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 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W 8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叮叮小文库妇科临床路径目录( 5)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 年版 )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 年版)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 年版)(2009 年版 )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径(2009 年版 )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 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 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N80.003)行子宫切除术( 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 B 超及血 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 12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 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 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 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 或 MRI 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开腹手术临床路径(一)适应对象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1.病史:月经紊乱、腹部包块、月经量多、月经周期及周期异常,继发性贫血、有压迫症状、严重痛经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月经经期及周期异常。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行盆腔核磁及CT检查。
4.注意事项:术前停用抗凝药物1周。
(二)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1.入院后给予按妇科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及普食。
2.入院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术前三项)。
(4)彩超:盆腔、肝胆胰脾、双肾、膀胱、输尿管。
(5)心电图。
(6)胸部X片检查。
(7)妇科阴道微生态、HPV、TCT或阴道镜检查。
(8)肺功能检查(年龄大于45岁)。
(9)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否则签署拒绝诊刮同意书。
3.阴道准备:妇科检查、阴道擦洗及阴道上药。
4.肠道准备:口服氟哌酸(0.2g,3/日)及替硝唑(1g,1/日)。
5.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超声心动、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及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三)手术前特殊准备1.术前1天签署手术同意书。
2.术前1日给予术区备皮,备血(红细胞及血浆)。
3.术前1日半流食,术晨禁食水(年龄大者术前3天进半流食,术前1日进流食)。
4.术前1日口服硫酸镁或甘露醇行肠道准备,必要时给予灌肠。
5.抗生素皮试,术中带药。
6.术晨给予阴道擦洗,留置导尿。
7.术前针:。
8.必要时预约冰冻病理检查(78721),填写冰冻病理检查单并签字。
9.子宫肌瘤剥除术需准备垂体后叶素。
(四)术中注意事项:1.填写病理单,向家属展示标本。
2.子宫全切患者取阴道填塞阴道酒精纱布。
(五)术后住院恢复约4-5天1.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2.术后第一日复查血常规及尿常规,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抗生素时间。
3.一级护理2-3天后改为二级护理。
妇科临床路径目录(5)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009年版)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
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
3/68.4/68。
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1。
妇科临床路径目录(5)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009年版)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 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 : 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 )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2.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 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2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妇科临床路径目录(5)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009年版)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
3/68.4/68。
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
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XXXXXXXXXXX医院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l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13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卫生部发布的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汇编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卫生部发布的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汇编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 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禁饮禁食□人员□环境□安全 1.4.饮食:□生命体征监测□流质饮食□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术前用药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流质饮食□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其他:□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1.5辅助检查:□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X线片□磁共振□胸片□准备麻醉床□管道护理□疼痛护理7.饮食:□心电图□B超CT 1.4术后护理:□协助生活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肺功能□其他:□卧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试验饮食□其他: 1.6术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观察与护理:8.标本采集:□标本采集□静脉输液□氧疗 2.1管道情况观察:□血标本□痰标本□活动、卧位指导□心电监护□管道护理□固定稳妥□无曲折□大小便标本□LPT □预防压疮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引流通畅9.辅助检查:□营养状况评估□术后评估2.2阴道流血观察:□磁共振□胸片□心电图□手术耐受性评估 2.专科观察与护理:□颜色□气味□量□B超□CT□肺功能□其□生命体征监测 2.1管道情况观察:2.3 腹痛情况观察:10.专科观察与护理:□呼吸道准备□固定稳妥□无曲折□引流通畅□部位□性质□疼痛程度评分10.1□生命体征监测□胃肠道准备2.2阴道流血观察: 2.4□排气情况10.2阴道流血观察:□手术区皮肤的准备□颜色□气味□量 2.5专科护理:□颜色□气味量□配血准备2.3腹痛情况观察:□会阴冲洗□微波理疗10.3 腹痛情况观察:□术前禁食、禁饮□部位□性质□疼痛程度评 3. □出院评估□部位□性质□疼痛程度评□心理护理 2.4□排气情况 4.出院指导:10.4专科护理:□其他:2.5□专科护理□用药指导□阴道擦洗□会阴冲洗 2.专科观系与护理: 3. □健康教育指导□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11.□健康教育指导 2.1术前适应性训练: 4.有无变异:□有□无□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12.有无变异:□有□无□训练床上大小便 5. □其他:□嘱患者定期复查13□其他;2.2阴道流血观察:□告知电话回访□颜色□气味□量□协助办理出院2.3腹痛情况观察:5.□其他:□部位□性质□疼痛程度评2.4专科护理:□阴道擦洗□会阴冲洗(妇科)子宫腺肌症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3.□健康教育指导4.有无变异:□有□无5.□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腺肌瘤挖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必要时);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或胸透。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