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名城、产业名镇)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服装产业有那些著名城市服装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国内消费市场的热点,更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获取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
目前,我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服装产业城市,如杭州女装、均安牛仔、宁波男装、沙溪休闲服、织里童装等。
本文对我国服装产业极具特色的部分城市作了简要概述。
一、女装之都——杭州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女装逐渐在国内服装界浮出水面,杭州女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特别是近几年来,杭州女装发展迅猛,拥有中等规模的女装企业2000多家以及240个品牌,还出现了杭派女装市场、武林路等女装批销集散地。
女装已列入杭州市的都市产业,成立了杭州市女装发展领导小组,杭州女装工业园已列入规划,将成为杭州女装的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
风格:清新而不张扬,休闲而不轻浮,婉约又融合着时尚。
优势:1、政府支持。
2、杭州本地消费能力强。
3、服装设计人才集中,研发实力强。
4、接近原材料产地,原村料的生产开发技术在全国领先。
5、强大物流系统支持,专业批发市场辐射能力强。
劣势:1、整体推广强而个体品牌建设弱,缺乏强势品牌。
2、品牌风格雷同,缺少个性。
3、偏于设计而经营意识较弱。
4、销售渠道上,专业市场流通强大而营销通路建设滞后,专卖体系尚未健全。
5、注重个体服装款式而缺乏整体品牌风格、形象。
优势品牌和企业:流金岁月、三彩、罗马情怀、薰香、江南布衣、女性日记、蓝色倾情、浪漫一身、红袖、秋水伊人、古木夕羊、永远的女人等。
二、男装之都——宁波宁波是“红帮裁缝”的诞生地。
宁波服装在完成了数量、速度型高速增长后,目前出现了产品多样化、品牌多元化、市场细分化、面料高档化、产业集群化等五大特点。
宁波服装企业和品牌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以男装闻名,已形成了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集针织服装、童装、皮革服装之大成的庞大产业集群。
目前,宁波服装产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衬衫类中国名牌产品4个,均居全国同类重点服装城市之首。
中国服装产地的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服装产业。
在中国,服装产地分布广泛,涵盖了各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国服装产地的分布情况。
1. 广东广东是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尤其以广州市和东莞市最为著名。
广东服装产业链条完善,从面料生产到成衣加工都有相应的企业。
广州市以设计和品牌驱动为主导,拥有众多知名服装品牌和设计师。
东莞市则以规模化生产和加工为主,是中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出口基地之一。
2. 浙江浙江省在中国的服装产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杭州以及周边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服装生产地。
杭州作为中国的丝绸之都,拥有悠久的纺织历史和丰富的纺织资源,因此在面料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此外,浙江省还拥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服装生产企业,如宁波、温州等地。
3. 江苏江苏省是中国服装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苏州市和南京市是江苏省的主要服装生产地。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和绣花工艺闻名于世,因此在高端定制和精细加工方面具有优势。
南京则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拥有众多的服装企业和市场。
4. 上海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也在服装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拥有众多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以时尚和潮流驱动为主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品牌。
此外,上海还拥有许多服装生产企业和市场,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5. 福建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福州、厦门和泉州是福建省的主要服装生产地。
福建省在纺织和面料生产方面具有优势,拥有许多纺织和印染企业。
厦门则以外贸出口为主导,是中国重要的服装出口基地之一。
6. 河南河南省也是中国的重要服装产地之一。
郑州市和洛阳市是河南省的主要服装生产地。
河南省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以规模化生产和加工为主导,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服装产地的一些分布情况,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地区的服装产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装产品。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
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
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
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
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
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
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细数中国前十大家纺聚集地大全家纺聚集地之第一:江苏海门三星镇该镇属于江苏南通。
全国共有19个家纺产业特色镇,南通家纺业在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
作为我国家纺产业集聚地之一,南通不仅有海门三星镇、通州川港镇、通州姜灶镇三个家纺特色产业名镇,还拥有两个地域相连的家纺产品专业市场。
而海门三星镇,被誉为“华夏绣品第一镇”,是闻名全国的绣品之乡,还是江苏民营经济第一镇。
海门三星镇的家纺规模不仅大,著名的叠石桥家纺城就在该镇。
海门三星镇家纺起源于绣品技术,目前全镇90%的农户从事绣品经营。
早在2002年底就被中国纺织业协会授予“中国家纺绣品名镇”的称号。
现在,中国床上用品有60%来自南通,其中又有60%来自海门三星镇叠石桥。
因此,人们说“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南通家纺看三星”。
家纺聚集地之第二:中国绗缝家纺名城—浦江浦江地处浙江中部,属于浙江金华。
浦江是我国绗缝工艺产品的发源地。
绗缝家纺,俗称十字花边、钩针,是浦江民间工艺品。
作为浦江特色产业,已有500多年历史。
作为浦江特色产业,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
1999年后,浦江绗缝行业进一步发展,产值逐年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绗缝企业,绗缝行业也成为浦江的五个主要行业之一。
嗣后不断利用本地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挖掘,已成为浙江绗缝制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
花边绗缝是全国最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
绗缝家纺业不但增加了国家税收和外汇收入,也使得浦江县一大批农民摆脱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家纺聚集地之三:中国布艺名城—余杭余杭属于浙江杭州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余杭原来是市,现在是杭州的一个区。
余杭是闻名全国的装饰布织造基地,素有“好布出余杭”的美誉,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代表,拥有许多浙江省名牌。
在与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制定国家标准《装饰用布技术要求》中更突现了余杭家纺在纺织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现象分析摘要: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集聚了很多纺织服装产业,但其是否存在集群及集群的程度在目前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存在地区范围的分工,但也存在相似度较高的现象。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为以后研究该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集群;区位商;纺织服装1长三角地理和经济地位分析长三角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江苏省的苏州、无锡,浙江的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8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经济上,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0亿元大关,达到2877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977亿元。
