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生物资源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冀人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0.55 KB
- 文档页数:4
《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群;2. 精通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培育对动物多样性的观览和保卫认识。
二、进修重点:1. 动物的分类方法及主要类群;2. 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和生态适应能力;3. 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进修难点:1. 精通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 区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筹办:1. PowerPoint课件;2. 生物课本;3. 化石标本;4. 试验工具。
五、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动物视频或展示动物图片,引发同砚对动物多样性的爱好和探究欲望。
二、观点讲解:1. 动物的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生活习性、遗传干系等特征,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2. 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蜗牛、贝壳类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三、案例探究:1. 给同砚分发动物标本或图片,让同砚依据特征裁定动物属于哪一类;2. 让同砚探究不同类群动物的适应生态环境的原因。
四、教室谈论:1. 同砚就进修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想展开谈论;2. 老师对同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五、试验探究:1. 小组合作设计试验,探究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2. 同砚撰写试验报告,分享试验结果和心得。
六、教室总结:1. 回顾今日的进修内容,强调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鼓舞同砚关注和保卫动物多样性,乐观参与环保活动。
七、作业安置: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2. 搜集动物信息,了解动物多样性的意义。
八、拓展延伸:1. 鼓舞同砚参与动物园等活动,亲身感受不同类群动物的魅力;2. 鼓舞同砚自主探究动物保卫等相关课题,提升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本次《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的内容,期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乐观沉思、勇于探究,培育对动物多样性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愿我们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卫事业添砖加瓦!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关于“种类繁多的动物”。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1.1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2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3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4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5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6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7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8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9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10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11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12课教学设计冀人版科学三年级第13课教学设计第14课风的形成课时:2课型:网授新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2.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能归纳出风是有力量的。
科学探究:1.能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
3.能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风车模型。
4.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风的成因产生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能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的方法来制作风车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出示风吹物动的情境图)为什么柳树技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因为风。
)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感受风。
(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
谈话:让我们用刚才想到的这些方法试一试吧。
学生在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
(2)猜想:想一想,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猜想风的形成可能与空气流动有关。
)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方法:教师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科学探究:1.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
3.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納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科学态度: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记录等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会从有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1)提出问题。
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玩具狗实物或者狗的活动视频)。
提问: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表达交流。
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相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下册《込识动物》一课,“小狗、小猫等动物具有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的共同特征。
”启发学生总结狗在生长发育、繁殖、食物、运动等方面与玩具狗的区别。
)(4)得出结论。
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1)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
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科学学生活动册》第1顶中。
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仅形态各异,而且拥有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种类繁多的动物。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种类。
2. 掌握各类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学习内容1.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进化关系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无脊椎动物则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2. 动物的种类及特征- 哺乳动物:具有哺乳腺,能产生乳汁哺育幼崽,如老虎、大熊猫、海豚等。
- 鸟类:有羽毛和喙,能飞行,如鹦鹉、鸽子、企鹅等。
- 爬行动物:身体呈长条状,四肢和躯干分开,如蛇、鳄鱼、龟等。
- 两栖动物:具有双重生活方式,在水中和陆地上都能生活,如青蛙、蟾蜍等。
- 鱼类:在水中生活,有鳞片,用鳔呼吸,如金鱼、鲨鱼等。
- 昆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如蝴蝶、蚂蚁、蝉等。
-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没有外骨骼,如蜗牛、章鱼、海葵等。
- 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个节组成,有硬壳保护,如蜘蛛、蜈蚣、甲壳类等。
- 棘皮动物:身体覆盖有硬棘,如海星、海胆等。
四、学习活动1. 观察实验:准备一些图片或玩具动物,让学生观察并分类,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2. 分组探究:让学生分组,并选择一个动物种类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征、习性和生存环境。
