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67
古典经济学流派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经济学流派是一股具有重要地位的思想潮流。
它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达到巅峰,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典经济学流派的起源、代表人物以及其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古典经济学流派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当时社会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初期,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对经济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系统思考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原理,并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雏形。
二、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流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这本书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主张个体追求私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福利,强调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 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大卫·里卡多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里卡多主张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托各自的特殊优势进行贸易,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三、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 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流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大卫·里卡多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相对劳动价值论,即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价值。
2. 经济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流派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的理念,主张个体追求私利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应该尽量减少。
3. 贸易自由化古典经济学流派推崇贸易的自由化原则。
他们认为,各国应该依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实现各方互惠互利。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并推动国际分工与合作。
《经济思想史》各章学习重点、难点就本课程的内容来讲,“注重财富生产和供给的古典经济学”、“关注消费和需求的边际主义”,以及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尤其是古典经济学部分,由于涉及的人物、经济思想以及主张,内容繁多、抽象,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要多一些。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部分不重要,在整门课程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全面掌握的同时应注意有所侧重,妥善把握好全面掌握和有所侧重这两者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对于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济思想,不仅要掌握它们的基本观点,也要注意它们和之前、之后的其他经济思想的联系,它们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意义。
对各章的内容,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截然无关的独立的存在,而要把它们看作是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领会它们之间融会贯通的关系。
导论本讲在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体系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的主线选择问题和西方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中心选定;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
本部分没有突出的难点。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本章难点本章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背景知识不太熟悉,建议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中适当阅读一些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知识读物。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早、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政策主张本章难点难点在于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的理解以及把重商主义界定为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的依据。
第三章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本章重点配第的经济学说及其地位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经济学说的发展布阿吉尔贝尔、坎蒂隆的经济思想及其与重农学派的联系本章的难点难点是对英、法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理性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然秩序论(自然法)的理解,理清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观点及其影响。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要研究内容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