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导丝操作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8
迂曲成角病变的导丝选择及操作技巧冠脉迂曲病变是指靶病变近段有2个或2个以上≥75°的迂曲,至少一个近端弯曲≥90°的病变血管。
迂曲成角病变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十分常见,针对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导丝,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基础。
一. 迂曲及成角病变的分级迂曲病变以靶病变近段血管>45°的迂曲数目进行分级。
近段存在1个迂曲,为轻度迂曲;近段存在2个迂曲,为中度迂曲;近段存在3个及以上迂曲,为重度迂曲。
成角病变分级标准:<30°为轻度成角;45°~60°为中度成角;>60°为中重度成角;>90°为严重成角。
二. 迂曲成角病变的特点及PCI 挑战1. 特点迂曲成角病变一般具备下述特点。
① 常见于冠状动脉和主动脉;② 心脏收缩期迂曲更显著;③ 可能由于剪切力的改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④ 中度迂曲常无症状,重度迂曲可导致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或其他形式的心肌缺血;⑤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时需要干预;⑥ 介入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2. 行PCI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迂曲成角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开展PCI 时存在一定的挑战。
其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器械通过困难和挑战:包括导丝通过、球囊通过、支架通过困难。
② 器械选择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指引导管、引导导丝、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③ 并发症及处理的困难和挑战:常见并发症包括内膜撕裂、血管痉挛、血管闭塞、弹性回缩、病变覆盖不全、支架膨胀不全等。
图1. 迂曲成角病变PCI 的困难和挑战。
三. 迂曲成角病变PCI 对指引导丝的性能要求1. 对指引导丝的性能要求在PCI 过程中,由于迂曲成角的存在,在推送导丝的过程中力量会发生矢量分解,推送力在迂曲成角大弯处分解。
因此,迂曲病变越多,导丝通过越困难,对导丝的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① 柔顺性:要求导丝本身具备较高的随血管弯曲程度而变化的能力;② 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较强;③ 扭控性:从导丝近端到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④ 头端可塑性和保持塑形能力:头端易塑形且长时间或多血管使用不易变形。
导丝的使用方法
1.选择适当的导丝:根据手术的需要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导丝。
导丝通常有不同的长度、直径和形状,根据手术部位和目
的选择合适的导丝。
2.准备工作:在使用导丝之前,确保手术器械和导丝消毒完毕,以保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3.导丝插入:将导丝插入到人体组织中。
首先,找到准确的
插入点和方向,以避免误伤或者给患者带来不适。
然后,用适
当的手术器械将导丝插入到所需区域。
4.导丝推进:通过适当的技术将导丝推进到目标位置。
这可
能需要轻微的旋转、推动或抽拉导丝,以确保导丝在组织中正
确地定位和行进。
5.确认导丝位置:一旦导丝到达目标位置,使用适当的影像
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或者触诊来确认导丝的准确位置。
6.确保导丝稳定:一旦导丝到达目标位置并确认准确,需要
确保导丝的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将导丝固定在周围组织中,或
者使用相关的器械进行支撑和固定来实现。
7.完成手术步骤:根据手术需要,完成后续的操作步骤,如
导丝的拔除、导丝的修整和其他手术器械的引导等。
8.导丝的拔除:完成手术后,需要谨慎地拔除导丝。
在拔除导丝时,要确保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同时要保存好导丝,以便后续可能的操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得以往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慢性闭塞;严重钙化;扭曲、成角等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已成为可能,并获得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裨益。
PCI导引导丝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选用导引导丝是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导引导丝的结构虽然各个介入器械厂家生产的导引导丝由于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导致性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与核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图-1)。
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核心钢丝的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和柔顺性。
