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教学文案
- 格式:pptx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56
图像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图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图像传感器在数码相机、手机等日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3. 了解图像传感器在科学研究、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2. 学会使用图像传感器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3. 能够运用图像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项目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像传感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图像传感器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图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和新应用具有较强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项目实践,掌握图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像传感器基础知识:- 图像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2. 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数码相机、手机等日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3. 图像传感器项目实践:- 图像传感器选型与数据采集;-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设计简单的图像传感器应用项目。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图像传感器基础知识- 引入图像传感器的概念,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像传感器;- 讲解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第二课时:图像传感器应用- 分析图像传感器在日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介绍图像传感器在科学研究、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C M O S图像传感器-
F l i c k e r
Sensor在日光灯作为光源下获取图像数据时会产生flicker,其根本原因是照在不同pixel上光能量不同产生的,所接受的光能量的不同也就是图像的亮度的不同。
电源的频率有两种标准:50Hz(大陆)和60Hz(台湾、日本)的正弦波形,当然能量是没有方向性的,因此对应的能量是一个频率为100Hz和120Hz 的波形,如下图1所示:
图1、60Hz电源频率及能量波形
由于能量在时间方向上的波形,照在sensor上就使每一个pixel产生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应波形,由于CMOS sensor的曝光方式是一行一行的方式进行的,任何一个pixel的曝光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同一行上的每个pixel的曝光开始点和曝光的时间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同一行的所有点所接受到的能量是一样的,而在不同行之间虽然曝光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曝光的开始点是不同的,所以不同行之间所接受到的能量是不一定相同的。
由此产生sensor出来的图像可能在图像高度方向上会有相应的波形,如下图2:
图2,sensor图像数据能量示意图
为了使不同行之间所接受的能量相同,就必须找一个特定的条件,使得每一行即使曝光开始点不同,但是所接受的光能量是相同的,这样就避开了flicker,这个特定的条件就是曝光时间必须是光能量周期的整数倍时间。
图像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 使学生了解图像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数码相机、监控设备等;3. 引导学生掌握图像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分辨率、灵敏度、动态范围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传感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探索图像传感器新技术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图像传感器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图像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注图像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3.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像传感器技术在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拓展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
学生在本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
课程要求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传感器基础知识:- 图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图像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灵敏度、动态范围等。
2. 图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数码相机、监控设备等生活中的应用;- 工业检测、医疗影像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学大纲:- 第一章:图像传感器概述(1课时)- 1.1 图像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1.2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图像传感器性能指标(1课时)- 2.1 分辨率- 2.2 灵敏度- 2.3 动态范围- 第三章:图像传感器应用案例(1课时)- 3.1 生活领域的应用- 3.2 工业及医疗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图像传感器实验(2课时)- 4.1 实验一:图像传感器的基本操作- 4.2 实验二:图像传感器性能测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教学内容共5课时,按照教学大纲的章节顺序进行。
cmos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CMO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了解其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MOS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半导体事业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半导体领域的志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MOS的基本原理:介绍CMOS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CMOS结构:讲解CMOS器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领域。
3.CMOS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地位:阐述CMOS技术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CMOS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MO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地位。
2.讨论法:学生讨论CMOS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CMOS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我国半导体领域权威著作,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安排实验室实践,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内容和进度。
C M O S图像传感器-
F l i c k e r
Sensor在日光灯作为光源下获取图像数据时会产生flicker,其根本原因是照在不同pixel上光能量不同产生的,所接受的光能量的不同也就是图像的亮度的不同。
电源的频率有两种标准:50Hz(大陆)和60Hz(台湾、日本)的正弦波形,当然能量是没有方向性的,因此对应的能量是一个频率为100Hz和120Hz 的波形,如下图1所示:
图1、60Hz电源频率及能量波形
由于能量在时间方向上的波形,照在sensor上就使每一个pixel产生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应波形,由于CMOS sensor的曝光方式是一行一行的方式进行的,任何一个pixel的曝光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同一行上的每个pixel的曝光开始点和曝光的时间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同一行的所有点所接受到的能量是一样的,而在不同行之间虽然曝光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曝光的开始点是不同的,所以不同行之间所接受到的能量是不一定相同的。
由此产生sensor出来的图像可能在图像高度方向上会有相应的波形,如下图2:
图2,sensor图像数据能量示意图
为了使不同行之间所接受的能量相同,就必须找一个特定的条件,使得每一行即使曝光开始点不同,但是所接受的光能量是相同的,这样就避开了flicker,这个特定的条件就是曝光时间必须是光能量周期的整数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