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7课 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21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英国在19世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掌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3.了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实行过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组内小组合作;
3.问答互动。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通过谈论政治体制中权利的分配,引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 导入
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3. 讲授
1.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4. 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君主立宪制的定义是什么?
2.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总结
请各位同学谈一谈对于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安排。
在讲授环节,教师让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在训练环节,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前因后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性质、意义,《国际歌》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3、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
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二)能力目标:感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一、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难点:①英国宪章运动重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②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工业革命的后果2、新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面对这种情况,工人们不断进行反抗,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反抗形势刚开始是破坏机器,捣毁工厂,甚至是罢工,罢工斗争进一步提高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工人们认识到,要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必须从改变政治上无权的地位着手,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其中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是当时欧洲最突出的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的宪章运动(因政治纲领《人民宪章》等得名)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1836-1848),宪章运动中,工人们以请愿集会方式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这种要求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掌握两次内战,共和国与护国政治,封建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1”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权利法案》的学习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进步性,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逐渐树立民主与法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通过对权利法案的了解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生活在17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教师提问:从提供的导入新课材料中引导学生概括关于英国的几个关键词。
提示:手工工场主(资产阶级)君权神授商品专卖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问题,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对英国资本主义成长非常有利,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从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情况可以说明,“圈地运动”中形成的一些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相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3)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特点。
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出示英国女王接见英国首相照片)上面照片中,一个是英国现任的女王,一个是英国现任的首相。
哪位同学知道在英国,她们二人谁掌握着行政权力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和一种什么制度有关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己看书,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4.《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意义。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探究新知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学生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原则。
13世纪末确立的议会制度,使议会掌握来征税权。
但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却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并擅自强征新税。
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老师点拨: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1.学生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开始标志)内战爆发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共和时代(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660年复辟君主专制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2.学生回答《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目的、内容、意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2、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积极参与、努力进取,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把知识点在书上标注清楚。
2、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以备学习讨论中与小组共同完成。
小锦囊:理清知识脉络,弄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掌握本部分历史的关键。
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中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巴黎公社,即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Ⅰ、教材助读: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背景: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了革命。
随着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越来越差。
目的:19实际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条件、提高积极进行斗争。
常识了解: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
2、英国宪章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政治纲领:运动的特点:是一场、的运动。
宪章运动中工人最想获得什么权利?。
宪章运动的性质:。
宪章运动的意义:也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①经济条件;②理论基础;③阶级基础;④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组成部分:标志: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确立等关键史实,旨在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史实和概念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史实和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优秀教案2.教师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两次内战,共和国与护国政治,封建王朝和“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1.学生自主研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教师讲解: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规定了议会对国王的限制和民众的基本权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导学四: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1.学生自主研究:指导学生思考,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吗?2.教师引导:通过对革命过程的研究和权利法案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练1.小组讨论: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2.个人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国王,你会如何应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挑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权利法案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这是我们树立民主与法治意识的重要基础。
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君主立宪政体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其中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规定的限制。
这种政体的特点是法律高于王权,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而议会掌握实权。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君制。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也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议会的胜利导致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这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这种政治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