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479.50 K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医院管理理论概论一、名词解释1.PDCA循环4.PHC2.系统5.医学模式3.反馈原理6.医院现代化二、填空题1.医院的基本条件包含硬件设施、---------------------。
2.我国目前按照医院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即-----------------------------------------------------------。
3.现代医学模式为-------------------------------------------------。
4.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提高效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的卫生发展的目标和模式,即---------------------------------------------。
5.医院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决策、协调、------------------。
6.我国的医院可以分为------------个级别。
7.管理科学基本原理之“老三论”:--------------、--------------、--------------。
8.管理科学基本原理之“新三论”:--------------、--------------、--------------。
9.对于非营利性医院,政府予以财政补贴并免交税款,这体现了医院是具有--------------的社会公益单位。
10.由于我国三级医疗网的建设不完善,造成整个系统运转不合理,病人盲目涌向大医院,造成--------------。
11.随着现代化医院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医院逐渐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转化。
12.医院分等,可以鼓励同级医院适当竞争。
我国在三级医院中增设了-------------。
三、选择题1.医院的规章制度与工作制度属于:( ) A.硬件设施B.软件设施C. 两者都是D.两者均不是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医院性质的:( ) A.生产性B.福利性C.经营性D.分散性3.现代医学模式为:( )A. 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B.生物一社会医学模式C. 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D.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4.医院的工作是以什么为中心:( ) A.教育B.医疗C.科研D.社区卫生服务5.以下不属于管理学中“老三论”内容的是:( ) A.系统论B.结构论C.控制论D.信息论6.以下不属于“新三论”内容的是:( ) A.系统论B.突变论C.耗散结构论D.协同论7.我国实行医院分级与分等管理,将医院共分为几级:( ) A. 一B.二C.三D.四8.我国实行医院分级与分等管理,将医院共分为几等:( ) A.九B.十C.十一D.十二9.下列特性中不属于系统特征的是:( ) A。
第一章医院管理概论【目的要求】掌握:医院的定义、发展阶段、类型熟悉:医院的宏观管理;医疗管理有关法律制度;了解: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医院概述医院:以诊疗疾病、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具体说,医院是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对公众或是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疗、防病的场所,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相应的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通过依法获得有职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达到对住院或门诊患者实施科学的和正确的诊疗、护理的目的的机构。
(掌握)根据这个定义,医院的构成条件如下:1、医院应有正式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
病房+门诊2、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至少应设立药剂、检验、放射、手术及消毒供应等以及诊疗部门。
设备+医技诊疗部门3、应有相应的、系统的人员编配,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各类人员分工协作,以构成医院整体医疗功能。
人员编制4、医院应具备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及卫生学管理设施,同时,也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章制度。
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
基本设施+制度(一)医院的历史发展:(掌握)1、古代医院(公元前7世纪至18世纪末叶)宫廷医疗机构(如太医署)寺院医疗组织(如寺庙、教会医院)军事医疗组织(如兵站医院)社会慈善、救济机构(福田坊、安济坊局)2、近代医院(1)初期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与基督教关系密切,城市医院迅速增加(2)近代医院正规化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变化分科化、正规化/制度化、普及化3、现代医院(20世纪70年代以来)⑴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⑵专业分工精细和多学科协作⑶医疗设备先进和医院建筑的现代化⑷医院从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⑸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⑹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二)医院类型:(掌握)一级医院---基层医院1、按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层次二级医院---一般市及县医院以及省、直辖市的区级医院三级医院---中央、省、市直属的城市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注:三级医院又分为:特等、甲等、乙等二级、一级:甲、乙、丙三等三级:特等、甲、乙、丙等综合医院2、按收治范围分专科医院营利医院3、按运行目标分(主要区别在于所获利润的分配和使用)非营利医院4、按功能和任务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疗养院、军队医院、企业医院、机关医院院、校医院等。
医疗机构管理概述医疗机构作为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疗机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医疗服务的提供到机构的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首先,医疗机构的组织架构是管理的基础。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会设有管理层,包括院长、副院长等,他们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在临床部门,会按照不同的科室进行划分,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每个科室都有主任和医护团队。
此外,还有辅助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行政部门则包括财务、人事、后勤等,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核心。
医疗服务质量不仅包括医疗技术水平,还包括医疗服务的态度、流程的合理性等。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
定期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医疗操作规范考核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反馈,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在医疗机构中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主体,招聘、培训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是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招聘环节,要严格筛选,确保招聘到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人员。
培训方面,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成本,包括药品采购成本、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人力成本等。
另一方面,要规范收费管理,确保收费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乱收费现象。
同时,要做好财务预算和决算,合理安排资金,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医疗设备和物资管理同样不可忽视。
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