3. 制作展示:让学生利用手工制作模型或海报展示自己所研究的动物种类,与全班分享并互相学习。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进行分享,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五、拓展延伸1. 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前往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动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3. 参与动物保护组织或志愿活动,为保护濒危动物和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B.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这个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并能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2.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并能够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教学难点:知道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科学标准是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等类别来分类的。
教具准备:课件学情分析:与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为教学内容有着相同的原因,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动物有哪些呢?(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2.引入课题: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动物王国中,动物种类纷繁复杂,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就有150多万种。
面对如此众多的动物,我们如何将他们进行分类呢?这一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二、自主探究:如何给动物进行正确分类(一)活动一: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动物朋友(课件)和他们认识认识!2.接下来,我们就以这几种动物为例,给他们分分类。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根据你日常积累的知识,小组讨论交流,试着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十一种动物分分类,并用卡片将小组分类方法展示出来。
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
(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4.种类繁多的动物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识別常见动物的类别。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査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动物某些特征的信息。
2.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和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科学态度:能对动物的类别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播放各科动物的视频)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动物生活在水里,有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有些动物走得慢,有些动物跑得快;有些动物会游泳,有些动物能飞翔提问:你认识哪些动物,你了解动物是如何分类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找出有脊柱的过物。
(1)体验感知,认识脊柱。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后背都有一根脊柱。
你们可以先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己触摸,初步感知,简单交流。
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学生观察。
讲解: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2)观察图例,记录信息。
引导:那些动物也具有类似的脊柱呢?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10页中的插图,找出类似的动物,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
学牛小组内观察比较进行记录。
(3)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交流:说一说你们找到了哪些有脊柱的动物。
(鱼,蛇,青蛙,猎豹)思考:有脊柱的动物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小结: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给小猴子找亲戚。
(1)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谈话:猴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呢?(呈现资料:小猴了体温恒定,有齿和骨,皮肤上有毛。
)提问:哪些动物的特征和小猴子相似呢(学生可能会从外貌、皮肤、食性、骨骼、繁殖、甫乳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适时进行总结。
)小结:给小猴子找亲成,要允分析小猴子有什么特征,再比较哪些动物具有小猴子的特征,就把这些动物与小猴子归为一类。
(2)掌握方法,整理信息。
谈话: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相关资料。
下面在小组内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整理结果想一想哪些动物和小猴子旳特征类似。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型。
2.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3.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动物某些特征的信息。
2.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3.能运用分析、比较、分类等方法,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能对动物的类别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3.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教学准备】人体骨骼、青蛙和鱼等骨骼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找出有脊柱的动物用手摸一摸你的后背中间,是不是有一根硬硬的脊柱呢?人类的脊柱是由33块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蜗牛、猎豹、海螺、女巫骨螺、螃蟹、蛇。
小猴子体温恒定,有牙齿和骨骼,皮肤上有毛。
以上表格中有哪些动物和小猴子具有相同我国都有哪些珍稀动物,除了上面的几种在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动物名称(1)是熊爱吃素,常在竹林住。
整天睡不醒,六指能爬树。
()(2)不论平地与山川,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粽子脸,梅花脚。
前面喊叫,后面舞刀。
()三、拓展延伸1.认识珍稀动物为什么动物会这样稀少?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的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二是一些不法分子的乱捕乱杀,致使数量逐渐减少。
2.提出保护建议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呢?【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利用第一节课时掌握的分类方法来对动物进行简单的都分类,动物的分类非常复杂,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能够辨别出一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即可。
认识稀有动物,并结合此次疫情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乱捕乱杀。
《种类繁多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种类繁多的原因;2. 培育同砚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3. 激发同砚对动物世界的爱好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分类和种类繁多的原因;难点:如何进行分类和归纳,理解动物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 动物的复杂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3. 动物的种类繁多原因: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动物种类的差别。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同砚爱好;2. 合作进修法:设置小组活动让同砚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3. 任务驱动法:设计探究性任务,激发同砚的进修动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让同砚猜想题目《种类繁多的动物》与哪些内容相关;2. 引导同砚谈论动物的种类和分类。
第二课时:分类和归纳1. 讲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和特点;2. 让同砚依据图片进行分类练习。
第三至四课时:动物种类介绍1. 分别介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 让同砚自主查找更多关于这些动物的信息并做报告。
第五至六课时:动物生态环境1. 讲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对种类繁多的影响;2. 设置小组任务,让同砚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动物种类差别。
