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制法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3制取氧气【基础主干落实】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1)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水+氧气2.发生装置(1)固固加热型: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固液不加热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收集方法(1)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4.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探究实验实验现象: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实验(2)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重复实验(2),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减少,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能 加快 (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其 质量 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 (1)催化剂:化学反应里能 改变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特点三、分解反应定义:由 一种 反应物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四、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沸点 不同。
2.过程【生活应用】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有强氧化性,在生活中可作为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妙法指引】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也不能使原来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2.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3.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但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易错提醒】工业制氧气时,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典题】(2023·葫芦岛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过氧化氢制氧原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的理解。
知识点一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自主学习】1.观察过氧化氢溶液的颜色为__无色__,状态为__液态__;二氧化锰是__黑色__固体。
2.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水+氧气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合作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吗?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教师点拨】过氧化氢加热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但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致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跟进训练】1.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后果是(B)A.不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C.没有水生成D.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2.下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D)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第二单元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2)学习目标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
2.比较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特点。
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2.课本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有什么地方要注意?3.请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5.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1.观察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你认为发生装置取决于哪些因素?收集装置又取决于哪些因素?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是什么?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收集时要注意什么?用这些方法收集时,怎么知道已经收集满?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4.下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锰?3、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吗?4、什么是分解反应,你能区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吗?【课前预习】1.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2.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二、自主探究:【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37~38图2—14。
并思考以下问题:(1)在图2—14,使用了哪些仪器?(2)实验室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3)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归纳小结】1.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可以用同种装置制取氧气,过氧化氢不需加热,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
【思考】在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还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是作为反应物还是什么角色?请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38页的探究,动手进行实验【讨论交流】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教师总结强调:催化剂及催化作用思考:1、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吗?2、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呢?3、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4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5、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练习: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分解反应?请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什么是催化剂?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3.工业上氧气如何制取?实验室氧气如何制取?它们属于什么变化?4.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5.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明白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6.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磷在空气中中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铜在空气中加热(7)镁在空气中燃烧(8)铝在氧气中燃烧7.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糖溶于水变成糖水B.蜡烛燃烧C.加热高锰酸钾D.硫的燃烧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过氧化氢C.高锰酸钾 D .空气【课堂导学】9.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10.下列获得氧气的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将水通电分解11.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1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A.加快化学反应速度B.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C.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D.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改变13.加热过氧化氢但不加入二氧化锰,结果是()A.不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量减少C.产生氧气的速度减慢D.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1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过氧化氢中有氧气B.加入二氧化锰为了产生更多的氧气C.只有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才分解出氧气D.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使过氧化氢更快地放出氧气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铁既能在空气中燃烧,又能在氧气中燃烧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看到导管有气泡冒出水面,就应该赶忙收集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D.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是否装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部,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已满,否则不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能根据所使用药品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合理地选择仪器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3.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剂作用的概念。
【学习重点】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合理地选择仪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学习难点】合理地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与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同时又是氧化反应。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阅读课本P37内容,完成下面各题:1.指出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C集气瓶;D水槽。
2.用酒精灯外(选填“内"或“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选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4.收集氧气通常采用排水法,当集气瓶口处有气泡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还可以用向上(选填“上”或“下”)排空气法,这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5.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制取氧气知识点讲义——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重、难点)1.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①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所发生现象。
加热高锰酸钾,伸入集气瓶的导管口有气泡生成;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受热时,会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反应的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K2MnO4 + MnO2 + O2)【注】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可以释放氧气,但加热时常出现氧气流把粉末吹到导管中的现象,所以用氧气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②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③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在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序号现象分析①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产生的过氧化氢量少,且产生的速率比较缓慢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收集到的氧气量过大③每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带火星的木条都会复燃每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都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不需要重新添加二氧化锰【实验结论】分解过氧化氢可以得到氧气,但产生的速率较慢,且气体量较少,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得到的气体量变大,并且二氧化锰的反应前后并没有质量的增减。
(3)探究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气体。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A.只有用排水法B.只有用向上排空气法
C.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具有下列性质的气体,只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①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②不易溶于水,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④难溶于水,密度大小与空气相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3、某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
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得过紧;③试管外壁潮湿;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撤导气管;⑦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全部B.①②④C.除⑤外D.除⑦外
4、将与下列左行“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有关的右行“原因描述”的序号填入空格中。
A B C D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原因描述
A.制取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1)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
引起试管破裂
B.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从水(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槽
里拿出导管,再移开酒精灯气大
C.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3)防止装置漏气,气体不能顺管
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逸出
D.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防止固体表面的水分在管壁上凝
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分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粉末加入试管,塞上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试根据装置图回答:。
1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氧气的制法
【知识回顾】
1、证明一种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2、化合反应是: ,其特征是: 。
3、氧化反应是: ,其特征是: 。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3、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 、 。
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是 、 、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到的仪器分别是: 。
3、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
4、用 方法收集氧气要验满,如何验满?
5、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该方法是 变化。
[合作探究]
探究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阅读] 课本P37
[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有哪些?
1、方案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 课本P37实验2-5
[讨论](1)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加药品之前,首先要做什么?如何进行?
2
(3)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稍倾斜?
(4)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为什么?
(5)实验室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8)实验结束后,如何操作?为什么?
[小结]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仪器:
药品:高锰酸钾(KMnO4),紫黑色固体(暗紫色固体)
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收集;⑥移开导管;
⑦熄灭酒精灯
棉花的作用:
2、方案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实验] 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代替高锰酸钾进行实验
[讨论]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析] 方案一中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
方案二中试管口不要棉花,因为
[小结]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
仪器:
药品:
3
步骤:(同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
3、方案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
[讨论] 1、指出装置中的仪器名称:
a 、b
c 、d
2、怎样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3、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下,而分液漏斗下端在液面上,为什么?
4、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加液体,为什么?
5、图A中的优点:
图B中的优点:
[小结]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仪器:
药品:
反应原理:
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MnO2固体,连接好仪器,加入H2O2,收集。
[练习] 上述三种方案制取氧气,哪种最好?为什么?
探究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阅读] 课本P40
[讨论]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什么优点?工业上能否用这些方法制取氧气?为什么?
2、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分析]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根据液态物质的 不同,采用 的方法,由
于 ,所以 先蒸发出来。
[小结] 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根据液态物质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
加压 蒸发 氮气(N2):先蒸发出来
空气 液态空气
4
降温 -196℃ 液态氧
2、膜分离技术法:
[练习] 1、在集满液态空气的钢瓶中,打开瓶塞,立即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产生什么现象?为
什么?
2、在集满液态氧气的钢瓶中,打开瓶塞,立即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产生什么现象?为什
么?
【巩固练习】
1、右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写出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
。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
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追求。
2、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 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并据此选择图中 组装一套制取较干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固定
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熄灭酒精灯;⑦移开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①③④⑤⑥⑦ B. ②①③④⑤⑦⑥ C. ①②③④⑤⑦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归纳总结】
[讨论] 学完本课后,你了解了什么?
[归纳]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见探究一 小结)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根据液态空气中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
法。
2、膜分离技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