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定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单MSDS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产品名称:硅烷Silane化学名称:氢化物分子式:SiH4代名称:四氢化硅,单硅烷,硅烷SiH4纯度> 99%CAS 号码: 7803-62-5暴露极限:OSHA : 未建立ACGIH: TLV=5ppm NIOSH: REL=5ppm紧急情况综述可自燃气体! 硅烷是一种无色、与空气反应并会引起窒息的气体。
该气体通常与空气接触会引起燃烧并放出很浓的白色的无定型二氧化硅烟雾。
它对健康的首要危害是它自燃的火焰会引起严重的热灼伤,如果严重甚至会致命。
如果火焰或高温作用在硅烷钢瓶的某一部分会使钢瓶在安全阀启动之前爆炸。
如果泄放硅烷时压力过高或速度过快会引起滞后性的爆炸。
泄漏的硅烷如没有自燃会非常危险,不要靠近。
处理紧急情况的人员必须要有个人防护设备和适应当时情况的防火保护。
不要试图在切断气源之前灭火。
急性潜在健康影响暴露途径:眼接触:硅烷会刺激眼睛。
硅烷分解产生无定型二氧化硅。
眼睛接触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会引起刺激。
摄入:摄入不可能成为接触硅烷的途径。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硅烷会引起头痛、恶心、头晕并刺激上呼吸道。
硅烷会刺激呼吸系统及粘膜。
过度吸入硅烷会引起肺炎和肾病,这是由于存在结晶二氧化硅的原因。
暴露于高浓度气体中还会由于自燃而造成热灼伤。
皮肤接触:硅烷会刺激皮肤。
硅烷分解产生无定型二氧化硅。
皮肤接触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会引起刺激。
重复暴露的潜在健康影响:进入路径:无损害器官:未建立症状:目前不清楚长期暴露于硅烷中对健康的进一步影响。
过份暴露造成的病状恶化:有皮肤和呼吸道疾病的人暴露在硅烷及其分解物中会加重病情。
致癌性:未被 NTP 、OSHA 及 IARC 列为致癌物热灼伤:由于硅烷泄漏引起人员灼伤时应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急救,并立即寻求医疗处理。
眼接触:立即用水冲洗最少15分钟,水流不要太快,同时翻开眼睑。
使受难者为“O ”形眼,立即寻求眼科处理。
摄入:摄入不可能成为接触硅烷 的途径。
1.目的:
通过本程序来控制确定化学品材料安全存放的环境和条件,并预防和消除因外界环境因素而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化学品材料的储存和使用环境控制。
3.职责:
3.1物资供应部仓储组负责化学品材料的安全存放及管理满足数据条件。
3.2各使用单位(部门)负责化学品材料使用和存放管理满足数据条件。
3.3 技术开发部负责对《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的更新和升版。
3.4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公司化学品材料存放和使用规定进行监督和不
定期审查。
3.5物资供应部负责化学品材料的使用和存放要求条件和资料的收集。
3.6提出引用新化学品材料部门(技术开发部、品管部等),在确认适合使
用并引入公司生产使用前需填写《新化学品评审表》并传送相关的各部门确认,以便符合公司各环节工作调整及设备补充等需求,同时技术开发部根据《新化学品评审表》内容,根据化学品变更内容按每季度对《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的更新和升版(化学品未有变更则无需更新),便于各部工作开展。
4.工作程序:
4.1物资供应部仓储组按符合MSDS《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格参数进行
库存管理。
4.2各使用单位(部门)负责按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格参数要求条件进行
使用和存放管理。
5.相关文件:
5.1《危险品储存规范》。
5.2 附页《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
5.3附页《新化学品评审表》。
材料安全数据表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是一份用于记录化学品、材料或产品的安全信息的文件。
它包含了有关化学品成分、危险特性、急救措施、防护措施、安全操作建议等重要信息,是确保人们在使用化学品时能够安全操作和处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首先,MSDS中包含了化学品的成分信息,这对于使用者了解化学品的组成和性质至关重要。
通过详细的成分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化学品中是否含有对自己或他人有害的成分,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MSDS中还包含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信息,帮助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化学品的特性。
其次,MSDS中详细记录了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包括对人体的危害、环境的危害等。
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在处理化学品时能够提前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比如,如果化学品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或毒性,使用者可以根据MSDS中的信息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减少对自己的伤害。
此外,MSDS还包含了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这对于处理化学品时的意外伤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比如,如果使用者意外接触到化学品,可以通过MSDS中的急救措施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伤害的程度。
急救措施的及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受伤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MSDS中的急救措施信息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MSDS中还包含了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建议,帮助使用者在处理化学品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防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这些信息对于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保护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的来说,材料安全数据表是化学品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它包含了化学品的成分信息、危险特性、急救措施、防护措施、安全操作建议等重要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因此,在使用化学品时,使用者应该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MSDS中的相关信息,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MSDS报告是环评报告1. 简介MSDS报告是指材料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报告,它是一种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这份报告旨在提供关于特定材料的安全使用和处理的详细信息。