第七课时:总结与展示1. 同砚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种类和分类;2. 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同砚熟识到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六、教学评估:1. 同砚的教室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谈论、展示报告等;2. 同砚的作业:设计动物分类表、生态环境分析等;3. 同砚的综合能力:观察、分类、归纳能力的提升状况。
七、教学反思:1. 老师在设计该课题时要思量同砚的实际状况和爱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2. 教室氛围要轻松活泼,激发同砚探究的欲望;3. 在评估过程中要重视同砚的自主进修和思维能力的培育。
科学学问:第一单元生物资源1.生物与非生物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说诞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分科学探究:1:能观看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2: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诞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说理由〔学生从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3、提问:推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究觉察,形成知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1)提出问题。
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或者视频〕(2)观看记录。
学生观看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看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3)表达沟通。
学生汇报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4)得出结论。
从动物的生成、生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响等方面与非生物进展比较。
2、观看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1)引导:大家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留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潮湿,课前试验中你们观看到了什么现象?2(2)沟通:小组内沟通试验状况,呈现试验记录(3)争辩:依据试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4)小结:大豆种子在确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一样点(1)提出问题出示图片,提问:猫是动物,蒲公英是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2)分析比较依据旁边的提示:“它们是否都能生长?”“是否都能生殖?”“是否都需要水”“是否都需要养分”等方面进展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生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养分。
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生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养分,毛绒玩具和石头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生殖,也不需要水和养分。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长1、机器人是生物吗?〔出示机器人图片〕2、查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导学案活动一: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1、出示图片观看〔从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思考〕2、狗的特点:3、玩具狗的特点:小结:活动二:观看豆子与石子的变化1、出示豆子和石子在水中浸泡5 天的视频或记录单2、豆子特点:3、石子特点:小结:活动三:比较猫和蒲公英的一样点1、通过旁边的提示问题入手,小组争辩。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型。
2.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3.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动物某些特征的信息。
2.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3.能运用分析、比较、分类等方法,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动物的类别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3.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教学准备】人体骨骼、青蛙和鱼等骨骼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用手摸一摸你的后背中间,是不是有一根硬硬的脊柱呢?人类的脊柱是由33块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观察书上(10页)图片,看看那些动物也具有类似的脊柱。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中的动物,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它们分别是:鱼、乌贼、蝴蝶、蝗虫(蚂蚱)、蜈蚣、青蛙、蚯蚓、蜘蛛、蜗牛、猎豹、海螺、女巫骨螺、螃蟹、蛇我看到的有脊柱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 脊椎 动物。
思考: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小结:动物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脊椎动物有脊椎或脊柱,而无脊椎动物没有。
脊椎动物的例子有人类、狗、猫和鸟。
无脊椎动物的例子有扁虫、软体动物、海胆和昆虫。
2.给小猴子找亲戚 (1)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师:小猴子大家都很熟悉,它有什么特征呢?哪些小动物和小猴子相似呢?首先我们先把掌握的资料进行整理,看看哪几种动物和小猴子有相同的特征。
出示表格:分类 动物 皮肤特征是否有牙齿是否 有脊柱 体温 是否恒定 鱼类脊椎动物金鱼有鳞片无有否小猴子体温恒定,有牙齿和骨骼,皮肤上有毛。
《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不同的动物吗?想想你所了解的动物,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 师生互动:请学生展示他们所带来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或玩具,并围绕这些动物展开讨论。
二、概念理解1. 解释动物的多样性: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不同种类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2. 分类学习: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让学生尝试将提供的动物图片分成不同的类别,并解释他们的分类原则。
三、知识拓展1. 动物图鉴:为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类别的动物图片,让他们观察并介绍其中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设计展示关于某一类动物的海报,包括图文信息和保护动物的呼吁。
四、实践应用1. 动物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宠物店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动物的特征和魅力。
2. 保护动物:讨论动物面临的威胁和危机,鼓励学生关注动物保护事业,提倡爱护动物,不捕杀和买卖珍稀动物。
五、反思总结1. 知识回顾: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测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2. 情感体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在动物观察和讨论中的感受,引导他们培养爱护动物的责任感。
六、作业布置1.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了解其习性和生态环境,并写一篇关于该动物的小短文。
2. 提醒学生:鼓励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表达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动物保护意识。
七、延伸拓展1.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动物保护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扩大对动物多样性的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亲身参与动物保护工作,传递爱与责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能够和谐共处,共同成长。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型。
2.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3.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动物某些特征的信息。
2.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3.能运用分析、比较、分类等方法,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动物的类别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某一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两种以上我国珍惜动物。
3.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动物特征的信息。
【教学准备】
人体骨骼、青蛙和鱼等骨骼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用手摸一摸你的后背中间,是不是有一根硬硬的脊柱呢?
