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大地测量学-武汉大学)
- 格式:pptx
- 大小:160.29 KB
- 文档页数:16
《测绘学概论》课程标准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测绘学概论》是高职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了解测绘学有哪些主要内容,要学习哪些理论和技术,它有怎样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对测绘学有个概括性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测绘专业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测绘专业的信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从思想认识上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
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将课程内容分为11大模块;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启发引导法、真实体验法、循序渐进法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大测绘方向的兴趣爱好;三是建立考核体系,采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测绘学的范围和内容,使学生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了解以后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测绘专业知识的兴趣。
同时培养好同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具体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1)能说出测绘学所涉及的所有的方向。
(2)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方向的相关概念。
(3)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的应用。
(4)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的发展和展望。
(5)理解测绘学各个分支方向中的部分方法。
2 .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会进行主动思考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 .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测绘学概论习题集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7-6-8 阅读:4146次第1章总论1. 什么是测绘学?它是研究什么的?2. 测绘学包含几个子学科?每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3. 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测绘学科发展有何影响?4. 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5. 何谓地球空间信息学?它与测绘学有何关系?第2章大地测量学1.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 现代大地测量学有哪些主要特点?3. 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有哪几种?它们相应的主要几何特点是什么?5. 简要的回顾一下我国近五十年来大地测量的进展?第3章摄影测量学1. 什么是摄影测量?为什么摄影测量能够测绘地形图?2. 为什么必须要有“从不同地方摄取的两张”影像,我们才能看到“立体”? 对“两个不同的地方”有没有要求?3. 什么是摄影测量的方位元素?如何获得?4. 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代替人眼在不同的影像上确定“同名点”?5. 什么是“虚拟现实”?为什么摄影测量技术能够用于“虚拟现实”技术?第4章地图制图学1. 地图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2. 地图编制内容有哪些?3. 电子地图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技术基础?4. 空间信息可视化有哪些形式?5.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第5章工程测量学1. 工程建设分为哪三个阶段?简述各阶段中的测量工作。
2. 什么叫测量,什么叫放样或测设,他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 为什么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4. 什么叫不动产测量,它和工程测量有哪些异同点?5. 简述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6. 你学习工程测量学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第6章海洋测绘1. 海洋测量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2. 海洋测量中平面和垂直基准是如何确定的?3. 现代海洋定位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列举水下声学定位技术在军事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4. 水下地形和地貌的获取手段有哪些?5. 简述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
大地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是2010年5月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祥元。
图书简介:该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本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要求和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武汉大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用教材,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研究生等参考。
图书目录:序第二版前言前言第1章绪论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1.1.2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2.1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1.2.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2.3 大地测量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1.3.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1.3.2 大地测量的展望第2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1 地球的运转2.1.1 地球绕太阳公转2.1.2 地球的自转2.2 时间系统2.2.1 恒星时(ST)2.2.2 世界时(UT)2.2.3 历书时(ET)与力学时(DT)2.2.4 原子时(AT)2.2.5 协调世界时(UTC)2.2.6 卫星定位系统时间2.3 坐标系统2.3.1 基本概念2.3.2 惯性坐标系(ClS)与协议天球坐标系2.3.3 地固坐标系2.3.4 坐标系换算第3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3.1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3.1.1 地球概说3.1.2 地球运动概说3.1.3 地球基本参数: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3.2.1 引力与离心力3.2.2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3.2.3 重力位3.2.4 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3.2.5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3.3 高程系统3.3.1 一般说明3.3.2 正高系统3.3.3 正常高系统3.3.4 力高和地区力高高程系统3.3.5 国家高程基准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3.4.1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的基本概念3.4.2 关于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3.5 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3.5.1 天文大地测量方法3.5.2 重力测量方法3.5.3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第4章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4.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4.1.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4.1.2 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4.