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0
达芬奇的故事有哪些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达芬奇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达芬奇的故事达芬奇儿时被就送去学画画,第一堂画画课就是画鸡蛋,当时达芬奇在课堂里安安静静的上课,老师突然拿出一个鸡蛋,让他画两个鸡蛋出来。
达芬奇觉得没什么好画,不就是一个鸡蛋嘛,但是在他的笔尖上,他终究就是画不出。
达芬奇一向好学多问,于是他气呼呼的去找老师,说画不出来。
老师从一个鸡蛋,多个角度去观看,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给他讲解开来,最后达芬奇他天赋异禀,悟出来其中的道理,于是刻苦钻研,天天画,夜夜画,把一个鸡蛋画成不同角度的样子,那个作画的纸堆得很高了,他还是不停。
再到最后,他的作品玩完全超越了他老师,甚至画出来《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作品闻名了世界。
达芬奇从小就开始学了画画,长年的画画,达芬奇似乎有点麻木迷茫了,甚至觉得自己的画已经非常不错了相对于那个年纪来说,其实年轻难免有点心高气傲,老师用画鸡蛋这个难题,告诉他画画的基本功和勤奋和主要的画画精髓。
他也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立刻悟出了道理,又加上他是一个比较著作认真的孩子,自然不想舍弃这个谜一样的难题,最后他边画边悟,作画水平非常高超,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的秘密是什么达芬奇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的作品也被人们持续关注着,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因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隐藏着一些秘密,他是一位在数学以及人体结构学等方面有着巨大成就的人,所以达芬奇的秘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达芬奇的秘密隐藏在许多不同的作品中,例如《维特鲁威人》就让人们十分的感兴趣,这也是一幅惊世骇俗的画作。
尽管只是一幅素描,可是其中却隐藏着达芬奇的秘密。
在1492年的时候这幅作品问世,不难发现其实这幅作品非常完美的展示出了人体的完美比例,同时也揭示了黄金分割的意义,然而或许这些内容都只是他当时创作的一部分初衷。
达芬奇造假事件起因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家居”销售的家具涉嫌造假和欺诈。
报道称,其号称“原装进口”的意大利卡布丽缇牌家具实为东莞的长丰家具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
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达芬奇家具方面通过微博表示,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
达芬奇家具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其在国内的运营以及销售情况。
过程1.工商局检查东莞长丰有限公司7月10日下午及11日上午,东莞市工商局会同市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央视报道涉及的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检查,于7月11日正式立案调查。
7月12日,东莞市成立由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及产销情况进行调查。
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该公司至今尚未获得出口木家具注册登记的资格,也没办理过货物进出口业务。
同时,东莞市工商局检查发现,该公司曾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两批布板挂架的业务往来,销售金额分别为9795.00元及12921.40元。
除此之外,现场并未发现“达芬奇”系列产品,未发现反映该公司与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的合同、发票以及银行单据等证据。
而经查询该公司的银行账户,暂未发现其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有资金往来。
2.执法部门检查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7月11日上午,执法人员对位于天河北路1号的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经营标称产地为意大利、美国、西班牙、英国等国进口家具,标签为英文。
由于当事人未能提供其销售的家具原产地的证明和进货单、进关单等材料,执法人员于7月14日现场查封了其在售家具42件,并对广州达芬奇公司涉嫌伪造商品产地的行为立案调查。
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案例
2020年10月,一起令人震惊的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案发生了,受害者是一位20岁的美国男性,名叫唐尼尔·夏皮罗。
他曾尝试用达芬奇睡眠法来改善他的睡眠效率,结果却导致了他的猝死。
达芬奇睡眠法是一种不间断的睡眠策略,受害者曾尝试用连续四次睡眠周期来实现更高效的睡眠状态,其中每次睡眠周期持续4至5小时。
但是,他在第四次睡眠周期中猝死,造成了这起惨痛的事故。
医生把这次发生的情况归入病例,并认为夏皮罗可能因为睡眠缺乏和睡眠紊乱引起心脏功能衰竭而死去。
经过经过尸检和相关研究,医生建议,任何想使用达芬奇睡眠法来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以避免类似的危险情况发生。
Cover Story94封面文章 品牌这十年的视线转移到最初报道此事件的央视记者身上。
11月底,达芬奇向律师协会投诉相关消费者集体维权团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认为他们在未了解事实真相前,有推波助澜的嫌疑。
12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不合格家具产品,处以罚款,对该公司所售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的行为,责令改正。
对于广告宣传不规范的行为,责令停止发布、予以更正。
面对行政处罚,达芬奇连续发微博称从未造假,不仅不服从行政处罚决定,还要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达芬奇的调查情况,证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内容基本属实,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部分家具的确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而根据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该央视记者索取或收受财物。