环评报告则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它是在进行新项目或计划时进行的一项综合评估,以确定该项目或计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MSDS报告和环评报告的编写过程。
2. MSDS报告的编写步骤步骤一:收集数据和信息在编写MSDS报告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和危险性等方面的数据。
可以通过与制造商、供应商、实验室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来收集这些信息。
步骤二:组织数据和信息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和组织,以便于后续的报告撰写。
可以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归档。
步骤三:撰写报告在撰写报告时,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组织。
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和摘要:简要介绍报告的内容和目的。
•材料描述:对所涉及材料的详细描述,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等方面。
•安全措施:提供使用和处理材料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毒性评估:对材料的毒性进行评估,包括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应急响应:提供应急情况下的处理和应对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
•处理和储存:提供材料的正确处理和储存方法。
步骤四:审核和修改在完成报告的初稿后,需要进行审核和修改。
这一步骤旨在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请相关专家或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步骤五:发布和传播完成报告的最后一步是发布和传播。
可以将报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布在公司或组织的网站上,或通过其他适当的渠道进行传播,以便利他人查阅和使用。
3. 环评报告的编写步骤步骤一:项目描述在编写环评报告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描述。
医学实验室 - 安全要求Medical laboratories-requirements for safety(ISO15190:2003, IDT)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编译二OO三年十二月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本标准中使用了“建议……”等推荐性描述的内容,不作为强制性要求。
正如本标准附录A引言中所指出的,本标准适用于医学领域的所有类型实验室,从资源有限的野外现场实验室到大型的研究和教育机构。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实验室应遵守的安全要求。
当医学实验室涉及操作Ⅲ级、Ⅳ级防护水平的生物因子(即需要在BSL3、BSL4实验室内操作)时,还应符合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
在本标准中,术语的表达方式尽量与我国其他相关标准一致,但有些术语(例如,risk:风险)可能在我国现行的其他标准中有不同的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国药物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京、卢金星、彭明婷、李冠民、何铁春、刘学惠、翟培军ISO 引言本标准规定了在医学实验室建立并维持安全工作环境的要求。
与所有此类安全指南一样,要求确保有专人负最终责任,并且所有员工均承担以下个人责任:—他们工作中的自身安全;—可能受工作影响的他人的安全。
每项任务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危险。
如果无法消除危险,则应按下列的优先顺序使各种危险的风险减至尽可能低的水平:1)使用替代方法;2)使用防护方法;3)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和设备。
首先考虑的是安全,费用是次要的。
本标准旨在目前已知的医学实验室服务领域中使用,但也可能适用于其他服务和领域。
msds应急处置方案一、概述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是指一份用于记录化学品或物质的相关信息的文件,它提供了有关材料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危害鉴定、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应急处置方案是在发生化学品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和最小化环境影响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措施和预案。
二、MSDS应急处置方案的重要性MSDS应急处置方案对于化学品的正常存储、运输和使用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指导处理各类事故和紧急情况,并帮助人员采取正确的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MSDS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要点。
1. 知晓事故情况:- 监测仪器报警- 周围人员报告- 直观观察2. 紧急求救:- 确保人员安全- 第一时间报警- 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及紧急部门3. 撤离操作:- 根据事故性质和紧急情况合理撤离- 确保撤离途中的安全和秩序- 集合到指定安全地点4. 事故扑救:- 根据事故种类采取合理扑救方式- 遵循相关的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5. 应急处理:- 封堵泄漏源- 防止泄露进入下水道和地下水- 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泄露扩散6. 个体防护:- 根据化学品性质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理7. 废弃物处理:- 将泄漏的化学品或废弃物妥善清理和处置- 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 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8. 环境监测:- 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污染监测- 确定所涉及的污染范围和程度- 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9. 事故调查与记录:- 形成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 记录所有事故相关信息和应急处理措施- 以备后续分析和改善工作三、总结MSDS应急处置方案是为了在化学品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操作指南。
