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2
11.2学前教育专业科⽬三《幼⼉教育科学研究⽅法》考试⼤纲福建师范⼤学申请成⼈⾼等教育学⼠学位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幼⼉教育科学研究⽅法》课程考试⼤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参考教材(考⽣⾃备)《幼⼉教育研究概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陈伙平⼆、课程纲要第⼀章研究原理第⼀节幼⼉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第⼆节幼⼉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幼⼉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意义与任务考核点:幼⼉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过程;幼⼉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幼⼉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任务;幼⼉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第⼆章课题确⽴第⼀节选题概述第⼆节选题的思维策略第三节课题论证考核点:选择与确⽴科研课题的意义;幼⼉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科研课题选择的原则、⽅法与路径;科研课题论证。
第三章经验总结第⼀节经验总结概述第⼆节经验总结的操作程序第三节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考核点:经验总结的含义、特点和意义;经验总结的类型和基本要求;经验总结的操作程序。
第四章观察研究第⼀节观察研究概述第⼆节观察研究的基本途径、步骤和要求第三节观察的记录⽅法考核点:观察研究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步骤;观察研究分类;观察的记录⽅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第⼀节调查研究概述第⼆节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第三节调查问卷的编制考核点:调查研究的作⽤及其基本类型;调查研究的⼀般实施步骤;针对研究主题编制调查问卷。
第六章实验研究第⼀节实验研究概述第⼆节实验控制第三节实验设计考核点:变量、⾃变量、因变量、⽆关变量的内涵;教育实验的分类;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以及操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七章个案研究第⼀节个案研究概述第⼆节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要求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样例分析考核点:个案研究的含义和特点;个案研究的基本类型;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能对幼⼉教育的研究个案进⾏个案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第⼋章园本研究第⼀节园本研究概述第⼆节园本研究的运作第三节园本研究实施⾯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考核点:园本研究的内涵、特点与意义;园本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园本研究实施的困难、问题与对策。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探索、分析、验证和解决的过程。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现象与规律,提升幼儿教育实践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实证方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实证,即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收集幼儿教育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将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方法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幼儿教育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幼儿教育相关人员,如教师、家长、幼儿等进行调查,获取他们的意见、看法和评价。
问卷调查法能够量化、系统地了解幼儿教育现状、需求和问题,帮助研究者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3.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条件和对照条件,对幼儿进行控制和干预,观察和记录其行为和反应,并分析结果。
实验法能够探究幼儿教育中的因果关系,研究幼儿受外部环境和教育措施影响的机制,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4.观察法: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研究幼儿的行为、动作、语言和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观察法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为教师定制个体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5.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已有的幼儿教育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借鉴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文献研究法帮助研究者建立起对幼儿教育的理论框架,提供启示和参考,指导实际工作。
6.质性研究法: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接近幼儿教育实际情境的详细数据和信息,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
质性研究法能够揭示幼儿教育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性,即研究方法必须符合科学的原则和逻辑,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性,即研究方法应该具备新颖性和前瞻性,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教育质量;三是实践性,即研究方法要与实际幼儿教育环境相契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学前教育教案的科学探究教学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前教育教案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和指南,它对于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教案的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教案的编制与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学前教育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如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教师还需要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使儿童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是学前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来引导儿童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儿童颜色概念时,可以通过指导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并进行分类和比较,使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颜色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各种观察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让儿童