7月,经过两次开庭审理,达芬奇被判决退还消费者达300多万元货款。
说起达芬奇,这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家居公司,经过11年的发展,成为了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家具代理公司。
但经过此次造假风波,达芬奇不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声誉也一落千丈。
在此次风波中,达芬奇不仅没有选择遵守法律,也没有真正地站到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更没有与消费者进行真诚沟通来换取消费者的谅解,反而一直在逃避问题、推卸责任、反泼脏水,造成了公众对政府、媒体、企业、律师四方的不信任。
(见习编辑/史书羽)达芬奇家具事件十大危机事件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达芬奇家具在产品质量和生产地上均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报道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家具很大一部分不是公司所宣称的意大利生产,而是通过“一日游”——从东莞家具公司购得后,由深圳出港到上海,再由上海进港到国内的方式,包装成手续完备的意大利进口家具;所采用原料也不是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
达芬奇于7月13日召开发布会进行危机处理,但效果欠佳。
总经理潘庄秀华只一味哭诉创业辛苦,打感情牌,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也没有设置媒体问答环节,更没有对央视曝光的内容进行回应。
达芬奇的故事1,完成《基督受洗》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受圣萨尔宾诺教堂的委托绘制《基督受洗》,全画的人物虽已画完,但是还剩下背景没有画,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韦罗基奥必须在复活节前交画。
这时离复活节仅七天了,可是韦罗基奥又不愿敷衍了事,他决定带着达·芬奇去希莫尼湖写生,然后再画背景。
由于任务紧迫,韦罗基奥只好命达·芬奇来画背景。
原来,老师以达·芬奇作模特儿画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师兄们刮掉了。
他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时间又紧迫,他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的委托,为了维护老师的荣誉,自己动手来补画这个天使。
韦罗基奥康复归来,看到画作时,激动万分,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达·芬奇的肩膀兴奋地说:“它是如此的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去拿雕刻刀了。
”从此达·芬奇声名鹊起,成为佛罗伦萨有名的画家了。
2,睡眠法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
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
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不过有意思的是,20年前,一位画家亲自试验了这种方法,并证实了其有效性。
但不到半年,他又恢复了正常的8小时睡眠。
谈及种种原因,画家幽默地承认自己不是天才,不知道如何打发多余的时间。
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Uberman睡眠或多阶段睡眠,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
多相睡眠的合理性:首先,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动物的行为都是多相复杂性的。
而且多相睡眠是人类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睡眠方式,只有在稍年长后,儿童才逐渐被断绝了午睡的概念。
多相睡眠的调整:这种睡眠模式在最初的一到两周内很难接受。
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不会受到这种将睡眠分成几个小睡眠段的方式的影响。
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九——达芬奇造假之谜2011年,达芬奇造假之谜曝光,成为当年十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一。
这一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达芬奇的品牌形象与信誉,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分析达芬奇造假之谜的原因、影响及其公关处理措施。
达芬奇是一家意大利高端家具制造商,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高价位著名于世。
然而,2011年,一项名为“达芬奇神器”的项目展开后,公司被指控存在造假行为。
这项名为“达芬奇神器”的项目是由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开发的一款具有超凡魅力的特制家具,其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
然而,这一设计却被揭露为假冒的。
经过媒体的大力曝光和调查报道,达芬奇的造假之谜最终被揭开。
其被指控将一些家具单品添加了新款式和新颜色,并将其重新包装为全新的作品。
这一行为不仅误导了顾客,违反了道德准则,也让达芬奇在全球市场上失去了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面对这一品牌危机,达芬奇采取了一系列公关措施以帮助恢复它的声誉和信誉。
首先,公司发布了公告承认事实,并道歉向自己的客户致歉,诚挚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悔意。
其次,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以彻底查明事实真相。
同时,公司还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向公众证明其真正的努力和改进。
这样的行动显然获得了公众的同情和支持。
此外,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达芬奇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改进其内部的生产流程和品管标准,提高透明度,并加强了对所有家具单品的质量控制。
总之,达芬奇的造假之谜是一个让品牌声誉深受损失的案例。