它对于正确处理和管理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各相关领域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只有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化学物资安全数据表1.0 用语的定义1.1 理化性质:是对化学品外观和状态的直观描述。
主要包括常温床压下该物质的颜色、气味、存在的状态及溶解性。
溶解性指在常温堂压下该物质在常用溶济(以水为主)中的溶解性,分别用混溶、易溶、溶干、微溶、不溶等表示其溶解的程序。
1.2 危险特性:是指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烧爆炸的性能和一些简单的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遇明火、高温、氧化剂等可能产生的危害,遇水、酸、碱和一些活性物质的反应,以及氧化性、腐蚀性等。
1.3 毒性:是指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化学毒物侵入机体引起伤害,主要有三种途径:吸入、食入和经皮肤吸收。
在生产作业条件下,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时经口途径比较次要。
手册中收录的内容,主要是以有关专著中途述的毒物中毒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很少涉及化验和特殊检查,对一些人体中毒资料中记载较少和毒物,以动物毒性资料补充之。
1.4 急救措施:是指现场作业人员意外地受到化学毒物的伤害时,所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要的处理方法。
1.5 防护措施:分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法令、法规,改善劳动组织,卫生宣传,建立群众性组织);技术措施(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厂房设计的卫生要求,通风措施)和保健措施(对毒物的监测,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保健膳食和进行就业前及定期的健康检查)。
1.6 泄漏处置:是指由于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发生的破裂、倒洒事故,造成危险品的外漏。
1.7 储运要求:是指危险货物在储运和运输过程中的一般注意事项。
包括储存条件,禁忌物,分装和运输的一般要求,未涉及包装和储运的容器。
2.0 主要化学品及其相应的性质。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录及全文-(草稿)X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录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责任人——XXX1.由实验室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组织全室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员——XXX1.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咨询工作。
2.全面落实本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3.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室要达到知晓率100%。
5.当实验室负责人不在实验室时,由安全监督员作为实验室负责人的代理人履行职务承担责任。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本室全体工作人员1.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服从实验室负责人的工作安排。
3.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
均具有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具有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实验室专职维护技术人员:XXXXXXX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结构图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HNSYJ-WSW-SWAQ-02(第一版)2017年x月xx日发布2017年x月xx日实施4发放编号: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HNSYJ-WSW-SWAQ-02(第一版)编制人:XXXX医院XX 等审核人:XXXX医院XX批准人:XXXX医院XX5发布日期:2017年x月xx日实施日期:2017年x月xx日持有人签字: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X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和本X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XXXX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织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第一版),经X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审核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x月xx日起实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前言CNAL/AC30:2005《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Laboratories, 英文缩写:CNAL)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可要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等同采用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第二部分引用了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部分规定,但并不表明本准则未引用的规定不适用于实验室。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实验室的责任和义务。
本准则适用于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是通用要求。
当实验室从事特定的实验活动时,还应符合其他的相关规定或要求。
应充分意识到,“安全”是指风险水平处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应承认风险的客观性。
获得CNAL生物安全认可的实验室应不断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或将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CNAL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可适时制定相应的应用说明,对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释,但不增加或减少本准则的要求。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除应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
本准则的编排:第一部分的条款号同GB19489:2004;第二部分的条款号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同时,还规定了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的要求。