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儿童利用自然资源,如采集植物、观察昆虫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检测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结: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学前教育教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明确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幼儿教育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探索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是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测量、实验等方法来获取客观数据和事实,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在幼儿教育领域,实证研究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记录幼儿的发展过程、进行实验来研究幼儿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或验证其中一种教育假设或理论。
其次是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强调对个案的深入理解和意义的建构。
在幼儿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幼儿教育相关数据。
质性研究方法注重细致的描述和整理,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幼儿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从而产生理论性的思考和创新。
再次是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深入研究一个特定案例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在幼儿教育研究中,案例研究可以通过观察一所幼儿园或者一个幼儿教育项目的实践过程来了解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个案信息和相关文化背景,有利于深入理解幼儿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最后是实践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际的教育实践来进行研究。
在幼儿教育领域,实践研究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行动研究等方式来研究幼儿教育问题。
实践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实际实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幼儿教育的实际效果。
总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目的和问题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只有科学有效地运用研究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支撑。
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线作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文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课程的特点。
首先,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研究。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研究方案,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技巧。
再次,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采用在线作业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线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通过在线作业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总之,福师202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的内容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与特点、基本步骤、设计与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课程采用在线作业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在线作业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1.根据观察过程的严密程度,分为()[答案:C]A.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B.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D.全部观察和部分观察2.根据____可把教育调查分为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答案:B]A.调查内容的性质B.调查目的C.调查事项多少D.调查对象3.____按其自身素质可分为机体变量和环境变量。
[答案:A]A.无关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变量4.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如果是可测量的、数量化的或等级化的东西,统称之为____。
[答案:C]A.因变量B.自变量C.变量D.无关变量5.()是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
[答案:B]A.调查报告B.经验总结报告C.实验报告D.个案研究报告6.教育测验根据()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D]A.测验的内容B.测验对象的数目C.测验回答的方式D.测验分数解释所参照的标准7.对实验结果加以检验的方法主要有____。
[答案:ABCE]A.理性分析B.重复实验C.改变实验的组织形式,重新设计D.专家评测E.教育实践检验8.观察的特征有:()[答案:BCD]A.匹配性B.客观性C.能动性D.选择性9.群体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包括()。
[答案:ABCD]A.对象要具有代表性B.考察的全面性C.分析的深刻性D.结论的创新性10.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事项包括____。
[答案:ABD]A.要注意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B.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C.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D.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11.校本教育研究的积极意义包括()。
[答案:ABCD]A.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B.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C.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校本教育研究能促进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的建设12.观察准备的主要工作有:()[答案:ABCDE]A.确定观察的项目和指标B.选择观察途径和方法C.观察取样设计D.观察表格及记录方法E.其他准备、包括仪器、人员培训、分工及应变措施等13.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划分为哪三个层次()。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幼儿教育研究概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陈伙平二、课程纲要第一章研究原理第一节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意义与任务考核点: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过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任务;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第二章课题确立第一节选题概述第二节选题的思维策略第三节课题论证考核点:选择与确立科研课题的意义;幼儿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科研课题选择的原则、方法与路径;科研课题论证。
