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67
古典经济学流派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经济学流派是一股具有重要地位的思想潮流。
它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达到巅峰,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典经济学流派的起源、代表人物以及其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古典经济学流派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当时社会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初期,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对经济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系统思考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原理,并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雏形。
二、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流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这本书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主张个体追求私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福利,强调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 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大卫·里卡多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里卡多主张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托各自的特殊优势进行贸易,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三、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 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流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大卫·里卡多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相对劳动价值论,即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价值。
2. 经济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流派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的理念,主张个体追求私利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应该尽量减少。
3. 贸易自由化古典经济学流派推崇贸易的自由化原则。
他们认为,各国应该依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实现各方互惠互利。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并推动国际分工与合作。
《经济思想史》各章学习重点、难点就本课程的内容来讲,“注重财富生产和供给的古典经济学”、“关注消费和需求的边际主义”,以及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尤其是古典经济学部分,由于涉及的人物、经济思想以及主张,内容繁多、抽象,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要多一些。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部分不重要,在整门课程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全面掌握的同时应注意有所侧重,妥善把握好全面掌握和有所侧重这两者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对于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济思想,不仅要掌握它们的基本观点,也要注意它们和之前、之后的其他经济思想的联系,它们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意义。
对各章的内容,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截然无关的独立的存在,而要把它们看作是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领会它们之间融会贯通的关系。
导论本讲在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体系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的主线选择问题和西方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中心选定;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
本部分没有突出的难点。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本章难点本章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背景知识不太熟悉,建议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中适当阅读一些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基本知识读物。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早、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政策主张本章难点难点在于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的理解以及把重商主义界定为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的依据。
第三章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本章重点配第的经济学说及其地位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经济学说的发展布阿吉尔贝尔、坎蒂隆的经济思想及其与重农学派的联系本章的难点难点是对英、法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理性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然秩序论(自然法)的理解,理清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观点及其影响。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要研究内容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经济学系《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课程代码:ZX101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说史的基本概念、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斯密经济思想、李嘉图经济思想、米尔经济思想、边际革命的奠基者、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学说历史理论发展的脉络、重大经济理论流派的基本思想;2.深入阅读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的基本分歧所在;3,熟悉不同经济思想分析方法和政策建议;4.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与实证分析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不同经济学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说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口头考试,采取演讲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演讲考试占70‰›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经济学说史》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 2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3第三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3第四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者 4第五章法国重农学派及其先驱者 2第六章斯密的经济思想 2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4第八章萨伊的经济思想 4第九章米尔的经济思想 2第十章边际革命的奠基者 2第十一∙章边际革命的发展与深化 4第十二章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4合计36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经济学说史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古希腊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希腊罗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章古典经济学概述一、关于“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划分以前我们国内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教科书往往按照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角度来叙述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内容。
其实,这是对于马克思有关观点的一种片面理解和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机械套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划分了“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他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其后就进入资产阶段庸俗经济学的时代。
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庸俗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30年代则完全取代古典学派而占据统治地位。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一般的划分,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这一时期内的经济学基本都可以叫作古典经济学,而此后的经济学则都叫作“新古典经济学”,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又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其它非主流的经济学。
在时间上说,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为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后到20世纪30年代为新古典经济学时期,而以后则为当代经济学(有时也叫现代经济学)时期。
不过,西方经济学家仍然把现代经济中非凯恩斯主义的主流经济学统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我们说,马克思的划分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客观情况,但决不要把这种划分机械地、僵化地套用到今天。
实际上,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古典”只是指客观的、科学的态度是第一位的,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解的态度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庸俗”则相反,把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解的态度放在第一位,而把客观的、科学的态度放在从属地位。
从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所反映的阶级斗争内容来看,古典派存在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法两国,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未确定起来的条件下,它代表进步的资产阶段同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作斗争。
《国际贸易》第四章习题及答案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A.英国 B.德国C.美国D.日本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
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9. 比较适合起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外贸政策类型是()。
A.进口替代型B.出口导向型C.自由贸易型D.混合型10. 外贸政策一般包括外贸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政策。
A.国别B.外交C.市场D.经营二、多项选择题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
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B.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制D.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缔结《洛美协定》E.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度,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有()。