从总量比重分析,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由上年的20.4%上升到21.1%,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分析,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5.6%,其中最高增速为17.6%,最低的亦为13.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和4.1个百分点。
长三角已经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地区。
2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表现纺织产业集群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基础作用条件下,形成新型产业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目前,产业集群经济已成为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xx十七大服装特色xx中国纺织服装业即将迈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产业集群作为服装业集约化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改革、提升对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服装产业城市,如杭州女装、均安牛仔、宁波男装、沙溪休闲服、织里童装等。
2010年年末之际,我们特此对我国服装产业极具特色的部分城市进行了盘点,并作了简要概述。
一、女装之都——xx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女装逐渐在国内服装界浮出水面,杭州女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特别是近几年来,杭州女装发展迅猛,拥有中等规模的女装企业2000多家以及240个品牌,还出现了杭派女装市场、武林路等女装批销集散地。
女装已列入杭州市的都市产业,成立了杭州市女装发展领导小组,杭州女装工业园区列入规划,将成为杭州女装的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
风格:清新而不张扬,休闲而不轻浮,婉约又融合着时尚。
优势:1、政府支持。
2、xx本地消费能力强。
3、服装设计人才集中,研发实力强。
4、接近原材料产地,原材料的生产开发技术在全国领先。
5、强大物流系统支持,专业批发市场辐射能力强。
劣势:1、整体推广强而个体品牌建设弱,缺乏强势品牌。
2、品牌风格xx,缺少个性。
3、偏于设计而经营意识较弱。
4、销售渠道上,专业市场流通强大而营销通路建设滞后,专卖体系尚未健全。
5、注重个体服装款式而缺乏整体品牌风格、形象。
优势品牌和企业有:xx女装知名品牌有:流金岁月、三彩、罗马情怀、薰香、江南布衣、女性日记、蓝色倾情、浪漫一身、红袖、秋水伊人、古木夕羊、永远的女人等。
二、男装之都——xx宁波是“红帮裁缝”的诞生地。
宁波服装在完成了数量、速度型高速增长后,目前出现了产品多样化、品牌多元化、市场细分化、面料高档化、产业集群化等五大特点。
宁波服装企业和品牌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以男装闻名,已形成以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集针织服装、童装、皮革服装之大成的庞大产业集群。
196 中国纺织 2019年中国纺织行业影响力巡礼虎门服装产业:敢为人先 缔造奇迹中国服装名城炼成记数十年来,虎门服装服饰产业既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潮流,又顺应发展趋势,积极与行业共振。
中国服装名城的炼成,经历了数个关键性的阶段:首先是萌芽时期。
虎门的服装服饰产业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开始萌芽。
当时,虎门人从香港或深圳沙头角带回一些布料、服装、鞋袜及其它的日用品摆地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虎门洋货一条街。
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虎门镇政府因势利导,将散乱的地摊临街依巷集中上架经营,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上世纪90年代初,虎门服装开始走上初级发展的轨道,这也是虎门初具雏形的阶段。
1993年11月,“富民商业大厦”开业,镇政府又将临街依巷的商户全部集中到商场统一经营,并于1995年明确提出“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形成“鼓励——引导——扶持——推进——壮大——提高”的思路,并制订端品牌、知名品牌不断崛起,形成了一波做大品牌、做强企业的趋势。
同时,一些企业积极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进技术改造,实行“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
许多企业去中间环节,轻装上阵,抓“微笑曲线”两端,即抓好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提高了效益。
近年来,“科技、时尚、绿色”正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标签、新定位。
2018年,面迎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湾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虎门明确了打造“湾区时尚都市、魅力品质虎门”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明确了建设中等发达、开放时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着力提升服装服饰业的相关举措。
2019年以来,虎门通过举办2019虎门时装周及2019首届中国(虎门)纺织面辅料交易会、2019东莞婴童产业展览会、国家级服装印花“双会”等配套展会,进一步完善时尚产业链;建设新型服装产业生态园区,拓展产业如果不是服装产业上的辉煌成就加持,虎门可能依旧只是一个因“虎门销烟”历史事件而为世人所知的地处中国广东东莞的小镇。
纺织服装产业园意义及必要性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纺织原料、纺织机械、服装设计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纺织服装产业园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园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挑战,需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注重环保生产、加强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努力。
供应链管理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园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应对供应链风险,并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充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基础上,纺织服装产业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品牌建设是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注重品牌战略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实现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政策环境是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对于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也对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纺织服装产业园意义及必要性(一)提升产业集聚效应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因此,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可以将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中国纺联携手12个地区开启共建“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4年第01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纺织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江苏省常熟市、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山东省滨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江西省于都县12个地区成功签订《合作共建“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编制发布“发展纺织现代化体系行动指数”》框架协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纺织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23年8月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