但由于公司及时采取的公关措施,诚恳道歉和迅速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其显示的全方位改进计划,达芬奇重新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关案例,为其他品牌面临类似危机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另一方面,达芬奇在处理品牌危机时的成功还归功于其正确的沟通策略和严谨的危机管理计划。
在这一危机中,达芬奇选择了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员工和媒体交流,并安排相关高层领导在公开场合发表道歉声明。
达芬奇所牵涉到的问题与影响达芬奇事件刹那间传遍网络,各网络主流媒体、微博等现代传媒方式第一时间将达芬奇事件传遍世界。
在家具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陶瓷、服装、食品等其他行业也牵扯很多企业进来。
对于达芬奇事件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对达芬奇的批判是主流的。
其中也有权威人士认为达芬奇整个流程是具有合法性的。
问题在于个别产品的虚假宣传。
我认为达芬奇事件至少牵扯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工商质检部门监管不到位所产生的管理缺失。
商家假冒国外品牌欺骗消费者。
消费者崇洋与虚荣心理造成的错误的消费观念。
本人认为,事件从发生到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源来自于消费者的崇洋与虚荣心理。
商家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品牌宣传与影响做出了一系列动作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达芬奇的造假成本最终为消费者承担。
联系到过去几年所暴漏出来的欧典地板,香伍仕音响以及各种形式的扮演洋品牌方式出现的各行各业的一些品牌,扮演一个洋品牌的角色对于品牌迅速成长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商家利用消费者获取的信息不对称用各种方式误导消费者的判断,努力塑造一个国际化或者甚至塑造成一个国外品牌的形象。
这种现象的泛滥以及不断的浮出水面将直接导致中国品牌的诚信缺失。
消费者一方面不再相信国内生产的品牌,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真正的好的国际品牌,消费者再一次陷入消费心理迷茫甚至更大的误区。
有些企业扮演洋品牌的角色侥幸逃脱监管并成功转型并形成榜样,在这种利润、发展与侥幸面前,将会有企业义无反顾的投入产品造假与宣传造假。
这种怪圈将消费心理与商家心理拖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在没有成熟的监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反复出现。
我们一直都在说培育中国本土品牌,其实现在国内的不少产品质量已经不输给国外同类产品了,但在品牌上还差得很远。
我们要学习洋品牌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给产品起个洋名字。
许多本土品牌经营者由于急功近利、诚信缺失、研发滞后、山寨成风,丧失了主动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
(一)背景链接2010年7月10日,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将国内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家具高端品牌“达芬奇”推到了风口浪尖。
达芬奇家具以价格昂贵著称,一张单人床能卖到10多万元,一套沙发能卖到30多万。
之所以能将这些家具卖到如此高的天价,是因为销售人员说他们销售的家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国际超级品牌”,而且使用的原料是没有污染的“天然的高品质原料”。
而事实上,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是在东莞的一些家具公司加工的,所使用的原料也不是什么意大利名贵木材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
(二)怎么看1.原因第一,作为市场中的消费主体,消费者欠缺一定程度的鉴别能力,不能够对商品本身和其购买行为作出相对理性的判断,且一定程度上“崇洋”心态、“盲从”心态较为突出。
第二,商家受经济利益驱使,有法不依,缺乏诚信。
第三,法律不健全导致不诚信成本太低,间接导致了达芬奇事件。
第四,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没有主动承担起资格审查、质量鉴定、商标规范等基本职责。
2.影响“达芬奇事件”其实是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中国企业在整个诚信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
第一,直接影响达芬奇品牌,其价值一落千丈。
第二,造成行业内的危机,高端家具行业诚信遭遇“滑铁卢”,不少目标市场与达芬奇相近的洋品牌,更是订单骤降,销售停滞。
第三,多个行业被波及。
达芬奇事件发生后,使很多洋品牌站到舆论风尖浪口。
如味千拉面假汤底、肯德基冲兑豆浆、服装卡尔丹顿造假等。
第四,“达芬奇”的造假不仅伤害了高端富豪阶层的利益,更是最大范围波及到普通消费者层面。
它不但摧毁了消费者对商业诚信的信任,也颠覆了消费者对品牌责任的信任,更是撼动了消费者对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的信任。
(三)怎么办“达芬奇事件”给我们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再次敲响了警钟。
解决假洋品牌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第一,企业一定要加强品牌意识及管理。
达芬奇事件,能否成为中国家具行业发展的分水岭?7月10日,央视一则新闻将中国高端家居代理品牌达芬奇拉下了“神坛”。
随着达芬奇“三重造假门”一步步被揭开,社会的思考就进一步加深。
达芬奇家居造假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是消费者的心理作祟,还是企业的诚信自律问题?是媒体行使无冕之王的权利,还是监管部门失职不作为?是企业发展之殇,还是造就品牌之惑?达芬奇倒下去了,还会不会死灰复燃?达芬奇之后,整个家居建材行业是否将面临诚信危机?据统计2011年中国家具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家具的需求和更新换代更是加速,家具似乎已经由大件耐用消费品变成了家家必备的快消品。
然而,目前的中国家具行业正处在鱼目混珠的混沌状态,各种各样的真假品牌招摇过市。
小工厂生产的家具经过洋名字、洋文化、洋理论的加工再和某国的什么名人、名地发生八竿子打不着的联系就身价倍增,向人诉说着自己来自遥远的欧美(或原材料、技术、工艺来自欧美)。
终端卖场华丽的装修也成为这些“假洋鬼子”的神秘外衣,把自己包装得连自己都认为是地道的洋鬼子。
