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小蜻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小蜻蜓》的音乐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小蜻蜓》的曲调、节奏和歌词。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音准和感情演唱歌曲。
培养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歌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和舞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舞蹈动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歌曲《小蜻蜓》传递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演唱和舞蹈表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小蜻蜓》简介: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为学生提供演唱和舞蹈的参考。
2.2 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分组进行歌曲学唱,让学生练习发音和音准。
纠正学生唱奏中的错误,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
3.2 歌曲学唱:分组进行歌曲学唱,让学生练习发音和音准。
纠正学生唱奏中的错误,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3.3 舞蹈编排: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舞蹈动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和感情表达。
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4.2 学生舞蹈评价:对学生的舞蹈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动作准确性、流畅性和表现力。
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环境保护教育:通过歌曲《小蜻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5.2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集体舞蹈表演、合唱比赛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音乐《小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蜻蜓》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小蜻蜓的形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蜻蜓》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节奏。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小蜻蜓》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节奏。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电子琴乐器。
3. 歌曲乐谱。
4. 学生乐器(如小鼓、铃鼓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小蜻蜓》歌曲,引导学生听歌并提问,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
3. 歌曲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或全班合唱《小蜻蜓》,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音乐表现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力。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在演唱《小蜻蜓》时的音准、节奏和发音。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唱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观看学生的合唱表演,增进家校联系。
2. 组织音乐会:让学生在其他音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3.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环境保护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
唱歌小蜻蜓-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蜻蜓的歌曲内容和歌词;2.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歌唱技巧;3.能够在正确的音调上唱出小蜻蜓这首歌曲;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歌曲:小蜻蜓;2.歌曲内容:小蜻蜓飞到瓢虫家,将家中的蚂蚁和蜘蛛赶走,瓢虫感激不已,邀请小蜻蜓与它一起去散步;3.歌词:小蜻蜓,小蜻蜓,轻叮咚,轻叮咚,飞呀飞,飞呀飞,落在我家门前。
小蜻蜓,小蜻蜓,细针小,细针小,飞呀飞,飞呀飞,追着瓢虫嬉戏跳。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挥手、摆动肩膀、弯腰等,为唱歌做好准备。
2. 歌曲唱法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小蜻蜓》,并教授歌曲的唱法。
首先,教师教导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并带领学生跟随教师做音阶练习。
接着,教师将歌曲逐字逐句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和掌握歌曲的歌唱节奏。
3. 歌曲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对《小蜻蜓》进行反复练习,督促学生遵循正确的唱法、调子和节奏。
4. 歌曲演唱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将《小蜻蜓》演唱出来,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教师通过该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歌曲唱法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下一次教学作出调整。
四、教学反思在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小蜻蜓》这首歌曲。
例如,通过热身活动来帮助学生准备唱歌,通过歌曲唱法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歌曲节奏,通过反复练习和演唱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教学内容和过程,并尝试寻找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小蜻蜓》的音乐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蜻蜓》的歌曲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学会唱《小蜻蜓》这首歌曲。
学生能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体验音乐的美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创作等方式,培养音乐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小蜻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2 歌曲学唱:教学生学会唱《小蜻蜓》这首歌曲,包括旋律、节奏和歌词。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节奏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蜻蜓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2 歌曲学唱:引导学生听唱《小蜻蜓》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音乐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利用乐器或声音,创作与《小蜻蜓》相关的音乐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协调性。
4.2 音乐创作与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评价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力和舞台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小蜻蜓》歌曲的乐谱、歌词和相关图片。
提供各种乐器和声音材料,供学生创作和表演使用。
5.2 教学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方便教学的进行。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蜻蜓知识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6.2 歌曲学唱:教师范唱《小蜻蜓》,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小蜻蜓》教案15篇《小蜻蜓》教案15篇《小蜻蜓》教案1活动目的能初步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在进展表演时,能和同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能用不同方式感受并表现音乐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在理解歌曲内容的根底上,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图片准备课件制作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
今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播放《去郊游》〕走了这么久,小朋友一定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春天来了,来到郊外〔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冬天相比有什么变化呢?小朋友:阳光变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的树叶,小鸟多了,花也开了。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叶,天空中还飞来了小蜻蜓,大家看到了吗?2.初步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性质老师听过一首关于小蜻蜓的歌曲,你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安静地听一听。
〔播放歌曲〕这首歌曲怎么样?〔好听、优美、浪漫、温顺〕那这首歌是快还是慢呢?〔慢〕小结:这首歌是一首舒缓优美的儿童歌曲。
3.播放《小蜻蜓》Flash,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优美的歌曲的名字就叫《小蜻蜓》。
那小蜻蜓在做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再来听一听,看看小蜻蜓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2〕理解歌曲内容歌曲中唱到小蜻蜓,是益虫。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益虫呢?益虫就是保护人们的粮食不被害虫吃掉,专门跟害虫做对的,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
那蚊子是益虫还是害虫呢?蚊子身上带有很多的细菌,飞到过很多不干净的地方,然后飞到粮食蔬菜和我们小朋友的身上,害得我们生病了,所以蚊子是害虫。
小蜻蜓就是专门捕蚊的小英雄。
〔3〕老师完好演唱,小朋友们再次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引导幼儿用温顺,优美的声音演唱这是一首优美妙听的歌曲,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哼唱一下。
小蜻蜓是益虫,是小英雄,人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都在表扬他,夸奖他,所以我们大家要用快乐的心情来歌唱。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
6《小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会歌曲后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
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
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自制打击乐器若干。
课前让家长互动帮助学生百度搜索各种昆虫有哪些?了解哪些是益虫以及它们生活的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星光恰恰恰》音乐,学生做律动有秩序的走进教室坐好。
二、创设情景,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谜底:蜻蜓
2、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
培
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新授: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
2、教师和学生一起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要求节奏一致。
3、教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小蜻蜓》,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学生可轻轻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做飞舞的动作来感知乐句。
当教唱:“不吃粮食不吃菜”难点处,可采取在重拍处拍手,弱拍握拳上下轻轻地击腿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三拍子地强弱规律,巧妙地解决教学难点。
5、和学生一起唱唱名,要求唱准时值;再通过巩固练习,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在唱会《小蜻蜓》歌曲后,鼓励学生自编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模仿小蜻蜓飞翔。
四、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谈论创编歌词,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其它的益虫名称。
在大自然中除了小蜻蜓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
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吗?希望大家把它们编成一首歌唱出来吧?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知道小蜻蜓,小蝴蝶。
小瓢虫都是益虫,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它,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自由的翩翩起舞、快乐的生活!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家说能做到吗?结束下课。
六、作业布置
回家唱《小蜻蜓》这首歌给家里的人听。
板书设计
小蜻蜓
教学后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
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