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 格式:ppt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90
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原核生物是一类简单的微生物,其基因组通常比真核生物要小很多。
然而,尽管其基因组规模远远小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也拥有多种复杂而精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来满足其生存需要。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是指在细胞内对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调节以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这些机制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转录因子和mRNA降解。
传感器细菌细胞的传感器是一类直接感知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外部刺激,并转化成细胞内部的信号,从而控制细胞中各种基因的表达。
例如,细菌常见的一种细胞外信号分子是叫做靶向短肽的核苷酸(Quorum sensing),这种信号分子可以诱导细菌在其群落中一起合作,发生种种复杂的行为,并在人类的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主要控制DNA的转录。
这些蛋白质最早是作为一类拟合法因子,即可以结合在DNA上而不影响其双链结构的物质而被发现的。
现在,我们知道转录因子可以主导转录过程,根据它们的不同类型,可以启动(激活基因)、抑制(抑制基因)基因转录和发生微调等。
细菌细胞往往通过转录因子对基因转录进行快速、有选择性的调节,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刺激。
例如,环境中特定的营养成分缺乏时,细菌会使用转录因子来控制PMF或pH梯度、调节某些基因或启动新的代谢通路。
mRNA降解mRNA降解是另外一个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
在原核生物中,mRNA降解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蛋白质网络对它进行分解的。
这种分解方式保证了细菌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以更好地执行工作任务。
例如,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一些细菌会分泌出一种通过mRNA降解来进行快速调节的蛋白质。
综上所述,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是十分复杂而又精密的,它们与细菌细胞的应答和适应机制密不可分。
这些机制的绝大多数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认识,并且得到了高度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分析。
尽管如此,道路依然漫长,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古老而神秘的生命之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14章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重点:操纵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
难点: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
第一节基因调控的基本定律一、基因调控水平二、基因和调控元件三、DNA结合蛋白一、基因调控水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DNA到蛋白质的任意节点上,如基因结构、转录、mRNA 加工、RNA的稳定性、翻译和翻译后修饰。
二、基因和调控元件基因:是指能转录成RNA的DNA序列。
结构基因:编码代谢、生物合成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
调节基因:产物是RNA或蛋白质,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其产物通常是DNA结合蛋白。
调控元件: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三、DNA结合蛋白调控蛋白通常含有与DNA结合的结构域,一般由60-90个氨基酸组成。
在一个结构域中,只有少数氨基酸与DNA接触。
这些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常与碱基形成氢键,或者与磷酸核糖骨架结合。
根据DNA结合结构域内的模体,可以将DNA结合分成几种类型(图16.2)。
第二节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一、操纵子结构二、正负调控三、乳糖操纵子四、lac突变五、正控制一、操纵子结构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差异在于功能相关的基因的组成。
细菌的功能相关的基因常常排列在一起,并且由同一启动子控制。
一群一起转录的细菌的结构基因(包括其启动子和控制转录的额外序列)称为操纵子。
二、正负调控转录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有两种类型:负调控:gene ON 阻遏蛋白 OFF正调控:gene OFF 激活蛋白 ON诱导:活性阻遏蛋白 失活诱导因子+非活性激活蛋白 活性阻遏:失活阻遏蛋白 活性共阻遏蛋白+活性激活蛋白 失活三、乳糖操纵子乳糖操纵子是诱导型操纵子,当诱导物不存在时,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序列上并阻止转录;当诱导物存在时,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后失去活性,转录才得以进行。
四、lac突变为了鉴定乳糖操纵子各个成分的功能,Jacob和Monod做了细菌的接合实验,其中供体菌的F’因子上也带有乳糖操纵子。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机理及其调控原核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基因组包括细胞质内的DNA和可能存在于外部的质粒DNA。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基因表达来实现细胞内各种生物活动的调节、协调和控制。
这里将重点介绍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机理及其调控。
基因表达的三个步骤基因表达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转录、翻译和调节。
转录是指将DNA序列转换成RNA序列的过程;翻译是指RNA序列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的过程,进而合成蛋白质;调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基因表达的调整和控制。
转录的机理和调控转录是从DNA合成RNA的过程。
在细胞内,RNA聚合酶是起主导作用的酶,可以将位于DNA模板链上的核苷酸与其形成互补配对的核苷酸连接起来,从而合成RNA,这个过程是由DNA模板指导的。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相对简单。
细菌细胞中,只有一个RNA聚合酶可以完成所有RNA的合成,并且细菌细胞中的大多数基因都是成串排列的,构成的连续片段被称为“操纵子”。
细菌的一个操纵子通常包含3个区域,启动子、结构基因和终止子。
其中,启动子包含一段特别的DNA序列,被RNA聚合酶认识为转录起点,使得RNA聚合酶可以将核苷酸序列转录为RNA。
结构基因由串联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决定了合成的RNA分子序列构建。
终止子是一些DNA序列,确定RNA聚合酶在终止转录时的位置。
转录过程中的调控非常重要。
原核生物常常通过启动子区域的开放或关闭调控基因的转录。
这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作用来实现。
例如,细菌的“cap结构”和“UTR”可以帮助细胞发现起始位置。
激活蛋白可以缠绕到基因区域,启动转录酶的工作进程。
还有其他的转录因子,他们的作用是为转录酶提供指导信号。
翻译的机理和调控翻译是在RNA模板的指导下,由核糖体将合成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翻译是通过紧密联系的核糖体和RNA复合物实现的。
核糖体由大大小小两个亚基组成,并特异地识别不同氨基酸。
它通过扫描RNA序列来寻找指定的起始区域(起始密码子),并始终按照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连接合成蛋白质。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原核生物是指不含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官的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这些生物虽然简单,但仍具有复杂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响应环境变化和完成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探讨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基本概念基因是指DNA分子上编码一个蛋白质的序列,是生物体内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表达指的是将基因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其中,转录是指将DNA序列转化为mRNA(信使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将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翻译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基因表达的过程涉及到基因启动子、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等多个分子的相互作用,需要经过复杂的调控机制来保证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
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官,但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同样有其特殊性。
以下将从基因的结构、转录、RNA的修饰和翻译等方面探讨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结构原核生物中,基因通常呈现为一条连续的DNA链,其中编码区域与非编码区域相互交错,没有剪切和剪接等后加工处理。
编码区通常以ATG作为起始密码子,以TAG、TAA或TGA作为终止密码子。
在非编码区,存在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RNA剪切位点和终止符等辅助元素,有助于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比于真核生物中复杂的基因结构,原核生物中基因的紧凑结构为调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转录的调控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的调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转录起始的选择、负向调控和正向调控等。
转录起始的选择: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的起始位点可以在基因内或外,不同的起始位点可以产生不同长度的转录产物,从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或非编码RNA。
此外,在一些条件下,同一基因的多个启动子甚至可以同时被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基因表达的多样性。
负向调控和正向调控:在原核生物中,负向调控指的是一些转录抑制因子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的结合来阻止基因的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