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此类实验室还应同时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2病原体pathogens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2.3危险废弃物hazardous waste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2010(第一版)2010年1月11日发布 2010年1月20日实施庄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放编号: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2010(第一版)编制人:于进勋等审核人:于德和批准人:许华伟发布日期:2010年1月11日实施日期:2010年1月20日持有人签字: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本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和本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01-2010~ZHCADC-PCW28-2010(第一版),经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月20日起实施。
中心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确保所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中心主任: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一日目录ZHCADC-PCW01-2010 实验数据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ZHCADC-PCW02-2010 实验室保证和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程序ZHCADC-PCW03-2010 实验室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ZHCADC-PCW04-2010 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程序ZHCADC-PCW05-2010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和离岗程序ZHCADC-PCW06-2010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ZHCADC-PCW07-2010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ZHCADC-PCW08-2010 实验室试剂、耗材、个人防护装备采购程序ZHCADC-PCW09-2010 实验室计算机数据资料的管理程序ZHCADC-PCW10-2010 实验室门禁卡管理程序ZHCADC-PCW11-2010 实验室生物因子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程序ZHCADC-PCW12-2010 实验室样品检测检验程序ZHCADC-PCW13-2010 实验室良好内务行为规范程序ZHCADC-PCW14-2010 实验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ZHCADC-PCW15-2010 实验室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规范ZHCADC-PCW16-2010 实验室记录管理程序ZHCADC-PCW17-2010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管理程序ZHCADC-PCW18-2010 实验室制定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单(MSDS)ZHCADC-PCW19-2010 实验室菌(毒)种管理程序ZHCADC-PCW20-2010 实验室气溶胶污染控制程序ZHCADC-PCW21-2010 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程序ZHCADC-PCW22-2010 实验室消毒剂的使用和配制程序ZHCADC-PCW23-2010 实验室消毒程序ZHCADC-PCW24-2010 实验室防止高风险和危险材料失窃的程序ZHCADC-PCW25-2010 实验室安全计划制定程序ZHCADC-PCW26-2010 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ZHCADC-PCW27-2010 实验室控制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工作的程序ZHCADC-PCW28-2010 实验室意外事件(故)、职业性疾病控制程序1 目的保护实验室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
有害材料的管理程序在使用或处置有害材料时,雇主应该建立并实施一个文件化的有害材料管理程序。
此程序应覆盖化学品的生命周期内所有的阶段,即生产、运输、贮存、使用,搬运和处置等阶段。
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针和策略管理者应该颁布一个有关有害材料管理方针的书面声明。
此方针声明应明确地说明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品以及在雇员防护化学品危害方面,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为保证方针的有效性,管理者同样应该描述关于管理有害材料的大致策略。
化学品登记应对所有有害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保存情况进行登记。
此登记应包括这些化学品的目录和存放位置的信息。
当引入新的化学品或停止使用某种化学品时,登记表应及时更新。
MSDS的准备和应用在登记表中所列出的所有有害化学品,其材料安全数据清单(MSDS)应该汇编成册,并且提供给化学品的使用者。
MSDS应具有下列关键性信息:化学品品名和性质,安全性和对健康的危害,对使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处置程序。
挑选和采购程序应该建立一种适当的挑选化学品和经批准购买的程序。
在采用或购买之前,对所有新的生产流程和新的化学品都应该进行调查,以了解这些生产过程和化学品的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
必要时,应该从供应商和其它来源处取得有关有损健康和安全的危险品防护的信息。
应该优先考虑较安全的化学品和生产流程。
标记和警示标志所有的化学容器都应做出标记,应当符合适当的标记系统。
标记要表明化学品的品名、所涉及的危害和应采取的防护手段。
说明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质的警示标志或通知,应该贴在使用和贮存这些物质的区域。
化学品的贮存应该建立一个合适的贮存有害化学品的体系,该体系要考虑化学品的性质,包括化学品彼此间的不相容性、贮存量、操作和环境条件,同时还要考虑法规的要求。
安全处理程序关于有害化学品的发放、转移、使用和处置的程序都应该文件化。
这些程序是在MSDS或其它技术信息、使用者实践和工厂条件的基础建立的。
适用时应该执行国际或国家标准。
医学实验室 - 安全要求Medical laboratories-requirements for safety(ISO15190:2003, IDT)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本标准中使用了“建议……”等推荐性描述的内容,不作为强制性要求。
正如本标准附录A引言中所指出的,本标准适用于医学领域的所有类型实验室,从资源有限的野外现场实验室到大型的研究和教育机构。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实验室应遵守的安全要求。