核心钢丝越粗,过渡段越短、粗,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强,而柔顺性变低,不易跨越扭曲成角病变;核心钢丝越细,过渡段越细、长,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差,但柔顺性提高,多用于成角扭曲的冠脉病变。
图-1 导引导丝的结构二、导引导丝的设计特点不同的导丝结构组成,决定了导丝的不同特性。
1.尖端的设计(图-2)不同的头端设计,决定头端的操控性和柔韧性,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病变。
目前PCI常用导引导丝的尖端设计主要分为两类:①soft floppy tip设计:其核心钢丝远端靠一根细钢丝与导丝的帽端连接,此种设计增加了导丝的柔软性,适合扭曲、成角病变,对血管的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能力较差。
Abbott Vascular公司的FloppyII系列、BMW系列导丝属于此类导丝。
②Core-to-tip设计:核心钢丝直达导丝的帽端,改进了导丝的尖端调节能力,增加了尖端硬度,适于通过阻力较大的病变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血管的操作。
如Abbott Vascular公司的Travers、Extra Support和CROSS IT系列导丝;Cordis公司的Stabilizer Supersoft、Wizdom及ATW系列导丝;Boston公司的Trooper系列和Choice PT 系列导丝属于这一类导丝。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是在医疗领域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引导和植入其他器械或设备,常见于导丝导管术、介入手术等多个领域。
在选择和操作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病患情况、手术类型和操作技巧等。
一、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1.根据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不同手术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比如,在导丝导管术中,常用的导引导丝有硬导引导丝和软导引导丝;在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导引导管有径向导管和横肠导管等。
根据手术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2.根据病患情况选择适当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不同病患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
比如,对于有特定病史或病变部位的病患,需要选择特殊材质或特殊形状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根据器械的特性选择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不同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如刚性程度、导丝长度和导引导丝直径等。
根据手术需要的器械特点,选择具有相应特性和功能的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
二、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操作1.准备工作。
在进行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操作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消毒器具,检查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完整性和性能等。
2.术前评估。
在进行导引操作之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患的病史、检查结果和手术需求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操作方案。
3.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插入。
根据操作方案,将导引导管或导引导丝插入到病患的相应部位。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插入角度、插入速度和插入深度等因素,以确保导引导管或导引导丝正确、顺利地插入。
4.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植入和引导。
插入导引导管或导引导丝后,根据手术需要植入其他器械或设备,并使用导引导管或导引导丝对其进行引导。
在植入和引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器械的位置、导引导管或导引导丝的稳定性和引导准确性等因素。
5.监测和调整。
一文掌握PCI工作导丝的选择策略和导丝塑形技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同时,PCI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对以往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慢性闭塞、严重钙化、扭曲、成角等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成为可能,并获得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裨益。
PCI导引导丝作为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PCI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选用导引导丝是PCI成功的关键。
导丝的性能柔韧性:导丝本身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
支撑性:导丝抵抗垂直方向用力而不发生弯曲的能力。
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
