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梁启超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我的中国梦——梁启超富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丁誉荃指导教师:王晓丽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一份爱国的心。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可见,他变法的态度十分坚决。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
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
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
尤其是他创作的《少年中国说》,用生动的排比手法——少年x则(中)国x,读起来荡气回肠,能激起人们那颗爱国的心。
梁启超碧血丹心,而且非常聪明机智。
梁启超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梁维清带着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参加考试,这个还是梁启超第一次离开家乡。
当时满船的人都是准备应试的赶考的书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讨论学问和夸耀才学的。
一日在船上吃午饭,刚好吃的是白米饭和蒸咸鱼,有一个考生就提议以咸鱼为题进行吟诗或作对。
其实用咸鱼入诗入对,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因为咸鱼虽然是广东人饭桌上的名菜,但毕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话说:“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说的仍然是臭,并且是与“入芝兰之室”相对着的,话题一出,当时满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难倒了,大家纷纷都在抓耳挠腮,苦苦思考。
梁启超稍停片刻,便当众吟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
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约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约而同地称赞他的诗做得十分切题,风格典雅,诗意浓郁,而且适当地运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句。
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看到“我的梦、中国梦、强军梦”这九个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样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强军梦”。
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都有一个自我实现的梦想,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能实现,“强军梦”一定能实现!如今的世界,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强军,中国梦的实现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笑谈;“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军梦”。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比中国强大并对中国的欺辱,使得近代中国满目疮痍。
1840年,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大门,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了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领土最多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了大片领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到了严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制造平顶山惨案等。
110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十二岁便参军打仗,十六岁已获将军之位,名扬四海。
他所具有的正是这种自立自强,从小独立自理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都是在家人的呵护和溺爱中长大,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苦和磨难,缺少的正是这种有主见,能自立,敢担当的能力。
温室里的花朵最不禁风雨。
一群无法自立的少年,如何挑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担?国家需要的是自立自强的人才,而不是空有知识不能独立自主的低能儿。
我们现在离开了父母,走进了学校,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首先要学会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实践:
生活上自立自强,自我管理,做人上正直豁达,善于合作,学习上自觉勤勉,自我管控,思想上独立思考,开放创新。
同学们,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心事当拏云,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我们是祖国的明天和未来的建设者,让我们放飞梦想,脚踏
实地,坚强独立,发奋学习。
少年当独立,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作者梁启超有句古话说的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
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有梦则中国昌盛。
如此爱国追梦之心,我们不应学习吗?我们不应该敬佩吗?就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起,从爱我中华做起,让我们中国的明天更加强大!回顾历史,穿越时代,我犹如回到了战争贫苦的年代,想到这里,我心真酸啊,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特别是一部电影:1942年,那一年,乃我们中国人温保最苦的一次,那年许多人都吃不上饭,而且甚至到了狗吃人肉的事件。
而且不仅如此,这一年还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最难的一年。
据我所知,1942年中国国名党10万远征军大败而归,生活已成困难,可别说救助灾民了。
其实,在1942年河南的代表向级报了情况,可是上级司令却隐瞒,不愿大部分把物资捐给灾民,从而可以看出上级的不负责。
1942年的饥荒,就像每年的饥荒一样,处于一种在中国历史中一如既往的被遗忘,和不愿提及的冷漠。
不过,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这也归功于饥饿八年的发明了杂交水稻产生后直到今日我们也没再受到像1942年一样的饥荒了。
1942的历史,但愿真的不会再上演了。
这既是我的一个梦,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同的中国梦。
还记得,在许多年前,我们中国人也有飞上天空的梦,没错,那便是在19XX年,10月莱特兄弟共同的梦,不过,飞上蓝天,这也更是我的梦。
根据我的了解在19XX年,也是一个贫苦的年代。
不过那时的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不过像莱特兄弟这样修建一架飞机,还是措措有余的。
不只是他们,还有许多爱飞翔的人的梦,如;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火箭飞上了太空,这仅是我们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对于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第一步,这一步向往着我们的未来。
更能展示我们中国的实力和伟大。
其实,我从小也喜欢飞翔,因为我渴望自由,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
可是我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功。
我坚信,终有那么一天,我飞起来了。
善变之豪杰:梁启超的百年中国梦《语》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行吾心之所志,必求至而后已焉。
若夫其方法,随时与境而变,又随吾脑识之发达而变。
万变不离其宗,但有所宗,斯变而非变矣。
此乃所以磊磊落落也。
——《善变之豪杰》他是旧时代的士大夫,更是新时代的启蒙者;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他是梁启超,二十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梁启超的一生就是一部近代史,无论在思想文化还是政治上都颇有建树,他的善变也曾为后人所诟病,然而我以为,终其一生,他的所作所为,不断变化都是在追寻他的强国之梦。
思想解放之梦任公先生一生之智力活动,盖可分为四时期,每时期各有特殊之贡献与影响。
