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25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腰骶干:第4腰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和第五腰神经前支并入骶丛,合称为腰骶干。
2.鼓索:为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0.6mm处发出,穿经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加入舌神经,管理舌前2/3味觉的传导和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3.交感干:由交感神经的椎旁节和节间支串联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左、右交感干的下端在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
4.交通支:是指脊神经与交感干相连的一段神经纤维,内含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两种。
5.内脏大神经:内脏大神经是由穿经第5~9胸交感神经椎旁神经节而出的节前纤维相互聚合而成的一条神经,该神经穿过膈后,止于腹腔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6.牵涉性痛:指内脏的病变表现在一定皮肤区域的感觉过敏或疼痛反应。
二、填空题1.脊神经所含的四种纤维成是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2.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有_____颈丛,臂丛,腰丛______和__骶丛_______。
3.膈神经是_____混合_____性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___膈肌________。
4.膈神经感觉纤维主要分布于___心包____、__胸膜_______及膈下面中央部的腹膜。
5.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___腋神经__神经,损伤后可能形成__方形____肩;肱骨中、下端骨折易损伤___桡神经__神经,损失后可能导致_垂腕__征;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__尺神经__神经,损失后可能出现___爪形____手。
6.肋间神经共____11_____对,各自行于相应的__肋间隙_______内。
7.胸神经前支T2分布于____胸骨角平面_;T6分布于___剑突平面__;T10分布于_脐平面_____。
8.臀大肌受_____臀下_____神经支配, 臀中肌受__臀上________神经支配。
9.坐骨神经出骨盆后,于臀大肌深面,经__股骨大转子__和__坐骨结节____连线的中点,在股肌后群深处下行。
总论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化学突触: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间隙常用术语a、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部位含脂质色泽明亮称白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成为纤维束。
(在中枢部)b、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脊神经1、脊神经为连于脊髓的周围神经部分。
2、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称为脊神经节,其中含有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3、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脊神经干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4、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5、中枢联系脑神经连于脑的周围神经,共12对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及中枢联系、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和分布概况筛孔:嗅神经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眶下裂: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2)视神经管:视神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上颌神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1)棘孔:脑膜中动脉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1嗅神经Olfactory N. 感觉神经内脏感觉鼻腔嗅黏膜2视神经Optic N. 感觉神经躯体感觉视网膜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内脏运动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4滑车神经Trochlea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斜肌5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混合性神经眼神经Ophthalmic N.躯体感觉眼球,泪器,结膜,部分面部皮肤上颌神经Maxillary N.躯体感觉眼裂口裂间皮肤,上颌牙,牙龈,鼻腔、软腭黏膜翼腭神经Pterygopalatine N.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至翼腭窝连于翼腭神经节下颌神经Mandibular N.躯体感觉口裂以下皮肤,下颌牙、牙龈内脏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耳神经节),部分舌肌等舌神经Lingual N. 接受面神经鼓索,下颌下神经节展神经Abducent N.躯体运动外直肌面神经Facial N.混合性神经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蕾鼓索返回鼓室,出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岩大神经膝神经节处,颞骨岩部前面,破裂孔出颅至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 位听感受器前庭神经Vestibular N.前庭神经节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蜗神经Cochlear N.蜗神经节内耳螺旋器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 腮腺,舌后1/3味蕾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迷走神经V agus N. 心肌,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副神经Accessory N.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斜方肌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 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4对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纤维)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眶上裂—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纤维—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下颌下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茎乳孔—鼓索—颞下窝—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翼腭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鼻腔、口腔、腭黏膜腺体耳神经节下泌涎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岩小神经(终支)—卵圆孔下方—耳神经节—腮腺内脏神经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区别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细的薄髓(节前纤维)或无髓(节后纤维)纤维,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粗的有髓纤维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在周围部的植物性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肾上腺髓质除外),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故节后神经元数量众多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内脏运动神经攀附脏器和血管形成神经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到达效应器交感N节前、后神经元、纤维的位置或走行、分布概况位置:可以分为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腰神经通道周围的解剖腰腿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以此主诉就诊。
