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历史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华东师大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知道并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开展的机遇,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开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开展的机遇,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问题屋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分析明确:内因: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开展2、社会矛盾的激化表达:“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平民知识分子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农民起义的打击〔在PPT上展示并且讲解〕外因: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
〔俄PK英法〕2、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开展的冲击交流讨论: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时说:“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展绝望的搏斗。
〞1、克里米亚战争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比赛,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导致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2、农奴制度的腐朽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废除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潮流。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生产方式问题屋二:面对以上的情况,沙皇该如何抉择?1、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2、“诸位会深信,但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局限性、影响等根底知识。
2、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开展的必然过程,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
一、新课探究〔一〕农奴制的危机【自主学习】看课本完成以下各题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因: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 国家,__________ 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②农奴制阻碍了俄国________________ 的开展〔根本原因〕。
③农民起义的打击。
⑵外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彻底暴露农奴制腐朽性。
【讨论探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中根本目的是什么?〔二〕1861年改革【自主学习】1、时间:______ 年3月3日。
2、人物:___________ 。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②地主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___________,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⑷改革的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⑸影响:①废除了_______________,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②保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剩余。
【讨论探究】1、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使保护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稳固练习:1、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但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制度2、1855年,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战争是〔〕A、瓜分波兰B、入侵阿富汗C、克里米亚战争D、日俄战争3、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得重要转折点。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程。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农奴制改革这一领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理解改革过程,并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掌握改革背后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改革的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3.改革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改革背景和过程;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课件;2.与改革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改革背景。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农奴制改革?”激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概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呈现改革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对改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选取一个与改革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粉字是增添内容)新课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旧课标: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记忆点: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法:分析改革的内外因和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
感悟与启示:俄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三、重点难点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理解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什么说废除农奴制意味着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温故互查1、英法两国是通过()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德意两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而俄国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五、设问导读师: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当时,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是什么模式?生:理解标题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阅读理解:野蛮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师: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理解:外因是()、内因是()。
认识:改革势在必行。
师: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什么?生:识图认识师:1861年,沙皇()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的法令,内容有哪些?它产生了什么作用?生:师: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讨论认识六、思维拓展七、图片资料1、农奴制危机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3、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知道并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问题屋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分析明确:内因: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2、社会矛盾的激化体现:“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平民知识分子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农民起义的打击(在PPT上展示并且讲解)外因: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
(俄PK英法)2、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交流讨论: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时说:“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1、克里米亚战争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较量,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导致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2、农奴制度的腐朽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废除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潮流。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生产方式问题屋二:面对以上的情况,沙皇该如何抉择?1、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2、“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九年级历史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习提示】
学习木课应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去掌握相关的知识。
农奴制危机,使俄国工业发展步履艰难,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木原因;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肓接原因。
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分析改革的内容后得出。
【课文撷英】
木课的基木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861年改革的过稈和主要内容,是教材的重点。
教师可分三个层次讲述。
首先,它是一场由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冃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其次,改革的两项主要内容,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文列举的两项内容进行讲解,着重指出农奴成为H由人,为资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H由劳动力;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木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最后,应指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小字部分和引语,不必再加新的材料。
对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的评述,教师应强调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木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适当地指出它的局限性,这就是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统治,这些因索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关于1861年改革的性质
点拨:对于一场改革性质的认定,关键要看导致改革发生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从改革的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前俄国资木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另一方血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充分说明封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占用强大的资木主义制度,它推动了俄国统治阶级的改革因此,这次改苹是在俄国资木主义和欧洲资木主义发展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从改革的影响来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木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示的括号内)
1.俄国1861年改革最根木的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E、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木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
2.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感召下发动动起义,提出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统治的是()
A、十二月党人
B、口月党人
C、共产党人
D、革命党人
3.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爆发的战争是()
而下解放农
A 、克里木战争
B 、葛底斯堡战役
C 、克里米亚战争
D 、萨拉托加战争
二、填空题
4. 面对LI 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 _______ 年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 ______ 的法令和宣言。
5. 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屮,俄国涌现出一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是赫 尔岑、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 等。
三、填图村「图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的人物是
四、材料解析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民”。
------------ 亚历山大二批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2:农民获得”白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回答:
冋答:①材料一的引文讲话的人是谁? %1 两段材料反映的都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事件?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白下而上起来解放白己,不如白上而下解放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 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 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白由的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 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1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五、问答
9. 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你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
【拓展提高】
10.对比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奴制有何界同,并简要作出评价。
11.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史林采风】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1855—1881)尼古拉TltZ长子。
即位后,血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和农民革-命高涨的形势,被迫实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木主义的发展。
在位期间,残酷镇压七I•年代革命运动和1863年波兰民族起义,兼并北高加索和屮亚的大部分土地。
对外废除1856 年《巴黎条约》,恢复在黑海驻扎舰队权。
为争夺巴尔干,进行了1877—1878年俄土战争。
1滞1年3月在彼得堡被民意党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