽣置于可控环境中,能锻炼学⽣的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同时通过⼩组讨论或对抗⽅式锻炼学⽣的⼝头表达能⼒、临场应变能⼒和团队协作能⼒等综合素质,有助于解决所谓“⿊板经济学”和⾼分低能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技能型、应⽤型⼈才。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标和要求,努⼒钻研教学⼿段和技巧,研究课堂实验的内容以及具体实施办法,有利于教师教学⽔平的提⾼。
同时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产⽣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采⽤现代研究模式得到的经济研究成果,也可应⽤于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的两相长。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的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枯燥乏味。
加之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经济学的许多名词术语根本不了解,学好西方经济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研究、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进ﻭ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ﻭ西方经济学在教学中的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学生不容易消化。
与一些应用性学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并其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的。
一旦假设条件放宽,理论有可能就不成立。
西方经济学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学生更是难以理解。
第二,西方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不相符。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财经类专业、信息专业和管理专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
但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108学时讲完宏微观两部分内容,最后的结果就会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尴尬局面。
ﻭ第三,学生对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到的数学工具比较陌生。
經济学是借助数学模型解析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
但初学西方经济学时,学生很难把数学模型与文字描述联合起来理解..ﻭ第四,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目前,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是以外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缺乏根据的经济、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教师告诉学生模型的直观意义,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学生还是摸不着头脑,每一章都令人困惑,更不清楚下面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
二、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把握核心,理清主线。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主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主题是资源利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理出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把各部分内容串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特点.ﻭ其次,教会经济学方法.掌握经济学的方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例如,均衡分析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均衡模型研究一个经济及其所有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与资源配置决定问题,这对于理解市场机制的效率与稳定性,进行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理论支撑.ﻭ然后,教学内容注重跟踪学科前沿,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经济学理论总是赶不上的变化,经济学教科书总是赶不上经济理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关注本领域最新和动态,不断把一些较为前沿的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有用的信息.ﻭ最后掌握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