第一期自其撇弃词章考据,就学万木草堂,以至戊戌政变以前为止,是为“通经致用”之时期;第二期自戊戌政变以后至辛亥革命成功时止,是为介绍西方思想,并以新观点批评中国学术之时期,而仍以“致用”为鹄的;第三期自辛亥革命成功后至先生欧游以前止,是为纯粹政论家之时期;第四期自先生欧游归后以至病殁,是为专力治史之时期,此时期渐有为学问而学问之倾向,然终不能忘情国艰民瘼。
(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据此可见,梁启超在思想解放方面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前两时期。
在梁启超的少年时期,不得不提到他的启蒙老师康有为。
他曾在《三十自述》中这样回忆:“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推陷廓清之。
自辰人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文,且疑且惧,与通市联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
关于梁启超演讲稿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早期的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积极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梁启超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要就梁启超先生的事迹与贡献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并探讨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现代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启超先生的改革主张体现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他提倡民主、科学、教育与国家富强并重。
他积极推动政治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主张君主立宪,实行宪政,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梁启超先生非常重视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个人的必经之路。
他主张改革教育体制,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并非停留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梁启超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倡旧有的文化须与新文化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他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提倡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了解。
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改革思想中汲取灵感。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梁启超先生的民主思想,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以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高效的社会。
其次,我们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受益。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中国梦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正是少年的青春热血,军人的义无反顾,汇聚成了一个牢牢紧握的拳头,将中国这座青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成为一个永不言弃、坚韧不拔、不可磨灭的高山,俯视万物苍生!自从炎龙子孙诞生的那一刻起,少年梦便在不断的延续。
正是这些绿叶,成就了中国这朵鲜花。
戚继光是明朝的军事家和抗倭名将,自幼生长在倭患严重的时代。
出身于将门世家,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
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抗倭的伟大理想,为中国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时代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孙中山一生的座右铭,少年时的他,生长在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中,他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于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在他的脑海中孕育,那就是带领人民走向民主与平等,为了这个梦想,他成功地进行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此可见,青春梦、少年梦是不可战胜的!但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顽强的信念,还需要坚韧的体魄。
强军梦还在延续: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
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强国、强军之梦从未泯灭。
一代代热血少年去了,被尘封在历史中。
可少年梦,强军梦永不会结束。
现在你明白了吧,中国梦,就是所有的少年梦,强军梦在一起!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坚持梦想,为中国梦,狠狠的添上一笔!。
梁启超鼓舞爱国情怀演讲稿梁启超鼓舞爱国情怀演讲稿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稿。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振兴的事业,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在这篇演讲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梁启超先生对爱国情怀的鼓舞作用。
一、梁启超对国家发展的理解梁启超先生一直以来对国家发展充满热忱和追求。
他在《我的中国心》中提到:“中国,本是吾祖宗之中国,乃中华民族之中国,亦国际共和之中国,非孤立自守之中国也。
”他强调了中国这个国家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共同体,而不是个人或团体的私有财产。
他认为中国应该追求的是一个政治制度健全、人民生活富裕、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这种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梁启超的这种国家发展理念,激励着广大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梁启超对教育的重视梁启超先生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一直强调教育是国家的基础。
他在《大同书卷》中写道:“孔子有云:‘治天下者必设教育’,以‘着女正之,鳏寡孤独者’,为先攻薄;以变易时政,则从简易,今其来已。
”这句话意味着梁启超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他的这种教育观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梁启超对国家命运的担当梁启超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和责任。
他在《行吟集》中写道:“衡湘何处是家园,谁家堪寄临书怀。
岂忧桓文恩未切,但恐殷天乱有时。
”这句话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和担心。
他深知国家的命运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他也视自己为命运的守护者。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国家命运得到了改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可以为国家的兴衰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梁启超对爱国情怀的鼓舞梁启超先生对爱国情怀的鼓舞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论中,也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
1.建设小康社会是切中中国百姓心脉之梦。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纲领和老百姓的梦想做了最好的结合,叫做建设小康社会,一经提出,万众欢腾,人民高度认同。
为什么?就是小康社会用最通俗、亲切的语言,讲出了广大老百姓真正想做的梦。
30多年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高度凝聚人心,也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下老百姓心底的所期、所盼、所梦。
2.前苏联时,斯大林提出重化工业优先和国家发展项目优先的政策,绝非出于私利,主观上也是为老百姓的更长远利益着想,但人民生活水平长期缓慢增长,终有一天,老百姓不认帐了,国家垮掉时,大多数人都冷漠而视。