《纲要》提出了动态评价全国和重点区域纺织产业地位强大稳定程度的重点任务,以及形成纺织现代化先行区的行动方案。
为落实好《纲要》要求,本次大会上,中国纺联着手与国内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共同开展“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合作共建和“发展纺织现代化体系行动指数”编制发布工作。
据了解,盛泽镇、常熟市等12个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2个时尚小镇,相继自2019年起开始与中国纺联共建“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先行区”,推进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
下一步,中国纺联将联合本次签约共建的集群地区共同组织深度调研,按照“发展纺织现代化体系行动指数”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当地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及发展潜力,形成指数评价报告。
并组织行业权威专家团队结合指数评价情况进行内部诊断,研判集群发展优势、有益经验和短板不足,提出促进集群升级发展的重点方向、可行路径和配套政策措施建议。
同时,中国纺联將充分统筹行业资源,协助各地区推进“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实施,为集群提供专家智库、信息咨询、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平台对接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综编)。
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分析1020210138 林胜益10金融1纺织服装业指的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它是以生产为主,可能是代工。
纺织服装业是属于消费品工业里的纺织业(这是个广义纺织,包括从棉花、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采购,或者化纤的纺丝,经过棉纺、毛纺成为纱线,再经过织造变成布料,再经过染整对布料进行整理,最后加工成衣)。
纺织业一般再细分为纺织业(狭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
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在2012年我国的《产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在世界第二,是意大利的6倍、德国的7倍、美国的12倍。
我国在世界纺织服装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自身的生产特点所决定,它属于比较原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从其萌芽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是集聚在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东部的纺织服装业达到空前的发展。
当时每个街道的自办企业或者城市里都有着相当规模的纺织服装厂,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福建福建石狮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产值达600亿元,其休闲男装、运动装、童装等休闲系列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强。
然而到了90年代末,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及东部劳动力价格的不断升高,导致在东部的纺织服装业生产成不断增长,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搬到中西部地区,以规避较高劳动力成本。
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江苏吴江横扃镇山东省胶南市王台镇 · 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 · 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江苏省通州市川港镇· 中国家居服装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 · 中国经编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 · 中国经编名镇——浙江省海宁市马桥镇 · 中国静电植绒名镇——浙江省嘉兴市油车港镇· 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新港镇· 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吴江市横扇镇· 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 · 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区· 中国内衣名镇——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 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南海市盐步区 · 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 ·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开平市三埠镇 ·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 · 中国女装名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中国丝绸名镇——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中国童装名镇——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环市镇· 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 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 中国袜子名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 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 中国西裤名镇——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西樵镇 浙江省嘉兴市油车· 中国羊毛衫名镇——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 中国羊毛衫名镇——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 中国羽绒家纺名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镇· 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 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 中国针织名镇——广东省佛山市张槎镇· 中国针织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 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 中国织造名镇——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 中国织造名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 中国织造名镇——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
C uster 集群
20 “十四五”
集群启征程
逐梦第五次全国纺织集群试点复查深度行系列报道
协办: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
先行先试 先进先行
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海宁市许村镇
人民政府三方倾力打造许村“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海宁市许村镇是我国重要的家纺面料产销基地,许村的家纺企业达多家、从业人员6.7万多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经商的许村家纺人共计余人。
许村家纺年产值突破25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
这里还有着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家纺专业市场——海宁中国家纺城。
数据显示,目前许村年产装饰布年销售近300亿元,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领先。
多年来,海宁家纺坚持做优做强前端产业链, 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
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同南通地
方政府签署共建“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家纺产业转型升级,以更高端定位
多年的建设发展,南通叠石桥与志浩市场
200多平方公里、配套6500多家多万人从业的超级家纺产业集群,
这里的家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