扭控性: 从导丝近端到导丝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 (目标是1:1 传导)。
头端可塑性和保持塑形能力:头端易塑形,长时间或多次使用不易变形。
触觉反馈:从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血管组织及组织性状的反馈。
可视性:导丝局部高亮显影,利于导丝定位。
导丝的性能差异由导丝的结构决定正确理解导丝性能符合各种不同要求的完美导丝是不存在的导丝性能中的各个特点是相互制约和限制的导丝是各种矛盾综合后的产品不同的导丝适应不同的病变类型Workhorse工作导丝Workhorse定义:A dependable person who does a lot of work.工作导丝:适合处理临床70-80%病变的通用导丝。
—治疗常见病变—边支保护通常为PCI术中首选导丝对于PCI初学者,应从头端柔软,且可以体会操作手感的导丝开始学习来逐步培养处理复杂病变的精确手感。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工作导丝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工作导丝参数工作导丝的选择策略1、了解病变形态和结构,选择性能最适合的导丝;2、常用的导丝要持续使用,充分掌握其特性,不能浅尝辄止;3、有助于提高成功率;4、提高经济效益;5、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
工作导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性与有效性“普通”A型病变迂曲或成角病变分叉病变急性或新鲜血栓工作导丝的规范使用一、选择一款合适的导丝是第一步;二、正确的头端塑形能提高导丝的通过病变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使用的导丝头端塑形方法Tips:导丝塑形前,头端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以激活亲水涂层,释放涂层干涸时的张力,使导丝头端进入血管后不会因涂层张力变化而变形。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第一步动脉穿刺,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进导丝的操作技巧。
导丝类型目前常用的造影导丝有两种。
一种是超滑导丝,又称泥鳅导丝,这种导丝主要用于辅助送入造影管,并且造影完成后可以直接交换导丝,开始介入治疗,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导丝的特点就是「滑」,很容易进入分支。
另一种导丝是J 型导丝,又称诊断导丝,这种导丝不容易进入分支,但是长度较短,造影完成后无法直接交换导丝。
个人比较常用超滑导丝,因此,本文重点阐述超滑导丝的使用。
操作步骤完成桡动脉穿刺后,超滑导丝送入造影导管但不出导管口,造影导管送入动脉鞘,这时开始进导丝。
导丝会通过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然后进入主动脉窦底打个弯,这时就可以固定导丝。
最后沿着导丝送入造影导管至窦底,这一操作便完成了。
常见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步骤都如此顺利,以下4 点细节问题需特别注意。
动作轻柔、全程透视规范操作要求进导丝时动作轻柔、全程透视,切忌进导丝有阻力时暴力前送导丝,这样导丝有可能进入分支造成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出现过导丝进入颈动脉捅破颈动脉斑块造成脑梗塞的案例。
实际操作中并非全程透视?确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多不采用全程透视,而是先把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再行透视,但仍需强调,这仅限于导丝送入顺利且没有阻力的情况。
有部分经验丰富者,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会将导丝直接送至窦底再透视,但本人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会将导丝误送入颈动脉,造成严重的后果。
导丝在桡动脉受阻,反复调整方向仍然送不上去?这时我们可将导丝和造影导管退出动脉鞘,通过动脉鞘进行桡动脉造影。
若出现桡动脉痉挛,我们可通过动脉鞘注入硝酸甘油解除痉挛;若桡动脉分支太多或桡动脉迂曲,我们可以桡动脉造影图为参考图,根据参考图的桡动脉主支方向,慢慢调整导丝的送入方向,轻柔送入导丝。
导丝总是进入降主动脉而不进入升主动脉?遇到这类问题时常有两种解决方法。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一导引导管(一)导引导管的结构及性能参数1. 结构分为四段、三层。
(1)四段超软的X线可是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2)三层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料。
决定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而成,使导管腔不会塌陷,抗折断并传送扭力。
内层:尼龙PTEE涂层2. 性能参数支持力、顺应性、内径大小、扭控性以及抗折性(安全性)。
(二)导引导管的类型按形态:Judkins、Amplatz、Multipurpose、V oda、Q Wave、XB、EBU和UBS;按大小:5F、6F、7F、8F。
按结构:短头、带侧孔、大腔。
导引导管用途JL 绝大多数LCAFemoral LeftFL绝大多数LCAV odaLeftBSC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XB Cordis 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EBUMedtronic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Amplatz Left AL 多用途,适用于高位开口、偏前壁或成角的RCA、有难度的LCA、SVGJR 绝大多数RCA及SVG FR 绝大多数RCAV oda Right VR RCA开口成角、近段长、扭曲,开口垂直向上的搭向LCA的SVGAmplatz R 开口向下的RCA、SVGMP 开口向下、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搭向LCA的SVGSones 开口向下、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搭向LCA的SVGHockeyStick专用于开口向上、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Left Coronary Bypass 开口向上的搭向LCA的SVG。
