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下部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59.48 KB
- 文档页数:3
项痹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手法整复治疗的护理手法整复治疗是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主要措施,手法整复前,让病人略作休息,做好思想工作,便病人与医者之前相互配合,操作前,医护人员要剪短指甲,一般以饭后1-2小时治疗为妥,约周2次,不宜次数过多过频,以防因整复次数过多而形成习惯性“错位”或造成医源性损伤。
二、机械性牵引治疗护理1.牵引前做好各项器械准备工作,向病人讲明牵引治疗的机理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牵引中的护理,老年或体瘦者下颌部及肩部要适当衬垫棉垫,以减轻局部疼痛和不适,牵引过程中病人若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多汗或吸吸困难,应立即减轻重要,如症状不缓者,应暂停牵引,扶病人卧床休息。
3.牵引后的护理,解除颈牵套,松开肩部垫物,嘱病人静卧5分钟,然后以双膝跪起,慢慢向后退下牵引床,以防晕倒,可在颈部肌肉起止点进行点按、揉手法按摩,时牵引后出现颈部不适轻重的患者,可配合雾化、膳疗,TOP治疗。
三、坐姿和睡眠姿势的要求应指导病人采取自然端坐姿势,胸部保持正直,头颈部略微前倾,采取仰卧或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头颈部及胸腰部应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及四肢自然伸直式微屈,全身肌肉放松。
四、枕头的选择和使用要求在治疗期间,应使用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枕头,其高度以10-14cm为佳,长度为40-60cm,宽为20cm,枕头的外形可选用长圆柱状与哑铃状两种,颈椎病人每天至少保持3-5小时的仰卧姿势,世忌高枕或无枕睡眠。
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颈部围领颈部应使用围领,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可以保护颈椎,减少神颈根的摩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对急性期病人尤为重要,一般在白天使用可持续,2-3个月,防长期使用引起颈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六、正确指导功能锻炼让病人取站立式坐位,两眼平视,双手叉腰,在深呼吸状态下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摇摆、并配合上肢前伸、外展、后伸、上举等肩部功能锻炼,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方法在临床治疗上一般使用手法整复和机械牵引的康复治疗措施来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并且两种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临床推广,现将两种康复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手法整复治疗的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应让病人保证充足的休息,医护人员还要剪短患者双手的指甲。
如果在冬季进行手术,还要对患者的双手进行保暖,避免温度过低刺激病人皮肤、肌肉紧张,对手术造成影响。
此外,在患者饭后1~2个小时进行手法治疗最为合适,手法治疗的频率一般为每周2次,不应过多,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
2.机械牵引治疗的护理2.1牵引前的准备在机械牵引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各项牵引器械,并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避免患者的不配合对手术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应提前向患者说明牵引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率。
在患者进行机械牵引治疗之前,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检查,如果患者出现了心肌缺血或者心率不齐等不良症状,应在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再选择日期进行机械牵引治疗,避免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
2.2牵引中的护理2.2.1体位、方向机械牵引治疗一般取坐位,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枕颌带固定头部,使牵引力量来自预部前上方,具体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细微调节。
2.2.2重量在机械牵引治疗的初期选择的重量应该比较轻,一般从3kg开始进行牵引治疗,如果一个月后,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增加重量,但最大重量不可超过15kg且每次加重后的治疗时间时间要持续在一周左右,这样如果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2.2.3时间根据临床治疗护理数据表明,在进行机械牵引治疗15min后,颈椎椎体之间分开,出现距离,但在15分钟后,颈椎椎体间的距离不会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患者的头部皮肤的神经感受到压迫,出现麻木感。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项痹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颈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病症。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发因素及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客观进行疼痛评分。
(3)评估患者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寒痹阻证。
证候:颈、肩、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
舌质淡红,昔薄白,脉弦紧。
此型多见于颈椎病之急性发作期。
②气滞血瘀证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证。
证候: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头重头晕,四肢倦怠,乏力,暧恶痰涎,纳差。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证。
证候: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脸热咽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步履蹒跚甚至瘫痪,二便失控。
舌红绛,苔少,脉弦细。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息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室温湿度适宜,安静,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被褥厚薄适宜,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颈部悬空。
(4)急性发作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出现压疮。
(5)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6)指导惠者正确使用颈围及进行功能锻炼。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痹痛、眩晕的部位、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②观察患者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饮食状况。
④应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做好记录。
(8)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热服,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什么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脊柱韧带增厚所导致的神经根受压症状。
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颈部疼痛和肩背痛,伴随着疼痛的还有神经根的受损所导致的刺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不适感。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症状当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急性发作期的时候,病情会加重,症状也会变得更加明显和剧烈。
此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极度疼痛•肩背部的疼痛传递到腕部•触摸颈部或肩部的压痛•活动受限•头痛•眩晕•乏力•神经根的受损表现为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床位护理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颈部疼痛会很严重,需要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避免颈部再度受伤,护理措施如下:1.保持平卧位:患者应平躺在硬床垫上,以减轻颈部的压力,避免颈椎再次受到压迫。
2.翻身时协助:患者不能过多活动颈部,需要协助翻身。
3.颈椎固定:配合医生治疗方案进行固定,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加速康复。
护理饮食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需要控制进食量,坚持清淡饮食、多饮水,避免食用易引起身体不适的食物。
同时,不要过度饮酒、咖啡,以免刺激神经,加重病情。
保持充足睡眠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头部长时间单侧支撑或者屈曲,以保证睡眠的舒适和质量,促进身体的康复。
运动康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过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康复,增强颈部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减少在日常生活中的颈部活动时的损伤风险。
改变生活方式为了尽量避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及时进行放松运动,保持平衡的心态。
注意事项1.患者应避免使用低枕,确保头部和颈部的水平;建议使用专业的颈椎枕,以减轻颈部压力。
2.患者应避免用力抬举重物、转颈等可能导致颈椎过度扭曲、滑脱等的动作和活动,以减轻颈部的压力和损伤风险。
3.一旦遭受到颈椎劳损、颈椎疼痛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以避免症状的严重化和病情的加重。
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要分析对象。
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模式和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数值低于4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经过半小时和一周的治疗之后,探析组患者的例数多于比较组,而且探析组患者的治疗次数较少。
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显著,并且患者的治疗次数明显较少,其临床实用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根阻滞;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71-02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由颈神经根受压、牵拉或炎性刺激引发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或功能障碍,其中炎性刺激在根性疼痛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在这种情况下,抗击炎症和注射相关的止痛剂逐渐演变成为临床实践治疗工作中,治疗神经根阻滞的重要方法,但是其注射的位置和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重要原因。
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本文将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来研究神经根阻滞对其疗效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7月20日—2015年07月20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当做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观察和探究对象。
这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为35例,女性患者的例数是25例。
这些患者的年龄基本分布在36岁~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0.3±3.7)岁。
患者的体重数值在53公斤~75公斤,平均的体重数值是67.5公斤。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疼痛神经根分布区域和MRI显示病变所累及椎间隙节段情况,决定其治疗节段。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常规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贴敷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