这是为什么?3.如果说在国家工业化初创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间里,由于发展的需要,强国的目标应优先考虑——例如高增长、低保障,政府集中财力把工业化、城市化的大量基础实施先搞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国家实力极大增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这个时候,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强国和富民的战略位置摆放呢?从现在开始,把富民放在优先位置,或者说,把民生安排放在国家战略考虑的优先位置,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战略之举。
4.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这样描绘他的“中国梦”: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
实现民族复兴,本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
5.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6.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二者少一,都不符合唯物史观。
毛泽东同志7.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我的中国梦"主题作文写作素材之民族复兴篇梁启超壮志凌云出少年解玺章梁启超的记忆力很好,才思敏捷,这些都是他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天之本。
同时,梁家以读书育人为核心诉求的早期教育,又给了他长大成人的后天之本,让他的天资和才华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
他两岁识字,四岁读书,八岁学作文章,九岁时文章写到千余字,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但他并没有自满自足,《四书》《五经》,科举考试都限制不了他的才思和向往。
他的家乡有一座凌云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梁启超经常与兄弟姐妹一起爬上村后的小山,到凌云塔附近眺望南海的波涛。
据说他八岁的时候,以《凌云塔》为题写了一首诗: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
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
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
在这首诗里,梁启超表达了一个孩子天真的好奇心,勤于思考、敢于怀疑的精神,以及渐渐扩大的胸怀和对新的知识的渴求。
这座凌云塔也曾带给他冥思遐想,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向往。
他还作过一副对联,表达他的心情: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妙相。
这副对联寄托了梁启超小小年纪就已树立的高远志向,凌云塔启发了他的“凌云”之想,但他清楚地知道,要实现“凌云”之想,脚下的路还很长。
他已经作好了走出家乡、走出新会、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准备,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了。
(选自《梁启超传》,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阅读背景】《梁启超传》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相关评论】晚清之季,国家衰弱。
梁启超及其同志所代表的改良派,试图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救国拯民,一度开风气之新。
然而随着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改良主义路线被认定为“走不通”。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梁启超也被主流史观定义为失败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改良主义路线之代表人物,其形象一度被脸谱化。
但现在回头看,当年梁启超等辈之主张与作为,或许能给当下的时代以新的启示。
——端木赐香爱国歌四章泱泱哉!吾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
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可爱哉!吾国民。
可爱哉!吾国民。
芸芸哉!吾种族。
黄帝之胄尽神明,濅昌濅炽遍大陆。
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
君不见,地球万国户口谁最多?四百兆众吾种族。
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可爱哉!我国民。
可爱哉!我国民。
彬彬哉!吾文明。
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
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沈黑扬光晶。
君不见,朅来欧北天骄骤进化,宁容久扃吾文明。
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可爱哉!我国民。
可爱哉!我国民。
轰轰哉!我英雄。
汉唐凿孔县西域,欧亚抟陆地天通。
每谈黄祸詟且栗,百年噩梦骇西戎。
君不见,博望定远芳踪已千古,时哉后起我英雄。
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可爱哉!我国民。
可爱哉!我国民。
闻英寇云南俄寇伊犁感愤成作涕泪已消残腊尽,入春所得是惊心。
天倾已压将非梦,雅废夷侵不自今。
安息葡萄柯叶悴,夜郎蒟酱信音沈。
好风不度关山路,奈此中原万里阴。
(来源:字典通)读陆放翁集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来源:字典通)读陆放翁集朝朝起作桐江钓,昔昔梦随辽海尘。
恨杀南朝道学盛,缚将奇士作诗人。
(来源:字典通)梁启超强国思想经典作品:少年中国说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
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候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
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
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
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
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
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渐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
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
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
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
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
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
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
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
自余历朝,莫不有之。
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
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
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
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
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
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
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
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
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
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
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
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
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
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
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欧罗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
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