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记录单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28
实验一:用放大镜观察物体(P5)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用眼睛看到的昆虫外形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P12-18)
用显微镜观察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正确使用显微镜:
3、把显微镜中看到的画在记录单中
实验三:加热白糖实验(P28)
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观察白糖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点燃蜡烛:
4
实验四:蜡烛燃烧中的变化
蜡烛燃烧中的变化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点燃蜡烛:
3、用多种感官观察并记录:
实验五: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P30)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正确使用滴管:
3
实验六: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P3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实验记录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4、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册科学实验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名称: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布、邮票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
3.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4.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规范使用放大镜。
1.手持放大镜镜柄。
2.调节放大镜与观察物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
实验记录:用画图方式记录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结论: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2.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实验器材名称:放大镜、蚂蚁等昆虫及蝴蝶、、蚕蛾标本。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肉眼直接观察。
2.观察昆虫的身体。
3.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记录: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昆虫身体结构和昆虫的生活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比较几种昆虫触角的形状。
实验结论: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名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研究的问题: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等晶体在放大镜下的样子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观察分辨几种常见的小颗粒物质。
2.用放大镜观察白糖、食盐、味精颗粒特点。
3.观察了解更多物质晶体的形状。
4.观察自制食盐等晶体5.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晶体。
实验记录:用绘图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画出并比较几种物质的晶体形状。
实验结论: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是晶体结构。
四、怎样放得更大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研究的问题:怎样调试让显微镜最清晰实验器材名称: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铅笔、橡皮、花粉标本、棉布纤维标本、昆虫标本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记录单任课教师***任教班级六年级班级人数**实验时间实验课题月相实验目的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实验准备材料记录纸、铅笔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
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份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备注任课教师***任教班级六年级班级人数**实验时间实验课题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目的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实验准备材料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图一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备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1.什么是能量(1)实验名称:通过游戏,观察、分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实验目标:通过撞棋游戏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动能。
实验器材:棋子实验步骤:1.把A棋子弹向B旗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2.通过撞棋游戏,让学生感受手指运动的能量,可以传递给A棋子,接着A棋子运动的能量传递给B棋子,并且A棋子运动速度越大,B棋子被撞开的距离越远。
运动的手指、棋子等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就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研讨。
3.知道了什么是动能,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事物的动能表现在哪里,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能存在的事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实验结论:1.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2.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3.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4.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注意事项:动能是个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来让学生感知、理解,教学时不能“硬塞”概念。
1.什么是能量(2)实验名称:小球反弹实验,观察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现象,知道什么是势能。
实验目标:让学生感知、理解、接受势能的概念。
实验器材:小球,尺子1.固定尺子。
从低、中、高三处位置,让小球自然下落,记录小球反弹高度。
2.势能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
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分析小球反弹的原因:位于高处的小球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小球反弹越高。
3.除了位于高处的小球、跳板上的跳水运动员、拉长的橡皮筋、被跳水运动员压着的跳板、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具有势能。
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具体感知。
年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六年级(科学)试验记录单实 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 步 骤: 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
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份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备注任课 教师 *** 任教班级 六年级 班级 人数 ** 实验时间实验课题 模拟月相变化 实验目的 月相的变化和月球运行的位置有关、和人的观察点有关 实验准备材料太阳图片 1张、双面胶(或胶水)、 皮球1只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年级(科学)试验记录单 实 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步 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 、12cm 、15cm 、17cm 、27cm 、 27cm 、14cm 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图一观察到的现象: 会看到 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 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 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备注任课 教师 *** 任教班级 六年级 班级 人数 ** 实验 时间 实验课题 制作活动观星图 实验目的 可以用自制的星座图观测夜晚的星座 实验准备材料星座图1张、 圆形纸板2个 、剪刀1把级(科学)试验记录单级(科学)试验记录单。
1、放大镜的使用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放大镜的构造是这样的:
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一张照片、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把能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
我们的发现:
2、做简易显微镜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
我们的制作材料:
我们的设计简图: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我们发现
,这是因为。
3、使用显微镜制作切片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更多的细胞,它们可真漂亮啊: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实验名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压力
实验日期:2024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测的方式,了解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密闭容器、压力计、气体收集瓶、橡皮塞、水平尺、温度计、实验笔记本。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将密闭容器和压力计清洗干净。
b.准备好气体收集瓶,并将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被水覆盖。
c.用水平尺测量密闭容器的内外径。
2.测量初始条件:
a.将密闭容器放在平面上,观察其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b.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3.实验操作:
a.将密闭容器的口紧密封闭,确保没有气体泄漏。
b.将压力计连接至密闭容器的气孔处。
c.用橡皮塞将压力计封堵。
4.实验记录与观察:
a.仔细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b.观察压力计中的指针是否有变化,并记录下读数。
5.实验结果:
a.在不同时间点时,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并记录。
b.使用压力计测量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并将读数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6.数据处理与分析:
a.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分析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b.在实验笔记本中进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7.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增加的结论。
8.实验评价:
本次实验操作流程清晰,实验结果准确。
但在实验记录上可以更加详
细一些。
备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并由老师或家长指引下进行操作。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记录单
任课教师***
任教班
级
六年级
班级
人数
**
实验
时间
实验课题月相
实验目的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验
准备
材料
记录纸、铅笔
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步骤:
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
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份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备注
任课教师***
任教班
级
六年级
班级
人数
**
实验
时间
实验课题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目的
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实验
准备
材料
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结果步骤:
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图一
观察到的现象:
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
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