RCA开口在左前窦壁Right Coronary Bypass 开口水平的搭向LCA的SVG,不适于开口向下的搭向RCA的SVGEl Gamel Bypass 不常用,专用于开口向上、水平的RCA或搭向LCA的SVG,可随意成形IMA 专用于内乳动脉Castillo 类似于Amplatz Left,但弯度较大Radial 专用于桡动脉途径,适合左、右冠状动脉(三)不同形态导引导管简介(1)Judkins left (JL) (图4-7)JL4导引导管的设计基于同样型号的造影导管它适用于左冠脉开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在同一平面的情况。
【超详细】介入导丝教程PCI导引导丝作为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PCI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选用导引导丝是PCI成功的关键。
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工作导丝的选择策略和导丝塑形技巧。
导丝的性能柔韧性:导丝本身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
支撑性:导丝抵抗垂直方向用力而不发生弯曲的能力。
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
扭控性: 从导丝近端到导丝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目标是1:1 传导)。
头端可塑性和保持塑形能力:头端易塑形,长时间或多次使用不易变形。
触觉反馈:从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血管组织及组织性状的反馈。
可视性:导丝局部高亮显影,利于导丝定位。
导丝的性能差异由导丝的结构决定正确理解导丝性能符合各种不同要求的完美导丝是不存在的导丝性能中的各个特点是相互制约和限制的导丝是各种矛盾综合后的产品不同的导丝适应不同的病变类型Workhorse工作导丝Workhorse定义:A dependable person who does a lot of work.工作导丝:适合处理临床70-80%病变的通用导丝。
—治疗常见病变—边支保护通常为PCI术中首选导丝对于PCI初学者,应从头端柔软,且可以体会操作手感的导丝开始学习来逐步培养处理复杂病变的精确手感。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工作导丝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工作导丝参数工作导丝的选择策略1、了解病变形态和结构,选择性能最适合的导丝;2、常用的导丝要持续使用,充分掌握其特性,不能浅尝辄止;3、有助于提高成功率;4、提高经济效益;5、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
工作导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性与有效性“普通”A型病变迂曲或成角病变分叉病变急性或新鲜血栓工作导丝的规范使用一、选择一款合适的导丝是第一步;二、正确的头端塑形能提高导丝的通过病变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使用的导丝头端塑形方法Tips:导丝塑形前,头端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以激活亲水涂层,释放涂层干涸时的张力,使导丝头端进入血管后不会因涂层张力变化而变形。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一导引导管(一)导引导管的结构及性能参数1.结构分为四段、三层。
(1)四段超软的X线可是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2)三层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料。
决定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而成,使导管腔不会塌陷,抗折断并传送扭力。
内层:尼龙PTEE涂层2.性能参数支持力、顺应性、内径大小、扭控性以及抗折性(安全性)。
(二)导引导管的类型按形态:Judkins、Amplatz、Multipurpose> Voda、Q Wave、XB、EBU 和UBS;按大小:5F、6F、7F、8F。
按结构:短头、带侧孔、大腔。
(三)不同形态导引导管简介(1)Judkins left (JL)(图4-7)JL4导引导管的设计基于同样型号的造影导管它适用于左冠脉开、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在同一平面的情况。
对于左冠脉开起源正常、开主动脉正常(没有增宽/狭窄)的情况,大多数JL 4导引导管能顺利到位,其第二弯曲抵在左冠脉开的对侧主动脉壁级上,可以提供“点状”被动支持力。
(2)Extra Backup(XB)/XBLAD:XB 导引导管其实是在JL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是头端改为直线形能够更好地与左冠脉开同轴;二是第二弯曲与左冠脉开对侧的主动脉壁的贴合短更长,能够较JL提供更强的被动支传力。
对于同一左冠脉,选择XB导引导管时,其型号号分比JL 4引导管小0.5,例如XB 4相当于JL4.5.(3)Jukins Right(JR):JR导引导管的设计基于同样型号的造影导管,对于右冠开起源正常、升主动脉正常(没有增宽/狭窄)的情况,大多数JR4导引导管能顺利到位,到位后第二弯曲不与主动脉壁接触,因此不能提供良好的被动支持力,其支持力仅仅来源于导引导管本身的结构。
(4)XBRCA/XBR 相对于JR 导引导管,XBRCA/XBR导引导管的第二弯曲能与右冠开对侧主动脉壁贴合更紧密,能够提供很好的被动支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