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及其他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某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A.10岁雅典男童 B.30岁雅典男性公民C.雅典贵妇D.来自波斯的商人2.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该法()A.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3. 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阶级矛盾激化B.统治阶级内部斗争C.元老贵族利益受到威胁D.军队将领争权夺利4.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西方文明之源”、“公民大会”、“《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希腊D.古罗马5.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6.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世界著名油画一《蒙娜丽莎》。
画中人的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
它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妇女解放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人文主义7. “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D.全球化趋势的发展8. 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键入文字]
2016-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二铜表法知识点讲解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知识点讲解,请考生认真学习。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的渊源。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罗马法的影响: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
①陪审制度
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
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思考: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016-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十二铜表法知识点讲解的所有内容就为考生分享到这里,历史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最初无成文法,贵族依其所具有的解释习惯法的权力加害平民,为此平民要求建立成文法,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
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
元首政治“元首政治”是普林西斯的意译,“元首”称普林尼,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
罗玛共和国自从布匿战争以来100多年间,一直干戈扰攘,生灵涂炭,人民渴望和平。
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一役大败安东尼,是罗马结束了内战时期,进入帝国时代。
吴大维鉴于凯撒由于忽视传统势力而被刺身亡的教训,没有公开采取君主的统治形式,而采取“元首”的名义进行统治。
他将共和时代的统治机构完全保留下来,利用旧的统治形式,行君主统治之实。
这种用共和制的外衣掩盖的君主制,被称为“元首政治”。
吴大维建立这样一种统治形式,是经过周密考虑的。
公元前27年11月,他在元老院发表了长篇演说,宣称放弃一切权利,把共和国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
屋大维这一表现尊重元老院,维护共和制的举动,在罗马引起巨大反响。
传统势力的代表者——元老院为了回报屋大维,正式赐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
在此前后,屋大维获得了终身保民官,大元帅,元首,大祭司长,“祖国之父”等各种头衔。
这表明,屋大维是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和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其地位至高无上。
圣像破坏运动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
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
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
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
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
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罗马法思想及现代启示《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更是被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称为“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作为西方古代最重要的法典,其对罗马法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研究这部成文法对于研究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和思想体系以及探讨我国当代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十二铜表法》概述《十二铜表法》的原文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族对罗马的入侵时的毁坏而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古代著作中略见其梗概。
《十二铜表法》包括第一表,传唤;第二表,审判;第三表,求偿;第四表,家父权;第五表,继承及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第八表,私犯;第九表,公法;第十表,宗教法;第十一表为前五表之补充;第十二表为后五表之补充。
由篇目可见,《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先于实体法的特点。
二、《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罗马法思想限于时代和立法技术的局限,《十二铜表法》不可能把所有的法律问题规定尽善尽美,即使在当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保证其立法是完美的。
但是作为开端,《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罗马法精神虽然朴素但却是极其宝贵的,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1、在《十二铜表法》中,自然法理念已经有初步体现。
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
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精神包括公平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权精神三个方面。
例如,第八表私犯第二条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原文为memberum rupsit)。
”体现了朴素的公平理念。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第九条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第12讲罗马人的法律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核心维护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结合古罗马的历史演进,梳理罗马法不断完善的过程,总体上构建罗马法发展的时空观念(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了解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培养史料实证以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3)把罗马法置于整个古代世界以及整个历史发展的视野之中,认识罗马法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明确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理解三个原因罗马的扩张、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调整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2.第一部成文法(1)背景: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引起平民不满。
(2)颁布:公元前44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3)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等方面,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4)影响①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二、从治“公民”到治“万民”1.公民法(1)概念: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的统称。
(2)特点①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③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2.万民法(1)背景:随着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法已不太适应新的形势。
(2)形成:罗马政府在设置外事裁判官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诉讼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3)特点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③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4)影响: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三、自然法1.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铜表法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基本上是罗马⼈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的法治精神和奴⾪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铜表法内容⼗⼆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篇。
⼗⼆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第⼀表传唤⼀、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