对于腰腿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近年来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将腰神经走行的全程称为腰神经通道,腰神经通道的任何部分及其内容如发生病变均可产生腰腿痛。
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受压后最易产生临床症状,现对其走行、分支及腰神经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进行简要综述1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通道1.1 腰神经根(lumbar nerve root)腰神经根自脊髓发出,穿出硬脊膜囊后,前、后根居于固有的根鞘内,至椎间管外口远侧根鞘续为神经外膜,神经根向前下外斜行。
1.2 腰神经通道(lumbar nerve root pathway)腰神经根经上关节突旁沟、侧隐窝、盘黄间隙至椎间管外口,这段狭窄的骨纤维性通道即腰神经通道。
Casey将该通道分为三区。
入口区:指神经根离开硬脊膜囊到峡部上缘,前壁为椎体后缘和椎间盘,后壁由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构成。
此区最容易产生压迫。
中区:位于椎板外侧的峡部和椎弓根下部,此区的神经结构为脊神经节,占空间较大,对轻微刺激较敏感。
出口区:指椎间孔(管),上下壁为椎弓根,前壁为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之外侧。
神经根紧沿上一椎弓根的下缘。
而郭世绂则把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神经根管,通常将腰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囊后,行经侧隐窝、盘黄间隙段称腰神经根管。
它的前界为椎体后缘,外缘为椎弓根的内侧,内侧缘为硬膜外脂肪及马尾神经囊,后方为小关节面的内侧半及关节突。
神经根管内宽外窄、前后略扁,如同小口朝外的漏斗,愈向下愈长,L5神经根管长度几乎为L1神经根管的2倍。
第二段为椎间管,它的上界为上一个椎弓根的下缘,前界为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的后外缘,后界为关节突的外侧半,下界为下一个椎弓根的上面。
有专家提出腰神经通道腔隙与内容物比例学说,认为腰神经通道腔与腰神经根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比例关系。
周围神经解剖周围神经系统解剖总论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其一端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连于身体各系统、器官。
其中与脑相连的部分称为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 12对;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spinal nerves,共31对。
如果以周围神经系统在身体各系统、器官中的不同分布对象来区分,周围神经系统则又可分成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然而,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需经脑神经或脊神经与中枢神经相连,因此,在脑神经和脊神经内均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成分。
为了叙述简便,一般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部分。
在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中,各自都含有感觉和运动成分。
在周围神经中的感觉神经成分是将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传向中枢神经系,因此,又称为传入神经afferent nerves;运动神经成分则是将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系传出达周围的效应器,故又称为传出神经efferent nerves。
因为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专门支配不直接受人主观意志控制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运动,故又将内脏传出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或植物神经系统 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根据形态、功能和药理特点又将内脏传出神经分成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和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两部分,后面章节将有详述。
一、神经节在周围神经中,神经元胞体聚集构成了神经节ganglion。
神经节包括脑、脊神经节和内脏运动神经节。
脑、脊神经节均属感觉性神经节。
脑神经节连于脑神经上,形状不定,周围有结缔组织被膜,节内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成群聚集;双极神经元胞体具有中枢突与周围突。
第53讲-脊神经1脊神经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
前、后根均有许多根丝构成,一般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
因此,脊神经既含感觉神经纤维,又含运动神经纤维,为混合性的。
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 其中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了脊神经后根,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至感受器。
31对脊神经分5部分,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第1颈神经干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均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第8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骶神经前、后支由同序数的骶前孔、骶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
由于椎管比脊髓长,各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厚度不同,因此,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度也各异。
颈神经根最短,行程近水平位,胸神经根则较长,斜行向下,而腰、骶神经根更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了马尾。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 脊膜支。
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
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除骶神经外,一般脊神经后支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它们又都分成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