达芬奇事件,无疑一剂猛药,给了家居建材行业哪些造假者一记当头棒喝。
达芬奇事件的真相似乎渐渐告一段落,然而,其对整个行业产生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
中国的家具行业发展了三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家具大国。
然而,一直以来,没有标准的行业规范却阻碍了家具行业的良性发展。
达芬奇得以在中国高档家具消费市场逍遥十三年之久不被消费者揭穿的现实,值得整个行业深思。
达芬奇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欺骗了消费者十三年之久,更折射处行业发展的问题,正是行业发展的不健全、不成熟,才滋生了达芬奇得以生存的土壤。
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医有个术语,叫做“标本兼治”,意思是指不但要消除表面的病征,而且还要根除引发疾病的原因。
从现象到本质,这是医道的精湛所在。
达芬奇事件给家具行业带来的阵痛短期内难以消除,然而,从长远来看,达芬奇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却未必完全是坏事。
从经济法角度看达芬奇家具公司造假事件李昌麒自达芬奇公司涉嫌销售假冒家具被媒体曝光之后,国人为之震惊,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达芬奇公司这一行为。
这一方面表现了社会诚信机制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
在我看来,这是一桩企业违法、相关部门疏于监管、制度运行尚有缺陷而导致的一场本可以避免的事件。
现从经济法的视角对本事件的发生和善后处理谈一点看法。
■为什么会出现达芬奇公司造假事件?在本事件中,达芬奇公司的违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违反了生产经营者必须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都作出了关于生产经营者不得伪造产品产地的规定,而达芬奇公司明知其所销售的某些产品的产地是中国而仍然标注为意大利生产,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二是违反了生产经营者的服务表示必须真实的义务。
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宣传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达芬奇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把一些在中国生产的家具宣传为意大利生产,把混合材质家具宣传为全木家具,实为虚假宣传。
三是违反了价格法按质论价原则的规定。
有关价格法规定,标价签、价目表所表示的商品的品名、产地、质地、价格等内容应与实际相符,而达芬奇公司出售的一些高档家具之价格是建立在产地在意大利、材质为全木的基础之上的,这明显构成了价格欺诈。
达芬奇公司造假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从国门走出又从国门走进无不暴露出我国质检、海关和工商等部门在对进口高档产品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疏漏。
首先,达芬奇公司的一些家具是委托东莞、浙江等企业加工的,对这样的高档商品,当地质检部门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在生产环节就应当主动作为,对其产地标志进行核实,如是,其问题是不难发现的。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的规定,相关海关在审核确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可以要求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提交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证书,并予以审验,必要时还可请求该货物出口国(地区)的有关机构对该货物的原产地进行核查,如果海关未依上述规定进行审查就发放了进口证书,显然是一种失职行为。
ECONOMICRELATIONSFPRACTICEINREIGNANDTRADE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2.11.018货物的原产地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原产地是指某一特定产品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来源地,是货物的“经济国籍”。
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地区)为了确定货物原产地和地区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普遍使用的行政命令,是为判定货物的“经济国籍”而制订的“货物国籍法”。
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原则和证明文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原产地标准。
原产地规则是确定货物原产国的依据,但目前国内并不是所有的进出口企业都熟知原产地规则及其管理规定,消费者更是缺乏对原产地的认知,在购买高档进口商品时,在盲目“崇洋”的消费意识主导下,原产地造假、售假的现象日益增多。
一、“达芬奇家具”事件始末达芬奇家居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端家具品牌,因其宣传所销售的家具采用没有污染的“天然高品质原料”、“100%意大利生产”而以价格昂贵著称。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披露出自称“100%意大利原产”的达芬奇家具相当一部分产品并不是产自意大利而是广东东莞,这些家具被从中国深圳出港运往意大利,再从意大利运回中国,便变身为其所说的“100%意大利原装”的“国际超级品牌”家具,产品涉嫌伪造产地。
7月10日,达芬奇家居在京召开发布会,承认所代理的部分美国品牌家具属全球采购,有部分产地为印尼、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在标识上仅注明“美国品牌、全球采购”,没有完整披露原产地信息,但仍坚称其所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均为意大利生产。
事发后,有关职能部门对达芬奇涉嫌产地造假家具问题进行调查。
7月14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2011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居共进口木制品、木家具110多批,大部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外产地;有11批原产地为中国,其中10批属保税区“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