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
- 格式:docx
- 大小:75.83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如图)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 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 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o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 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 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1.思考:⑴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⑵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2)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岀的限制性规定:(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权利观念,但对于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概念和原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
2.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素材。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不深,容易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情况。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需要注意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民行使权利的情况。
提问:案例中的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利的?他们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遵守了法律规定?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
每组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场景。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权利的含义、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以及权利的界限。
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包括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利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权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行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知识讲解:总结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包括权利的含义、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以及权利的界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权利的内涵和行使权利的正确方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权利被侵犯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并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权利的内涵,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正确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权利的内涵,依法行使权利的正确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权利的思考,导入新课《依法行使权利》。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权利行使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是否被侵犯,以及他们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3.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权利的内涵,讲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正确方式,让学生了解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情景模拟法等;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素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思考;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3.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4.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的场景;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模拟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依法行使权利的方法和技巧;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依法行使权利1.了解权利与义务2.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3.培养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目标】1.认识到公民要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2.知道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3.懂得维护权利要遵守规则,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学会依法维护权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近年来,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妈们所喜爱。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区广场上随处可见大妈们在“高音炮”震耳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也给小区的一些住户带来了烦恼。
有人为抵制大妈们这一行为,愤怒地砸毁了“高音炮”。
同学们,对上述大妈们的行为以及砸毁了“高音炮”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回答。
师:是呀,我们虽然有广泛的权利,但也不能滥用权利,而应依法行使权利,更要依法维护权利。
本节课我们学习——依法行使权利。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国家的__、__社会的__、__集体的__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__法定程序__,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__步骤__和__过程__进行。
3.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__协商__、__调解__、__仲裁__和__诉讼__等。
4.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__协商__解决的。
5.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__人民调解__、__行政调解__、__司法调解__。
6.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__仲裁__。
7.公民可以通过__诉讼__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 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1.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43甲队球迷因对本队比分落后不满,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并打架斗殴的事例,探讨: 甲队球迷因本队比分落后不满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2.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44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谈谈自己的感悟。
部编人教版初二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备课资料: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一行使权益有界限公民内行使权益时的本卷须知〔1〕任何权益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益不能逾越它自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益。
我国宪法规则,公民内行使自在和权益的时分,不得损害国度的、社会的、团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在和权益。
〔2〕团体的自在和权益不能以损害国度利益、社会利益和团体利益为代价。
同时,每团体合法的自在和权益都应当遭到尊重和维护,我们内行使自在和权益的时分,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在和权益。
知识点二维护权益守顺序1.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益公民行使权益应依照法定顺序,依照规则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进程停止。
遵守合理的顺序,有利于公民实践享用权益,有效防止和化解纠纷。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依照法定顺序办事的看法,经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学会依法维权的方法〔1〕公民权益遭到损害,要依照法定顺序维护权益。
维护权益的方式包括协商、调停、仲裁和诉讼等。
〔2〕一些罕见的消费、休息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经过协商处置。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处置方式。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经过直接对话,摆理想、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处置。
日常生活中少量的权益争议是经过协商处置的。
〔3〕调停也是处置纠纷的有效方式。
调停人以国度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私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停止引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体谅,停止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处置纠纷。
我国调停方式主要有人民调停、行政调停和司法调停。
〔4〕仲裁是处置纠纷的又一方式。
公民与其他团体或组织之间发作合同纠纷和其他财富权益争议时,可以央求仲裁。
当事人依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5〕公民可以经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富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关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富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以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清楚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中的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
本课是在第一单元介绍过宪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作为公民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特别是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公民参与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公共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同时为下一课怎样依法履行义务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八年级对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方面的知识整体掌握薄弱,而这些常识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非常重要。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治教育不仅事关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还事关公民素养提高。
三、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法治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收到法律保护(行使权利有界限),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上特权。
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学会如何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权利守程序)。
重点:学会依法行使权利难点: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温故知新自主预习;环节二探究分享化疑解难;环节三案例分析落实重点;环节四梳理小结课堂评价。
【环节一】温故知新自主预习通过游戏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究分享化疑解难情景探究一: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生活中的情景,便于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初步认识到行使权利都是有界限的。
情景探究二: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行为探讨来理解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过其界限,让学生知法理。
【环节三】案例分析落实重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四种维权方式的含义、依据、种类、实施方法、适用范围等内容,为接下来的维护合法权利方式的学习做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
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
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3、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如图漫画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利?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提示: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利等。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一、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到要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
2、学会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3、树立权利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预习初探】
收集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
(1)
(2)
(3)
二、课堂助学
【探究研讨】
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
A.公民不能滥用权利。
B.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②维护权利守程序。
A.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B.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权。
(2)如何理解行使权利有界限?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②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4)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①协商:是一种快捷、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适用于解决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②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③仲裁:公民与其他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④诉讼: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助学释疑】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集中教授、归纳
2.学习小组集中反馈学习中存在问题
3.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问题集中解答
【学以致用】
.某超市为了防止员工私自带出超市商品,规定员工下班时必须接受超市保安的搜身检查。
员工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1)这家超市的规定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
超市的行为侵犯了职工的人身自由权。
(2)请你谈谈该超市的员工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与超市协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课堂检测
1.张三借给了李四2万元钱,说好一年内归还,但是两年过去了,李四还是没有还钱,张三决定对李四提起诉讼,这起诉讼属于( B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
下列对公民权利认识正确的是( D )
A.公民行使权利时没有任何限制
B.公民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可以滥用权利
C.尊重他人的权利,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详细部署。
作为中学生,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 A ) ①向学校寻求帮助②向居(村)民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寻求帮助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④直接外出打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B )。
①小正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到学校学习;②小正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间黑网吧;③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正找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④中学生小正督促做生意的爸爸及时交足税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四、课后作业
阅读对话,回答问题。
1)对话内容反映出强强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答:肖像权、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
(2)生活中侵权行为的出现往往是由人们随意行使权利导致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答: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强强的好朋友,你会推荐哪些具体的方法帮助他解决困惑?
答: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寻求老师、家长或有关部门的帮助;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