第三章经验总结第一节经验总结概述第二节经验总结的操作程序第三节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考核点:经验总结的含义、特点和意义;经验总结的类型和基本要求;经验总结的操作程序。
第四章观察研究第一节观察研究概述第二节观察研究的基本途径、步骤和要求第三节观察的记录方法考核点:观察研究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步骤;观察研究分类;观察的记录方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第一节调查研究概述第二节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第三节调查问卷的编制考核点:调查研究的作用及其基本类型;调查研究的一般实施步骤;针对研究主题编制调查问卷。
第六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研究概述第二节实验控制第三节实验设计考核点: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内涵;教育实验的分类;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以及操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七章个案研究第一节个案研究概述第二节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要求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样例分析考核点:个案研究的含义和特点;个案研究的基本类型;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能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个案进行个案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第八章园本研究第一节园本研究概述第二节园本研究的运作第三节园本研究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考核点:园本研究的内涵、特点与意义;园本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园本研究实施的困难、问题与对策。
根据对策研究范式,联系实际列出“幼儿肥胖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的研究提纲。
答:
一、什么是肥胖?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1、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2、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营养性疾病,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疾病,它约占肥胖人群的95%。
通常我们指的肥胖就是指单纯性肥胖。
二、了解肥胖儿童的危害●肥胖的标准
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肥胖以及肥胖的程度,我们可以用肥胖度来衡量,它是表示肥胖程度的百分数值。
肥胖度的计算公式:肥胖度(%)=〖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
这里的标准体重是指WHO推荐的美国NCHS/CNC 制定的按身高计算的体重,又称身高标准体重。
肥胖度在±10%之内,称之为正常适中。
肥胖度超过10%,称之为超重。
肥胖度超过20%-30%,称之为轻度肥胖。
肥胖度超过30%-50%,称之为中度肥胖。
肥胖度超过50%,以上,称之为重度肥胖。
●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
)能量的摄入过多,消耗减少1(.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3)主食量、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进食过快,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缺乏合理营养的平衡膳食知识,食物选择不科学,过高地摄取能量,也是产生肥胖的因素之一;
(5)遗传与环境因素,父母肥胖者子女2/3也有肥胖倾向。
●肥胖幼儿的危害性
(1)儿童期肥胖已被证实为日后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肥胖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患儿因肥胖行动不便,易疲劳,怕被嘲笑,不爱和同伴玩;
(3)严重肥胖症患儿还因胸廓、膈肌呼吸运动受限,呼吸浅速,肺泡换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滞留,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肥胖肺心综合征)。
●单纯性肥胖症的好发年龄
1岁以下(婴儿期)、5-7岁(学龄前期)和青少年期是三个好发年龄段,所以预防工作也主要是从这三个年龄段入手。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大对策,防止儿童肥胖:
●父母、祖辈的意见要统一
●多喝果汁和水,少喝甜饮料
●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
●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
●少看电视,多运动三、对策?
1、了解孩子的饮食习惯
先应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好喝甜饮料、主食吃得多、爱吃零食和肉食等,最好将孩子喜欢的食物种类、进食量、进食时的行为(吃饭速度是否过快、是否边看电视边吃等)记录下来,为进行饮食疗法奠定基础,同时可作为矫正后饮食行为的对比。
肥胖儿童不适宜的食物我们将常见食物分为:红灯食品、黄红灯食品、绿灯食品三大类,肥胖儿童应该多吃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尽量不吃红灯食品。
下面是常见的红、黄、绿灯食品。
绿灯食品:西红柿、芸豆、黄瓜、胡萝卜、大蒜、白菜、油菜、香菇、青椒、苹果、梨、桔子、菜花、韭菜、芹菜、苦瓜、薏米等食品属于绿灯食品。
黄灯食品:米饭、馒头、面条、鸡蛋、豆腐、瘦肉、面包、奶制品等属黄灯食品。
红灯食品:洋快餐、干果类、甜饮料、果酱、奶油蛋糕、冰激凌、烤鸡、巧克力、肥肉等属红灯食品。
.
2、控制饮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保证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供给。
所谓饮食控制,应控制那些可以导致肥胖的高脂、高热量和甜食及油炸食品。
对于那些食量较大的儿童,可以换小碗吃饭,将食物做成小块、细嚼慢咽、饭前喝汤、吃饭时和孩子交谈等,都是孩子过量进食的方法。
3、运动方法
1)运动项目:
宜用以移动身体为主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散步、游泳、踢球、跳绳、接力跑、骑自行车和娱乐性比赛。
有条件者可在室内的跑步器或活动平板上锻炼。
2)运动强度:
肥胖儿童由于自身的体重大、心肺功能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以心率为标准,运动时应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60-70%,开始运动时心率可稍低些,如100-110次/分;以耗氧量为指标,一般应取个人最大耗氧量的50-60%作为有氧运动强度。
3)运动频率:
对肥胖儿进行运动减肥,一是要减掉现在体内的脂肪;二是要培养其长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以致成年后达到理想的体重。
适当的运动频率可使肥胖儿不至于对运动产生厌恶或次为宜。
4-3害怕的心理而中止运动,一般每周锻炼
4)运动时间:
根据肥胖儿的肥胖程度,预期减肥要求,以及可随的运动强度和频率,来安排运动的持续时间,从数月至数年不等。
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运动前应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
此外,选择运动时机也很重要,由于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性变化,参加同样的运动,下午与晚间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故而晚餐前2小时进行运动锻炼比其它时间更能有效地减少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