人类的脊柱是由33块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观察书上(10页)图片,看看那些动物也具有类似的脊柱。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中的动物,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它们分别是:鱼、乌贼、蝴蝶、蝗虫(蚂蚱)、蜈蚣、青蛙、蚯蚓、蜘蛛、蜗牛、猎豹、海螺、女巫骨螺、螃蟹、蛇
我看到的有脊柱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脊椎动物。
思考: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小结:动物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脊椎动物有脊椎或脊柱,而无脊椎动物没有。
脊椎动物的例子有人类、狗、猫和鸟。
无脊椎动物的例子有扁虫、软体动物、海胆和昆虫。
2.给小猴子找亲戚
(1)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师:小猴子大家都很熟悉,它有什么特征呢?
哪些小动物和小猴子相似呢?首先我们先把掌握的资料进行整理,看看哪几种动物和小猴子有相同的特征。
出示表格:
分类动物皮肤特征
是否
有牙齿
是否
有脊柱
体温
是否恒定
鱼类
脊椎动物
金鱼有鳞片无有否
小猴子体温恒定,有牙齿和骨骼,皮肤上有毛。
以上表格中有哪些动物和小猴子具有相同的特征呢?就把这些动物与小猴子归为一类。
狗和兔子与小猴是亲戚,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
同属于哺乳类动物。
三、搜集资料
课下搜集珍稀动物资料
【课后反思】
活动二中表格的内容是一难点,大多数同学会按着自己想的来,但是有时候自己想的和科学事实所体现出来的并不一样,比如好多同学认为蝴蝶没有鳞片,但是蝴蝶的翅膀上是有鳞片的;还有比如说青蛙有没有牙齿这一点也没有明显的界定,当然就算是我也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来掌握知识的。
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动物图片,同学们都认识课件中的这些动物吗?如果我们给它们分类,你觉得哪些动物可以分为一类?同学们根据上节课帮小猴子找亲戚的方法试着说一说。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给动物分类
如何给动物分类:
(1)制定标准:比较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什么不同,根据不同点制定分类标准。
(2)分类:判断某种动物是否符合该标准,如果符合该标准就归为一类。
学生汇报,其他人判断是否与自己的结果一致,并进行补充和修改。
2.调查我国的珍稀动物
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保护动物。
制作资料卡片,说出它们分布区域和生活习性,填写下面的资料卡片。
我国都有哪些珍稀动物,除了上面的几种在列举三种 、 、 3.猜动物名称
(1)是熊爱吃素,常在竹林住。
整天睡不醒,六指能爬树。
( )
(2)不论平地与山川,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 (3)粽子脸,梅花脚。
前面喊叫,后面舞刀。
(
) 三、拓展延伸 1.认识珍稀动物 为什么动物会这样稀少?
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的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二是一些不法分子的乱捕乱杀,致使数量逐渐减少。
2.提出保护建议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报数珍稀动物呢?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第一节课时掌握的分类方法来对动物进行简单的都分类,动物的分类非常的复杂,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能够辨别出一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即可。
认识稀有动物,并结合此次疫情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乱捕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