⼆、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
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具,但除⾃愿外,不必⽤有篷盖的车辆。
四、如诉讼当事⼈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应为具有同等财⼒的⼈;如为贫民,则任何⼈都可充任。
五、如当事⼈双⽅能⾃⾏和解的,则讼争即认为解决。
六、如当事⼈不能和解,则双⽅应于午前到⼴场或会议厅进⾏诉讼,由长官(magistratus)审理。
七、诉讼当事⼈⼀⽅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胜诉。
⼋、⽇落为诉讼程序休⽌的时限。
九、保证⼈应担保诉讼当事⼈于受审时按时出庭。
第⼆表审理⼀、诉讼标的在⼀千阿斯(As,罗马铜币名,约⾦衡制⼀磅)以上的,交誓⾦500阿斯。
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50阿斯,关于⾃由⾝份之诉,不论此⼈家产的多少,⼀律交50阿斯。
⼆、审理之⽇,如遇承审员( Jndex)、仲裁员或诉讼当事⼈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hoste)……,则应延期审讯。
三、⼈证⽆法到场的,召唤者应每三⽇在证⼈的门前⾼声呼唤。
四、即使是盗窃案件,亦可进⾏和解。
第三表执⾏⼀、对于⾃⼰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的法定宽限期。
⼆、期满,债务⼈不还债的,债权⼈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
三、此时如债务⼈仍不清偿,⼜⽆⼈为其担保,则债权⼈得将其押⾄家中拘留,系以⽪带或脚镣拴住,但(镣铐)重量最多为⼗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考试说明】学测说明: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高考说明: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体系】一、罗马法的定义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二、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习惯法(时间:公元前6世纪)⑴背景:公元前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⑵特点: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
⑶影响: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⑴原因:的斗争.⑵概况:公元前,在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
这部法律内容,条文.⑶影响:①从此,审判量刑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②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三、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罗马的公民法:⑴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⑵影响: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2.罗马法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⑴背景(必要性):①对外扩张导致民族矛盾显现。
②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⑵万民法的产生⑶影响:世纪,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罗马法体系的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
四、罗马法的类型、核心1.类型⑴按形式划分:可分为习惯法、成文法⑵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公民法、万民法2.核心: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着自然法思想等。
五、维系统治影响后世1.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⑴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⑵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十一)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及其他
在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人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这是罗马法律制度史上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自此之后,罗马的法律开始写在了“白纸黑字”上,哦,准确地说是刻在了十二块铜板上。
因为那个时期罗马尚没有纸张,所以不会有真正的白纸黑字。
但是白纸黑字的意义却是具备的,那就是法律就在哪里摆着,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可以看到,这样就改变了过去贵族对法律解释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成文法的作用很多,其中这个作用很重要。
众目睽睽之下,规矩大家都得遵守,不因为哪个人而改变,这就是法律的尊严。
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罗马的法律和古代其他国家的法律并没有多少区别,多是习惯法。
解释权掌握在贵族手中,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条文,解释也就很随意,这样的习惯法律只是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难怪会引发平民阶层的不满和斗争。
最后斗争的结果是双方的妥协,所有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条文刻在铜板上,有什么纠纷就依照条文规定审判,这样的法律体现了现代法律的一种平等精神,也体现了法律的本质。
实际上,法律是什么?这个概念可以有多种的解释,简单地说,法律就是在社会里人们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既包括遵守这个规则的奖励,也包括破坏这些规则应该得到的惩罚,还包括法律实施的程序。
只是如何确定,谁来确定,具体的条文维护谁的利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这就是法律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阶级性会越来越淡薄,法律的公平正义越来越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是社会的进步。
而罗马从有成文法开始,平等公正这些普适性特点就开始表现出来,只是适用范围很小。
就罗马的铜表法来说,只是涉及保护罗马城的公民,单就这一点来说,十二铜表法无疑属于罗马公民法。
但是教材在表述完十二铜表法之后,突兀一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这样的论述很容易使人凭空产生疑窦,罗马公民法与十二铜表法的关系是什么?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吗?本来一个十分清楚的问题因为教材的表述反而模糊了,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施教的老师都容易犯这样“你不说我还可能明白,你越说我却更糊涂了”的错误。
纠正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尽量简单,给学生一个清楚的知识结构。
在我们肯定十二铜表法就是公民法之后,这个知识结构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说,《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这一课的核心词是民主的话,那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也应该是两个字:法律或者法制。
正如抓住“民主”就可以解决希腊古代政治的所有问题一样,抓住“法律”“法制”也就抓住了解决本课的钥匙。
正如可以在介绍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关键三个人物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基础上讨论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评价一样,《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也可以在介绍罗马法的演变基础上讨论罗马法的特点、作用与影响。
这里的关键在于介绍罗马法演变的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将历程弄清楚。
在罗马,法律的演变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概括: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这个题目实际上涵概了罗马的法律演变整个历程而不是一个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的法律都应是习惯法,后来形成了成文法。
单从字面理解,早期习惯法之后罗马的所有法令都属于成文法,既包括十二铜表法等公民法,也包括3世纪之后的万民法和6世纪的《民法大全》;这样的概括很显然侧重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所有国家法律发展的一般表现形式,并不能完成揭示出罗马法的演变特点,但这样的概括也可以避免教材叙述所造成的混乱,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
至于更准确地揭示罗马法律演变的原因与特点,需要将罗马的成文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就需要第二种概括。
二、从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诞生开始,罗马法律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查士丁尼组织的《民法大全》三个重要环节。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主要由于从共和国到帝国演变统治者所面临的新形势变化,这样的形势转变迫使统治者不得不在法律上进行调整以适应这样的变化。
而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主要意义是罗马法系的
最后形成的标志,这样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成文法系的发展脉络就十分清楚了。
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学习中弄清楚教材的知识结构,掌握罗马法的发展演变的基本历程,又可以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与评价罗马法的特点、作用与影响,从而使历史思维能力自觉得到提升,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实在史实基础之上自然生发而不是空泛地漫无边际地“坐而论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一线的历史教师,始终要面对学生和教材,始终愿意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教材来理解历史。
但如果教材自身的问题使教师自身理解都困难的话,那么教师就应该寻求更佳地帮助学生寻找理解历史的新途径,这样对教材的再创造是难免也是必须的。
当然这样的改造必须是科学的,实用的,且最好能为教材的再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笔者对《罗马法起源和发展》提出点拙见。
当否,望专家同道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