当医学实验室涉及操作Ⅲ级、Ⅳ级防护水平的生物因子(即需要在BSL3、BSL4实验室内操作)时,还应符合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
在本标准中,术语的表达方式尽量与我国其他相关标准一致,但有些术语(例如,risk:风险)可能在我国现行的其他标准中有不同的表达。
ISO 引言本标准规定了在医学实验室建立并维持安全工作环境的要求。
与所有此类安全指南一样,要求确保有专人负最终责任,并且所有员工均承担以下个人责任:—他们工作中的自身安全;—可能受工作影响的他人的安全。
每项任务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危险。
如果无法消除危险,则应按下列的优先顺序使各种危险的风险减至尽可能低的水平:1)使用替代方法;2)使用防护方法;3)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和设备。
首先考虑的是安全,费用是次要的。
本标准旨在目前已知的医学实验室服务领域中使用,但也可能适用于其他服务和领域。
然而,为确保安全,操作需要3级和4级防护水平的人类病原体的医学实验室应符合附加要求。
尽管本标准不意在提供认可指南,但它可被政府、专业或其他权威机构用于该目的。
国际、区域性或国家法规或指南对本标准涵盖的某些特定专题可以适用。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学实验室中安全行为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对应用本标准是必需的。
对于标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只使用所引用版本。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录及全文-(草稿)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录序号主题内容编号页码1 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1.1 生物安全组织文件(包括技术和生物安全的负责人、代理人、组织结构图等)HNSYJ-WSW-SWAQ-011.2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HNSYJ-WSW-SWAQ-021.2 生物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包括危害评估规范、意外事故处理与报告规范、洗眼设施、停电、停水、防火安全设施、其他常用工具、急救物品、张贴医疗救助电话号码等检查提纲6、8.4、8.9的内容)HNSYJ-WSW-SWAQ-031.3 生物安全保卫制度(包括控制昆虫和啮齿动物措施、隔离措施、门禁系统等、警示标志及检查提纲6.3的内容)HNSYJ-WSW-SWAQ-041.4 生物安全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记录、考核)HNSYJ-WSW-SWAQ-051.5 生物安全内部自查制度HNSYJ-WSW-SWAQ-061.6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包括准入、批准程序、健康体检、资料管理制度、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档案)HNSYJ-WSW-SWAQ-071.7 高压锅、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检测、监测和维护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制度、更换高效过滤装置、相关记录、放置位置、检测报告、检测记录)HNSYJ-WSW-SWAQ-081.8 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处理记录。
符合检查提纲7.7、8.10、9.11)HNSYJ-WSW-SWAQ-091.9 生物安全记录制度(符合检查提纲8的内容)HNSYJ-WSW-SWAQ-10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录序号主题内容编号页码2 生物安全体系2.1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HNSYJ-WSW-SWAQ-102.2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规程HNSYJ-WSW-SWAQ-112.3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包括状态标识、维护程序、冰箱、培养箱温度检测记录、仪器设备档案完整)HNSYJ-WSW-S WAQ-122.4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包括检查提纲6.1、6.4、6.5、6.6的内容)HNSYJ-WSW-S WAQ-132.5 实验室消毒规程HNSYJ-WSW-SWAQ-142.6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HNSYJ-WSW-SWAQ-152.7 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HNSYJ-WSW-SWAQ-162.8 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包括校准、检定和维护程序)HNSYJ-WSW-S WAQ-172.9 高压灭菌器操作规程HNSYJ-WSW-SWAQ-182.9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规程HNSYJ-WSW-S WAQ-192.10 离心机使用规程HNSYJ-WSW-SWAQ-202.11 匀浆器处理规程HNSYJ-WSW-SWAQ-212.12 样本分离操作规程HNSYJ-WSW-SWAQ-222.13 实验室人员岗位分工及职责HNSYJ-WSW-SWAQ-232.14 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制度(包括检查提纲7、检查提纲9的内容) HNSYJ-WSW-S WAQ-242.15 开展相关非标准方法研究的制度HNSYJ-WSW-S WAQ-25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责任人——XXX1.由实验室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实验室制定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单MSDS程序
1 目的
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单,并使实验室人员能在工作中正确应用。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使用的危险材料。
3 职责
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保证实验室所用材料安全数据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学习和了解实验室所使用材料安全数据单中的所有内容,并正确运用。
4 程序
4.1由生物安全负责人组织人员制定使用材料之安全数据单;保证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安全数据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4.2 当实验室拟使用新的实验材料之前,实验室主任会同相关人员对拟使用材料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补充安全数据单,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发布实施;
4.3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向工作人员分发最新的使用材料安全数据单。
4.4实验人员将安全数据单放置随手可及的地方,以方便查阅,并保证正确使用和处置危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