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0.09 KB
- 文档页数:6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以前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表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很多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个带不但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个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题目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都诗句,并说说这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70字左右)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后面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5.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6.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分)7.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分)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9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答:10.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答:三.阅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
意思是______。
(2)填空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2. 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
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的诗句“______野草花,_____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_____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诗句“______,润物细无声”。
3. 古诗词理解运用。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描写的是______(填季节)景色。
(2)“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中“妻子”的意思是______。
(3)读书不觉已春深,______。
(4)“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5)人们常引用诗句“______”来感叹夕阳纵好,可惜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6)同学们即将毕业,你送别你的好朋友时,会对他说:______。
(7)同桌把脏东西扔在你的位置上,你没有怨恨,而是默默地打扫干净,因为你记得孔子的话:______。
(8)班长总是手不释卷,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______”是其真实写照。
4. 根据要求填空。
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读书,甲说:读书好。
乙说:好读书。
丙说:读好书。
他们的意思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请选择其中一个意思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
5. 江上渔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往来:______ 但:______ 美:______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______出没:______6.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其阅读练习,一起来巩固一下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
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参考答案: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5、月明风清、蝉鸣、蛙噪、黄沙道、天气时阴时晴、旧游之地、夜行乡间、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快乐阅读。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2)清白: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古诗,完成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2)填空词中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象,从“”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欣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
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3. 阅读理解。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以下诗句中都含有“春”字,其中不是描写春季的一句诗是()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 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人间能得几回闻。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人们常用诗歌的哪两句来赞赏精美的音乐和文字?4.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B.明月别枝惊鹊(惊动喜鹊)C.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2]“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
画“”的句子描绘出了乡村夏日夜景图: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____;夜半时分,____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 课外阅读。
河流妈妈河流为什么在笑因为太阳在逗它呀妈妈河流为什么在唱歌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妈妈河水为什么冰凉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妈妈河流多少岁了总是与年轻的春天同岁妈妈河流为什么不歇息那是因为大海母亲等待着它的归程[1]河流为什么在唱歌?()A.因为太阳在逗它。
B.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C.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D.因为大海母亲等待着它的归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词中加点字的韵母是________,这种句末韵母相同的现象,人们称作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描写的景象是()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的词。
A.咏物B.吟咏田园风光C.咏怀D.吟咏生活[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A.陈旧的时光B.往日C.平时D.暂时[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 阅读古诗《凉州词》,回答问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的(___)。
[2]这首诗属于()诗。
A. 送别诗B. 边塞诗C. 写景诗[3]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的情怀。
3. 阅读现代诗完成练习。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忘记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训练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文提供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训练答案及赏析,以帮大家巩固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阅读训练】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
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
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分)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1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写景的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以前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表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很多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个带不但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个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复习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
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
(1)等闲:______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3. 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作者的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 南宋B. 北宋C. 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一)过分水岭溪水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入山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头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____________,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这是一首(______)(填序号)A.写景词 B.言志词 C.思乡词 D.送别词[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__;把山比作____。
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__________)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义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句子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________________,也喻指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