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4.2.1 各种坐标系的建立4.2.2 各坐标系间的关系4.2.3 站心地平坐标系4.3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4.3.1 子午圈曲率半径4.3.2 卯酉圈曲率半径4.3.3 主曲率半径的计算4.3.4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4.3.5 平均曲率半径4.3.6 M,N,R的关系4.4 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4.4.1 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4.4.2 由子午线弧长求大地纬度4.4.3 平行圈弧长公式4.4.4 子午线弧长和平行圈弧长变化的比较4.4.5 椭球面梯形图幅面积的计算4.5 大地线4.5.1 相对法截线4.5.2 大地线的定义和性质4.5.3 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4.6 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4.6.1 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4.6.2 将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4.7 大地测量主题解算概述4.7.1 大地主题解算的一般说明4.7.2 勒让德级数式4.7.3 高斯平均引数正算公式4.7.4 高斯平均引数反算公式4.7.5 白塞尔大地主题解算方法4.8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4.8.1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意义和投影方程4.8.2 地图投影的变形4.8.3 地图投影的分类4.8.4 高斯投影简要说明4.9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4.9.1 高斯投影概述4.9.2 正形投影的一般条件4.9.3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4.9.4 高斯投影坐标计算的实用公式及算例4.9.5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4.9.6 方向改化公式4.9.7 距离改化公式4.9.8 高斯投影的邻带坐标换算4.10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和高斯投影族的概念4.10.1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概念4.10.2 高斯投影族的概念4.11兰勃脱投影概述4.11.1 兰勃脱投影基本概念4.11.2 兰勃脱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4.11.3 兰勃脱投影长度比、投影带划分及应用第5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5.1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1.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5.1.2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5.1.3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5.1.4 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简介5.2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2.1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2.2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方案及精度要求5.2.3 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5.2.4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5.2.5 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5.3 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3.1 工程泓量控制网的分类5.3.2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3.3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5.3.4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4 大地测量仪器5.4.1 精密测角仪器——经纬仪5.4.2 电磁波测距仪5.4.3 全站仪5.4.4 GPS接收机5.4.5 TPS和GPS的集成——徕卡系统1200-超站仪(system1200-SmartStation5.4.6 精密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5.5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5.5.1 一般概念5.5.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5.5.3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5.5.4 电磁波的波道弯曲5.6 精密角度测量方法5.6.1 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5.6.2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5.6.3 方向观测法5.6.4 分组方向观测法5.6.5 归心改正5.7 精密的电磁波测距方法5.7.1 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5.7.2 N值解算的一般原理5.7.3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第6章深空在地测量简介主要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1.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点的⼏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场,据此测量地球表⾯⾃然形态和⼈⼯设施的⼏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个分⽀学科。
2.⼤地测量学: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重⼒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测定地⾯点的⼏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3.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研究利⽤摄影或遥感的⼿段获取⽬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的学科。
4.⼯程测量学:研究⼯程建设和⾃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放样和变形监测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5.地图制图学(地图学):研究模拟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设计、编绘、复制的技术⽅法及应⽤的学科。
6.空间信息可视化:运⽤计算机图形学、地图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空间信息输⼊、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和结果,⽤符号、图形、图像,结合图表、⽂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并进⾏交互处理的理论、⽅法和技术。
电⼦地图是空间数据最主要的⼀种可视化形式,通常显⽰在屏幕上。
7.海洋测绘:对整个海洋空间,包括海⾯⽔体和海底进⾏全⽅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以获取包括⼤⽓(⽓温、风、⾬、云、雾等)、⽔⽂(海⽔温度、盐度、密度、潮汐、波浪、海流等)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地质、重⼒、磁⼒、海底扩张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各种使⽤⽤途的专题图件,为经济、军事和科学服务。
8.海洋测绘学:以海洋⽔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的理论和⽅法的学科。
9.地理信息系统:⼀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包括⼤⽓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
10.测量平差: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定未知量的最优估值及其精度的理论和⽅法。
11.地图投影:依据数学原理将地球椭球⾯上的经纬度线⽹描绘在平⾯上相应的经纬线⽹12.海道测量:以保证航⾏安全为⽬的对地球表⾯⽔域及毗邻陆地所进⾏的⽔深和岸线测量以及底质、障碍物的探测等⼯作。
大地测量学基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地测量学基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地测量学基础的全部内容。
教案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授课班级:测绘工程1241-1242 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任课教师:刘小强院部名称:土木工程学院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上课日期2014年 9 月 2 日第 1 讲章节第1章 绪论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
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重点及处理方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重点、详细讲授难点及处理方法无授课方式讲授时间分配5分钟10分钟20分钟40分钟10分钟教学内容1。
本门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中的介绍2。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程安排3.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4.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5.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6。
本讲小结5分钟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板书+提问课后作业1.大地测量学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2.简述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参考资料《应用大地测量学(第三版)》,张华海,王宝山,赵长胜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版)》,吕志平,乔书波著,测绘出版社,2010教学后记大地测量学的核心是定位,是一门重要的测绘基础学科.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板书+提问课后作业1。
岁差和章动指的是什么?它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2。
时间系统的要素是什么?如何描述时间系统?3.几种典型的时间系统各自有什么用途?参考资料《应用大地测量学(第三版)》,张华海,王宝山,赵长胜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版)》,吕志平,乔书波著,测绘出版社,2010教学后记时间对于大地测量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